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Board logo

标题: [怀旧照片] 香港的过去与现在(罕见+老照片) [打印本页]

作者: 浅草闲人    时间: 2013-8-24 07:17     标题: 香港的过去与现在(罕见+老照片)

英国博物馆最近解封了香港的一些珍贵老照片,一起来看看香港的变化吧。



1869-1900年期间拍摄的总督府Goverment House。

这座建筑1851年10月开始建造,历时4年,第4任香港总督宝灵成为首位主人,当时总督府主楼为一座两层高的建筑物。由于总督府已经不敷应用,香港总督德辅 (William Des Voeux) 于1890年决定加建两层高、内有大型宴会厅的附翼用作社交场所。工程自1890年2月开始,历时1年。日治期间,香港总督矶谷廉介命令工程师藤村清一,把总督府修复改建成和洋兼容风格,当中最曯目的是加建了一座日式塔楼。改建后室内的布局未有改变,只是部份房间改为日式,并且设有小型茶室,工程于1944年初完成。
作者: 浅草闲人    时间: 2013-8-24 07:23



97年香港回归之后,改名为礼宾府。

回归之后,首任行政长官董建华没有住在这里,他的继任曾荫权宣布将以礼宾府作官邸,并且耗资1,450万港元进行维修工程,包括改良电力、电讯网络和影音系统,以及建造一座锦鲤池。行政长官专用书室及办公室则安装了防弹玻璃,以强化保安及防止泄密,而现在的梁振英则开辟了一幅小草地,当作小农场,作种植用途。
作者: 浅草闲人    时间: 2013-8-24 07:27



1869-1900期间拍摄的中环全景。
作者: 浅草闲人    时间: 2013-8-24 07:29



此时的中环。
作者: 浅草闲人    时间: 2013-8-24 07:30



1869-1900年期间拍摄的皇后道。
作者: 浅草闲人    时间: 2013-8-24 07:30




现在的皇后大道。
作者: 浅草闲人    时间: 2013-8-24 07:31



1869-1900年期间拍摄的香港会。

香港会创办于1846年,提供商务及高级饮食服务,会员非富则贵,入会必须经介绍人,也要付出昂贵的入会费、年费及买会所发出的债劵。在殖民地时代,是英国人娱乐及社交的地方。早期曾不准华人进入。这栋建筑早就不见了,现在大家看到的香港会大楼已经是第三代了。
作者: 浅草闲人    时间: 2013-8-24 07:32



现在的香港会所大厦。

1984年落成启用,楼高25层,设有8层会所设施,6至25楼为办公室,由置地公司发展,建筑师亨利·施得拿Harry Seidler设计。
作者: 浅草闲人    时间: 2013-8-24 07:32




1869-1900年期间的中环雪厂街。
作者: 浅草闲人    时间: 2013-8-24 07:33




现在的中环雪厂街。
作者: 浅草闲人    时间: 2013-8-24 07:34




摄于1926年的最高法院大楼,1985年到2011年成为立法会大楼。
作者: 浅草闲人    时间: 2013-8-24 07:34




现在的最高法院。
作者: 浅草闲人    时间: 2013-8-24 07:35




1926年拍摄的跑马地马场。
作者: 浅草闲人    时间: 2013-8-24 07:35




现在的跑马地马场。
作者: 浅草闲人    时间: 2013-8-24 07:35




1926年的维多利亚港。
作者: 浅草闲人    时间: 2013-8-24 07:36




2013年的维多利亚港。
作者: 浅草闲人    时间: 2013-8-24 07:36



1869-1900期间拍摄的圣保罗书院。

据正式记载,该校于1851年正式成立;但文献显示,早于1841年,创办人史丹顿牧师已开始在英国筹集款项,并于1849年创立圣保罗书院。刚开办的时候,只有一位导师及九位学生。该校宗旨:「秉承英国圣公会所宣认并现由中华圣公会(按:今香港圣公会)所继续的具改革特色和传扬福音精神的基督教宗旨,向华人青少年提供以英语进行的现代通才教育」。学校的旧校训是「恭敬天主,爱人如己」。学校现在的校训为「寅畏上主是为智之本」(圣经《箴言》一章七节及九章十节;拉丁文翻译为「Timor Domini Principium Sapientiae」,可见于早期的毕业证书);一般认为,英籍的创办人及校长特别采用中文校训,旨在凸显这所华人英语学校作中西桥梁的角色。现在这所学校是香港的传统名校,有一千七百多名学生在读。
作者: 浅草闲人    时间: 2013-8-24 07:37



1897年拍摄的皇仁书院。

皇仁书院(英文:Queen's College)的前身是创立于1862年的中央书院(Government Central School),亦即香港在殖民地时期最早成立的男子官立中学。该校一直以英语为教学语言。中文校训是「勤有功」,而拉丁文校训则是Labor Omnia Vincit1894年,香港政府刊宪宣布维多利亚书院校名再更改为皇仁书院,一直沿用至今。当时该校主要教授算术、文法及常识等科目,为19世纪末的香港所罕见。由1920年代起,该校开始展现其优秀的学术及体育成就,广为公众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攻占香港。皇仁书院于1941年底被逼停办。校舍初时成为日军总部,其后完全毁于战火,仅留下两尊大炮和中央书院第二任校长胡礼的半身雕像。所以现在的校舍,是战后重新兴建的。皇仁书院的办学宗旨,是为学生提供各方面的教育,目的是使学生在德、智、体、群、美各方面均有卓越的发展,藉此让他们在人生各方面都有成就感和能成为未来的领袖。皇仁书院的五大核心价值则为:负责任(Responsibility)、正直(Integrity)、兄弟情(Brotherhood)、勤奋(Diligence)及追求卓越(Pursuit of Excellence)。著名校友太多,包括孙中山,廖仲恺,唐绍仪等。
作者: 浅草闲人    时间: 2013-8-24 07:37




拍摄于1897年的庇理罗士女子中学。

这是由前香港上海汇丰银行董事、著名的犹太裔慈善家庇理罗士在19世纪末创立。1890年,香港政府设立中央女子书院,录取不同国籍的女孩子,显示当时的政府已经开始重视女子教育。1893年,庇理罗士捐了25,000港元与中央女子书院,以便学校能兴建一幢三层高的新校舍。为感谢庇理罗士的捐献,学校改以他的名字来命名。可惜这栋校舍在日本侵占香港时被炸,损毁严重,要重温这栋有着维多利亚时期风格的建筑,只能在老照片里面。战后这所学校要借用其他学校的校舍,辗转二十年,才在1965年兴建了自己的校舍。现在的校训始于1965年,Climb high, see wide(登高见博)。[学校虽然是一所英文中学,为表示学校对中国文化的认同,设计校歌时学校决定把第一句的校训用国语唱出来。
作者: 浅草闲人    时间: 2013-8-24 07:38



1869-1900期间拍摄的深湾农田。

几百年前,逃避中原战乱的客家人把农业知识和技术带到香港,即便是在八十年代初,香港生产的蔬菜占全港食用量三分之一,活家禽占四成多,活猪占两成左右,淡水鱼占一成多,当时香港的人口已经超过五百万。当年的香港政府有「食物政策」、「猪政策」等,目的是确保香港人的食物储备和本地生产能力,足以应付突然出现的供应链中断情况(或因风雨,或因人祸),为此香港要维持适量的食物库存,如三个月的白米储备,以及本地猪和蔬菜等的储备量规定。
作者: 浅草闲人    时间: 2013-8-24 07:38



中环的辅导力山大。
作者: 浅草闲人    时间: 2013-8-24 07:38




裱画店之裱画师傅,1880年摄(光绪6年)。
作者: 浅草闲人    时间: 2013-8-24 07:38




赤柱,玛利诺楼,港口,香港,1937年。
作者: 浅草闲人    时间: 2013-8-24 07:39




1930年,电车经过德辅道中。
作者: 浅草闲人    时间: 2013-8-24 07:39

http://img2.cache.netease.com/ph ... 47B38P17KK0006.jpeg


俯瞰香港的海港,1925。
作者: 浅草闲人    时间: 2013-8-24 07:39




1930年的香港街道。
作者: 浅草闲人    时间: 2013-8-24 07:39




香港码头,1938年。
作者: 浅草闲人    时间: 2013-8-24 07:40



圣灵学校,香港,1930年。
作者: 浅草闲人    时间: 2013-8-24 07:46




玛利诺修道院学校,香港,1930。




欢迎光临 草根学园 (http://caogenleyuan.six168.co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