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Board logo

标题: 百家讲坛 唐太宗风云上部(三)从打江山到坐江山 [打印本页]

作者: 盛唐的背影    时间: 2014-6-16 11:44     标题: 百家讲坛 唐太宗风云上部(三)从打江山到坐江山

百家讲坛 唐太宗风云上部(三)从打江山到坐江山

  从公元581年到公元618年,隋朝在中国历史上仅仅存在了38年,便被唐朝取而代之,一度强大的大隋帝国就这样快速地消亡了,那么,在这王朝更迭的历史巨变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隐秘?

     自从登上了皇帝宝座,唐太宗就清晰地认识到,要想避免隋朝灭亡的悲剧重演,就必须对国家大政方针进行全方位地调整,实现从打江山到坐江山的彻底转变,并从隋亡的历史教训中汲取宝贵的治国经验。

     那么,隋朝在哪些方面的不当行为引起了李世民的警觉?为了建立一个强大的李唐王朝,唐太宗对国家大政方针又做了哪些战略性地调整和改变呢?

  复旦大学韩升教授做客《百家讲坛》,为您讲述系列节目《风云唐太宗》之《从打江山到坐江山》。
作者: 盛唐的背影    时间: 2014-6-16 11:44


作者: 盛唐的背影    时间: 2014-6-16 11:44

百家讲坛 唐太宗风云上部(三)从打江山到坐江山

  从公元581年到公元618年,隋朝在中国历史上仅仅存在了38年,便被唐朝取而代之,一度强大的大隋帝国就这样快速地消亡了,那么,在这王朝更迭的历史巨变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隐秘?

     自从登上了皇帝宝座,唐太宗就清晰地认识到,要想避免隋朝灭亡的悲剧重演,就必须对国家大政方针进行全方位地调整,实现从打江山到坐江山的彻底转变,并从隋亡的历史教训中汲取宝贵的治国经验。

     那么,隋朝在哪些方面的不当行为引起了李世民的警觉?为了建立一个强大的李唐王朝,唐太宗对国家大政方针又做了哪些战略性地调整和改变呢?

  复旦大学韩升教授做客《百家讲坛》,为您讲述系列节目《风云唐太宗》之《从打江山到坐江山》。

     李世民一再提出这个间题,是打江山难还是坐江山难?有人说,打天下难,守天下容易。刚开始他也这样觉得。虚心点接受合理的政策,不就容易守江山吗?李世民是打江山的,他也是守江山的。这样兼打与守的,不多。至于打天下难,他是先经历了的。曾经差点一枪被单雄信挑下马。他身经百战,能感觉到打天下的不易。现在当了皇帝,魏征告诉他守天下更难。为什么?得有几个转变。一是转变观念。转变观念第一个是打天下等于坐天下。其实打天下不等于坐天下。看两个例子。第—种人是挥霍型的人,拿成果来挥霍。像唐朝的黄巢。唐的税高,政府靠盐来维持收入,税高。穷人吃不起盐。盐贵,利润高,就有人走私,国家要从严重罚。要有严密的组织才能运转。黄巢通过这个组织出身,也利用了民众的不满,从北方一直打到南方,再打回北方。终于推翻了唐朝。打进京城后,他认为胜利了。他要坐天下了。进长安时,是纪律严明。我们要善待百姓。走私的贩子等看到花花世界,管不住自己了。要狠狠地捞一把。抓起富人,严刑拷打。硬是掏钱过来。整天瞎闹,杀官杀富人捞钱。国库都被抢空了。富人达官都被杀光了。黄巢的气势没了。百姓不再支持了。唐朝看到黄巢的军队瞎闹,反击成功了。唐军队来的时候,百姓夹道欢迎。当然他们也坏,黄巢再攻下长安。他愤怒了,觉得百姓该杀,一杀杀了八万多人。把民心彻底杀光了。再被打反击时,就一败涂地了。李自成又是一个例子。原是驿卒。年轻时,欠债,还不起,被告,游街。逃出来,发现老婆偷人了。杀了她,杀了债主,只能参加反抗政府的武装。最后也打进北京,推翻了明。进了京城,跟黄巢一模一样。迎闯王,不纳粮,百姓欢迎呀。

    李自成失败的原因:李自成也是物欲膨胀,从高官家商一个个地抓来拷打,刘宗敏发明夹棍,腿骨都能夹碎。走的时候,据说上千万两银子。抢钱,抢房。抢色。美女成了重灾区。真正的美女,再扮丑都躲不掉。陈圆圆躲不掉,因为太漂亮,被权贵卖来卖去,最后落在吴三桂手中,成了宠妾。这是辽东总兵。明灭亡后,剩下的大股武装就是他的。李自成派人去招降他。东北是战略要地。江山重要还是美女重要?李自成与刘宗敏分析,还是美女重要。去抢陈圆圆。吴三桂在东北,是投降还是不投降。传来消息,陈圆圆被刘宗敏霸占了。吴三桂大怒,投降清,引清入关。李自成的军队身上都是钱财,没了战斗力。一战崩溃。彻底失败了。这是征服型的坐天下。第二种类型是统治者的类型。秦与隋是例子。他们把天下看成是我的,我家的。要做好,做到无比的好。共同特点是兴办了无数大型的国家工程。修弛道,开运河,筑长城,大型的都城。不停地做。开边拓土,要将国家建造得好。当成私人的。损伤了百姓,就没想到。无视百姓的利益。这样使得整个政权迅速失去民心,同样瓦解。唐太宗看得清。唐太宗说,“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不是他说,就是大逆不道。别人说会杀头的。有道,就是得让百姓富裕起来。唐太宗把打天下与坐天下的道理否决了。坐天下,也得好好地坐。好皇帝就得战战兢兢。不能肆意亭为。

    唐太宗的两个改变:第二个转变是要适时让整个政权转型。取得政权前,整个集团,整个组织架构是为战争服务,是军国体制。现在和平了,得转变为和平与发展及民生的体制。魏征的总结是,“帝王之起,必承衰乱,覆彼昏狡,百姓乐推。四海归命,天授人与,乃不为难。然既得之后,志趣骄逸,百姓欲静而徭役不休,百姓凋残而侈务不息,国之衰弊,恒由此起。以斯而言,守成则难。”这是魏征说的一段话。意思是帝王能兴起,一定是前朝做坏了,才有机会。纠正他的坏,百姓就拥护你。难在你成功后,骄傲了。百姓希望你变一个政权,不要太盘剥,要休养,结果工程一个接一个,承受不了。不改,守成就比打天下更难了。要解甲归田,要将战争时资源集中改为可持续的发展。第三个转型这是向经济发展的转型。相关的就是要冷静总结前朝得失与成败。和平时不要超过限度,要懂得戒免急功近利。有几个前朝的弊端要赶快改。一是苛政。要赶快废除。二是对前朝事业得客观评估。哪些做得好,哪些做不好,最难评估的是许多事情长远看是对的,短期不好。像秦与隋的工程,是长治久安该做的事。但是,就当时的百姓来说,远远超过了其承受能力。这种事情,就是不对的。要缓一缓再做。还有些事情,对前朝不好的暴政,不能暴政的手段去铲除。以暴易暴,与乱同道。这是第三条。第四条是本朝的许多工程,得进行评估。没必要做的,像面子工程,一定要戒除。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一项工程的利弊,在于百姓的承担能力。如果能承担,双赢。不能承担,就要不得。四个转变是要居安思危。要操持谦卑的执政态度。这不容易。执政后,权力高度集中,资源全部在握,有什么好怕?不怕,间题就来了。执政的傲慢,有两个例子。唐太宗总结西晋,有大臣叫何曾。回家跟子孙说,王朝看起来不久了。估计我们这一代没间题。到儿孙时可能要动乱。没想到来得更早。依据是上朝时从来不谈政务。胸无大志,享受胜利果实,政权长不了。晋武帝也有难处。西晋不是打下天下的王朝,是政变取得的。占了别人的家。这里面的大臣都是别人的。政权往往弱,没有自己的一帮人。晋武帝没办法拉下脸。又不敢相信前朝的大臣。就纵容他们吃喝,比奢侈比腐败。让他们远离政治。就好控制局面,社会风气就坏了。安定了十年后,就爆发了八王之乱。

    魏征著名的谏硫:魏征上了十条,当皇帝要注意的地方。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要懂得知足。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要懂得适当停下来,让百姓安居乐业。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河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要懂得节制。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懂得慎始的人多,懂得慎终的不少。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要虚心听取意见。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自己身正,要打击坏事。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不能滥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这十条要自戒。如果有了,皇帝就能当好。要做到,使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让他们效忠,恪尽职守。这才叫天下太平。魏征提出要懂得慎始慎终。历史上太多皇帝有好开始,却没有好的结果,做了几年就觉得了不起了,就飘飘然了。自欺欺人,就不能有善终。慎终很难。魏征说,许多皇帝,在艰难困苦时,能成功。这些人能共患难,却没办法一起享受太平。因为患难时,有强大敌人在,生存危机在,懂得竭诚相待,事业就能蒸蒸日上。得志后,就纵情以傲物了。听不进意见了。就造成对下面的人骨肉如行路。亲人都会离心离德,用严刑震慑,都没用。下面的人就敷衍你。就会表面上恭敬,内心却不服从。怨不在大,可畏唯人。就怕失去民心。百姓是水,能载舟,也能覆舟。要千万小心。戒骄戒躁,这非常不容易。




欢迎光临 草根学园 (http://caogenleyuan.six168.co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