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Board logo

标题: 百家讲坛《南唐后主李煜》(十)千古词帝 [打印本页]

作者: 湖南草根    时间: 2013-4-14 21:10     标题: 百家讲坛《南唐后主李煜》(十)千古词帝

在中国的历史上,每朝每代都会有亡国的君主。

这些人,有的臭名昭著,有的则很快被历史的尘埃所埋没。

而李煜身为断送了南唐江山的末代君主,却不但经常被人们提起,还得到了很多人的惋惜、同情和尊重。

有人说他虽然不会治理国家,但“在词中仍不失为南面王”,有人更是直接称他为“词中之帝”。

那么,李煜究竟为何会赢得这样的赞美?

他的失败与成功之间又有着怎样的必然联系?

湖南师范大学教授赵晓岚,生动讲述南唐后主李煜的悲情与荣耀。

系列节目《李煜》第十集,大结局《千古词帝》,敬请收看。
作者: 湖南草根    时间: 2013-4-14 21:10


作者: 湖南草根    时间: 2013-4-14 21:10

画外音:

    在中国的历史上,每朝每代都会有亡国的君主。这些人,有的臭名昭著,有的则很快被历史的尘埃所埋没。而李煜身为断送了南唐江山的末代君主,却不但经常被人们提起,还得到了很多人的惋惜、同情和尊重。有人说他虽然不会治理国家,但“在词中仍不失为南面王”,有人更是直接称他为“词中之帝”。那么,李煜究竟为何会赢得这样的赞美?他的失败与成功之间又有着怎样的必然联系?湖南师范大学教授赵晓岚,生动讲述南唐后主李煜的悲情与荣耀。系列节目《李煜》第十集,大结局《千古词帝》,敬请收看。

  赵晓岚:

  近代著名的文学评论家王国维对李煜的词有这么一个评价,“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他说词到了李煜的手里,眼光见识才大了起来,思想感情才因此深刻了起来。于是就将以前的“伶工之词”变成了“士大夫之词”。什么是“伶工之词”,什么是“士大夫之词”呢?它的这种改变又有什么意义呢?

  “伶工”指古代的乐师、歌手或者演员,我们今天所说的唐宋词,它的全名叫曲子词,本来就是写给伶工们演唱的流行歌词。它所配的曲子是隋唐以来的一种新型音乐?D?D燕乐,又写作“宴乐”。是经常要在歌筵酒席或者是青楼歌馆这些娱乐场所演唱的。由于那个时候参加这种娱乐活动的主要是男性,所以一首歌要想赢得大把的掌声和彩头,最好是具备两个条件。第一,美女唱。男人在办公事时是不得不摆出一副道德的面孔的,可是公事办完了来娱乐娱乐,总得多看看美女,养养眼。在这方面有一个例子,北宋有一个叫李?D(zhi)的人,有一回他的一个朋友带了一个很会唱歌的老头来拜访他。可他却不给面子,写了一首词表示抗议。

    唱歌须是玉人,檀口皓齿冰肤。意传心事,语娇声颤,字如贯珠。
    老翁虽是解歌,无奈雪鬓霜须。大家且道是伊模样,怎如念奴?

    意思是说,唱歌一定要唇红齿白,肌肤像冰雪一样的美女,含情脉脉,嗲声嗲气。唱歌的时候吐起字来就像一串珠子一样清脆流利。这个老头虽然很会唱歌,可是他的头发胡子全白了,大家都说这种模样怎能比得上念奴呢?念奴是唐玄宗时代的著名女高音。据说唐玄宗如果组织文艺演出,嫌观众太吵了的话,总是派念奴出去镇台,她一发声,台下马上就安静下来了。

    虽然在唱歌的时候,美女是非常重要的硬件,但是你要这些平时被道德所压抑的男性们,在听歌的过程中好好地释放一下郁闷,那就不仅唱歌的得是养眼得美女,那个唱得歌还需要有点特色。什么特色呢?这就是我们要说的第二个条件:唱美女。就是唱的内容也需要与美女有关。这一点也是古往今来一切与娱乐为目的的流行歌曲的特征。

    由于伶工们唱词的目的是娱乐第一,那么为她们写词的文人们当然也会迎合这种倾向,这样就产生了所谓的“伶工之词”。写这种词的人主要考虑的是音乐方面的要求和娱乐的目的,要婉转合乐,还要娱宾遣兴。总之,一句话,要在听众这个消费市场有卖点,所以就很少在词里来表现自己的思想感情,主要是替别人,特别是美女说话。在这方面的例子,大家去看一看一本叫做《花间集》的书就知道了。

    这本书里收集的是李煜之前的一些词人写的作品。它的序言公开宣称,编这本书的目的就是为了为歌女提供一个演唱的歌本,为文人在喝花酒找乐子时助助兴。而《花间集》里面的场面也十有八九是由美女在领衔主演。她们活动的范围是在闺房之中、小楼之上;或者是在梳妆打扮,走来走去做时装表演;或者是左看右看、上看下看,眼泪汪汪地在煽情。总之是“绮罗香泽”脂粉气十足。

    这种状况到了国破家亡的李煜这里就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在他亡国后这段时间所写的词中,他的眼光所见不再局限在闺房之中,而是三千里地山河,四十年来家园,是“别时容易见时难”的无限江山。而他的心中所感也不再仅仅是男女爱情,而是家破国亡之后的血泪真情;是“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的悲愤;是“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的感叹;是“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忧愁;是那种不堪回首,却又偏偏忍不住要回首的怀念。这件事王国维所说的“眼界始大,感慨遂深”。

    在古代,士大夫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要有关心国家大事的胸怀和理想,所以当李煜把他对国家的感情写进词中,使词带上他的个性特色的时候,他的词也就成了“士大夫之词”。从“伶工之词”到“士大夫之词”的这种转变,一个重大的意义就是使词的地位提高了。

    在“伶工之词”阶段,词的地位跟演唱它的歌女的地位是相同的,都是男人们在办完正事之后休闲娱乐的工具。在道貌岸然的男人们的眼里,它不过是一个可以偷偷摸摸的小情人,是不敢领进家门去给个名分的。所以当时的名人们在编自己的文集的时候,一般是不把词收进去的。实在舍不得,就把它作为附录放在书的最后,或者专门编一册,贴上一个纯属娱乐的标签。在这方面词的地位比诗可就差远了。诗好比是男人们的正式妻子,哪怕是个黄脸婆呢,也可以在各种场合频频亮相,所以在文人的文集中,它总是占着堂而皇之的地位的。而李煜把“伶工之词”变为“士大夫之词”以后,词等于就被领进了家门,而且还分担了诗歌的一部分任务。不仅可谈恋爱,而且可以谈人生、谈理想,甚至可以谈与国家有关的大事了。

画外音:

    亡国之后的李煜,从高高在上的皇帝变成了任人宰割的囚徒,这种巨大的落差使他陷入了深深的痛苦和耻辱之中。李煜的词思想上也由对宫廷奢华、风花雪夜的沉迷留恋转变为含意深沉,痛入骨髓的家仇国恨。这种转变使他的词无论是在内容,还是艺术上都达到了高超的境界。可以说,李煜站在了他那个时代的顶峰,为后来的词人们开启了新的风格和发展道路,从而造就了万紫千红的宋代词坛。让词这种文体在中国的文学艺术之林拥有了一席正式的地位。

    那么,李煜的词之所以能够流传千古,影响着他以后的历代词人,并赢得了许多普通人的喜爱,其中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赵晓岚:

    需要特别提出来的是,李煜他虽然把一些非普遍性的感情,一些重大的情感内容,比如说亡国之恨引进了词中,当时这种感情他又通过我们普通人很熟悉的场面、形象和语言自自然然地抒发出来的,绝不是喊空头口号。因此,有时候,我们反倒觉得他成了人类普遍性感情的代言人。我们来看这样一首词:
                         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这首词也是前人所说的“亡国之音”,是有他亡国的深切哀痛在里面的。开头的第一句话“无言独上西楼”,一个人一句话也不说,或者是他有话却说不出来,或者是他想说却没人可说,于是就独自一个人登上西楼。就这一句话就让我们的心里感到闷闷的、重重的,想起那个人该是多么凄凉、寂寞的样子。而下一句“月如钩”,让我们知道这是一个月色不太明朗的夜晚。因此,这个想要登楼远望,散散心的人其实他是望不远的。他所处的是一个深深的院子,没有人,只有一棵或是几棵落叶的梧桐,让我们感到这是一个清冷的秋天。梧桐在古诗词里面常常带有伤离、悲秋、悼亡的含义。总之是代表特别感伤的。更妙的是这个“锁”字,它让我们联系到李煜的囚徒身份。他和这个清冷的秋天,和这几棵寂寞的梧桐一起被锁在这深深的院子里,没有出去的希望。

    在经过这样的环境气氛渲染之后,作者在下半首开始自然而然地抒情。这离别的仇恨剪它剪不断,理了马上又乱,叫我怎么办呢?真是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啊。什么滋味呢?李煜从江南的富国之君沦落到北国囚徒,从快乐的云端一下子掉进痛苦的深渊,你叫他如何去适应。而这种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又与他自己有关。此时此刻,他的心里该有多少悔恨、多少悲伤。而这种悔恨和悲伤又只能藏在心头,他无法述说,也没人述说。这种痛苦真不是常人可以领略的滋味。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这首词不用任何修饰,只用简单明白的语言浅浅地说来。所以,我们一读到这几句词,它就到我们的心里去了,到我们的精神灵魂去了。我们也许说不出它好在哪里,但就是喜欢,就是觉得它好。所以有一个评论家是这样来赞叹这几句词:绝无皇帝气,可人可人。意思是说,看不出是皇帝写的,真是太可爱了,真是太称人心意了。

画外音:

    李煜的词不假雕饰,形象生动,用情真挚。有评论者认为,李煜之所以能够用真话写真情,这与他纯真的个性是分不开的。李煜生于深宫之中,长与妇人之手,他的没有主见,他对人过分的真诚,他在国家处于危机中仍然放纵地享乐。他在投降后好不掩饰的悲痛、后悔等等,都是他不谙世事、天真任性的表现。然而,能保持一颗“赤子之心”对于词人来讲,虽然是件好事,但对于此时作为阶下囚的亡国君主李煜来说,他的率真性情必然会给他的现实生活造成重大的危机,招来致命的麻烦。

赵晓岚:

    李煜在词中这样毫不掩饰地写他的思想感情,这样翻来覆去地唱他的痛苦、怀念和忧愁,唱这种大家都能够理解的“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终于把一个高高在上的人也唱到了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的地步,给他招来了杀身之祸。这样高高在上的人自然就是宋太宗赵光义。

    自古以来投降的皇帝想要保命,除了得学会忍气吞声、夹着尾巴做人之外,最好是还能够装装白痴,扮扮小丑。在这方面三国时蜀的后主刘禅就是一个著名的例子。他在被魏兵抓到洛阳以后,就一门心思地过起了花天酒地的生活。司马昭请他喝酒,问他想不想家。他说,“此处乐,不思蜀”。甘心情愿当“乐不思蜀”这个成语里面的反面主人公,塑造了一个扶不起来的阿斗形象。

    还有一个例子没这么著名,可是主人公的情况跟李煜很相像。我们前面提到,宋太祖赵匡胤曾经说过,李煜跟前代两个也是定都金陵,最后也是亡国做了俘虏的帝王孙皓、陈叔宝是一路货色。其中陈叔宝在性格、爱好和文才等方面跟李煜相当接近。他在被抓到北方以后,受到了隋文帝的优待,不但给了他很好的物质待遇,而且还特意吩咐在酒宴上不要演奏南方的音乐,以免引起陈叔宝伤心。可是让隋文帝感到意外的是,这个陈叔宝不但没有伤心的表现,反而开口向隋文帝要官当,说是上朝的时候没有个官名称呼,怪不自在的。弄得一门心思想要保护这个亡国君主自尊心的隋文帝是直摇头说,陈叔宝啊陈叔宝,你真是全无心肝。

    跟李煜同时代的,处境更像的,还有一个皇帝,那就是也被赵匡胤抓到汴京来的南汉皇帝刘??(chang)。这刘??当年可是公开不服从赵匡胤领导的。李煜奉赵匡胤的命令写信去劝降,反而招来他一顿臭骂。可就是这个刘??投降后的表现可就比李煜乖巧多了。据《宋史》的记载,他到了北宋以后,先是把不服从赵匡胤命令的责任全部推到他的亲信头上,接着就想尽办法向赵匡胤献媚讨好。有一次,他费尽心思地亲自用珍珠做了一件非常精巧的工艺品,献给赵匡胤。惹得赵匡胤对他左右的人是大发感慨说,唉,他要是用这种灵巧的心思,用这个勤快劲去治理他的国家,那他的国家就不会灭亡了。在宋太宗赵光义上台以后,这个刘??同样也有“精彩”的演出。据说,当赵光义准备出兵去收拾最后一个不服从宋朝领导的小朝廷北汉的时候,这个刘??在赵光义面前手舞足蹈地说,哎呀,我们大宋朝的威风笼罩四方那些不懂规矩的小朝廷,这回去,一定是马到成功,北汉的头头刘继元一定马上就会到我们汴京来报到,陛下,我可是第一个来到汴京的呀,希望你到时能够让我当投降皇帝中的头儿。一番马屁拍得赵光义是哈哈大笑,给了他很多赏赐。

    这几个皇帝在历史上的名声都不太好,被俘后的表现又让人笑话,可是在当时他们总算是暂时保住了他们的小命,至少关于他们的死,没有特别反常的记载。因此从危机公关的短期效果来说,他们是成功的。可是李煜就不一样了。

    李煜跟他们相比就显得太有心肝了,他是深深地陷入到亡国的痛苦和对故国的想念中去了。光是痛苦和想念一下也就算了,可他还偏偏要把这种痛苦和想念,赤裸裸地、一点马虎眼也不打地全都写到他的词中,而且还不是一次两次,一首两首,而是随时随地地,没有一首词不写他的这种感情,甚至还写信向江南的人宣扬。那你说作为大宋朝的皇帝,他会不会高兴呢?赵光义一不高兴,这李煜的麻烦就来了。

画外音:

    在中国历史上,亡国之后投降的君主虽然不少,可是其中像李煜这样,在亡国之后仍然不改真情,不顾一切地公开表现他对亡国的感慨和悲伤的人,却是绝无仅有。对于李煜这种率情任性的作风,性格褊(bian)狭残暴的宋太宗赵光义当然会感到不可容忍。而让李煜做梦也想不到的是,他的一首“故国不堪回首”的《虞美人》成为了千古绝唱,但也将他送上了西去之路。那么,李煜最终究竟遭遇了怎样的毒手呢?

赵晓岚:

    有一次,赵光义问也在宋朝做了官的,李煜的老部下徐铉是否去看望过原来的主子。徐铉说不敢私下会面。赵光义说,你只管去,就说是我的指示。这样徐铉就到了李煜这里。李煜当时是被赵光义看管得很紧,根本不能跟外人见面,现在好不容易来了一个熟人,就像一个受了委屈得孩子似的,抓住徐铉的手就是一通大哭。然后半天说不出话来,沉默了好久,忽然冒出了一句,唉,真后悔当时杀了潘佑李平。他这句话一说,徐铉也不好意思起来,原来徐铉曾跟着张洎一起排挤过潘佑。在李煜错杀潘佑李平的事件中间,他是要负一定责任的,因此也接不上话茬子。就这么待了一会儿就走了。

    回去之后,赵光义问他跟李煜谈的什么。这徐铉不敢隐瞒,就一五一十地全说了。赵光义一听,这李煜还在后悔当年错杀了忠臣,看来他还没有真正地对我们大宋朝服服帖帖,难道他还想搞复辟吗。于是就起了杀心。

    可我们天真的李煜根本没想到,他的一时失言会招来这么严重的后果,仍然在他的醉乡、梦乡里过日子,仍然流着眼泪思念着他的江南,歌唱着他的江南。

    关于978年的七夕到了,这天是李煜的生日。在江南每到这个时候,李煜就会叫宫里的人用红白两色丝绸铺成月宫天河的形状,彻夜狂欢。可现在李煜穷了,不可能这样铺张了,但好歹是过生日,总得有点娱乐活动吧,于是就把原来那些皇宫里的歌舞团的人召集拢来,举办了一场文艺演出。其中有一个节目就是演唱李煜填的《虞美人》词。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首词可算是古往今来最著名的词之一了。一开始劈头就是两个永无答案的问句,这春花秋月不断地轮回交替,什么时候才有完呢?不知道。那伴随着春花秋月流逝的美好往事又有多少呢?也数不清。这两句就像是一个满怀怨愤的人在那里歇斯底里地哭喊,在责怪着这春花秋月不该没完没了地出现,因为它的每一次出现都让痛苦的作者想到那美好的往事,从而更加地伤心。作者希望时间停止,希望春花秋月不要再来,可这春花秋月偏偏还是要再来。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昨晚上,我在小楼上又感受到了东风,这春天又来了,我又想起了那朗朗月色中的江南故国。像这样的回忆真是叫人受不了啊。可虽然受不了,思维却不听指挥呀,还是要想,还是要回忆。那雕花的栏杆和玉石铺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吧,只是它朱红的颜色已经消褪了。而留连在它身旁的人也已憔悴不堪了。“朱颜”在这里我认为可以理解为泛指一切繁花美丽的事物。“朱颜改”就是物是人非之意,既包括青春的红颜不再,也指国家江山一切人事都如过往云烟。国破家亡啊,过去的欢乐不会再来了,由此而产生的忧愁有多少呢?它就好像满满一江的春水滔滔不绝地向东流去。

    李煜在赐给他的这座小楼里吹吹打打,又是歌又是舞的,把皇宫里的赵光义都给惊动了。赵光义听人报上“故国不堪回首”的歌词后,一下子就火了,好啊,胆子不小,居然敢写敢唱这样的反动歌曲,还要闹腾得全城的人都知道,是不是想制造我虐待你的舆论呀,我饶不了你。

    于是,他就把弟弟赵挺美叫了来。这赵挺美平时也喜欢写诗作文,是李煜的一个忠实的粉丝。赵光义就对赵挺美说,兄弟,你那个偶像李煜今天过生日,你就带着这壶酒,代表我去祝贺一下吧。赵挺美一听,当然是高高兴兴地去了。可他不知道,赵光义已经在这壶酒里下了“牵机药”。这种药是从中药马钱子里面提取出来的,它的药理反应就是使中毒者产生窒息、无力和身体抽搐的症状。先是脖子发硬,然后是肩膀和腿痉挛,最后身体就蜷缩成一个弓形。这么一个弓形,和古代绷起的织布机很相似,所以叫“牵机药”。

    李煜是个最相信朋友的人,一看来的是平时关系很好的赵挺美,当然就没有任何戒心。赵挺美走了以后,他就喝下了赵光义赐的这壶酒,一下子腹中剧痛起来,出现了刚才我们所说的那些症状。最后身体弯曲,头和脚都接到了一块儿。就这样,经过几个小时的挣扎以后,公元978年七月七日的夜里,南唐的最后一任皇帝李煜,在经受了非常巨大的精神痛苦以后,又在非常巨大的肉体痛苦中死去了。(李煜:公元937-978)

    李煜的生命是不是结束了呢?我们说,是的。不过,结束的只是他的政治生命和肉体生命,而他的艺术生命在中国文化史上永远高傲地活了下来。

画外音:

    有后世学者这样评论李煜充满矛盾的一生,生于帝王之家却无帝王之志;登上国主之位却无国主之行;身处国君之尊偏怀赤子之情;欲保做人尊严却又懦弱怕死;身陷囹圄之中却又不忌言辞。

    对于有着帝王和词人双重身份的李煜来说,这种矛盾的性格注定了他悲剧的人生。而他大起大落的悲剧人生又铸就了他词的无穷魅力。

    那么,关于李煜一生的悲情与荣耀,赵晓岚教授又是如何评价的呢?

赵晓岚:

    在佛经里有这样一个故事,传说佛祖的前身之一,尸毗王在修行的时候,一只鸽子为了逃避鹰的追逐,飞到他的腋下请求保护。可是鹰说,我也是一条生命啊,你救了它,我就得饿死。怎么办呢?尸毗王说,我割自己的肉喂你吧。鹰说,那好,可你割的肉必须和鸽子的重量相等。尸毗王答应了,可他没料到,他割尽了身上的肉还是抵不上一只鸽子的重量。于是,他竭尽全力将自己整个人压上了那个天平。这一下子,大地震动,天女散花,芳香满路,而将死的他也重新获得了生命。原来,这是天神为了试探他行善的诚心,而特意设的一个局。

    李煜是个虔诚的佛教徒,对于这个故事肯定也相当熟悉。可他没想到,命运其实也为他设了一个局,它让这个有着孩子般纯真心灵的人去品尝亡国的巨大痛苦,最后用极端残忍的方式夺走了它的生命。这就像佛祖的前身在用自己一块块鲜血淋漓的肉去喂命运派来的那只饥饿的鹰,最后还押上了整个生命。但所有的这些痛苦又都成了李煜的艺术养料,成了他词艺术魅力的源泉,也让他在词的世界里获得了新的生命。

    西方有个哲学家,叫尼采的说过,一切文学作品中,我最爱那些用鲜血写成的。王国维在指出李煜的词是用鲜血写成的同时,还进一步地说他:俨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意思就是说,李煜词中表现的这些痛苦,从本质上来说,已不仅仅是他个人的痛苦,而是像佛祖和基督所感受的那样,是全人类共有的痛苦。因此,当他用自己痛苦的生命,用自己淋漓的鲜血来写词的时候,他的词也就有了永恒的生命力,赢得了古往今来无数人的赞美和喜爱。

    有人说,李煜的词是词中的极品,一字一珠。有人说,李煜的词就像王昭君和西施那样的大美女,虽然没有打扮、没有包装,但一样是万人迷。还有人把他和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摆在一起说,“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认为他们分别是男女词人中写成最内行,最有本来面貌的杰出词人。

    还有一个评论家,大概是对这两个词人已经佩服得五体投地,无话可说了,干脆制造点噱头,就说,“后主易安,直是词中之妖,恨二李不相遇”。意思是说,李煜和李清照这两个人,简直就是词这个世界里的妖精,他们两个人不能碰面,真是太令人遗憾了。这一男一女两个词中之妖,如果碰面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这就确实令人遐想了。不过,我们还是把这个遐想留给编小说的文学家吧。

    在所有的评论中,我认为最能够给李煜一一些安慰的是这么两条。一条是明末清初一个叫沈谦的人说的,他说:李后主拙于治国,在词中犹不失为南面王。意思是李煜治理国家不行,但是在词的世界里仍然保持着一个帝王的地位。而晚清的著名学者王鹏运更是直接赞美李煜是:词中之帝,当之无愧色。

    我们看,命运让李煜在现实世界里失去尊严、失去皇冠、失去国土,又全部在词的世界里还给了他。命运让他在现实世界里流泪、流血,付出生命,又让他用这泪,这血,这生命铸成了一座艺术的丰碑。在千年之下,仍然让我们感动,让我们尊敬,让我们仰望。这也就是文学批评史上一再提到的:“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和“诗穷而后工、愤怒出诗人”的文学创作规律。我们甚至可以说,如果李煜没有亡国的经历和感受,那么他虽然也可以成为一个优秀的词人,但是他绝不可能戴上“词帝”这种皇冠。

    李煜有一句词叫“暂时相见,如梦懒思量”。我们和李煜短暂相见了这么一段时间,就仿佛是在梦里相聚了一会儿。关于他,还有很多问题是需要我们去“细思量”的。不过,这就留给有兴趣的朋友去做进一步的探究吧。




欢迎光临 草根学园 (http://caogenleyuan.six168.co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