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家讲坛 崇祯那些年(第二部)(十一)苦命帝王家
公元1644年3月18日,帝国落日的余晖洒在了紫禁城上,大明王朝迎来了最艰难的时刻,李自成的大军已经濒临城下,大兵围城,如果不答应李自成平起平坐、共分江山的条件,京师必然不保,大明江山将不复存在,如果答应了李自成的条件,崇祯皇帝还能保留住他的半壁江山,将来有朝一日国家强大起来,再收复失地也不是没有可能。
然而,在李自成这个完全没有选择余地的退兵条件面前,崇祯皇帝放弃了最后一线保存江山社稷的希望,决心破釜沉舟,然而大势已去,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来临之际,崇祯皇帝做出了一连串不可思议的举动。有后世人这样评价崇祯皇帝,说他是一个刚愎自用,反复无常的亡国之君,正是因为他猜忌心极重,才错杀了袁崇焕,才会出尔反尔,不断做出荒唐的举动,动摇了国本与民心,那么,崇祯皇帝真的是一位亡国之君吗?在帝国的悲歌奏响的那一刻,大明的卷册之上将会留下怎样苍凉的历史印记呢?
厦门大学傅小凡教授和您一起走进那段令人触目惊心的历史变革中,为您讲述系列节目《崇祯那些年》之《苦命帝王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