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发帖

百家讲坛 喻大华讲清朝之《嘉庆王朝》(二)一国三主

  公元1796年的正月初一,紫禁城里隆重举行了清朝历史上“破天荒”的一次禅位典礼。

  八十六岁的乾隆皇帝,迫于自己“在位六十年传位嗣子”的诺言,不得不将皇位让给了儿子嘉庆,成为清朝有史以来唯一的一位太上皇。

  然而,禅位典礼之后,乾隆是否真的会 “退位归闲”?

  即位之后的嘉庆帝将开启怎样的坎坷施政之路?

  在复杂和微妙的政权争斗背后,大清朝为什么会出现一国三主的格局?

  辽宁师范大学教授喻大华汇聚大清史料,诙谐解秘嘉庆当政内幕。系列节目《嘉庆王朝》——一国三主,正在播出。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画外音】公元1796年的正月初一,紫禁城里隆重举行了清朝历史上“破天荒”的一次禅位典礼。八十六岁的乾隆皇帝,迫于自己“在位六十年传位嗣子”的诺言,不得不将皇位让给了儿子嘉庆,成为清朝有史以来唯一的一位太上皇。然而,禅位典礼之后,乾隆是否真的会 “退位归闲”?即位之后的嘉庆帝将开启怎样的坎坷施政之路?在复杂和微妙的政权争斗背后,大清朝为什么会出现一国三主的格局? 辽宁师范大学教授喻大华汇聚大清史料,诙谐解秘嘉庆当政内幕。系列节目《嘉庆王朝》——一国三主,正在播出。

    永琰登基继皇帝位,改元嘉庆,成为清朝入关后第五代君主。然而,他的上边还有一位太上皇。乾隆帝禅让之后,不就称太上皇了嘛。太上皇给了他皇位,但能给他皇权吗?嘉庆元年正月十二日,传位大典刚刚过了十二天,太上皇发脾气了。起因是湖广总督毕沅上的奏折里边的一句话。什么话?根据《清高宗皇帝实录》记载,毕沅在奏折里说,仰副圣主宵肝勤求,上慰太上皇帝注盼捷音。我把它翻译成现代汉语您听听:就说是,我们努力工作以对得起皇帝的废寝忘食,并满足太上皇盼望打胜仗的愿望。这是句客气话,没有什么实质性意义。就这句话,把乾隆太上皇给惹火了。乾隆太上皇为什么发火?

    在太上皇看来,毕沅的这句话把嘉庆帝放到了主要的地位,把自己放到了次要的地位。我们再琢磨一下子,感觉确实毕沅先提了皇帝后提了太上皇,从语序上说好像似乎多少有一点这个问题。于是,毕沅被太上皇“传旨申饬”并“交部议处”。“传旨申饬”相当于今天的通报批评,当然力度可能更重一点。“交部议处”就是给交到吏部研究一下看给个什么处分。我查了几种史料,没查到毕沅到底因此受了什么处分。由此可见,处分得不重。这个事儿毕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大事。有些话太上皇也不好说得太透,更何况毕沅还是和珅一边的人,吏部还得看和珅的脸色,估计最后敷衍一下太上皇了事。不过,这个事又给了太上皇一次机会,他敕谕全国,告诉天下,他不仅大权在握,而且“内而部院给衙门,外而督抚大吏等,奏章事件亦皆朕躬亲综揽,随时训示”(《清高宗皇帝实录》),我还批奏折呢,无论是地方的奏折、中央的奏折,都是我一手批的,我做指示。你以为我真退休了,我不管事了吗?总之,各级官员必须亦如从前,尊崇奉行不可轻视,否则“太上皇很生气,后果很严重”。太上皇觉得自己大权在握这一点,不仅要让全国人民知道,还应该让全世界人民都知道。嘉庆元年正月十九日,太上皇在圆明园召见属国使臣,告诉他们,朕虽然归政但大事还是我办,回去告诉你们的国王是这么个意思。这句话记载在朝鲜《李朝实录》里边,当时中国没有世界地理概念,认为以中国为中心再加上周边属国就是全世界了。

    【画外音】通过俞大华教授的讲述,可以看出乾隆帝在禅位之后依旧是对朝政大权恋恋不舍、紧抓不放。按清代礼制,让出皇位之后的太上皇应该迁出养心殿移居到其他宫里去颐养天年,而即为的嗣皇帝应该住进养心殿,就近于乾清宫处理朝政,但乾隆以“训政”为由坚持住在养心殿,嘉庆帝则仍然住在被立为皇太子时赐居的毓庆宫。那么对于刚刚登山皇帝宝座的嘉庆帝来说,“一统天下”的皇帝之名究竟意味着什么?即位之后,他的生活和命运发生了哪些改变呢?

    三十六岁的嘉庆皇帝登上皇帝宝座没几天就苦不堪言。每天早早起床,早到什么程度?凌晨。不,应该说是半夜两点多钟就起床了,你们信不信?因为太上皇三点多钟就醒了。当时中国是农业社会,人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睡得早起得自然早,但两三点钟起床也有点太早了。可太上皇一大把年纪了没多少觉,三点多就醒了。他一醒,嘉庆帝就得赶紧去请安,然后侍奉左右。伺候太上皇处理军国政事,听太上皇唠唠叨叨,这叫“训谕”——自己正处在实习期,不管听懂听不懂,一律点头称是,要是太上皇召见大臣、出席典礼,嘉庆帝就紧跟在太上皇的后边。当时朝鲜使臣向国内报告中国情况,有一句很传神的描写,说嘉庆帝“侍座太上皇,太皇喜则亦喜,太皇笑则亦笑”(《李朝实录》)。总之,在公开场合嘉庆帝配合得很到位。嘉庆帝在养心殿一忙活就是多半天,两顿饭也只好在太上皇那儿吃了。当着太上皇的面怎么敢放开量吃?太上皇快九十岁的人了,新陈代谢处于一种勉强维持的状态,没有什么饭量,几筷子吃完了,嘉庆帝得跟着赶紧撂筷。而且嘉庆帝好喝酒,酒量应该在四五两这么个程度,太上皇酒量一般,二三两的程度,而且早就不喝酒了。那么,当着爸爸的面怎么好意思摆谱。他不可能像我们民间那样,说老爷子你喝不喝,你不喝我自己倒了。那不可能嘛!大家说,当着爸爸装什么装啊!大家想,那是皇室,太上皇和嘉庆帝之间首先是君臣,然后才是父子。结果嘉庆帝每天就处在这么一个状态里边。大伙儿说,嘉庆帝实习结束,傍晚回到寝宫让御膳房给做一顿可口的饭菜不就是一句话的事吗?其实他哪有这个胆量,他知道自己身边遍布太上皇的耳目,一旦汇报上去又解释不清了。结果就是这么个状态——每天睡眠不足、半饥半饱,回到寝宫倒头就睡。这个皇帝干的就不是个人干的活!

    不过后来嘉庆帝的处境逐渐有所好转,这主要得益于太上皇一天比一天的健忘。太上皇身体没什么大毛病,就是健忘一天比一天厉害,这个病没药可治,大伙儿只能适应他。先是不知饥饱——用完早餐太监把太上皇搀扶到御案前坐好,然后献上一杯香茶,退到角落里边等着太上皇吩咐。太上皇捧着这杯茶陷入沉思,半天也不吩咐。太监急了,不得不上去问,说,老佛爷,老佛爷,军机大臣在外边候着呢,是不是叫几位大臣的起儿啊?太上皇缓缓地说,不忙,让他们先候着,咱们先传膳。“传膳”就是开饭,是宫廷用于,因为皇家忌讳吃饭的“饭”字里边有个造反的“反”字偏旁,所以改成了“膳”。嘉庆帝跟太监们面面相觑,不是刚吃完吗,怎么又要传膳?但谁又敢驳太上皇的吩咐,说传吧,就一句话的事儿。当时御膳房都是提前一天做好皇帝的饭,上百样菜做好,放到炉子上保温,一声“传膳”很快又摆上了太上皇的餐桌,说老佛爷请进餐吧。“不行”,太上皇又表示自己有点反胃,没有食欲,要传太医。于是太监又得赶紧往太医院跑。接着是不知冷暖——虽然不至于把夏天当冬天过,但除了冬夏就没有什么春秋之分了。这不,盛夏刚过就吵着要戴暖帽。说戴吧,也是一句话的事儿。问题是,不光太上皇戴,太上皇身边的人包括嘉庆帝都得跟他一起戴,要不然太上皇质问你大冷的天你戴顶凉帽,你如何回答。问题是,“秋老虎”正当头,你戴顶棉帽子进进出出,不知情的人看来这不是有病吗?后来,太上皇又发展到表达不清,写字像画符——军机大臣聚集到一块儿研究太上皇的批示,根据多数人的意见太上皇写的应该是汉语,当然个别人还坚持是满语。至于内容是什么,不着急,先把语种搞清了再说。另外,太上皇说的话别人也很难全听懂——又不敢追问——太上皇说完了,大臣在地上磕个头,说句太上皇圣明,下去猜去了。太上皇的健忘症已经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根据来中国进贡的朝鲜使臣回国报告说,“太上皇容貌力气不甚衰耄,而但善忘比剧,昨日之事今日则忘,早间所行晚或不省”(《李朝实录》)。早上干的事儿晚上就不理解了,这是谁干的?大伙儿也不能说这是你干的。“故侍御左右,眩于举行” (《李朝实录》)就是说太上皇身边的人,让他折腾得已经分不清东南西北了。

   按说太上皇衰迈,这不正是嘉庆帝掌权的好时节吗?其实不然。太上皇虽然衰迈,但不糊涂。本来当初禅让的时候有一个规定,说太上皇负责处理重要军国政事,嘉庆帝负责处理寻常事件。什么寻常事件呢,比如地方政府给中央发个贺电,发个慰问电什么的,归嘉庆帝处理。但是后来,连这个权也给收回去了,太上皇大权小权一把抓,而且确立了一个原则——只要太上皇一息尚存,嘉庆帝就不可以对权力有任何染指。嘉庆帝自己心里边明白,虽然当了皇帝,父亲对自己的考察还没结束,如果太上皇不满,不仅皇帝做不成,连小命都不一定保得住,所以他一心哄太上皇高兴,其他的事儿连想都不敢想。他知道,那一天太上皇咽气,哪一天才是他的出头之日。

    【画外音】乾隆帝是中国封建社会中的最后一个太上皇,但他却和中国历史上的其他几个太上皇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乾隆帝的禅让只不过是一种形式,名让实不让。面对至死都不愿意放弃权力的太上皇,嘉庆帝只能选择做一个言听计从的傀儡皇帝。然而太上皇乾隆帝比较已经是一个八十多岁的老人了,如此衰迈无力又如何掌控大清朝庞大的国家机器呢?就在此时,一个实际的操作者悄悄浮出了水面。

    清朝这部老爷车还在转,还在跑,而此时的实际操纵者就是我刚才提到的和珅。提起和珅即使今天我们还能耳熟能详,并且首先想到他的“贪”,其次想到他的“谄”,谄媚的“谄”,就是拍马屁。当然,和珅的“贪”是他得志以后的事情,至于“谄”,谄媚,可以断定和珅从一个没有任何背景的鸾仪卫的校尉,拿今天话说,皇家警卫部队或者是仪仗队的基层小头目,能得到皇帝的赏识,以致位极人臣,绝不是仅靠谄媚就能做得到的。和珅生于乾隆十五年,公历是1750年,比乾隆帝小将近四十岁,仅仅比嘉庆帝大十岁,但是由于后来和珅攀了皇亲,他的儿子取了乾隆帝的十公主,结果和珅跟乾隆帝成了亲家,两个人闹了个平辈,比嘉庆帝还大一辈。当然和珅不敢摆长辈的架子,别说见嘉庆帝,就见自己儿媳妇都得下跪。和珅是乾隆皇帝一手提拔的,确实有不少长处。比如说,相貌出众,仪表堂堂,语言才华超群,无论是汉语、满语、蒙古语还是藏语,表达起来行云流水,很有感染力;无论皇帝交给他什么事情,都能办得井井有条。皇帝一见和珅就喜欢得不得了,而且逐渐离不开了。为什么离不开了呢?您看这个和珅,他虽然是国家大臣,但一点大臣的架子都不摆。能到什么程度?乾隆帝一咳嗽,他立即就能捧上痰盂或者帮乾隆爷捶背,这本来是太监干的活,他不摆架子他能干!而且呢,公事余暇还能给乾隆帝讲几个幽默诙谐的荤段子,逗得乾隆帝哈哈大笑。大家会不会问,这和珅干的不就是个总管太监的差事吗?和珅的才干如果仅仅如此还不难得,他还是个诗人,经常跟乾隆皇帝聚在一块儿作诗。当然和珅的诗不高明,问题是乾隆皇帝的诗也不大高明,两个人凑到一块儿你作一段我作一段,然后互相切磋研究觉得棋逢对手是个知音。乾隆晚年十分孤独,他中宫空虚不设皇后,乾隆皇帝几十年没有皇后。大家说,他有几十个嫔妃,有没有皇后似乎也没有什么大关系。两回事!嫔妃的地位低,在等级森严的皇族家庭里边轻易见不到皇帝,除了逢年过节能见上一面,平时没有机会在一块儿唠一唠,而且乾隆皇帝六十五岁以后也基本上不见这些嫔妃了。皇子公主还活在世界上的只有少数几个人,而且大多住在宫外。乾隆帝自己提拔的大臣死的死退休的退休,就他还孤独地活;新提拔的官员跟他年龄相差悬殊,有代沟啊,话不投机,都躲着乾隆帝,所以乾隆帝很孤独。多亏了这个和珅上下沟通,使乾隆皇帝不至于寂寞。和珅能帮皇帝办成很多谁也办不成的事儿,还能帮皇帝被黑锅,所以乾隆帝离不开和珅。

    嘉庆初年,白莲教大起义闹得如火如荼。《春冰室野乘》这本书记载:一天早上嘉庆帝跟和珅一起朝见太上皇,进了门一看,太上皇在那儿打坐呢,两眼紧闭口中念念有词,对来人不理不睬。嘉庆帝侧耳细听,一句都听不懂。突然,乾隆帝开口说了一句“其人何姓名”,和珅脱口应到,说什么呢,说“高天德、苟文明”,两个人的人名。太上皇又两眼紧闭,口中念念有词,嘉庆帝愣住一边莫名其妙。出了殿嘉庆帝问和珅,和珅告诉嘉庆帝,说太上皇念的是西域密咒,此咒法力无边,能把千里之外的人咒死,我猜太上皇可能是在咒白莲教,所以我就告诉了太上皇白莲教的两个首领的名字。嘉庆帝听后惊骇不已,他感叹和珅对于太上皇了解之深。于是从乾隆晚年以来,和珅逐渐成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臣,他可以影响乾隆皇帝。他揽权受贿对依附自己的人百般庇护。和珅的贪婪是出了名了,不仅大肆受贿,还公开索贿,敲总督、巡抚的竹杠。地方督抚为了息事宁人,每当给皇帝进贡都捎带着给他带一份。久而久之,和珅积累起了巨额的家产。嘉庆三年春,朝鲜使臣向国内报告,“和珅之专擅甚于前日,人皆侧目,莫敢谁何云”(《李朝实录》)。大伙儿都拿他没办法,这个人大权独揽了。其实朝鲜使臣不知道,当时人们私底下都把和珅叫“二皇上”。这真是一国三主!

    【画外音】大权独揽,连嘉庆帝都不放在眼里的和珅是否真的可以一手遮天肆无忌惮了呢?太上皇乾隆虽然对和珅信任有加,但同时他也重用了很多有才干的大臣,其中最为人们所熟悉的就是刘墉和纪晓岚。刘墉和纪晓岚智斗和珅的故事也广为流传,那么史实中他们究竟是不是和珅的对手?同朝为官的三个人,究竟存在着怎样一种微妙的关系呢?

    大家从影视作品里边经常能够看到刘罗锅、纪晓岚智斗和珅的故事。刘罗锅就是刘墉,不是真罗锅,真罗锅能当官吗?清朝官员任用之前要看看相貌,长得好的才能当官,长得不好只能当教师,或者当个主讲人什么的,凑合。刘墉多少有些驼背,当然,清朝官员都驼背,因为见到长官要哈腰。跟我们现在哈腰不一样,我们现在哈完腰就直起来,他不,他要一直哈着腰。时间一长,没有不驼背的。刘墉个儿高,显得驼背突出一点,嘉庆帝管他叫“刘驼子”,大家干脆就叫他“刘罗锅”。不是真罗锅,他是山东人。刘墉与和珅之间,表面上往来还算频繁,彼此之间写写诗、谈谈佛法、开开玩笑,互相送点儿不太值钱的小礼品。当然,刘墉从骨子里是看不起和珅的,这一点和珅也知道。嘉庆二年的春天,太上皇决定把吏部尚书刘墉提拔为大学士,这就相当于宰相了。但清朝不设宰相,所以大学士是虚衔,我们俗称为“中堂”。和珅阻挠了半天也没有效果,最后在他的坚持之下,太上皇同意在任命刘墉为大学士的上谕里边加上了这么一段话。什么话呢?根据《清仁宗实录》记载,“但伊向来不肯实心任事,行走颇懒,兹以无人,擢升此任”,就是说这个人是个大滑头,现在也找不到更合适的人,先拿他凑合一段。上谕颁发全国,弄得刘墉升了官,反而抬不起头来。刘墉决定捉弄一下和珅。过年的时候,刘墉侯在和珅进宫的路上等他,或者叫堵他,专挑了一段又是泥又是水的路段,看到和珅的轿子来了,赶紧招呼他下轿。和珅一看,原来是吏部尚书大学士刘墉,赶紧停轿,下轿寒喧。和珅下轿光彩照人,只见他穿一身西伯利亚出产的名贵的貂皮制成的貂褂,手上带着寒光闪闪的钻戒,手里拿着一个大珍珠雕琢而成的鼻烟壶。再看刘墉,灰头土脸,穿着一身破袍子,还打着补丁。和珅就开始责骂他了,说,你看你大过年的也不穿身新衣服,就穷到这个份儿上了?皇帝也不该你的俸禄!自己不要脸,也不给国家留面子,连我都跟你一块儿丢人!他们两个开玩笑开得重点儿也关系不大。突然刘墉跪在了地上,和珅赶紧阻止但没拦住。人家跪下了,并且连连磕头,一边磕头一边说,给和中堂拜年,祝中堂大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等等等等都是吉祥话。刘墉毕竟也是当朝一品大学士啊,刘墉跪下了,和珅必须下跪还礼,结果弄得这身貂褂污秽不堪。侍卫赶紧帮着擦,越擦越脏。再看刘墉,一溜烟就跑了。

    至于纪晓岚,一生干得最多的工作就是奉旨编书。他晚年地位很高,但似乎这个人一生没有进入过国家中枢权力圈。他本人对政治也不是很热衷,他热衷于学问,是名震全国的大学者。从年龄上来说呢,刘墉比和珅大三十岁,纪晓岚比和珅大二十岁,从级别上,他们差不多都是国家的重臣。当然,和珅得乾隆帝的宠爱,所以权力大一些。

    其实刘墉、纪晓岚并不是和珅的对手,彼此的关系也不像影视作品里面描述的那样水火不容,至少大面上还过得去。

    【画外音】随着乾隆太上皇的日渐衰老,和珅逐渐成为了可以挟天子以号令天下的“二皇帝”,然而此时的和珅虽然飞扬跋扈不可一世,但是也有人看到了和珅即将面临的危机。这个人不仅是乾隆身边德高望重的大臣,也是和珅强有力的对手。那么,这个人是谁?他与和珅之间有着怎样的矛盾纠葛,他又是如何“道破天机”的呢?

    和珅的真正对手是大学士阿桂。阿桂出生名门,在南疆和金川为朝廷立下赫赫战功,而且为人正直。历任都统、将军、总督、尚书、大学士、上书房总师傅等职,深得乾隆皇帝的信任和赏识。从乾隆四十二年做大学士一直干到嘉庆二年地位稳固不摇,论资历、论排名都在和珅之前。但阿桂这个人讲究中庸,缺少棱角,尤其是晚年年纪大了,遇事主张息事宁人。这样一来和珅才能绕过阿桂成为一人之下的权臣。尽管如此,和珅还是放不过阿桂。乾隆晚年的时候北京发生了一起满族官员杀妻案,死者的弟弟状告姐夫,并且指控阿桂袒护凶手。和珅一看机会来了,十分热心到处找人给原告作证,证明阿桂确实袒护凶手。但是大伙儿,一惹不起阿桂,二惹不起和珅,找到谁谁都宁肯不做官了都不敢趟这个浑水。最后官司不了了之,和珅十分失望啊。这下子阿桂恨透了和珅,上朝的时候故意都跟和珅拉开一段距离,和珅还没话找话,总跟阿桂套近乎,阿桂直接嗤之以鼻,好在和珅脸皮厚,不觉得难堪。阿桂晚年多病。一天一个叫管仕明的军机章京,就是军机处负责文秘的下级人员来看他,阿桂动情地说,我已经八十多岁了,人生七十古来稀,我活了这么大年纪已经可以死了。阿桂顿了顿又接着说,我一辈子出将入相位极人臣,皇上宠信无比我知足,就此而论我也可以死了。管仕明赶紧去阻拦他,说中堂大人,老提什么死不死,那是很远很远的事情。“不”阿桂坚持要说,他说我子孙也很争气,都在中央各部委任职,我也没什么牵挂,就此而论,我也可以死了。但是,你知道我为什么不死吗?我之所以不死就是要等到皇帝亲政处死和珅,不然我死不瞑目。阿桂到底没有等到这一天。嘉庆二年八月,阿桂病逝,享年八十一岁。阿桂是一代名臣名将,为盛世的辉煌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所以太上皇派嘉庆帝亲自前往吊唁。嘉庆帝吊唁结束,挥毫写下了“帝念功勋旧,朝廷重上公,将星落霞表,箕尾见云中”(《清史列传》)。和珅也来了,献上丰厚的慰问金,洒下诚挚的泪水,一边挥泪一边劝家属节哀顺变化悲痛为力量,但心里乐开了花。

    阿桂虽然死了,但他关于和珅必将死于嘉庆帝之手的断言不是一时的气话,而是对王朝政治的深刻体察。其实何止阿桂,就连和珅的亲信,其中也有人相信和珅必死,因为他们亲眼看到了这样一幕:和珅对嘉庆帝夸夸其谈指手划脚,嘉庆帝正襟危坐,目不斜视,脸上的表情看起来无动于衷。看到这一幕,和珅的亲信心里边哇凉哇凉的,他知道和珅斗不过嘉庆帝。那么和珅自己意识到自己的生命已经开始倒计时了吗?请看下集,谢谢!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