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发帖

百家讲坛《大故宫(第三部)》(十六)庙学联珠

北京孔庙是纪念祭祀我国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祠庙建筑,为什么这里的建筑规制和皇家一个等级?与孔庙一墙之隔的北京国子监,在元明清时期,是国家管理教育的最高行政机关和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国子监内修建辟雍,专供皇帝讲学,那么,皇帝在这里当老师授课会是什么样子?

    国子监里的最高的官员是国子监祭酒,相当于现在的大学校长。他们明志笃学,风节高亮,一代楷模,后人景仰。那么,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国子监祭酒?明清历史上又有哪几位著名的国子监祭酒?孔庙、国子监,无数莘莘学子顶礼膜拜的圣堂,那么,在这里都发生了哪些令人赞叹的故事呢?

  北京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紫禁城学会副会长 阎崇年先生,继续为我们讲述系列节目《大故宫》第三部第十六集《庙学联珠》。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北京孔庙是纪念祭祀我国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祠庙建筑,为什么这里的建筑规制和皇家一个等级?与孔庙一墙之隔的北京国子监,在元明清时期,是国家管理教育的最高行政机关和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国子监内修建辟雍,专供皇帝讲学,那么,皇帝在这里当老师授课会是什么样子?国子监里的最高的官员是国子监祭酒,相当于现在的大学校长。他们明志笃学,风节高亮,一代楷模,后人景仰。那么,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国子监祭酒?明清历史上又有哪几位著名的国子监祭酒?孔庙、国子监,无数莘莘学子顶礼膜拜的圣堂,那么,在这里都发生了哪些令人赞叹的故事呢?北京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紫禁城学会副会长 阎崇年先生,继续为我们讲述系列节目《大故宫》第三部第十六集《庙学联珠》。】

  说的背景东城区安定门里有一条成贤街,也就是国子监街,这条街被命名为中国第一历史文化街,街是东西走向的街,中间左面是孔庙,右面是太学也就是国子监,东西相邻一墙之隔。可以说是庙学联珠,蔚为壮观,孔庙和国子监是元明清600多年,中国最高文化教育的殿堂。今天讲的分三个小题目:1、三大殿堂,2、三大国师,3、三大石刻。
  
  1、三大殿堂
  
  孔庙大家都知道,是祭祀和几年孔子的庙堂,孔子我我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哒思想家和大教育家。孔庙最前头是大门,叫先师门,门里两侧主要布列着进士题名碑,再往里是大成门,里面的是大成殿,再往里是崇圣祠,祭祀孔子先人的殿堂。一共是三进院,崇祀的圣贤、先哲一共是156个人。
  
  孔庙的主要建筑的大成殿,高33米,相当于11层楼那么高,在一个基座上,外面有白玉石的栏杆,孔庙里是苍松翠柏,所以得游人进去以后,都是令人肃然起敬,历来重视孔夫子,孔夫子的生日阴历是八月二十七,雍正五年1727年做了规定,八月二十七这天祭祀孔子。
  
  孔庙在清朝有一些变化,清朝孔子的特点:1)称谓。过去孔子叫王,宣王,后来叫大成至圣先师,王在皇帝之下,先师还是皇帝的老师。特别是康熙提的匾,万世师表。2)殿瓦。元朝建大成殿的瓦是灰瓦,明万历的时候升成绿色的琉璃瓦,清朝乾隆二年升成了黄琉璃瓦,和皇家一个等级了,乾隆下命令说:“大成门大成殿著用黄瓦。”。3)殿顶。是庑殿顶,建筑等级最高的,皇宫里头也只有三个庑殿顶的殿,分别是太和殿、奉先殿和皇极殿。4)祭祀。原来孔庙的祭祀是中祀,到清朝光绪的时候升成大祀,祭天、祭地、祭社稷、祭太庙、祭孔庙是最高的祭祀。
  
  明清的时候,全国府州县都要有孔庙,到现在全国保留下来的孔庙大约有509座,比如说台湾,台南有孔庙,台北有孔庙,康熙赐的万世师表到台湾府了,孔庙的西邻就是国子监。用墙隔一下,有门还有联系。
  
  国子监进了门之后,后来修了个琉璃牌坊,再就是辟雍,再往里彝伦堂。辟雍是乾隆时候修的,天子讲学就在这里,是方形的建筑,东南西北四个桥,周围是圆形的水,形状如壁,叫做辟雍环水,也叫辟雍盘水。到乾隆50年1785年,乾隆75岁要到辟雍讲学,讲《大学》,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诚。还讲《易经》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3088个学生在听讲,还有老师和官员,合起来大约有4000人左右。这是一个标志,标志着乾隆皇帝重视儒家学说,这样上行下效,形成全国重视传统文化的风气。
  
  彝伦堂还有个特殊的作用,有个礼节叫释褐礼,进士考中之后,前三名是有官服和官帽,他们先到孔庙举行释莱礼,完了到国子监举行释褐礼,由国子监祭酒主持,完了之后,其他进士才换官服,开始为士。国子监最高是祭酒,副职是司业,级别和现在大学差不多。绝大部分祭酒是学问好,人品好的国士。
  
  2、三大国师
  
  李时勉,是江西安福人,永乐时候考中进士,李时勉经过了四场大的磨难。1)永乐磨难,当时考上进士了,写个奏章,永乐一看不高兴,摔了,李时勉也不着急,永乐气消了,拿起来看,看完说你的意见还不错,没有处罚他。过了一段时间有人嫉妒李时勉,上了诬奏的文章,皇上一生气,把李时勉打到监狱里,关了一年左右的时间,永乐就死了。2)洪熙磨难,儿子洪熙帝继位,把李时勉放出来了,他又给洪熙上奏章,洪熙一看生气了,令锦衣卫抓起来,按到在地用金瓜打,打折了三根肋骨,又关到监狱里。李时勉曾经施恩过一个人,这个人在锦衣卫,他为了报恩,偷偷请来医生给他治伤,洪熙在位一年就死了。3)宣德磨难,洪熙的儿子宣德继位了,他听说李时勉当庭侮辱洪熙,说完当天洪熙就死了,宣德说你把我爸爸气死,我要给爸爸出气,就让人抓来当庭责问,后来一想不行,又把王指挥官叫来说,我不见他,你把他带到西市杀了,第二拨人又去了,第一拨人是抓人,第二拨人是杀人,结果两拨人走的门不对,正好没碰上。宣德一看抓来了,只好问了,你和我爸爸说什么了,李时勉说我就说了一句,勿近女色,勿远太子。宣德帝一听,就把李时勉官复原职。4)正统磨难,宣德帝死了,正统继位,对李时勉还可以,这个时候他做国子监祭酒很有威信,一天,大太监王振到了国子监,李时勉没有特别奉迎,王振想报复他,就借彝伦堂前的松树的树枝耷拉下来了,学生来回走的是碰脑袋,他就下令把树枝剪了,王振就拿这话无限上纲,说李时勉擅自伐了官树,把木头拿家里去了,正统就下令抓起来,带上珈罚站,把国子监的老师和学生集合起来观看,这是羞辱人,连着站了三天,三千学生看不下去了,自发的到皇宫请愿,请愿的声音皇帝也听不到,有个学生李继,他跟太后的父亲有点关系,正好太后过生日,他把这事告诉太后了,太后把这事告诉正统了,就把李时勉放了。《明史·李时勉传》做了很高评价:“以直节重望,为士类所依归者,莫如时勉。”
  
  徐元梦,和康熙岁数差不多,比康熙小一岁满洲人,19岁中进士满语满文特别好,很快的到了翰林院,让他给皇子教书,有一天在现在中南海的瀛台,康熙和皇子们射箭,让徐元梦先射,徐元梦一看是强弓,说自己拉不动。康熙当时就大怒,拖下去鞭抽,越说越气,炒家流放,把他父母流放了。康熙晚上一想不对,太子的老师也没有大的过错,当天夜里派御医给徐元梦看病,这就表示皇帝认错了,第二天把他父母也赦免了。徐元梦后来做过左都御史,做过浙江巡抚,做过尚书。康熙对他有句评价:“徐元梦翻译,现今无能过之。”,徐元梦翻译的满语满文,在康熙的时候没有人能超过他。后来乾隆让他主持编修《八旗满洲氏族通谱》。
  
  王懿荣,1845年到1900年,山东福山人,这人很用功考了进士,做国子监祭酒,1)学品好,2)人品好。非常喜欢古文字,古文物,在药店里发现了甲骨文,是我们中国第一位甲骨文学家,八国联军入侵北京,他负责团练守城,一看守不住了,回家就要自杀,全家跪着围着他哭,他说:“主忧臣辱,主辱臣死。”,喝了毒药后拿笔写了这句话,然后投井自尽。家人全部跟着投井,国子监王懿荣舍身成仁,表现了国士的高风亮节。
  
  3、三大石刻
  
  孔庙和国子监有很多石刻,最主要的三大石刻,1)石鼓,相传是西周的,文物南迁的时候,石鼓也南迁,一个一吨重,一共有十个,抗日胜利后,又回来,现在藏在故宫博物院,乾隆的时候仿制了十个,现在还在孔庙里。2)进士题名碑,进士考中之后题名的碑,现存元碑3通,明碑77通,清碑118通,一共198通。布列在孔庙的大成门和先师门之间,一共列了51624名进士,他的姓名籍贯和名次,这是中华文化优秀的遗产,全世界独一份。
  
  【在北京孔庙里存放着一个多达190块的石碑群,这就是被誉为稀世珍品的《乾隆石经》,这些石碑手书的作者,就是清朝著名书法家蒋衡,但是,这个蒋衡曾经却是个科举落榜生,那么一个落榜生为什么日后会有这么大的成就呢?】
  
  3)蒋衡写经,蒋衡是江苏金坛人,现在属于常州市,父亲、祖父书法都写得非常好,蒋衡到北京科举两次不成,不考了,专攻书法,走遍大江南北,足迹半个中国,在西安碑林临帖发现一个问题,经书的碑不是出自一个人之手,大小字体都不一样,他就发愿,要用一个人的力,把十三经的经文,全部写完,键户十二年,书写十三经。十二年闭户不出,写完了十三经62万字。蒋衡碰到三个贵人,1)马日管,是扬州的一个商人,出2000两银子,裱糊成300册,装帧成50函,一函6册。2)江南河道总都高斌,他把这300册经送报了乾隆,放在乾清门的懋勤殿。3)乾隆,纸书不能长久保存,就下令刻在石头上,刻了189通石碑,最后乾隆有块序碑,一共是190块石碑,搁在国子监东西六堂,2011年把棚子修好了,恒温恒湿,永远保存下来了。蒋衡的写经原稿在台北博物院,保存完好,而且还有两份拓印本。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