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檢舉)
分享
新浪微博
QQ空间
人人网
腾讯微博
Facebook
Google+
Plurk
Twitter
Line
标题:
[图片现场]
关于气候变化(温暖) 你所不知道的恐怖
[打印本页]
作者:
吉林草根
时间:
2017-8-27 17:05
标题:
关于气候变化(温暖) 你所不知道的恐怖
作者:
吉林草根
时间:
2017-8-27 17:05
气候系统的改变来自自然或内部运作及对外来力量的改变作出的反应。这些外来力量包括了人为与非人为因素,譬如太阳活动、火山活动及温室气体。多名气候学家同意地球近年来已经变暖。近代气候转变的成因仍然是活跃的研究范畴,但是科学界的共识指出温室气体是全球变暖的主因。图为当地时间2016年11月8日,澳大利亚珀斯东部,因天气干旱,河流和水库附近形成大量盐湖。
作者:
吉林草根
时间:
2017-8-27 17:06
近100年来,人类大量使用化石燃料,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即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透过性,而对地球发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导致地球温度上升,即温室效应。图为2010年8月8日消息,一队游人今年7月在加拿大北极地区拍摄到了罕见的海象宝宝的照片。小海象的照片之所以难得,是因为它们总是处于母亲的重重保护之下。而这些游客也发现,这些极地动物的栖息地正受到全球变暖的威胁,它们身下的海冰正不断的融化变小。
作者:
吉林草根
时间:
2017-8-27 17:06
当温室效应不断积累,导致地气系统吸收与发射的能量不平衡,能量不断在地气系统累积,从而导致温度上升,造成全球气候变暖这一现象。图为2009年8月,一对北极熊母子无助地坐在一块不断融化缩小的浮冰上,正在快速远离陆地。这张照片再次向人们证明,全球变暖给地球上的“居民”带来了怎样的恶果。
作者:
吉林草根
时间:
2017-8-27 17:06
举一个重要的回馈过程的例子,就是冰反照率回馈。大气层中增加二氧化碳暖化了地球表面,导致两极冰块溶解。陆地与开放水域便占据更多的地方。两者比冰的反射还要少,所以吸收了更多太阳辐射。这样使变暖加剧,到头来促使更多冰块溶化,循环不断持续。图为2013年8月8日,北冰洋斯瓦尔巴特群岛惊现一只瘦成“毛毯”的北极熊尸体,这只本该具有超强大捕食能力的巨型动物,在一场北上搜寻海豹的绝望之旅中活活饿死。
作者:
吉林草根
时间:
2017-8-27 17:07
因为地球的热力惯性与对其他间接效应的缓慢反应,地球现今的气候在不断增加的温室气体下变得不平衡。气候行为研究指出,纵使温室气体维持现今的水平,全球平均温度可能仍然会上升摄氏0.5至1度。图为当地时间2017年3月15日,索马里哈尔格萨附近的Baligubadle村,死于干旱的动物尸体。此次干干导致该国半数人口、大约620万人受到影响,造成严重的食物短缺。
作者:
吉林草根
时间:
2017-8-27 17:07
由于海洋温度升高,海水体积膨胀,直接导致南极和格陵兰的大陆冰川加速融化,淹没沿海低海拔地区。全世界有3/4的人口居住在离海岸线不足500公里的地方,陆地面积缩小会极大地影响人类居住环境,甚至可能导致战争。值得一提的是,广为流传的“海洋上漂浮的冰川的融化会导致海平面上升”的说法是错误的。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实际上,海洋上漂浮的冰川融化后海平面仍会保持不变。只有当陆地的冰川融化后流入海洋才会改变海平面的高度。图为2006年3月15日,肯尼亚Wajir地区,一只驴子因脱水和营养不良倒在沙漠之中奄奄一息。受日益加重的旱情影响,肯尼亚北部地区数千人面临饥饿死亡威胁。
作者:
吉林草根
时间:
2017-8-27 17:08
图为2017年4月12日,埃塞俄比亚亚贝洛,航拍在旱灾中死亡的牛。非洲之角地区正遭受几十年来最严重的干旱,对民众和牲畜造成毁灭性的影响。由于缺乏雨水,农作物歉收,牲畜死亡,埃塞俄比亚和索马里近1200万人急需食物和援助。埃塞俄比亚奥罗米亚州的博雷纳是受灾最严重的一个地区之一,那里某些地方一年都没下过雨。该地区生活的都是农民,牲畜是他们仅有的食物和生活来源。
作者:
吉林草根
时间:
2017-8-27 17:08
由于温度升高,如果食物链中的上层和顶层生物如果不作出相应变动就会严重危机到种群的繁殖和发展,整个生物多样性会受到威胁,许多物种会加速灭绝的步伐。图为2011年1月27日,数百只企鹅横卧冰上,似乎在为它们死去的幼仔哀悼。由于冰川大规模融化,企鹅栖息地锐减,导致企鹅幼崽大量死亡。
作者:
吉林草根
时间:
2017-8-27 17:08
同时,海洋温度升高,水蒸发加快,大量水气被输送进入大气,会导致局部地区短时间内降雨量突然升高,这样暴雨天气就会导致水灾、山体滑坡、泥石流等更加频繁的发生,位于河流沿岸的城市和位于河流下游的广大地区因此受到洪水的威胁,水灾面积因为短时的强降水而迅速扩大,水土流失问题也比过去更加严峻。图为当地时间2016年2月27日,印度Ghoramara岛,被侵蚀的土地。受气候变化影响,该岛已经失去了50%的土地,三分之二的人口迁移到其他地方。
作者:
吉林草根
时间:
2017-8-27 17:09
图为:当地时间2010年8月9日,巴基斯坦苏库尔郊区,俯拍当地洪灾场景。
作者:
吉林草根
时间:
2017-8-27 17:09
图为当地时间2015年3月28日,智利阿尔马里奥,当地遭暴雨袭击,引发洪灾。由于气候变化,暴雨袭击智利通常处于干旱的北部地区。
作者:
吉林草根
时间:
2017-8-27 17:09
图为2008年1月11日,由于全球变暖,澳大利亚南极洲领地的冰川融化。
作者:
吉林草根
时间:
2017-8-27 17:10
图为当地时间2015年8月29日,极端天气导致强风暴雨登陆海地,造成泥石流等次生灾害。
作者:
吉林草根
时间:
2017-8-27 17:10
图为2012年1月9日,冰岛最大的咸水湖内漂流的冰块增多,冬天冰川湖上3000英尺高的冰盖由于气候变暖而断裂,大量深蓝色冰块在水面漂浮。
作者:
吉林草根
时间:
2017-8-27 17:10
大气温度升高,导致热带传染病向高纬扩散,目前已有热带传染病扩散的迹象。而过去在低温下难以存活的病毒随着冬季温度上升,有全年活动的可能,最近一段时间的监控发现,过去已经得到控制的疾病如结核病等有再度爆发的可能。图为当地时间2015年3月21日,澳大利亚东南部干旱的农业区。
作者:
吉林草根
时间:
2017-8-27 17:10
以往干旱少雨的地区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而不正确的耕作方法很有可能让以前植物覆盖的半干旱地区失去保护成为半沙漠化地区,从而导致内陆地区沙漠化加速,沙漠有扩大的危险(实际上沙漠化问题已经困扰着东亚和中亚国家,在撒哈拉边界地区更是情况堪忧)。图为美国宇航局卫星拍摄的肯尼亚纳库鲁湖国家公园,左图拍摄于1972年9月9日,右图拍摄于2015年7月7日。
作者:
吉林草根
时间:
2017-8-27 17:11
图为当地时间2015年5月26日,美国亚利桑那州鲍威尔湖区,一艘汽艇经过峡谷。科罗拉多河上的鲍威尔湖为内华达州、亚利桑那州和加利福尼亚州提供水源。近年的严重干旱以及湖面持续萎缩,现在它的水量仅为原来的42%。
作者:
吉林草根
时间:
2017-8-27 17:11
图为当地时间2016年11月8日,澳大利亚珀斯东部,因天气干旱,河流和水库附近形成盐湖。
作者:
吉林草根
时间:
2017-8-27 17:11
下载
(808.36 KB)
2017-8-27 17:15
温度上升,无脊椎类动物,尤其是昆虫类生物提早从冬眠中苏醒,而靠这些昆虫为生的长途迁徙动物却无法及时赶上,错过捕食的时机,从而大量死亡,昆虫没有了天敌,将会肆无忌惮地吃掉大片森林和庄稼。没有了森林,等于无形当中增加了二氧化碳的含量,加速全球变暖,形成恶性循环。图为当地时间2017年3月15日,索马里哈尔格萨附近的Baligubadle村,一个拿着水壶的男孩。
图片附件:
photo-0001-2017-08-26-CSP2EOUA00AO0001NOS.jpg
(2017-8-27 17:15, 808.36 KB) / 下载次数 1187
http://caogenleyuan.six168.com/attachment.php?aid=13155&k=89dd9767481fcc61be1b50ac90c6c80b&t=1753057885&sid=YnmjaX
作者:
吉林草根
时间:
2017-8-27 17:11
图为当地时间2015年5月28日,印度新德里,印度遭遇极端高温天气,导致路面柏油融化。
作者:
吉林草根
时间:
2017-8-27 17:12
不少公司和团体组织设法削减全球变暖,为全球变暖的削减与缓和提议了某些战略战术,包含:倡导使用生物柴油、风能、太阳能、核聚变、纯电动车、混合动力车辆、碳税、人口管控策略等。图为当地时间2015年11月29日,阿根廷圣克鲁斯省,冰川国家公园的莫雷诺冰川,全球变暖致使部分冰川融化。
作者:
吉林草根
时间:
2017-8-27 17:12
全球森林资源是有效防止全球变暖的工具,一方面减少吸收二氧化碳这种主要温室气体的数量,另一方面又会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所以破坏或是不合理使用森林资源是对环境的严重破坏,是全球气温上升的一大诱因。大面积的草原与植被同样具有吸收二氧化碳与涵养地下水的功能,草原与植被严重破坏的区域同时会造成严重沙尘暴,加速草原与植被的沙漠化。根据科学家预测,在保持现状的情况下,到2100年为止,全球气温估计将上升大约1.4~5.8℃(2.5~10.4华氏度)。图为2009年10月17日,马尔代夫总统及内阁部长召开全球首个海底内阁会议,呼吁国际社会关注全球气候暖化造成海水上升,威胁到马尔代夫的生死存亡。
欢迎光临 草根学园 (http://caogenleyuan.six168.co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