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正式记载,该校于1851年正式成立;但文献显示,早于1841年,创办人史丹顿牧师已开始在英国筹集款项,并于1849年创立圣保罗书院。刚开办的时候,只有一位导师及九位学生。该校宗旨:「秉承英国圣公会所宣认并现由中华圣公会(按:今香港圣公会)所继续的具改革特色和传扬福音精神的基督教宗旨,向华人青少年提供以英语进行的现代通才教育」。学校的旧校训是「恭敬天主,爱人如己」。学校现在的校训为「寅畏上主是为智之本」(圣经《箴言》一章七节及九章十节;拉丁文翻译为「Timor Domini Principium Sapientiae」,可见于早期的毕业证书);一般认为,英籍的创办人及校长特别采用中文校训,旨在凸显这所华人英语学校作中西桥梁的角色。现在这所学校是香港的传统名校,有一千七百多名学生在读。作者: 浅草闲人 时间: 2013-8-24 07:37
1897年拍摄的皇仁书院。
皇仁书院(英文:Queen's College)的前身是创立于1862年的中央书院(Government Central School),亦即香港在殖民地时期最早成立的男子官立中学。该校一直以英语为教学语言。中文校训是「勤有功」,而拉丁文校训则是Labor Omnia Vincit1894年,香港政府刊宪宣布维多利亚书院校名再更改为皇仁书院,一直沿用至今。当时该校主要教授算术、文法及常识等科目,为19世纪末的香港所罕见。由1920年代起,该校开始展现其优秀的学术及体育成就,广为公众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攻占香港。皇仁书院于1941年底被逼停办。校舍初时成为日军总部,其后完全毁于战火,仅留下两尊大炮和中央书院第二任校长胡礼的半身雕像。所以现在的校舍,是战后重新兴建的。皇仁书院的办学宗旨,是为学生提供各方面的教育,目的是使学生在德、智、体、群、美各方面均有卓越的发展,藉此让他们在人生各方面都有成就感和能成为未来的领袖。皇仁书院的五大核心价值则为:负责任(Responsibility)、正直(Integrity)、兄弟情(Brotherhood)、勤奋(Diligence)及追求卓越(Pursuit of Excellence)。著名校友太多,包括孙中山,廖仲恺,唐绍仪等。作者: 浅草闲人 时间: 2013-8-24 07:37
拍摄于1897年的庇理罗士女子中学。
这是由前香港上海汇丰银行董事、著名的犹太裔慈善家庇理罗士在19世纪末创立。1890年,香港政府设立中央女子书院,录取不同国籍的女孩子,显示当时的政府已经开始重视女子教育。1893年,庇理罗士捐了25,000港元与中央女子书院,以便学校能兴建一幢三层高的新校舍。为感谢庇理罗士的捐献,学校改以他的名字来命名。可惜这栋校舍在日本侵占香港时被炸,损毁严重,要重温这栋有着维多利亚时期风格的建筑,只能在老照片里面。战后这所学校要借用其他学校的校舍,辗转二十年,才在1965年兴建了自己的校舍。现在的校训始于1965年,Climb high, see wide(登高见博)。[学校虽然是一所英文中学,为表示学校对中国文化的认同,设计校歌时学校决定把第一句的校训用国语唱出来。作者: 浅草闲人 时间: 2013-8-24 0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