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檢舉)
分享
新浪微博
QQ空间
人人网
腾讯微博
Facebook
Google+
Plurk
Twitter
Line
标题:
[科教探索]
探秘大西国:遗失在海底的外星人世界(组图)
[打印本页]
作者:
云南草根
时间:
2013-6-20 10:12
标题:
探秘大西国:遗失在海底的外星人世界(组图)
下载
(453.4 KB)
2013-6-20 10:10
我来先说说我们国家的大西国:
大西国的缔造者是张献忠。张献忠(1606年—1646年),字秉吾,延安卫柳树涧堡(今陕西省定边县郝滩乡刘渠村)人,与李自成同一年生。他长了一张黄脸,身材很高,下颔像老虎,因此人送绰号为“黄虎”。在延绥镇为军吏的时候,犯法当斩,主将陈洪范对他的状貌感到惊奇,于是向总兵官王威请求释放张献忠。上图是张献忠。
张献忠与李自成同为府谷人王嘉胤的部下,张献忠曾与王嘉胤为奔走之友。崇祯三年(1630年),王嘉胤抢劫富家的粮食被有司缉捕,遂揭竿而反,张献忠纠集米脂十八寨依从王嘉胤,他自称为八大王。王嘉胤死后,张献忠率领部下两千人投降了明朝的洪承畴,而李自成则投奔了高迎祥。高迎祥、李自成转攻山西、河南等地,并派人暗中与张献忠联络,加上洪承畴对张献忠管束得过于严刻,于是张献忠复叛洪承畴与高迎祥的军队呼应。不久张献忠与李自成因故分裂,张献忠率部攻长江流域,李自成攻黄河流域。1637年,遭明军总兵官左良玉部的进攻,张献忠的起义部队严重受损,张献忠本人也受伤。1638年,张献忠在湖北谷城受招安授予副将,驻地王家河,易名太平镇,以示休兵。1639年,重举反明的大旗,转战四川境。1641年破襄阳,杀襄王朱翊铭。1643年据武昌,改武昌城为天授府,在那里开科取士。下图是闯王李自成。
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在煤山自缢,接着清军入关。1644年8月9日张献忠攻破成都,巡抚龙文光,蜀王朱至澍及其嫔妃全部自杀身亡。张献忠号称60万大军,很快控制了四川大部分州、县,8月16日登基成为大西国皇帝,改元大顺,以成都为西京。
张献忠到了蜀地后大开杀戒,当时川中百姓被屠杀一空,据《明会要》卷五十记载:明万历六年四川有“户二十六万二千六百九十四,口三百一十万二千七十三”,到清康熙二十四年就陡减至“一万八千零九十丁”。经过这一次劫难,可以说如今没有几个四川人是土生土长的。下图是张献忠起义图。
顺治三年(1646年),清朝派兵入川,攻大西军,张献忠率众出川北进, 10月20日,张献忠在盐亭县凤凰山中箭,被清兵捕获斩首。当清军到成都府时,整个成都只剩下不到二十户人。天府之国四川遭到毁灭性破坏,人口从至少三百万锐减到只有八万人,导致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湖广填四川。下图是位于绵阳梓潼七曲山的张献忠家庙。
张献忠创立的大西国仅存三年,死后他的四个义子(李定国、孙可望、刘文秀、艾能奇)改弦易辙,举起联明抗清的旗帜,转战云、贵、川。在剧烈的动荡分化中,李定国坚持到最后,康熙元年(1662年)六月二十七日病死于勐腊。
图片附件:
01200000150255134433508481064.jpg
(2013-6-20 10:10, 453.4 KB) / 下载次数 1196
http://caogenleyuan.six168.com/attachment.php?aid=4239&k=89e5b5d01801dc9eeb60fbc824598eea&t=1760520878&sid=TErdGt
作者:
云南草根
时间:
2013-6-20 10:18
下载
(183.68 KB)
2013-6-20 10:17
我要说的可不是这个,这只是一个引子:我要说的是西方的一个神秘消失的国家大西国:
大西国,一般指最早由柏拉图描述的位于现在大西洋上的一座岛屿,之上居民曾创造了先进的文明,但缺乏文献支撑,又名大西洲。
大西国,也就是亚特兰提斯,是一块岛屿,位于大西洋上。
最先提到亚特兰提斯的柏拉图对它的叙述可以归纳为这样几句话:
在昔日被人称为“海格力斯擎天柱”的直布罗陀海峡的海面上,即在西班牙和摩洛哥海岸之间,横展着一块陆地,叫做亚特兰提斯。它由一个大岛和一系列小岛组成。亚特兰提斯人把首都设在陆地的东南海岸波塞多尼亚,那里有为该国缔造者建立的寺院、王宫、壮丽的建筑物。
地理位置
从柏拉图以后,有关大西国的书数以千计,其中大部分纯属空论。不过,有一些书籍是有科学根据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真正的科学发现使大西国这块消失了的陆地逐渐摆脱了神话的色彩,成了历史中更引人入胜的事实。
立志探索大西国奥秘的严肃的研究者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同大西国的地理位置有关,而关于大西国的地理位置,一直存在不同的意见。
1675年,瑞典人鲁布德克认为这个被水淹没的陆地就在他的国家里。另有一些人说它在今天的巴勒斯坦的位置上。德国人博克认为南非一带是大西国的地方,而法国人德利尔·德萨尔则提出高加索就是从前的大西国。后来,1779年,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时期成为巴黎市长的巴伊曾断言,大西国在现在的斯匹次卑尔根群岛。1855年,雅克布·克鲁格自认为解决了这个问题,说大西国就是北美洲。然而这种观点遭到贝利乌的反对,后者在1874年发表的著作《大西国人》中说,大西国这块陆地的位置应该在目前的北非这个地方。他的这个观点受到了大家的重视,于1893年被德国人克内泰尔多次援引,并得到了他的发展。后来,这一观点还启发了皮埃尔·伯努瓦,给了他写出《大西国》这部著名小说的灵感。到了1926年,博查特说得更为确切,说大西国就在突尼斯的盐湖地带。他的说法博得了阿尔贝特·赫尔曼的支持,此人于1927年说,博查特的假设使他完全信服。1929年,巴托利和拉特埃宣布说,大西国不在别的什么地方,就是希腊!还有一些理论认为大西国在西班牙南部,在非洲西海岸,在西尔特,在大洋洲,甚至有人还说在南太平洋……
17世纪意大利的数学家,他们通过数学计算确定了亚特兰提斯的位置。关于亚特兰提斯的位置,学者们一直争论不休。他们隐约感到这块陆地关系到人类起源的奥秘。好多学者在调查、比较、研究,在考虑柏拉图著作的含义。几个世纪过去了,人们取得了进步,离探索的目标已经不远了。
这最后一种假设是1946年由伯德探险队的考古学家们提出来的,他们在南美洲的西边太平洋底发现了一片陆地。
可50年代初,一位名叫于尔根·施帕努特的年轻牧师声称,他在赫尔戈兰岛附近北海水域发现了消失陆地的遗迹。
若相信柏拉图的记述,那么大西国应该是沉没于直布罗陀海峡的外侧,亦即这座梦幻中的大陆是沉入大西洋。
可是,若无视柏拉图的记述的话,那么大西国应该也有可能处于大西洋以外的地域。有人统计过,那大概有1700余处。而其中最有可能的是地中海的克里特岛和爱琴海的桑多里尼岛。
1900年的考古学家亚瑟·艾邦斯,在荷马视为丰饶岛屿的克里特岛上着手挖掘,而他们果真也挖掘到与猜想相符的米诺亚王大宫殿。
这座宫殿面积为4000平方公尺,是栋3层楼的建筑物。内部除了有石柱支撑的天花板和楼梯之外,还有巨大的武器库、战车库、粮食仓库、国王的宝车,及塞满了记载着文字的粘土板的古文室等等。极富变化的各个大厅中都用壁画、彩色的浮雕装饰着。毫无疑问,这里就是米诺亚文明的中心地。
可是,克里特岛虽被岩石所埋没,但并未沉没于海中。1967年,希腊考古学家史匹利顿·马利那托斯挖掘出了可解决此矛盾现象的新遗迹。那就是位于克里特岛往北约120公里处的桑多里尼岛。
虽然今天的桑多里尼岛只不过是个由3座小岛所组成的火山岛,可是在以前它是个直径达18公里以上的圆形岛屿。原来的桑多里尼岛因公元前1490年左右火山的一场大爆发,使得岛的中央部位炸毁,所以才变成今日的3座小岛。从厚达50公尺以上的火山灰下所发现的亚克若提利遗迹,确实与克里特岛相同,全都有雄伟壮观的石造建筑物、壁画、壶等等,而且也残留着米诺亚文明的痕迹。可是,它是否就是大西国,却还有许多值得争议之处。
德国的学者尤更·休邦特主张,大西国位于易北河河口海面的海格兰特岛附近,亦即位于北海。此说的最大根据是荷马的叙事诗《奥德赛》中的记述。奥德赛前往卡力布索,并从卡力布索朝东北航行了18日。据休邦特所言,此记述正是暗示大西国的位置,而卡力布索乃指亚德雷斯群岛之意,再者,航行18日后所抵达之处也一定是指海格兰特岛。
北海周围是于公元前12世纪左右因发生大地震和大洪水而大为改观的。可是,若是公元前12世纪的话,那就与柏拉图的记述有极大的差异。他认为柏拉图所说的9000年前,应该是9000个月之误,因为埃及的历法是以月份计算的。对此,有些历史学家也认同有这种可能性。除此之外,休邦特也指责柏拉图误解了梭伦所叙述的故事。柏拉图述说的亚特兰提斯“被从北方吹来的风保护着”,应该被译为亚特兰提斯位于“北海的方位”才是正确无误的。
虽然休邦特的研究成果应受到极高的评价,但是,若欲将他的发现立即和亚特兰提斯结合在一起的话,他的资料似乎还不甚齐全。
就消失的陆地的地理位置而言,柏拉图的著作已说得再清楚不过的了:“在海格力斯擎天柱那一边”,这就是说在直布罗陀海峡那一边。换句话说,在大西洋里。伟大的哲学家已经说得如此明确,我们何苦到别的地方去寻找呢?
关于大西国的地理位置,存在以下几种学说:
塞浦路斯学说
一名自称神话学及古代研究专家的美国探险家罗伯特·萨马斯特(Robert Sarmast),在其出版的书《发现亚特兰蒂斯》中则认为有其事,并以柏拉图的描述作为其研究的主要依据。
他说柏拉图提供了亚特兰蒂斯的“具体线索”,当中45个线索显示它位于塞浦路斯南部海域,并称海洋影像图显示的塞浦路斯古代地貌与柏拉图描述相符合。萨氏更说自己找到很多柏拉图曾提及过的地点,包括一个长方形平原,中间就是亚特兰蒂斯城。
他的理论中心是地中海盆地古时曾发生“洪水大灾难”,令到地中海于现时直布罗陀海峡的地方连接大西洋。这个说法同柏拉图说有个大洪水“吞没”阿特兰蒂斯岛,以及圣经大洪水的说法相符合。其中,人们猜测亚特兰蒂斯存在的理由是:全世界的金字塔建筑源于亚特兰蒂斯,是亚特兰蒂斯毁灭后,亚特兰蒂斯人将此文明传播于世界的。
克里特学说
另一个说法,认为亚特兰蒂斯在克里特岛。
因为英国考古学家埃文斯于二次世界大战前发现了位于克里特岛上的大规模遗迹,而且再加上北方的一个圆环状小岛“席拉岛(又名圣多里尼/桑多里尼)”上发现了描绘现在已成为内海的火山口,以前曾经是一个小岛的证据,因此有人怀疑席拉岛正是亚特兰提斯传说的由来,因为据研究,约西元前15世纪(也就是柏拉图年代的900年前),席拉岛上的圣多里尼火山发生了一次大爆发,爆发导致火山口上建立的文明城市被毁灭,也引发了海啸,这次火山喷发使得原本仰赖贸易的迈锡尼文明受到了重大打击,就此一蹶不振。
说的人认为,柏拉图(亦或是他表弟柯里提亚斯或最初听到这故事的希腊人索隆)把数字弄错了,因此整个数字夸大了十倍以上,900年变成了9000年,4万平方哩变成了40万平方哩,所以才变成了这样的传说。
南极学说
支持此说的人以考古学家兼作家葛雷姆‧汉卡克以及兰斯‧弗列里亚斯为代表。
此说是认为亚特兰提斯应该是在南极半岛,并以“地壳滑动说”来解释亚特兰提斯的毁灭,认为亚特兰提斯不只是受到了火山等等的灾难,紧接而来的是严寒,从而导致亚特兰提斯人放弃了自己的故乡,南极半岛随后也被厚厚的冰层覆盖。
直布罗陀学说
法国普罗旺斯大学地理学教授科林那·吉亚德(Collina-Girard)认为柏拉图在书中描述的“亚特兰蒂斯”位于今天的直布罗陀海峡一带。
科林那研究了人类于19000年以前从欧洲向北非移民的历史,认为在亚特兰蒂斯大陆存在的时期,直布罗陀海峡有高于海平面的陆地存在,而亚特兰蒂斯大陆就在今日的安达鲁西亚(Andalusia)与摩洛哥之间。
爱尔兰学说
瑞典地理学家乌尔夫·埃林森于2004年出版的《地理学家眼中的亚特兰蒂斯:勘探仙境之国》一书中认为,爱尔兰岛即为亚特兰提斯大陆。主要论点来自于柏拉图所描述的岛国大小及地貌与爱尔兰岛极为相似,并且两者都有巨石墓葬文化。亚特兰提斯沉没的传说可能来自于公元前6100年,冰河期结束导致海平面上升,淹没许多沿岸岛屿。长时间的以讹传讹将小岛的沉没夸大为毁灭性的灾难。
大西国,外星人在地球上的基地
有很多人怀疑,那些无法解释的“古代超级文明”遗迹是外星智慧的杰作,而大西国上的人就是外星人,那么,大西国就是外星人在地球上的基地。如果从这个假设出发,摆在我们面前的很多无法解释的谜就更加耐人寻味了,比如,为什么世界上各种文明中神话里的神,从天上下凡后都在某一天到海里?为什么美洲大陆的神总是来自东方,而欧洲大陆的神总来自西方?这表明,也许有一个共同的大西洋起源。
古人类学家们推测,可能存在过一个大西种族,她包括爱尔兰人、威尔士人、布列塔尼人、巴斯克人、安达卢西亚人以及柏柏尔人等。这些人具有共同的伦理,讲的是一种相似的喉音重的方言。方言中某些音在希腊-拉丁语系中没有,然而可以在尤卡坦的玛雅语中找到这些同样的古怪的音。有些UFO学家认为,这些人的最初祖先来自外星,后来在海底洞内过穴居生活。
两位英国人曾在1952年对5具在秘鲁库斯科发现的印加干尸做了血液分析。其中一具属于C—E—C型(即RH),这种血型的人在世界其他地方从未见过;另一具属于D—C型,这种血型在美洲印第安人中极其稀少。由此可见,大西洋一侧的印加人,另一侧的巴斯克人和埃及人,血型都与周围民族不同。这会不会就是假设中的来自外星的大西国人的血型呢?
大西国的存在是可以肯定的,但它是否是外星在地球上的基地,这恐怕还有待进一步的考证,然而从宇宙的观点出发去解释神秘莫测的世界,已成为当今时代的时髦之举。
若是真的在过去的几千年之间曾有过生物来访地球,那么我们今天可能还会面对来自太空的智慧生物新的来访。
卡尔·萨根认为,地球在地质时期曾经有过上万次银河系文明来访过。一位瑞士科学家曾在意大利北部地区找到了被掩埋的类人物骷髅的残骸。他认为这已有1000万年的历史。
在澳大利亚的岩画上有一些奇怪的生物图案,那些生物好像不是来自地球上的,而且身上仿佛穿着酷似现代宇航服一样的东西。难道在很久以前,就是地外生物穿着宇航服来到澳大利亚,在岩石上留下了它们的标记吗?
在美国内华达州孔特利贝尔什深峡谷地层内,人们曾发现一个鞋底的痕迹,其清晰程度乃至粗线条纹路都看得十分清楚。估计这一鞋底的印迹已有1500万年的历史。
在智利的热带丛林中曾找到过一个金属球,其直径有1米,重量约有3吨。而且它的成分是谁也不知道的化合物。奇怪的是金属球光滑的表面,无论用火烧,用酸液浸,还是用刀切削都毫无影响。智利科学院院长拉莫斯·泰尔杰茨博士认为,这一金属球是地外文明代表有意留下的。他们在远古的时代就可能到过我们星球,也可能在我们的时代也拜访了我们的星球。
在法国和意大利的许多岩洞的壁上刻画着许多奇怪的标记,样子同飞碟的形状相仿。专家们已知的类似岩洞有拉兹卡岩洞、阿尔塔米拉岩洞及埃比斯岩洞等。这些地方至今已发现有近2000多个类似的标记,都是石器时代(公元前30000~10000万年)留下的。
最为知名的阿尔塔米拉岩洞中有字母形状的地方长达200米。在此洞内能找到3种不同的标记,主要是在洞的顶壁。
考古学家莲高曾明确提出大西国居民是外星人。这是他根据在乌拉尔找到的金质图表来认定的。这些金质图表在美国保密局存放至今。在这些图上刻有密码符号并标有两处位置。一处标出如何从上埃及到达大西洲帝王坟墓的方位。在图上明显地标出始帝和末代皇帝的陵墓,墓地的位置只能是大致的,它距尼罗河有20~30日的里程。这表明整个墓地位于阿斯旺及西部沙漠绿洲之间。
在金质的图表中还表明15000年前大西洲上曾有过宇宙飞船着陆,其上面有高度发达的类似地球人的生物。
在古代的日本画上绘有称之为“Kanno”的生物。据说公元700~800年前众多日本人士在日本见到过此种生物。根据日本的古老传说,此类生物在河床中、沼泽地带活动。划行时不穿任何衣服,伸出长长的爪子。头很小,有嘴,有长长的鼻子。大耳朵能自由活动,三角眼睛深深地凹陷。头是圆盘,上面竖有4根刺,其中一只耳朵有小小的耳甲。背上有类似贝壳的大东西,一直同嘴相连。嘴则与盘绕的绳子相似。
日本的吉他母拉教授称这正是对外星来客的描绘。外星人脸上的东西正是呼吸面罩,有软管同背后的气罐相接。所谓头上圆盘状的东西,看样子是4根天线。日本古代所称此物生活在大的壳里面,不仅能在水中行走,同时还会升空,以高速飞行。
考古学家挖掘出的古生物化石。这些化石的样子奇形怪状,实在看不出它们是由什么生物的骨骼演化而成的。难道是什么外星的智慧生物?如果它们曾经在远古时代造访过地球,那么它们还会来的。我们期待着它们的光临。
亚特兰蒂斯(大西国的地理位置之争)
前面说过,大西国,也就是亚特兰蒂斯,是一块岛屿。最先提到亚特兰蒂斯的柏拉图对它的叙述可以归纳为这样几句话:
在昔日被人称为“海格力斯擎天柱”的直布罗陀海峡的海面上,即在西班牙和摩洛哥海岸之间,横展着一块陆地,叫做亚特兰蒂斯。它由一个大岛和一系列小岛组成。亚特兰蒂斯人把首都设在陆地的东南海岸波塞多尼亚,那里有为该国缔造者建立的寺院、王宫、壮丽的建筑物。
从柏拉图以后,有关大西国的书数以千计,其中大部分纯属空论。不过,有一些书籍是有科学根据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真正的科学发现使大西国这块消失了的陆地逐渐摆脱了神话的色彩,成了历史中更引人入胜的事实。
立志探索大西国奥秘的严肃的研究者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同大西国的地理位置有关。1675年,瑞典人鲁布德克认为这个被水淹没的陆地就在他的国家里。另有一些人说它在今天的巴勒斯坦的位置上。德国人博克认为南非一带是大西国的地方,而法国人德利尔·德萨尔则提出高加索就是从前的大西国。后来,1779年,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时期成为巴黎市长的巴伊曾断言,大西国在现在的斯匹次卑尔根群岛。
1855年,雅克布·克鲁格自认为解决了这个问题,说大西国就是北美洲。然而这种观点遭到贝利乌的反对,后者在1874年发表的著作《大西国人》中说,大西国这块陆地的位置应该在目前的北非这个地方。他的这个观点受到了大家的重视,于1893年被德国人克内泰尔多次援引,并得到了他的发展。后来,这一观点还启发了皮埃尔·伯努瓦,给了他写出《大西国》这部著名小说的灵感。到了1926年,博查特说得更为确切,说大西国就在突尼斯的盐湖地带。他的说法博得了阿尔贝特·赫尔曼的支持,此人于1927年说,博查特的假设使他完全信服。1929年,巴托利和拉特埃宣布说,大西国不在别的什么地方,就是希腊共和国!还有一些理论认为大西国在西班牙南部,在非洲西海岸,在西尔特,在大洋洲,甚至有人还说在南太平洋……
这最后一种假设是1946年由伯德探险队的考古学家们提出来的,他们在南美洲的西边太平洋底发现了一片陆地。可50年代初,一位名叫于尔根·施帕努特的年轻牧师声称,他在赫尔戈兰岛附近北海水域发现了消失陆地的遗迹。
若相信柏拉图的记述,那么大西国应该是沉没于直布罗陀海峡的外侧,亦即这座梦幻中的大陆是沉入大西洋。可是,若无视柏拉图的记述的话,那么大西国应该也有可能处于大西洋以外的地域。有人统计过,那大概有1700余处。而其中最有可能的是地中海的克里特岛和爱琴海的桑多里尼岛。
1900年,英国的考古学家亚瑟·艾邦斯,在荷马视为丰饶岛屿的克里特岛上着手挖掘,而他们果真也挖掘到与猜想相符的米诺亚王大宫殿。
这座宫殿面积为4000平方公尺,是栋3层楼的建筑物。内部除了有石柱支撑的天花板和楼梯之外,还有巨大的武器库、战车库、粮食仓库、国王的宝车,及塞满了记载着文字的粘土板的古文室等等。极富变化的各个大厅中都用壁画、彩色的浮雕装饰着。毫无疑问,这里就是米诺亚文明的中心地。
可是,克里特岛虽被岩石所埋没,但并未沉没于海中。1967年,希腊共和国考古学家史匹利顿·马利那托斯挖掘出了可解决此矛盾现象的新遗迹。那就是位于克里特岛往北约120公里处的桑多里尼岛。
虽然今天的桑多里尼岛只不过是个由3座小岛所组成的火山岛,可是在以前它是个直径达18公里以上的圆形岛屿。原来的桑多里尼岛因公元前1490年左右火山的一场大爆发,使得岛的中央部位炸毁,所以才变成今日的3座小岛。从厚达50公尺以上的火山灰下所发现的亚克若提利遗迹,确实与克里特岛相同,全都有雄伟壮观的石造建筑物、壁画、壶等等,而且也残留着米诺亚文明的痕迹。可是,它是否就是大西国,却还有许多值得争议之处。
至今,地理争议点最多的为如下几处。
塞浦路斯说
一名自称神话学及古代研究专家的美国探险家罗伯特·萨马斯特(RobertSarmast),在其出版的书《发现亚特兰蒂斯》中则认为有其事,并以柏拉图的描述作为其研究的主要依据。
他说柏拉图提供了亚特兰蒂斯的“具体线索”,当中45个线索显示它位于塞浦路斯南部海域,并称海洋影像图显示的塞浦路斯古代地貌与柏拉图描述相符合。萨氏更说自己找到很多柏拉图曾提及过的地点,包括一个长方形平原,中间就是亚特兰蒂斯城。
他的理论中心是地中海盆地古时曾发生“洪水大灾难”,令到地中海于现时直布罗陀海峡的地方连接大西洋。这个说法同柏拉图说有个大洪水“吞没”阿特兰蒂斯岛,以及圣经大洪水的说法相符合。其中,人们猜测亚特兰蒂斯存在的理由是:全世界的金字塔建筑源于亚特兰蒂斯,是亚特兰蒂斯毁灭后,亚特兰蒂斯人将此文明传播于世界的。
图片附件:
01200000150255134433508481064.jpg
(2013-6-20 10:17, 183.68 KB) / 下载次数 1133
http://caogenleyuan.six168.com/attachment.php?aid=4240&k=abee67ba24bdfd1e04049f2cd8c7c134&t=1760520878&sid=TErdGt
作者:
云南草根
时间:
2013-6-20 10:20
下载
(201.06 KB)
2013-6-20 10:20
亨利·谢里曼这位考古学家没有因循守旧的陋习。要不是这样的话,他绝不可能发现希腊古城特洛伊。否则,古希腊史诗《伊利亚特》中描写的这座城池至今也许仍然是神话传说中的事。
谢里曼相信,在每一个神话传说后面都有一部分事实作为其依据。因此,他对传说中的亚特兰提斯发生了兴趣,并着手进行了调查。
在其去世前不久,谢里曼叫人找来了一位朋友,亲手交给他一个信封,上面写着:“此信只能由我家的一名成员拆看,而这名成员必须发誓将自己的一生献给信中大致描绘的那个研究事业。”
临死前一个小时,考古学家让人给他拿来纸和笔,用他那颤抖的手写下了最后几个字:“对密封的信封里补充一个神秘的内容。请敲碎鹰头瓦罐,仔细查看罐内之物。在塞依斯寺院废墟东面的查卡纳山谷墓地里。很重要。你将找到证明我的理论的证据。黑夜已经来临,永别了。”
这封信又送到了那位朋友的手里。
当其祖父在那不勒斯奄奄一息的时候,保罗·谢里曼正在俄国学习。他接着回到了德国,随后又到东方继续自己的学业,直到1906年。
在这一年,亨利·谢里曼的那位朋友找到了年轻的保罗·谢里曼。他想这时该是把保罗的祖父委托给他的东西交给这位青年人的时候了。保罗·谢里曼接过东西感到十分奇怪,他庄重地撕开了信封,里面是一些照片和几份材料。
第一份材料这样写道:“打开这个信封的人,必须正式发誓继续我的未竟事业。我已经得出了结论:亚特兰提斯不仅是美洲同非洲和欧洲西海岸之间的一块大片陆地,而且它还是我们全部文明的发祥地。专家们对此已有过多次争论。一些人认为,有关亚特兰提斯的传说仅仅是诗歌里想象的东西,其根据只是关于公元前几十万年以前发生的那场洪水的片断材料。另一些人则认为,这个传说是有历史的真实性的,不过还无法拿出证据来。”
“在信袋里,有一些文件、笔记、文章和文字证据,我认为这些东西都同亚特兰提斯有关。仔细阅读这些材料的人必须保证,接过我的研究工作,尽一切可能争取拿出有决定意义的成果来。首先,他可以运用我在此交给他的一切材料。其次,他不应忘记宣布,我是这些新发现的真正发起人。法兰西银行里有一笔款子,谁能拿出最后结论,谁就可以领取这笔钱,估计它能偿付一切调查研究之费用。愿上帝为这项重大的工作提供方便。亨利·谢里曼。”
考古学家亨利·谢里曼从不盲目相信任何书本或考古学家的理论,他总是喜欢亲临现场,获得第一手材料,他相信“一切事实胜于雄辩”。正是他这种严谨的态度,使他发现了希腊古城特洛伊,从而名声大噪。
国际科学界认为保罗·谢里曼的言论是一场骗局
在信袋装着的材料里,亨利·谢里曼说在挖掘特洛伊古城时发现了特洛伊王的“宝物”,那是一个青铜罐,里面有一些物件,都用腓尼基语写着:属亚特兰提斯克诺斯国王。
几年以后,即1883年,亨利·谢里曼在法国卢浮宫又发现了一些来自中美洲的帝华纳科古城的发掘物。他吃惊地看到,这些东西的材料和形状同特洛伊王的“宝物”中的物件一模一样……
亨利·谢里曼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这位考古学家请人对特洛伊王的宝物作了一次化学分析,结果表明,这些东西是用某种粘土制作的,但在腓尼基和中美洲都找不到这种粘土。
特洛伊王的宝物中还有几件金属制品。通过化验证明,金属是由白金、铝、铜组成的,换句话说,这是一种合金,但在迄今考古学家们发掘到的古代物品中,这样的合金是从未见过的。这会不会就是有名的亚特兰提斯人的“奥利萨尔克”——古希腊传说中的青铜呢?
亨利·谢里曼没有就此止步。他着手研究了玛雅文化,看看它同欧洲的其他古文化有没有共同之处。经过分析,他出乎意料地发现了许多重要的共同特点,这是他所不敢想象的。他发现有一种文化同玛雅文化具有惊人的相似之处,这就是埃及文化。欧洲人是不可能到美洲去的,而玛雅人也是不可能到欧洲来的,因为他们都不是出色的航海家。因此亨利·谢里曼得出结论:应该是传说中所说的那样,从前,在我们所说的新大陆和旧大陆之间,一定有一块宽阔的陆地作为两个大陆之间的桥梁。这块陆地不是别的,恰恰就是亚特兰提斯,这里的居民曾向埃及和中美洲迁移。
这就是保罗·谢里曼从祖父手中接到的奇怪的遗产。当他明白了这一切情况后,他就遵照祖父的遗愿,走上了寻找亚特兰提斯的征途。
一连6年,保罗·谢里曼走遍了埃及、中美洲和南美洲,并仔细地参观了许多博物馆。之后于1912年,他在《纽约美洲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为:《我是怎样发现一切文明的发祥地亚特兰提斯的》。
图片附件:
01200000150255134433508481064.jpg
(2013-6-20 10:20, 201.06 KB) / 下载次数 1051
http://caogenleyuan.six168.com/attachment.php?aid=4241&k=bea833ab6b7c65d53dfbbcfa634dfe7e&t=1760520878&sid=TErdGt
作者:
云南草根
时间:
2013-6-20 10:25
下载
(190.99 KB)
2013-6-20 10:24
图为玛雅人的各种神秘符号,它们究竟代表了什么意思至今仍没有人能说清楚。但是专家们的研究表明,玛雅文化和埃及文化有很多相似之处。他们都有雄伟的金字塔,都喜欢建造巨大的石像。这印证了某些学者称亚特兰提斯下沉之后一部分居民逃到了中美洲和北非埃及的说法。
传说,埃及的古文明来自于一个更为发达的古老文明,那就是亚特兰提斯文明,亚特兰提斯是埃及、克里特、伊特里、地中海诸岛和附近海岸文化的摇篮和发祥地,甚至还影响了南北美洲的文化。
可以想见,这篇文章一发表,立即轰动了国际科学界。那么,该文揭开了谜底没有呢?没有。
保罗·谢里曼在这篇文章中只是介绍了上面说的那些情况,即他祖父的发现以及他接受“遗产”的传奇般的经过。当然,他也讲到了在埃及的考察以及他在塞依斯寺院废墟旁的发掘情况。据说他在废墟附近发现了两枚金属货币,其材料同特洛伊王的宝物的合金完全一样。另外还有传说说,保罗·谢里曼在非洲还发现了一个用同样合金制成的儿童的头。最后还得指出,据说他发现了两本极其惊人的手稿。
第一本是玛雅文手写本,珍藏在不列颠博物馆。这本东西叙述说,在公元前8000年的一个叫做“穆鲁克11”的日子里,忽然发生了剧烈的地震。震区遭到严重的破坏,几百万居民同这块陆地一起一夜之间沉入了大海。另一本东西是古老的迦勒底文本。
值得指出的是,在前后两个手稿中都出现神秘的“穆”字。由此可以断定它们有一个共同的起源。
保罗·谢里曼的文章没有提供更多的细节,不过这位考古学家宣布,他将出版一部著作,公布他有关这些问题的全部证据。
但是,此后多年,非但这部著作没有问世,连保罗·谢里曼自己也销声匿迹了。他的名字再也没有人提起过。国际科学界认为保罗·谢里曼的言论是一场骗局,甚至还说,《纽约美洲报》上的那篇文章里所论及的种种新发现没有一个是真的。保罗·谢里曼闹了一场恶作剧,然后感到这个闹剧持续得太久了,因此就隐匿了起来。
我们要问,保罗·谢里曼搞这么大的笑话对他有什么好处呢?如果不是想努力完成祖父留下的事业的话,他花了6年的时间奔波于埃及、南美、非洲一带又是为了什么呢?要不是为了寻找亨利·谢里曼有关亚特兰提斯理论的证据,他跑遍世界各地的博物馆又何苦呢?
有人认为他没有扯谎,深信他做出了某些关键性的发现,也许还可以说他的发现太重要了,因此人们不准他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保罗·谢里曼的发现是不应该透露的,有人下了这道命令。那么是谁下了这道命令的呢?
图片附件:
1112241853f944e0cc11ab88b9.jpg
(2013-6-20 10:24, 190.99 KB) / 下载次数 1029
http://caogenleyuan.six168.com/attachment.php?aid=4242&k=33f4f952dc3aee033d8e324c7e31b705&t=1760520878&sid=TErdGt
作者:
云南草根
时间:
2013-6-20 10:26
下载
(581.4 KB)
2013-6-20 10:26
17世纪意大利的数学家,他们通过数学计算确定了亚特兰提斯的位置。关于亚特兰提斯的位置,学者们一直争论不休。他们隐约感到这块陆地关系到人类起源的奥秘。好多学者在调查、比较、研究,在考虑柏拉图著作的含义。几个世纪过去了,人们取得了进步,离探索的目标已经不远了。
大西国的地理位置之争
前面说过,大西国,也就是亚特兰提斯,是一块岛屿。最先提到亚特兰提斯的柏拉图对它的叙述可以归纳为这样几句话:
在昔日被人称为“海格力斯擎天柱”的直布罗陀海峡的海面上,即在西班牙和摩洛哥海岸之间,横展着一块陆地,叫做亚特兰提斯。它由一个大岛和一系列小岛组成。亚特兰提斯人把首都设在陆地的东南海岸波塞多尼亚,那里有为该国缔造者建立的寺院、王宫、壮丽的建筑物。
从柏拉图以后,有关大西国的书数以千计,其中大部分纯属空论。不过,有一些书籍是有科学根据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真正的科学发现使大西国这块消失了的陆地逐渐摆脱了神话的色彩,成了历史中更引人入胜的事实。
立志探索大西国奥秘的严肃的研究者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同大西国的地理位置有关。1675年,瑞典人鲁布德克认为这个被水淹没的陆地就在他的国家里。另有一些人说它在今天的巴勒斯坦的位置上。德国人博克认为南非一带是大西国的地方,而法国人德利尔·德萨尔则提出高加索就是从前的大西国。后来,1779年,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时期成为巴黎市长的巴伊曾断言,大西国在现在的斯匹次卑尔根群岛。1855年,雅克布·克鲁格自认为解决了这个问题,说大西国就是北美洲。然而这种观点遭到贝利乌的反对,后者在1874年发表的著作《大西国人》中说,大西国这块陆地的位置应该在目前的北非这个地方。他的这个观点受到了大家的重视,于1893年被德国人克内泰尔多次援引,并得到了他的发展。后来,这一观点还启发了皮埃尔·伯努瓦,给了他写出《大西国》这部著名小说的灵感。到了1926年,博查特说得更为确切,说大西国就在突尼斯的盐湖地带。他的说法博得了阿尔贝特·赫尔曼的支持,此人于1927年说,博查特的假设使他完全信服。1929年,巴托利和拉特埃宣布说,大西国不在别的什么地方,就是希腊!还有一些理论认为大西国在西班牙南部,在非洲西海岸,在西尔特,在大洋洲,甚至有人还说在南太平洋……
图片附件:
20120714221350_ePPmu.jpeg
(2013-6-20 10:26, 581.4 KB) / 下载次数 1057
http://caogenleyuan.six168.com/attachment.php?aid=4243&k=6d13a8c1dfab0b9862aa1083086dd42a&t=1760520878&sid=TErdGt
作者:
云南草根
时间:
2013-6-20 10:30
下载
(73.85 KB)
2013-6-20 10:30
第一次提出亚速尔群岛和加那利群岛是大西国遗迹这个理论的,是一位名叫阿塔那斯?柯切尔的神甫。那是1665年的事。这位圣职人员的看法是正确的,后来几个世纪的发现都一一证实了他的设想。
1898年夏,有一条船在布雷斯特同科德角之间敷设电缆。突然间海底电缆发生断裂,船上的工人马上投入了紧张的抢修工作。出事地点是北纬47°,巴黎以西西经29°40′,在亚速尔群岛之前900公里处,那里的水深达3100米。在打捞的时候,人们奇怪地看到海底具有陆地山脉的特点,其表面除谷底外没有淤泥,岩石顶端呈锋利的尖状。船员们带回了一块岩石,这块“玄武玻璃”一直保存在矿业学院。
“玄武玻璃”引起了一位法国地质学家的极大兴趣。这位学者就是皮埃尔?泰尔米埃。这块玄武岩石在水中一直没有能变硬,而拿到岸上在空气中它却坚硬起来了。因此泰尔米埃得出结论:从3100米深水中采来的这块石头曾受到过大气的压力,因为在这个地方,过去曾同周围地区一样一度露出水面;显然,不久以前发生的地壳激变(这里的“不久以前”,应该从地质学角度来理解)使这里下陷了3000米;欧洲同美洲之间有过一块陆地,这块陆地在激烈的地质变动时不见了。
泰尔米埃对大西洋诸岛——特别是亚速尔群岛——进行了深入的考察和研究,结果发现这些岛屿的特点恰好同柏拉图所描写的完全相符。
此外,泰尔米埃还发现有两条纵向海沟,一条沿欧非大陆,另一条则沿着新大陆。这说明,如果这里是陆地的话,它极有可能是连接欧洲和美洲的“桥梁”。
实际上,泰尔米埃的地质假设在没有提出之前似乎就早已为人们证实了。
早在16世纪,西班牙人就十分吃惊地在墨西哥发现了希伯莱和埃及式的建筑物,墨西哥的土著人讲的是希伯莱立法者摩西的同胞所操的语言,这似乎说明,这些同胞中有些人没有跟随其他人向红海迁移,而是穿过非洲,向西走上了柏拉图所说的那块土地,最后来到了阿兹特克人的国度里,即墨西哥。
1952年,一位专门研究寄生物的学者乔克十分吃惊地发现南美鸵鸟同非洲鸵鸟极为相似。它们不仅形态相似,而且鸵鸟身上的寄生虫也一样,这是其他动物所没有的现象。因此,只有一种可能性才能使两岸出现同一现象,即鸵鸟曾经从非洲“迁移”到美洲,或从美洲“迁移”到非洲。
另一位学者马雷兹教授研究了新旧大陆间某些昆虫的迁徙,特别是研究了叶蜂的迁徙活动。可是要知道,这些昆虫是没有那么大的力气飞越浩瀚的大西洋的。因此,它们似乎确实借助过今天已经沉没的一块大陆。
应当看到,能证明大西国位于大西洋的不仅仅是地质学和生物学。在这方面,人类学和人种学也有其发言权。
图片附件:
1112241853f944e0cc11ab88b9.jpg
(2013-6-20 10:30, 73.85 KB) / 下载次数 1076
http://caogenleyuan.six168.com/attachment.php?aid=4244&k=a06c2d1dde21f8bc5b4715dbe16da816&t=1760520878&sid=TErdGt
作者:
云南草根
时间:
2013-6-20 10:35
下载
(109.33 KB)
2013-6-20 10:35
古希腊一种矮桌的底纹,上面描绘着古希腊神话中的人物。其图案的精美,亚特兰提斯比之有过之而无不及。
这座梦幻中的大陆是沉入大西洋?
这最后一种假设是1946年由伯德探险队的考古学家们提出来的,他们在南美洲的西边太平洋底发现了一片陆地。
可50年代初,一位名叫于尔根·施帕努特的年轻牧师声称,他在赫尔戈兰岛附近北海水域发现了消失陆地的遗迹。
若相信柏拉图的记述,那么大西国应该是沉没于直布罗陀海峡的外侧,亦即这座梦幻中的大陆是沉入大西洋。
可是,若无视柏拉图的记述的话,那么大西国应该也有可能处于大西洋以外的地域。有人统计过,那大概有1700余处。而其中最有可能的是地中海的克里特岛和爱琴海的桑多里尼岛。
1900年,英国的考古学家亚瑟·艾邦斯,在荷马视为丰饶岛屿的克里特岛上着手挖掘,而他们果真也挖掘到与猜想相符的米诺亚王大宫殿。
这座宫殿面积为4000平方公尺,是栋3层楼的建筑物。内部除了有石柱支撑的天花板和楼梯之外,还有巨大的武器库、战车库、粮食仓库、国王的宝车,及塞满了记载着文字的粘土板的古文室等等。极富变化的各个大厅中都用壁画、彩色的浮雕装饰着。毫无疑问,这里就是米诺亚文明的中心地。
可是,克里特岛虽被岩石所埋没,但并未沉没于海中。1967年,希腊考古学家史匹利顿·马利那托斯挖掘出了可解决此矛盾现象的新遗迹。那就是位于克里特岛往北约120公里处的桑多里尼岛。
虽然今天的桑多里尼岛只不过是个由3座小岛所组成的火山岛,可是在以前它是个直径达18公里以上的圆形岛屿。原来的桑多里尼岛因公元前1490年左右火山的一场大爆发,使得岛的中央部位炸毁,所以才变成今日的3座小岛。从厚达50公尺以上的火山灰下所发现的亚克若提利遗迹,确实与克里特岛相同,全都有雄伟壮观的石造建筑物、壁画、壶等等,而且也残留着米诺亚文明的痕迹。可是,它是否就是大西国,却还有许多值得争议之处。
德国的学者尤更·休邦特主张,大西国位于易北河河口海面的海格兰特岛附近,亦即位于北海。此说的最大根据是荷马的叙事诗《奥德赛》中的记述。奥德赛前往卡力布索,并从卡力布索朝东北航行了18日。据休邦特所言,此记述正是暗示大西国的位置,而卡力布索乃指亚德雷斯群岛之意,再者,航行18日后所抵达之处也一定是指海格兰特岛。
北海周围是于公元前12世纪左右因发生大地震和大洪水而大为改观的。可是,若是公元前12世纪的话,那就与柏拉图的记述有极大的差异。他认为柏拉图所说的9000年前,应该是9000个月之误,因为埃及的历法是以月份计算的。对此,有些历史学家也认同有这种可能性。
除此之外,休邦特也指责柏拉图误解了梭伦所叙述的故事。柏拉图述说的亚特兰提斯“被从北方吹来的风保护着”,应该被译为亚特兰提斯位于“北海的方位”才是正确无误的。
虽然休邦特的研究成果应受到极高的评价,但是,若欲将他的发现立即和亚特兰提斯结合在一起的话,他的资料似乎还不甚齐全。
就消失的陆地的地理位置而言,柏拉图的著作已说得再清楚不过的了:“在海格力斯擎天柱那一边”,这就是说在直布罗陀海峡那一边。换句话说,在大西洋里。伟大的哲学家已经说得如此明确,我们何苦到别的地方去寻找呢?
图片附件:
1112241853f944e0cc11ab88b9.jpg
(2013-6-20 10:35, 109.33 KB) / 下载次数 1048
http://caogenleyuan.six168.com/attachment.php?aid=4245&k=82d21fce94e6c933bc5c7d4fad357acf&t=1760520878&sid=TErdGt
作者:
云南草根
时间:
2013-6-20 10:37
下载
(37.15 KB)
2013-6-20 10:37
法国地质学家泰尔米埃发现在大西洋海底有两条纵向海沟,在两条深沟之间,有一个中央火山区。其陆地痕迹为南北走向。其中明显可见的是杨玛廷岛、冰岛、佛得角群岛、阿森松岛、特罗斯坦达库尼亚群岛。这些都是消失了的大陆火山的遗迹。这个发现证明了在欧洲和美洲之间曾有一块陆地的说法。
我们的祖先来自宇宙
在《我们的祖先来自宇宙》一书中,夏特兰写过这样一段话:
“最近,人们发现约2900年前墨西哥东海岸就有一批种植麻和棉花的印度和腓尼基的农业移民,同时还发现了开采铜和锡的苏美尔和腓尼基的矿业移民,这些移民也许还开采金和银,不过年代要早一些,大约在4300多年以前,地点也不是墨西哥,而是秘鲁和玻利维亚的山区。另外,在亚马逊河流域的石崖上,人们还找到了古希腊克里特人的线状文字,这表明那些移民越过大西洋,顺亚马逊河逆流而上。”
伯利茨是著名的国际语言学院创办者的孙子,因此他最有条件研究新旧大陆居民之间所存在的语言共性。他在有关大西国的专著中写道:
“极其明显……在美洲印第安人的语言中很多词汇的宗教含义同大西洋另一岸古代语言中的一些词汇十分相似。”
此外,生物学、人类学和人种学也不断提供新的证据,证明从前在旧大陆同新大陆之间确实存在着一座“桥梁”。今天,许多地质学家和史前史学者认为,大西国曾经存在是个历史事实。地球物理学也从自己的角度告诉人们,很久以前曾发生过一系列冰川袭击,结果造成了大西洋中一连串的下陷。这个下陷过程贯穿了整个冰川消退时期,也就是说,从公元前6500年一直持续到公元前1950年,这一年代同柏拉图书中的年代是完全一致的。
然而,直至最近几年,我们还缺乏一种科学的证据来确证大西国的曾经存在,而整个科学界都希望找到这样的证据。现在我们可以说,当人们在1967年至1968年发现了比米尼大墙之后,考古学在大西国的问题上已经摆脱了从前默默无闻的状态了……
南美洲的一些偏僻山区里生活着一些纯粹的亚洲长相的人。有人说他们来自蒙古,然而在几乎没有交通工具的情况下绕半个地球,从蒙古来到南美洲这可能吗?
比米尼大墙:古文明的遗迹
罗伯特·布拉什是个飞机驾驶员,同时,他又是一个酷爱海底考古的人。1967年,他曾飞越过百慕大地区巴哈马群岛中的安德罗斯岛和比米尼岛。在飞行途中,他发现在水面下几米深的地方有一个长方形的灰色物体,它的几何图形十分完整,布拉什立即意识到这是人类的建筑物,于是他拍下了不少照片。
过不多久,他把这些照片送到了法国人迪米特里·勒彼科夫手里。后者原籍为俄国,是专门研究海底摄影的大学者,他发明了许多摄影器材,其中有电子闪光灯。
布拉什的照片引起了勒彼科夫的极大兴趣,但没有使他感到过分的吃惊,因为他自己从飞机上也看到同一海域里有一个约400米长的长方形的东西,另外,他还见到有一些笔直的线条以及圆形和形状规则的物体。勒彼科夫带着布拉什的照片找到了在迈阿密科学博物馆工作的朋友曼森·瓦伦丁。
曼森·瓦伦丁曾是耶鲁大学的教授,同时他又是研究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以前的美洲文化的专家。他看到照片后,毫不犹豫地当即组织了一支探险队奔赴现场考察。探险队乘一架水上飞机在安德罗斯岛海域上空来回盘旋搜寻。
在巴哈马群岛的大礁带,水并不太深,因此水面下隐藏的东西比较容易看清。探测队的队员们果然找到了罗伯特·布拉什照片上的那个物体:一道30厘米厚的“墙”,周围积满了泥沙,看上去是一座长30米、宽25米的建筑物的地基。为了仔细观察这道“墙”,迪米特里·勒彼科夫把自己设计的一个航行器交给了一支专门的小组使用。对比米尼岛写过一部材料十分丰富的著作的皮埃尔·卡纳克把这个航行器称做为“M114E”,这是一架名副其实的潜水飞机,配备有广角镜自动摄影机。
有了这样的装备,探索工作才能够真正顺利地进行了。探测工作持续了好几个月,不少著名人士参加了这项工作,其中有宇航员埃德加·米切尔和法国潜水员雅克·马约尔
图片附件:
1112241853f944e0cc11ab88b9.jpg
(2013-6-20 10:37, 37.15 KB) / 下载次数 1189
http://caogenleyuan.six168.com/attachment.php?aid=4246&k=698f500bb8d30a73890ca66fd63041ca&t=1760520878&sid=TErdGt
作者:
云南草根
时间:
2013-6-20 10:44
下载
(353.95 KB)
2013-6-20 10:44
若是真的在过去的几千年之间曾有过生物来访地球,那么我们今天可能还会面对来自太空的智慧生物新的来访。
卡尔·萨根认为,地球在地质时期曾经有过上万次银河系文明来访过。一位瑞士科学家曾在意大利北部地区找到了被掩埋的类人物骷髅的残骸。他认为这已有1000万年的历史。
在澳大利亚的岩画上有一些奇怪的生物图案,那些生物好像不是来自地球上的,而且身上仿佛穿着酷似现代宇航服一样的东西。难道在很久以前,就是地外生物穿着宇航服来到澳大利亚,在岩石上留下了它们的标记吗?
在美国内华达州孔特利贝尔什深峡谷地层内,人们曾发现一个鞋底的痕迹,其清晰程度乃至粗线条纹路都看得十分清楚。估计这一鞋底的印迹已有1500万年的历史。
在智利的热带丛林中曾找到过一个金属球,其直径有1米,重量约有3吨。而且它的成分是谁也不知道的化合物。奇怪的是金属球光滑的表面,无论用火烧,用酸液浸,还是用刀切削都毫无影响。智利科学院院长拉莫斯·泰尔杰茨博士认为,这一金属球是地外文明代表有意留下的。他们在远古的时代就可能到过我们星球,也可能在我们的时代也拜访了我们的星球。
在法国和意大利的许多岩洞的壁上刻画着许多奇怪的标记,样子同飞碟的形状相仿。专家们已知的类似岩洞有拉兹卡岩洞、阿尔塔米拉岩洞及埃比斯岩洞等。这些地方至今已发现有近2000多个类似的标记,都是石器时代(公元前30000~10000万年)留下的。
最为知名的阿尔塔米拉岩洞中有字母形状的地方长达200米。在此洞内能找到3种不同的标记,主要是在洞的顶壁。
图片附件:
1112241853f944e0cc11ab88b9.jpg
(2013-6-20 10:44, 353.95 KB) / 下载次数 1186
http://caogenleyuan.six168.com/attachment.php?aid=4247&k=e6613c76000bf7ed81b5805430cf9477&t=1760520878&sid=TErdGt
作者:
云南草根
时间:
2013-6-20 10:46
下载
(118.08 KB)
2013-6-20 10:49
人类历史上存在许多未解之谜,亚特兰蒂斯便是其中之一。在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描述中可以得知,亚特兰蒂斯具有高度发达的史前文明,但这座鼎盛一时的泱泱帝国却在一夜之间突然从地球上销声匿迹。亚特兰蒂斯真的是一段史实吗?还是一个传说或哲学家笔下的杜撰?如果亚特兰蒂斯真正存在过,那么它是如何消失的?在九千多年前,它曾经创造了怎样的辉煌?它果真开创了最早的青铜盛世、拥有了水陆两种军队、并开创了大运河吗?它那异常高度的文明辐射到了哪些地区?古埃及真的是它最早的殖民国家吗?哪里才是它的真正遗址?它的确切的地理位置处于何方?
关于亚特兰蒂斯,人们知道得并不多,只是根据柏拉图留下来的记录和考古学家的发掘结果推测出,在世界大洪水发生之前,地球上或许真的存在过一片大陆,这片被柏拉图称之为亚特兰蒂斯的大陆位于大西洋、地中海入海口的对面,生活在这里的人,具有高度的科技水平和文化水准。但是,在一次全球性的灾难中——或是洪水泛滥,或是火山爆发引发海啸,这片大陆在一夜间神秘地沉没在大西洋中。
人们将这片沉没的大陆称之为“大西洲”,大西洲上那个创造了高度文明的岛屿被称为“大西国”。近一个世纪以来,考古学家不断地在大西洋底寻找史前文明的遗迹,在各类水下遗址中验证着它的存在,而柏拉图对于亚特兰蒂斯的描述,也成为寻找这个“失落的文明”的圣典。
图片附件:
1112241853f944e0cc11ab88b9.jpg
(2013-6-20 10:49, 118.08 KB) / 下载次数 1149
http://caogenleyuan.six168.com/attachment.php?aid=4249&k=a341d0057085415e5ca31ebf48285dba&t=1760520878&sid=TErdGt
作者:
云南草根
时间:
2013-6-20 10:53
下载
(273.8 KB)
2013-6-20 10:51
考古学家莲高曾明确提出大西国居民是外星人。这是他根据在乌拉尔找到的金质图表来认定的。这些金质图表在美国保密局存放至今。在这些图上刻有密码符号并标有两处位置。一处标出如何从上埃及到达大西洲帝王坟墓的方位。在图上明显地标出始帝和末代皇帝的陵墓,墓地的位置只能是大致的,它距尼罗河有20~30日的里程。这表明整个墓地位于阿斯旺及西部沙漠绿洲之间。
在金质的图表中还表明15000年前大西洲上曾有过宇宙飞船着陆,其上面有高度发达的类似地球人的生物。
在古代的日本画上绘有称之为“Kanno”的生物。据说公元700~800年前众多日本人士在日本见到过此种生物。根据日本的古老传说,此类生物在河床中、沼泽地带活动。划行时不穿任何衣服,伸出长长的爪子。头很小,有嘴,有长长的鼻子。大耳朵能自由活动,三角眼睛深深地凹陷。头是圆盘,上面竖有4根刺,其中一只耳朵有小小的耳甲。背上有类似贝壳的大东西,一直同嘴相连。嘴则与盘绕的绳子相似。
日本的吉他母拉教授称这正是对外星来客的描绘。外星人脸上的东西正是呼吸面罩,有软管同背后的气罐相接。所谓头上圆盘状的东西,看样子是4根天线。日本古代所称此物生活在大的壳里面,不仅能在水中行走,同时还会升空,以高速飞行。
考古学家挖掘出的古生物化石。这些化石的样子奇形怪状,实在看不出它们是由什么生物的骨骼演化而成的。难道是什么外星的智慧生物?如果它们曾经在远古时代造访过地球,那么它们还会来的。我们期待着它们的光临。
图片附件:
1112241853f944e0cc11ab88b9.jpg
(2013-6-20 10:51, 273.8 KB) / 下载次数 859
http://caogenleyuan.six168.com/attachment.php?aid=4250&k=9c8d891f7b98ed56979cd2b05ee36bb5&t=1760520878&sid=TErdGt
作者:
云南草根
时间:
2013-6-20 10:56
下载
(161.66 KB)
2013-6-20 10:55
柏拉图描绘的亚特兰蒂斯
最早对亚特兰蒂斯进行研究和追寻的大概就是柏拉图。柏拉图对亚特兰蒂斯的兴趣来自其祖先梭伦。梭伦是古希腊著名的诗人和****家之一,是当时的古希腊“七贤”之一,曾担任雅典卫城执行官,之后,到埃及、塞浦路斯、小亚细亚等地漫游。当梭伦结束10年漫游,回到故乡潜心创作时,在他的作品中提到了亚特兰蒂斯古国。
梭伦对亚特兰蒂斯的研究在柏拉图这里得到了继承。在亚特兰蒂斯这片神秘的土地尚未被人类发现之前,柏拉图首先在湛蓝的海域上举起了一束光芒。然而,柏拉图的研究工作并没有进行多久,他便与世长辞了,身后留下了大量的哲学著作,其中一本是完成于公元前350年的《对话录》。这部书是目前介绍关于亚特兰蒂斯文明的最好的一本书,里面相对细致地描写了亚特兰蒂斯的情况——
对亚特兰蒂斯古国的追溯要从9000年前开始。9000年前,在“海克力斯之柱”,即今天的直布罗陀海峡之外不远的地方,坐落着一个巨大的岛屿——亚特兰蒂斯岛,亚特兰蒂斯岛比利比亚和小亚细亚加在一起还要大,是大西洋上通往其他岛屿的必经之地。穿过亚特兰蒂斯岛,可以到达环抱大西洋的另外一片大陆。在一定意义上,“海克力斯之柱”就成了整个大洋的一个港口,它占据着水上交通要道,是连接两块大陆的最重要的交通枢纽。
亚特兰蒂斯大陆作为大洋上凸起的一片陆地,同时又是一个矩形的狭长平原,坐北朝南,三面环山,面朝大海。平原中散落许多村落和环形的沟渠,河流与湖泊众多。根据后来的挖掘推测,平原的深度至少达到100英尺,宽度大约一英里,整个平原的长度有一万英里。
亚特兰蒂斯帝国的建立是从神话开始的。大神宙斯将世界分割为不同的部分,分配给众神,海神波塞冬获得了亚特兰蒂斯岛。在亚特兰蒂斯岛中心部分,以及靠海的一面,有一片大平原,平原不远处,有一座小山。山上生活着亚特兰蒂斯古国最早的居民伊夫纳和妻子雷斯蓓、女儿克里特。克里特长大后,与海神波塞冬相恋,并育有5对双胞胎儿子。波塞冬将岛屿分成10个王国,分别让10个儿子统治。他将长子亚特拉斯立为最高统治者,岛屿也因“亚特拉斯”得名为“亚特兰蒂斯”。现在,在非洲大陆靠近大西洋沿岸的地方,有一连串的山脉,这些山脉在远古的时候就被命名为亚特拉斯山。亚特拉斯这个名字应该也是来源于亚特兰蒂斯国王的名字,因为在欧洲的语言中,根本无法找到亚特拉斯和大西洋的恰当词源。
10位国王分别掌管自己的行政区域,每个独立的小王国都有自己的法律制度和典章——主要是象征着波塞冬权威的沿袭下来的法律,要求臣民绝对服。“波塞冬神律”记载在波塞冬神庙旁的神柱上,神柱就矗立在亚特兰蒂斯岛的中心。每隔五六年,10位国王就会在此聚首,祭祀波塞冬、商讨公共事务,调查是否有人触犯了法律,并对此做出裁定。裁定的标准划分也很精细:冒犯神谕者,克以棒刑,甚至绞刑;作奸犯科者,克以死刑,用鲜血来洗刷过错。
10位国王在神殿祷告完毕,需进行“涤罪”的仪式,割破食指,将鲜血滴入杯中,一饮而尽。之后,才会对触犯法规者处以火刑。火刑进行时,10位国王就身披蓝色长袍,在夜色中端坐,直至火势减弱,行刑结束。
亚特兰蒂斯人崇拜牡牛。在朝拜和惩罚罪人时,会牵来牡牛,将其喉部割断,蘸其血液在神殿的柱子做记录,以显示神圣和权威,不容亵渎。
在亚特兰蒂斯的历史上,最大的罪过就是同室操戈、兵戎相见。亚特兰蒂斯人的祖先要求10个国王相亲相爱,当任何人妄图颠覆王权时,所有的邻邦兄弟都要来帮助他;处理任何问题都要同舟共济、同仇敌忾;每个人都要承认亚特拉斯家族至高无上的地位;10个国王中,没有任何人可以独自决定其他兄弟的生死,除非10位国王中多数人同意这一决定。
亚特兰蒂斯军事力量雄厚,具有完备的军事组织形态,他们根据居住地,划分出不同类别的兵团,兵团的士兵人数总计有六万人左右,国王任命一个才能卓著的人担任首领。同时,还任命了其他一些首领,对山区和其他边缘地区的人进行训练、管理,掌握一定的军事技能,在战时配合国家军队的行动。除了训练之外,首领们还要带领士兵制造战车,即四轮马车。战争期间,每个地区都要为国家提供百分之六十的战车,加上国家军队已有的战车,亚特兰蒂斯王国便会拥有一万多辆战车,可谓万乘之师。
亚特兰蒂斯人制造的战车配备基本相同,每辆战车由两匹马、两名骑兵、一辆无座的四轮马车、一名持盾牌的步卒,和一名驾车者组成。军队分为陆军和海军,陆军的每支战队配有固定的12个人:两名重装甲士兵、两名弓箭手、两名钩索手、3名投石手、3名标枪手。海军的势力也相当强大,每支战队有4个人,这4个人与陆军的12个人又可以组成一支水陆两栖作战分队。再配合一艘战舰,最终又组成一支海上作战的武装力量。而强大的亚特兰蒂斯帝国在鼎盛时期一共拥有1200艘战舰,亚特兰蒂斯强大的军事实力由此可见一斑。配备齐全、结构合理的军队只在对外宣战时才统一作战,和平时期,均各自留守原地,养精蓄锐。
亚特兰蒂斯之所以走向鼎盛,还与它独特的自然条件密切相关。亚特兰蒂斯岛上矿产丰富,亚特兰蒂斯人不仅发掘出黄金,还发掘出珍稀程度远远超过黄金的山铜。大量的森林资源,使他们可以发展畜牧业。植被茂盛,为生活在这块陆地上的动物提供了丰富的给养,致使这里野生动物密集,成群的大象生活其间。同时,丰富的植被也蕴含着许多宝贵的物种资源。这些富饶的自然资源,给亚特兰蒂斯创造了发展经济、文化的良好条件。
为了大力发展海运,亚特兰蒂斯人开凿了大运河,宽300英尺,深100英尺,长50英里。同时,在内陆修建了港口。这样恢弘的水上走廊开通后,船只就可以从内陆抵达入海口,对于发展经济贸易起到了重大的作用。通过运河,深山中的人可以将木材和果蔬之类的由此运到城中,城中的物质也可以由此散发到各处。
接着,他们又开始对分散的区域进行系统管理,许多被不同水域分割而成的陆地,都明确了固定的辖区。为了方便经济文化往来,亚特兰蒂斯人在各个辖区间搭建起桥梁,桥梁的宽度和高度,足以使一艘3层高的战舰顺利驶过。
在建筑方面,亚特兰蒂斯人尤其显示出了高超的智慧。亚特兰蒂斯最多的建筑材料除了木材,就是石头。石头的式样繁多,颜色也很绚烂,以红色、黑色、白色居多。亚特兰蒂斯人精心地挑选石头,并加以精心打磨,有的还需要精雕细琢,制成流光闪耀的精致装饰品。然后,再将它们用于建筑宫殿、庙堂、船坞码头,或修饰房屋内部梁栋。为了使宫殿金碧辉煌,他们在发现了铜和锡后,还把铜和锡贴在石头墙壁外面,有的则是铜锌混合金属,成为名副其实的“铜墙铁壁”。白天,宫殿在太阳的照耀下,闪烁着绚烂的光芒。夜晚,月光又使它沐浴在幽深的彩光中。
宫殿内部更是璀璨夺目。在常人不可触及的神庙中,供奉着海神波塞冬和妻子克里特,神像用黄金雕刻,金色的波塞冬站在一辆由6匹长着翅膀的马拉的马车上,身旁是一百多位骑着海豚的仙女。神庙的屋顶用象牙、黄金、白银、金银混合物等加以修饰。墙壁、立柱和地板也由金银混合物打造而成。神庙外部则用耀眼的白银建造,顶部由黄金构成。周围立着黄金雕刻的人像,分别是波塞冬的10个儿子和他们的妻子。来自亚特兰蒂斯及周围附属城邦的贡品,也在此供奉。亚特兰蒂斯人修建了许多类似的辉煌的神殿,用以居住或祭祀天神、先祖,建筑规模一代比一代大,风格也一代比一代豪华奢靡。
与现代某些地方24小时供应热水相同,亚特兰蒂斯人也拥有24小时的温热泉水。自然也有冷水。水是生命之源,亚特兰蒂斯深刻地认识到了这一点,他们将房屋修建在水源周围,并修建了大量室内蓄水池,形成早期的温泉浴室。浴室功能完善,有细致的划分,国王与普通百姓不在同一个浴池沐浴,男人和女人也有各自单独的浴室。牛马为亚特兰蒂斯人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这些较大的牲畜也都有专门的洗浴间,里面进行了简单的适合它们使用的装修。在充分地利用了水源的时候,他们又开展了园林艺术,搭配水源种植了许多绿色植被,大概是世界上最早的园林艺术。
在黄金白银修建的波塞冬神庙周围,青山碧水环绕,河水从渡槽缓缓穿过城内的大桥,流向城外码头,流经那些云集的战舰、军备和商旅。亚特兰蒂斯王朝的强盛局面可见一斑。
鼎盛时期的亚特兰蒂斯人已经掌握了远渡大洋的本领,建立了完善的法律系统,许多法规都与现代的法规相对应;整个社会的职业分工都趋向成熟和健全,神职人员也有一定的等级制度;医药技术发展迅猛;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各种学科也已经完善;蒸汽和电被应用于生活中;技术工种各自独立,并形成作坊甚至工厂规模;掌握宝石及金属切割技术,并将法典精细地雕刻在透明的祖母绿宝石上;从事翻译工作,将法典翻译成不同的语言和土语;建筑业发达;具有高超的美学知识;音乐、雕刻与绘画普及;公共工程发达;修建了灯塔、公路、水渠和信息传递系统;开始制作、使用水泥和砖块;至于放牧、狩猎、种植等行业,也都各自独立。
亚特兰蒂斯是最早开始造铁的国家,它开创了早期的青铜盛世。青铜被制成镰刀、斧头、凿子、刀箭;女人的手镯、臂镯、耳环、戒指、发夹、护身符;甚至男人用的剃须刀。从智力程度上讲,青铜的发现、制造和使用,比铁的发现、制造和使用所要体现的智力水平要高。因为青铜的制造过程很复杂。第一,要发现铜,知道如何从矿砂中提炼铜;第二,要发现锡,知道如何从矿砂中提炼锡;第三,要确定锡和铜的搭配比例,从而生产出具有坚硬金属特性的合金。
据说,在亚特兰蒂斯的科学成就中,最令人惊叹的是建立了先进的能源系统。在亚特兰蒂斯的首都放置着磁欧石,磁欧石是种玻璃样物质,六面体,呈圆柱体状,可将阳光吸收过来,然后转化为能源利用到生活中。这种能源的转化和利用,令自诩科技高度发达的现代人为之汗颜。
亚特兰蒂斯帝国的势力统辖范围很大,除了整个海峡之外,异常强大的权力中心还远达欧洲、非洲及美洲。亚特兰蒂斯的文明因此被传播到世界各地。据说,埃及就是亚特兰蒂斯最大最早的殖民地,在当时的埃及,也拥有了独立的职业,如武士,专门用于从事战争。武士还配备了专门的军事武器——盾和矛。可以说,埃及文明完全是亚特兰蒂斯文明的复制。
随着亚特兰蒂斯帝国的国势空前强大,它逐渐成为当时整个世界的权力中心,许多邻邦俯首称臣,来自埃及、叙利亚等地中海国家的贡品不断。亚特兰蒂斯帝国垄断了大量的财富,王公贵族们开始过起显赫而奢靡的生活利欲熏心,只知争夺权利,国家至此开始走向腐败和堕落。
至于亚特兰蒂斯人圣洁的一面消失后发生了什么事情,无人知晓,柏拉图的记录到此戛然而止。世人所了解是只是:亚特兰蒂斯不久就在大灾难中湮灭于海底,消失得无影无踪。
图片附件:
1112241853f944e0cc11ab88b9.jpg
(2013-6-20 10:55, 161.66 KB) / 下载次数 856
http://caogenleyuan.six168.com/attachment.php?aid=4251&k=084157ea086a769948e55218fbfa4713&t=1760520878&sid=TErdGt
作者:
云南草根
时间:
2013-6-20 11:28
下载
(341.99 KB)
2013-6-20 11:01
亚特兰提斯(希腊语:Ἀτλαντὶς νῆσος,英语:Atlantis,意为“Island of Atlas”,“阿特拉斯的岛屿”),又译阿特兰蒂(提)斯,意译大西洋之岛、大西国、大西洲。传说中亚特兰蒂斯是拥有高度发达史前文明的古老大陆或国家之名。最早的描述出现于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著作《对话录》里。据称其在公元前12000年至9600年左右被一场超强自然灾难毁灭,其残骸随陆地一起沉入海底。
古老传说
有关亚特兰蒂斯的传说,始于古希腊的哲学之祖——柏拉图。在柏拉图最晚年的著作《克里特阿斯》(Critias)和《提迈奥斯》(Timaeus)两本对话录中都有提及。
在柏拉图的提示中,有这样的话:“在梭伦9000年前左右,海格力斯之柱(直布罗陀海峡)对面,有一个很大的岛,从那里你们可以去其它的岛屿,那些岛屿的对面,就是海洋包围着的一整块陆地,这就是‘亚特兰蒂斯’王国”。当时亚特兰蒂斯正要与雅典展开一场大战,没想到亚特兰蒂斯却突然遭遇到地震和水灾,不到一天一夜就完全没入海底,成为希腊人海路远行的阻碍。
传说中,创建亚特兰蒂斯王国的是海神波塞顿。在一个小岛上,有位父母双亡的少女,波塞顿娶了这位少女并生了五对双胞胎,于是波塞顿将整座岛划分为10个区,分别让给10个儿子来统治,并以长子为最高统治者。 因为这个长子叫做“阿特拉斯”(Άτλας),因此称该国为“亚特兰蒂斯”王国。
大陆中央的卫城中,有献给波塞顿和其妻的庙宇及祭祀波塞顿的神殿,这个神殿内部以金、银、黄铜和象牙装饰着。亚特兰蒂斯的海岸设有造船厂,船坞内挤满着三段桨的军舰,码头都是来自世界各地的商船和商人。亚特兰蒂斯王国十分富强,除了岛屿本身物产丰富外,来自埃及、叙利亚等地中海国家的贡品也不断。
10位国王分别在自己的领土握有绝对的权力,各自采行不同的国家组织,彼此间为了保持沟通,每隔五到六年,便在波塞顿神殿齐聚一堂,讨论彼此的关系及其统治权力,当协议成立后就割断饲于波塞顿神殿中的母牛喉部,以其血液在波塞顿神殿的柱子上写下决议条文,以增添决议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威性。
10位国王都很英明,各自的国家也都很富强。不幸的是,这些国家不久以后便开始出现腐化现象。众神之首宙斯为惩罚人们的堕落,引发地震和洪水,亚特兰蒂斯王国便在一天一夜中没入海底。
在柏拉图的亚特兰蒂斯故事中,还暗示柏拉图时代以前的希腊,所使用的文字与柏拉图时代的希腊文字不同。
一些研究柏拉图哲学的学者对亚特兰蒂斯的存在抱否定态度,原因:一、他们认为柏拉图目的是提倡“理想国”的概念,为了让人更容易明白才会虚构出亚特兰蒂斯的故事。二、他想勉励当时腐败的雅典后裔,所以告诉他们自己的祖先曾与“理想人”(亚特兰蒂斯人)勇敢奋战,打败传说中的海洋帝国,证明雅典人具有超越全人类的实质与力量。希望借此令腐败的雅典子孙振奋起来。
亚特兰蒂斯(Atlantis, Ἀτλαντὶς),又译阿特兰蒂斯,又称大西国,在梵蒂冈城国保存的古代墨西哥著作抄本(即《梵蒂冈城国古抄本》)和存留至今的墨西哥合众国的印第安文明的作品中,也有过类似的叙述:“地球上曾先后出现过四代人类。第一代人类是一代巨人,他们毁灭于饥饿。第二代人类毁灭于巨大的火灾。第三代人类就是猿人,他们毁灭于自相残杀。后来又出现了第四代人类,即处于“太阳与水”阶段的人类,处于这一阶段的人类文明毁灭于巨浪滔天的大洪灾。
现代科学发现,在大洪灾之前,地球上或许真的存在过一片大陆,这片大陆上已有高度的文明,在一次全球性的灾难中,这片大陆沉没在大西洋中。而近一个世纪以来,考古学家在大西洋底找到的史前文明的遗迹,似乎在印证着这个假说。在民间的说法中,人们把这片陆地叫做“大西洲”,把孕育着史前文明的那个国度叫做“大西国”。其实,科学界早就给这片神秘消失的大陆命名了,那就是沿用了柏拉图提出的名字:亚特兰蒂斯。
城市构造
亚特兰蒂斯的建筑成同心圆状,互相用舰只分隔开。随着越来越深入,身份限制也越严格。
在圆环内圈是最重要的庙宇和保留地。城市的建筑美妙地让人感受到了音乐的韵味。镀金的圆屋顶,由于风力和温度的不同,会发出和谐的声音。通常是三个音节。对于亚特兰蒂斯来说,三是它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线条会重复三次,建筑群由三组类似的建筑组成,三个金字塔组成的塔群。城市的每一层的街道都呈对角线分布,从海滨一角到另一角,在地下还有很多错综复杂的地下长廊。
亚特兰蒂斯(亦名大西洲、阿特兰提斯)首府是波赛多尼亚(亦名海神市)。可以说它代表了大西洲的精粹, 是文化,艺术和工艺水平的集合体现。这是一座纪念碑样的城市,是其他国家的典范,是显示亚特兰蒂斯的伟大所在。
亚特兰蒂斯的综览。是传说中的这个城市的经典模式,由一系列浮于海上的同心圆连接成。可以看到,它是如何一层层由低到高排列向中心的。中心部分是大本营,直径接近2.5千米。
接两个同心圆层的海洋通道的景观,从城市内部朝外看去,可以看到城市的另一层:亚特兰蒂斯的内海区域。而右边有座灯塔。两座金属雕塑支撑着巨大的灯。背景是天空中的三辆飞车。中心城市的一些庄严建筑。阶梯的最高处,雕塑头上的翅膀显而易见。在亚特兰蒂斯的艺术中那代表了生生不息。城市的整体设计极尽可能的体现了各种艺术的巅峰。阶梯通向一座综合院校。
金子是最常用的建筑材料。城市中心最辉煌的建筑有天文意义。那些金碧辉煌的建筑在风中会发出和谐的音调。城市的中心地带。镀金的音乐圆顶是天象馆和其他一些公众建筑。并非所有人都有权进入中心城市到处布满了巨大的山洞。这是支撑的柱子。仔细看可以看到紧贴入口是金牛座的标志,以及男人和公牛。
这块祖母绿被精细的雕刻成透明,城市的主要法典写在上面。翻译成不同的语言和土语。祖母绿被安放在一个地下房间严密看守着,那是亚特兰蒂斯最神圣的地方。
离开城市不远的山谷中掩埋着亚特兰蒂斯的国王。这是个很深的山谷,专用作墓地。那些墓碑上记录了人的一生。在这里,不仅埋葬着官员也有艺术家。山谷在山的上面,还有很多已经绝种史前动物。[1]
神秘力量
在亚特兰蒂斯史前超文明中,最令人注目的科学成就就是能源系统。
埃德加·凯西在这方面留下了十分详尽的催眠透视记录。能源系统的中心是磁欧石。它是六面体(横断面是六角形)的巨大圆柱体状的玻璃样物质,它能吸收阳光,将其转变为能源。它被设置在波塞迪亚(亚特兰提斯的首都)太阳宫的中央能源所内,创造出20世纪人类尚未了解的“宇宙能源”,将它集中、增强,以不可直视的强光向世界传播。
亚特兰蒂斯人不只有将那光线发展成动力能源的文明,同时他们也能使人体再生及返老还童,这一切致使亚特兰蒂斯人无忧无虑、快快乐乐地生活于那个天堂里。(学者们在此有争议)
而这超文明却在公元前16000年时突然沉入海底,以磁欧石为中心的能源系统发生爆炸,使地球的地基摇动,巨大的大陆就陆沉了,只剩下迁移到别处的人们,而亚特兰蒂斯人则消失了。可是,亚特兰蒂斯并非真的就此消失,因为这个大陆承担着不可思议的命运。凯西的催眠透视如此预言:“亚特兰蒂斯被水淹没的地域,是在佛罗里达外海比米尼岛附近,人们将会很快在海下世代沉积的泥沙下发现寺院。”“在北大西洋上的佛罗里达比米尼岛的附近,将重新浮出亚特兰提斯,它的一部分会在1968年至1969年之间被发现”凯西在1940年时做下的此预言,当时没有一个人相信。
不过,就在1968年,确实在比米尼岛附近海底发现了两座石造建筑。这就是今天被称为“比米尼大墙”的海下遗迹。1969年7月,人们又在北比米尼发现了古代希腊样式的装饰用大理石圆柱。自此以后,海底部分开始隆起,凯西的预言似乎开始实现了。
日常生活
这个传说中的文明,除了对话录的这些记载,我们几乎无据可考。虽然从对话录的记载,我们能推测亚特兰蒂斯也是因为拥有高度文明,国家富强,反而导致人民的生活开始腐败,最后整个文明在大灾难中消失。目前世上有一位能追忆起自己前世在亚特兰蒂斯生活的人──英格丽特·本内特,她的记忆留存在亚特兰提斯时的一些生活事件和社会状况,可供我们参考,使我们能约略感受亚特兰蒂斯里的所谓的高度文明概况,更重要的是提供我们思考为什么亚特兰蒂斯会毁灭的线索。 从她的回忆中告诉我们,亚特兰蒂斯人具有相当高度的科学发展。比如说运用水晶做为能源,当时一颗巨型的水晶便足以供应整个城市的能源需求,而且水晶也配合着药草与芳香来替人们治疗疾病。这些发展的基础是将精神与物质当做同一性质来看待。英格丽特回忆当时的她是掌管这个水晶的能源祭司,要确保能源发电正常运作,依靠的不是高超的技术,而完全是凭藉着她那颗坚毅的心。亚特兰蒂斯人对身心的治疗也运用了身心合一的概念,以音乐治疗耳朵,芳香治愈鼻子,他们强调的是看不见与摸不到的能量或磁场的应用,认为精神不是空泛的,而是确确实实可以改变物质状态的东西。
在交通工具上,亚特兰蒂斯人也运用磁能场来驱动类似飞盘的飞行器。亚特兰蒂斯人在精神与心灵上的开发着重于整体和谐的宇宙观,亚特兰蒂斯人运用心灵高度开发的人,作为讯息传递的中继站,其功能就好像现在的卫星接收站一样。也就是说精神已经成为一种有形的媒介,而不是使用电线电缆,纯净的心灵胜过好几尺大的盘型天线。而一般的人运用心灵与动物沟通,如与海豚和麒麟做心灵对话更是轻松平常的事。
亚特兰蒂斯人认为万事万物都有她存在的价值与对整体的贡献,但对于心灵高度成长的人,是赋予较崇高的社会地位的。所以相较于现代人对儿童才艺的培养,在亚特兰蒂斯的社会里对儿童的教育反而是着重于心灵的成长与开发。对于幼儿的健康成长,仰赖的是心灵培养而不是营养丰富的科学食品。积极向上的想法和振动频率,是这个学习期间的重点。这使灵魂能够达到它最高的潜力。
身体和头脑的振动频率越高,灵魂的振动频率就越高。你的内在意识越积极,它就越反映在你外在意识或潜在意识。当两者和谐一致,也就会带来积极向上的世界。如果两者无法一致,人们就会沉迷于贪婪和权力。
学童们透过类似禅修打坐的冥想活动来开发自己的潜能。亚特兰蒂斯人认为唯有身心一致的提升才能使人类发挥最大的潜能。所以学童的志愿不是当官赚钱,反而是想在60岁(亚特兰蒂斯人一般的寿命可以到200岁)时能成为一位受人尊重的“智者”,因为智者可以为人指点迷津,传递天象预知未来,将一切人、事、物导入最和谐、最适当的位置。在这样一个思想与心灵至上的社会里,人们对于野蛮粗暴的定义标准要高于我们现代人很多。因为在这样和谐的世界中肉体侵犯是不会发生的,所以当一个人试图去控制他人思想的时候,则被视为禁忌。因为当我们将精神与物质划为一性时,这样的行为等同于犯罪。
可是亚特兰蒂斯人因为过分强调对于个体的尊重,所以认为自己要为自己的心灵成长与提升负责,对于一些野蛮与道德下滑的现象并不会给予惩罚。在当时并无婚姻制度,导致有些亚特兰蒂斯人在性生活产生杂交的乱象,更有与动物交配等人伦颠倒的变异行为。虽然一般人认为以这种方佗择动物的人,通常在精神上失去了平衡,被认为是不成熟的,但这样的行为并不被制止。
在整体道德下滑的情况下,也出现科学家为了名利,以改变宇宙基本元素来调节气温净化空气等手段试图充当上帝。许多的智者都对这些行为所导致的后果提出了警告,无奈多数人对于这样的预言听而不闻。
所以在英格丽特·本内特的回忆中,提到在亚特兰蒂斯的最后一日里,整个地壳的变动造成了地震、海啸和火山爆发,人们在呼喊声与尖叫声中被火焰吞噬被海水淹没,整个亚特兰蒂斯大陆在极短的时间里消失在海平面上。 从英格丽特﹒本内特的回忆中,不难发现:亚特兰蒂斯人发展的科技,截然不同于我们这次文明的科学发展方式,甚至对物质的认识与现代科学大异其趣。如同古代中国的科学,走的是另一种发展路线,这种文明远远超越现代文明,听起来像是科幻小说的情节。相较于现代人,亚特兰提斯人心灵的能力是被重视的,甚至具有人体功能,能与动物沟通;现代人重视的是聪明才智,知识的灌输、传递,却忽视内在力量。像古代中国的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遥视等人体功能都出现在亚特兰蒂斯人身上,然而现代人却当做迷信神话。
亚特兰蒂斯人重视“灵性”与“身体”来发挥人体的全部潜质,这是使他们的文明能高度长期发展而不会产生失衡现象的重要原因。然而发达如亚特兰蒂斯文明,最后仍免不了被毁灭,更是值得现代人深思!柏拉图在谈到亚特兰蒂斯的毁灭时,有以下的描述:“海神传下来的法律使得亚特兰蒂斯人民世世代代安居乐业,海神的公正更获得天下人一致的景仰,这些法律是由早期那些国王刻在一根山铜柱上,山铜柱放在岛中心那座海神庙里。”
“可是亚特兰蒂斯的社会开始腐化了,民间竟崇拜起贪财爱富、好逸恶劳和穷奢极欲的各种伪神。”一向对人性感到悲哀的柏拉图写到:“到了圣洁的一念逐渐黯然失色,并且被凡俗魔障掩盖以致人欲横流的时候,那些担不起齐天鸿福的亚特兰蒂斯人,就起不正当的事来,明眼人都看得出亚特兰蒂斯人日趋堕落,他们天生的美德逐渐丧失,不过那些盲目的俗人利欲熏心,不明是非还兴高采烈自以为得天独厚。”
从柏拉图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知道:在古老的时代,亚特兰蒂斯人是遵循着“海神”的律法生活的,因此他们安居乐业,生活富庶。然而安逸的生活并没有让人们更加感谢神的恩惠,反而为了追求更多的欲望满足,人们崇拜起了“各种伪神”。这些人们开始做不正当而且不道德的事情,不自觉地一步一步走向毁灭,然而人们不知道这样做的严重后果,反而变本加厉的追求利益,还以为是自己的能力了不起。
而从本内特小汇的回忆中我们发现这样的描述:“在我生活的时代,我们知道亚特兰蒂斯世界已走到了它的尽头。我们当中有些人知道这一点,但是大多数人刻意忽略它,或是对此不感兴趣。”
“科学研究者在亚特兰蒂斯的西部工作和生活,科学家对于“贪婪”自我让步,为了权利和荣耀而想“控制”四大元素。我们现在知道,这导致了最终的崩溃。他们以为自己在他人之上,他们妄想扮演上帝,要控制这个星球的基本元素。”少数人做恶犯错,还不可怕,可怕的是当多数人“忽视错误”、到“纵容变异”进而“默许邪恶”,当是非不分、对错模糊时,造成人性的扭曲,形成的社会道德大滑坡,那就是把文明推向了末路。身为现代人的我们,能不能以史为鉴,深深思索我们所发展的实证科学,一味从外在客观的物质世界去认识生命,而忽视人类内在的本质。当对世界的认识渐渐局限于满足自己的物质生活,如本内特小汇的感叹:“金钱上的富有变得比我们对工作的成就感……更重要。”生命存在的意义就渐渐变成赚钱──满足物欲,就如同亚特兰蒂斯的科学家,少数人屈从自身贪婪,舍弃坚守真理,为了权利和荣耀,发展错误的科技,破坏了生存环境。我们是不是在重蹈前人覆辙呢?
构成设施
柏拉图描述的亚特兰蒂斯很神奇:全岛是几个呈同心圆的陆地,被环状的运河分隔开。那里的人们有很高的智商,精通哲学、科技和艺术。但不知道是一场什么大灾难,竟然使一块大陆一夜之间沉入海底。有专家推断:或许那正说明亚特兰蒂斯只不过是个小岛。也有人讲,亚特兰蒂斯是人们记忆中的上古文明的残留踪影。
社会结构
亚特兰蒂斯的文明十分发达,其社会已经有了明确的阶级划分;人口大约有1200万;农业的分工也很细致,适宜的气候使其可以每年收获两次;有了系统的文字;已经开始使用贵金属和合金;远洋贸易也繁荣至极。
公共设施
传说中亚特兰蒂斯拥有大量的公用建筑,像波塞冬神殿、寺庙、圆形剧场、竞技场、公共浴池等。他们的军事组织也极为严密,国土被分为9万个军事区域,每个区域设一名指挥官,负责调度12名战士、两匹战马、一辆战车以及所需要的一切供给。
名称来源
传说中,创建亚特兰蒂斯王国的是海神波塞冬(Poseidon)。在一个小岛上,有位父母双亡的少女,波塞冬娶了这位少女并生了五对双胞胎,于是波塞冬将整座岛划分为10个区,分别让给10个儿子来统治,并以长子为最高统治者。因为这个长子叫做“亚特拉斯”(Atlas),因此称该国为“亚特兰蒂斯”王国。
大陆中央的卫城中,有献给波塞冬和其妻的庙宇及祭祀波塞冬的神殿,这个神殿内部以金、银、黄铜和象牙装饰着。亚特兰蒂斯的海岸设有造船厂,船坞内挤满着三段桨的军舰,码头都是来自世界各地的商船和商人。亚特兰蒂斯王国十分富强,除了岛屿本身物产丰富外,来自埃及、叙利亚等地中海国家的贡品也不断。
10位国王分别在自己的领土握有绝对的权力,各自采行不同的国家组织,彼此间为了保持沟通,每隔五到六年,便在波塞冬神殿齐聚一堂,讨论彼此的关系及其统治权力,当协议成立后就割断饲于波塞冬神殿中的牡牛喉部,以其血液在波塞冬神殿的柱子上写下决议条文,以增添决议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威性。
10位国王都很英明,各自的国家也都很富强。不幸的是,这些国家不久以后便开始出现腐化现象。众神之首宙斯为惩罚人们的堕落,引发地震和洪水,亚特兰蒂斯王国便在一天一夜中没落。
而且,在古巴外海发现“能讲人话”的 怪物 “鱼孩”。
现在在俄罗斯秘密研究中心。(真实性不可考)
鱼孩说:“自己来自亚特兰蒂斯,请放了他吧。”
几百万年前,亚特兰蒂斯横跨非洲和南美州。
后来沉入海底,现有300万人,他们可以活到300岁,鱼尾,腮,鳍,都是后来进化的。
海底由大理石和珊瑚礁构成了一个亮晶晶的城市。
鱼孩还说:“为了方便观察人类,会定期浮出水面,混迹于人群生活,之后。并向他们当地的文化局报告人类文明进展” 。
古书记载
在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描述中亚特兰蒂斯是一个美丽、技术先进的岛屿,其历史可追溯至公元前370年。他在书中写道:亚特兰蒂斯不仅有华丽的宫殿和神庙,而且有祭祀用的巨大神坛。 柏拉图在描述中说,亚特兰蒂斯人拥有的财富多得无法想象。亚特兰蒂斯人最初诚实善良,具有超凡脱俗的智慧,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亚特兰蒂斯人的野心开始膨胀,他们开始派出军队,征服周边的国家。
他们的生活也变得越来越腐化,无休止的极尽奢华和道德沦丧,终于激怒了众神,于是,海神波塞冬一夜之间将地震和洪水降临在大西岛上,亚特兰蒂斯最终被大海吞没,从此消失在深不可测的大海之中。
理想国度
柏拉图在他的著作《对话录》中,记录着由他的表弟柯里西亚斯所叙述的亚特兰蒂斯的故事。柯里西亚斯是苏格拉底的门生,他曾在对话中三次强调亚特兰蒂斯的真实性。柯里西亚斯说,故事是他的曾祖父从一位希腊诗人索伦(Solon约639-559BC)那儿听到的。索伦是古希腊七圣人中最睿智的,索伦在一次埃及之旅时,从埃及老祭师处听到亚特兰蒂斯之说。对话录中的记载大意如下:
在地中海西方遥远的大西洋上,有一个以惊异文明自夸的巨大大陆。大陆上出产无数的黄金与白银,所有宫殿都由黄金墙根及白银墙壁的围墙所围绕。宫内墙壁也镶满黄金,金碧辉煌。在那里,文明的发展程度令人难以想象。有设备完善的港埠及船只,还有能够载人飞翔的物体。它的势力不只局限于欧洲,还远及非洲大陆。上面这幅壁画发现于阿克罗提里城中。这座城在3500年前因圣多里尼火山爆发而遭埋没,于1967年自火山灰中挖掘出来,似乎描述的是正前往北非贸易的船队。在一次大地震之后,使它沉落海底,它的文明随之在人们的记忆中消失。
柏拉图在二千年前述说的这个岛屿,令许多人为之向往,但没有人能提出有力的证据证明亚特兰蒂斯确实存在过。因为亚特兰蒂斯消失在一场火山爆发的大地震及洪水之后,亚特兰蒂斯在顷刻之间便永远沉入了海底。根据柏拉图的记述,由于亚特兰蒂斯的文明程度极高,国势富强,渐渐社会开始腐化,贪财好富,利欲熏心。遂发动征服世界的战争。但遇到强悍的雅典士兵便吃了败仗。亚特兰蒂斯这种背弃上帝眷顾的行为,导致天神震怒,因而唤起大自然的力量,消灭了这个罪恶之岛。
亚特兰蒂斯在希腊神话中是海神波塞冬统治的一座广大岛屿。
希腊神话中说,这座岛屿被分割成10份,由波塞冬的5对双生子共同统治。长男“亚特拉斯”(Atlas),以盟主的身份成为王中之王。因此这座广大岛屿被命名为亚特兰蒂斯。
亚特兰蒂斯位于“海洛克斯之柱” (直布罗陀海峡)外的大西洋中,面积比北非和小亚细亚合起来还更宽广。其强大的权力则不仅限于周边的大西洋诸岛,还远达欧洲、非洲和美洲(真正的大陆)。
亚特兰蒂斯岛的海岸险峻,中央部位却有宽阔肥沃的平原,在距外海9公里处是首都波塞多尼亚。这座都市十分富裕繁华,其市中心有王宫和奉祀守护神波塞冬的壮丽神殿。另外,在波塞多尼亚的四周还建有三层的环状运河。最外侧的运河宽500米,可通行大型船只,这些运河都以宽100米的水陆和外海衔接。
神殿是以黄金、白银、象牙或如火焰般闪闪发光、名为“欧立哈坎”的金属装饰。岛上的所有建筑物都以当地开凿的白、黑、红色的石头建造,美丽而壮观。
环状都市外有宽广的平原,四周为深30米、宽180米、全长达1800公里的沟渠所环绕,内侧的运河,则以每18公里纵横交错的方式围绕着,就好象是棋盘的格子一样的整齐方正。人们就用此水种植谷物和蔬菜,并用运河将产品搬运到消费地区。
在水路和海相接之处有3座港口。港口的附近密集地住着许多居民,从世界各地前来的船只和商人络绎不绝地往返于3座巨大港口之间,港口一带因此而昼夜喧嚣不已。
平原被分割成90000个地区,每个地区设有一位指挥官。这位指挥官担负着调度一辆战车费用的1\6、马两匹、骑兵两名、轻战车一台、步兵和驾驶者各一名的义务。除此之外,还能调度12名战斗员和4名水兵。若将这些兵力加在一起,那么亚特兰蒂斯就能随时拥有120万兵员的强大战斗力了。
拥有强大国力的亚特兰蒂斯,终于越过直布罗陀海峡,开始侵略别国了。
勇敢地抵抗亚特兰蒂斯进攻的是雅典人。雅典人在激战后,终于击退了亚特兰蒂斯军队,保障了国家独立和人民的自由。但未知的悲惨命运立即发生了。
因为当时爆发了恐怖的地震和洪水,雅典的军队仅仅在“悲惨的一昼夜”间就陷入地中,而亚特兰蒂斯也陷没于海中从地球上永远消失了。这是发生于距今12000年前的事。
这就是希腊的哲学家柏拉图在《迪迈斯》和《格利迪亚斯》中所描绘的亚特兰蒂斯的全貌。这就是柏拉图将希腊贤人之一的梭罗从埃及祭司那里听来的故事,写到自己的书里介绍给世人的。
海神传说
没有任何事情能像亚特兰蒂斯大陆之谜那样长久地挑起人们的幻想。自希腊哲学家柏拉图首次将此大陆向外介绍以来,人类就被那谜样的大陆所迷住了。
柏拉图在《迪迈斯》和《格利迪亚斯》中描绘了亚特兰蒂斯的全貌。柏拉图将希腊贤人之一梭罗从埃及祭司那里所听到之事写成了故事介绍给世人。
在这个故事中,柏拉图说,亚特兰提斯是希腊神话中海神波塞冬的广大岛屿。这座岛屿被分割成10份,由波塞顿的5对双生子共同统治。而长子亚特兰斯,当然也就是以盟主的身份成为王中之王了。而这座岛屿也以第一代国王亚特兰斯之名,被称为亚特兰蒂斯。
亚特兰蒂斯岛位于“海格力斯之柱”(直布罗陀海峡)的外侧,亦即有“真正的海”之意的大西洋中心左右的地方,其面积则比北非和小亚细亚合起来还更宽广。至于其强大的权力则并不仅限于周边的大西洋诸岛,而是远达欧洲、非洲及美洲。
亚特兰蒂斯在其特有的体制下保持着繁荣与富裕,且居住于此的人民也很温和、贤明,不会沉溺于巨富,凡事以德为尊。可是,随着时光的逝去,世代的更替,这些崇高的思想也日渐淡薄,终于有一天,军队越过直布罗陀海峡,开始侵略他国了。
勇敢地抵抗亚特兰提斯进攻的是古雅典人。雅典人在激战后,击退亚特兰提斯军,保卫了自由。但未知的悲惨命运却立即发生了。
因为当时爆发了恐怖的地震和洪水,雅典的军队仅仅在“悲惨的一昼夜”间就陷入地下,而亚特兰蒂斯岛也沉没于海中,从地上消失了。这是发生于距今12000年前的事。
柏拉图做此记述以后,理想之都亚特兰蒂斯就成了众人所向往之地。尤其是当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后,就更加加深了柏拉图所记述之事的可信度。因为在“真正的海”的对面,果真是有“真正的大陆”。许多进入美洲大陆探险的探险家认为,在那里所看到的就是亚特兰蒂斯。
柏拉图的亚特兰蒂斯预言与埃德加·凯西的预言有些细节非常一致,但也有相异之处。特别是有关亚特兰蒂斯的灭亡有很明显的不同。柏拉图认为,亚特兰蒂斯的灭亡是在“一日及悲惨的一夜”发生的;而凯西却认为亚特兰蒂斯的灭亡是经过前后三次(从时间上来说是公元前50000年至10000年间)大激变所造成的。首先,在公元前50000年时发生了最初的异变。虽失去了大陆的一部分,但还持续着亚特兰蒂斯的繁荣文明。接着是在公元前15650年所发生的第二次异变。这时大陆被分成数座巨岛,人民纷纷远走他乡。
在公元前10000年,最后的异变发生了。以超文明为誉的亚特兰蒂斯,终于经不起如此大的激变而消失了。但是,在第一次、第二次激变后的移民及逃过最后异变大难的亚特兰蒂斯人,却广布在世界各地。亚特兰蒂斯超文明的遗产渡过了远海,促使了埃及文明和玛雅文明的兴盛。
地理争议
立志探索大西国奥秘的严肃的研究者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同大西国的地理位置有关。至今,地理争议点最多的为如下几处。
克里特说
亚特兰蒂斯在克里特岛。
因为英国考古学家埃文斯于二次世界大战前发现了位于克里特岛上的大规模遗迹,而且再加上北方的一个圆环状小岛“锡拉岛(又名圣多里尼/桑多里尼)”上发现了描绘现在已成为内海的火山口,以前曾经是一个小岛的证据,因此有人怀疑席拉岛正是亚特兰提斯传说的由来,因为据研究,约西元前15世纪(也就是柏拉图年代的900年前),席拉岛上的圣多里尼火山发生了一次大爆发,爆发导致火山口上建立的文明城市被毁灭,也引发了海啸,这次火山喷发使得原本仰赖贸易的迈锡尼文明受到了重大打击,就此一蹶不振。
支持此说的人认为,柏拉图(亦或是他表弟柯里提亚斯或最初听到这故事的希腊人索伦)把数字弄错了,因此整个数字夸大了10倍以上,900年变成了9000年,40000平方里变成了400000平方里,所以才变成了这样的传说。
南极说
支持此说的人以考古学家兼作家葛雷姆·汉卡克以及兰斯·弗列里亚斯为代表。
此说是认为亚特兰提斯应该是在南极半岛,并以“地壳滑动说”来解释亚特兰提斯的毁灭,认为亚特兰提斯不只是受到了火山等等的灾难,紧接而来的是严寒,从而导致亚特兰提斯人放弃了自己的故乡,南极半岛随后也被厚厚的冰层覆盖。
爱尔兰说
瑞典地理学家乌尔夫·埃林森于2004年出版的《地理学家眼中的亚特兰蒂斯:勘探仙境之国》一书中认为,爱尔兰岛即为亚特兰提斯大陆。主要论点来自于柏拉图所描述的岛国大小及地貌与爱尔兰岛极为相似,并且两者都有巨石墓葬文化。亚特兰提斯沉没的传说可能来自于公元前6100年,冰河期结束导致海平面上升,淹没许多沿岸岛屿。长时间的以讹传讹将小岛的沉没夸大为毁灭性的灾难。
科学的证据
第一次提出亚速尔群岛和加那利群岛是大西国遗迹这个理论的,是一位名叫阿塔那斯·柯切尔的神甫。那是1665年的事。这位圣职人员的看法是正确的,后来几个世纪的发现都一一证实了他的设想。
1898年夏,有一条船在布雷斯特同科德角之间敷设电缆。突然间海底电缆发生断裂,船上的工人马上投入了紧张的抢修工作。出事地点是北纬47°,巴黎以西西经29°40',在亚速尔群岛之前900公里处,那里的水深达3100米。在打捞的时候,人们奇怪地看到海底具有陆地山脉的特点,其表面除谷底外没有淤泥,岩石顶端呈锋利的尖状。船员们带回了一块岩石,这块“玄武玻璃”一直保存在矿业学院。
“玄武玻璃”引起了一位法国地质学家的极大兴趣。这位学者就是皮埃尔·泰尔米埃。这块玄武岩石在水中一直没有能变硬,而拿到岸上在空气中它却坚硬起来了。因此泰尔米埃得出结论:从3100米深水中采来的这块石头曾受到过大气的压力,因为在这个地方,过去曾同周围地区一样一度露出水面;显然,不久以前发生的地壳激变(这里的“不久以前”,应该从地质学角度来理解)使这里下陷了3000米;欧洲同美洲之间有过一块陆地,这块陆地在激烈的地质变动时不见了。
相关证据
远古南极地图的启示
一张远古南极地图,打破了沉闷的僵局。
那是上个世纪初,在土耳其的君士坦丁堡的亚历山大图书馆的库藏中,发现了一张奇特的古代世界地图。这张陈旧的古董上面清楚地绘出了整个美洲和南极洲的位置和轮廓,旁边标注着:“参照古代地图原本,绘制于14世纪。”
我们知道,直到1492年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人们才知道美洲的存在,美洲人才知道欧亚大陆和非洲大陆的存在。而这14世纪从古人那里仿制来的世界地图,竟然画出了世界大陆、大洋的全貌,而那时人类还没发明精确的罗盘定位装置,还无法远航,甚至还不太清楚地球是圆的!
毫无疑问,该图的原本是史前一期人类绘制的,而我们这一期人类在十四世纪又重新发现了它,根据它绘制了这张世界地图。
在严格的审视中,学者们发现了一个疑点:这张古地图上,南极洲的轮廓,和现在的南极大陆有较大的差别,而美洲大陆和现在美洲的形状却几乎完全一致。为什么当时的人画得准美洲,却画不准南极洲呢?
这个谜团,直到卫星遥感技术出现了,拍摄到了冰层以下的南极大陆面貌之后,才圆满地解开。当那张古地图的研究者,把那张远古地图上的南极洲与卫星测绘的冰川下的南极大陆图样相比较时,发现二者惊人地一致!也就是说:史前人类绘制的——是没有冰雪覆盖的南极洲!这不是在告诉我们——那个时期的南极大陆是一片温暖的土地吗?!
人们已经知道:南极洲在几百万年以前是一块温暖湿润的大陆。因为南极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说明那里几百万年以前生长着茂密的森林;在南极洲边缘也发现的古代陆生动植物的化石,更加肯定了这一点。但是,科学家万万没有料到——这种温暖的气候会持续到离现在这么近的时期!
既然史前那个时期的南极洲是一片生机盎然的世界,那里一定会有一个人类居住。虽然我们不知道那时人类文明的发达程度,但至少他们已经能准确地绘制世界航海图。于是,有学者大胆地提出——南极洲是不是传说中的亚特兰蒂斯?亚特兰蒂斯并没有沉入大西洋,而是被骤然变冷的气候封存在一英里厚的冰山下。古人当时不能理解这种巨变,所以误认为亚特兰蒂斯堕入了大西洋底?
然而,这个说法并没有引起多少重视。因为南极大陆在大西洋的对岸,与传说中亚特兰蒂斯位置差别太大,而且当时人们实在想不出——什么能造成南极大陆急剧降温,以致一个发达的“南极文明”绝灭得没留下任何痕迹!加之厚厚的冰川遮盖了地质变迁的记录,所以认为南极洲是亚特兰蒂斯的说法,提出不久就搁浅了。
北极冻原的启示
庞大的南极冰川,使学者们探索南极变迁的工作一筹莫展;而在地球的另一端,北极地区,却传来了古代全球气候巨变的确凿证据。
19世纪初,在接近北极圈的西伯利亚和跨越北极圈的新西伯利亚半岛的永久冻土地带,发现了大量冻存完整的大型哺乳动物遗骸,越靠近北极圈越多。其中主要是猛犸象,也夹杂着犀牛和河马等巨兽。这些大家伙都是温带的物种,为什么聚集到一起,跑到北极“自寻死路”?学者们分析它们胃里的食物时,发现里边竟然还有没来得及消化的温带草本植物,保存得相当完好,一眼就能看出来。
这在告诉我们一个惊愕的事实:从它们在温带进最后一餐,到集体冻僵在北极,只用了很短的时间!不然胃里的食物就被消化得面目全非了。而且它们当年经过了一个“速冻保鲜”的过程,否则巨兽的身体和它们胃里的食物,就无法完好地保存到今天!
很明显,这里发生过一场气候巨变的灾难,从温暖的温带气候,骤然变成了极寒的极地气候。
我们知道,地球大气层的热量是相对平衡的,单纯的局部的气候巨变是不存在的,它必然是全球气候变化的一个缩影。当研究们了解到地球的另一端——南极大陆,原来也是温暖湿润温的气候的时候,更加肯定了上述判断。
与南极的气候巨变遥相呼应,是一场“与地质运动无关”的全球气候剧烈改变,骤然的降温使北极地区变成了今天的冻原吗?还是这欧亚大陆的最北端,原来位于北温带,在一场“地质巨变”中向北极滑行了近2000英里(3218.688公里),被封冻在今天的位置呢?
不管是哪种情况,结果都表明——当时发生了一场全球性的气候剧变!而与北极对应的南极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在很短的时间内,把温暖的南极洲冻成了一个死寂的世界。
这场巨变发生在1.1万年前。人们鉴定了北极那些冻死的巨兽之后,给出了这个答案。
“地球外壳滑转”假说
面对北极那场远古的浩劫,当时所有的地质学理论都无能为力了。
正当大家一筹莫展之际,地质学家哈普古德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说:地球的岩石外壳漂浮在地幔岩浆上,在特定条件下,能够整体大角度滑转。就象有的桔子——皮能相对瓤转动一样。
这个滑转的驱动力,是南北两极冰川随地球自转产生的离心力。这个离心力不对称,随着漫长岁月的冰雪堆积聚,不断加大,增大到一定程度,就能造成岩石圈在地幔岩浆上的大角度滑转,直到达成新的平衡。
其结果,势必造成全球气候的巨变。原来的两极移出南北极圈,冰川全面崩解融化,吸收了大量的大气热能,导致全球降温,同时海平面上升,近海低地被淹;而对应的一部分温带移入南北两极,气温骤降,整片陆地被冻僵;同时,部分赤道地区进入温带,相对应的温带进入热带……还有如影随形的地震、海啸等等,简直令人不寒而栗。
这个假说提出后,学术界一片哑然。没有人站出来反对,因为事实摆在那里,没有再合理的解释了;也没人率先出来赞同,因为这个学说太破格、太超出人的常识了,在这里竟然达成了科学与历史传说的吻合!
就在此时,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打破了这个僵局。他写信给哈普古德教授,赞扬了他富有创造性的思想。而且,这位严谨的物理学大师明确地表明了自己的观点:“我觉得你是对的。”
南极就是亚特兰蒂斯?
哈普古德的假说使“南极洲可能是亚特兰蒂斯”的观点焕发了生机。根据这一学说,一些学者经过细致的计算,描述了1.1万年前那场惊心动魄的全球地质灾难:
在漫长的岁月中,两极不对称的冰山越长越大,它们不均衡的离心力,终于在1.1万年前,拉转了岩浆上的地球外壳,把两极甩出南北极圈。
欧亚大陆板块的最北端——西伯利亚和新西伯利亚半岛,从温暖的北温带冲向北极,数小时内滑行近2000英里,相对地心转动近30°,到了今天的位置。气温骤然下降至少60℃,原来在温带平原上的猛犸象群、犀牛等巨兽,很快被冻死在零下40°以下的酷寒之中。因为只有这样的低温进行速冻,巨兽的躯体才能完好地保存到下来。
在地球的另一端——南极,原来位于南半球温暖潮湿的南极大陆——亚特兰蒂斯,一下被推入了南极圈。因为南极比北极更冷,一个发达的人类文明被冻死了,随后普降的冰雪在她身上形成的今天的南极冰川。
原来两极的冰山,被推进温带后迅速融化,造成了全球降温和使海平面的陡然上扬。近海陆地被淹没,局部出现洪水;由于大陆板块和大洋板块整体转动,造成岩浆的搅动和板块之间的错动,全球性的海啸和局部火山喷发、地震不可避免。
在这场地球的浩劫中,当时的人类文明毁于一旦。幸存下来的人,再也得不到亚特兰蒂斯的任何消息,加上当时暴涨的海水吞没了大片陆地,所以人们误以为亚特兰蒂斯覆灭在大西洋之中。
1.1万年前,各大板块滑转的旁证,在中国大陆也能找到:那就是中原地区丰富的大象化石。比如人们熟知的“黄河象”,以及最近在成都地区发现的“象群化石”。那些大象都是亚热带物种,这说明那些地区原来位于亚热带,随着欧亚大陆板块冲向北极,那里也从亚热带闯进了北温带。象群不能适应新的气候条件,或者死亡或者迁移回亚热带,所以很快在中原绝迹了。
在这些一致的“全球性证据”的鼓舞下,一些学者鲜明地提出了:“南极洲就是当年的亚特兰蒂斯”。
问题并没有结束
尽管说“南极洲就是亚特兰蒂斯”的观点找到了一些证据,但是仍然有它解释不了的问题。
首先,时间上相差较大。历史和考古学家发现:关于上一期人类文明结束于大洪水的传说,全世界500多个古老的民族,各自都有承传下来的记忆:都是一致的“大洪水”,而且都没有第二种说法。在中国的语言文化中,把这次人类文明开始的遥远时间纪元叫做——“洪荒时代”,也是这个意思。而地球岩石圈整体滑转,虽然会造成全球性的洪水,但是它的时间是1.1万年前,而各民族祖上流传下来的记忆是:约6千多年前。
其次,位置上差别太大。亚特兰蒂斯,是古人描述的在大西洋中间的一块孤立的大陆,而南极洲在大西洋的彼岸。如果说:在西方位置上看,南极洲的方向和西方人描述的亚特兰蒂斯在方向上差不多,那么,在南美洲的位置上看,南极洲就和南美洲人传说的“在大西洋中的母大陆”,方向差别太大了。而且,如果地壳板块整体滑转,各大陆板块的相对位置应该基本不变。那么,如果南极洲真是“母大陆”,南美洲人就不会传说她沉入大西洋了。因为南极洲与南美洲较近,相对位置没有变。
再者,在所有古老民族的传说中,都没有关于大洪水泛滥时,大幅度降温的说法。那就进一步说明,这次人类的祖先,没有经历北极那场全球性的天灾。在时间上,两者本来就是错开的。但值得注意的是:有的古老民族在世代相传的记述中,在“经史”中,流传着两期甚至三期人类文明更替的记忆:上上次人类文明结束于“骤然降临的严寒”,上一次结束于“大洪水”。这个记忆就与地球板块滑转的推断,在时间和效果上一致了。
莫非像哥伦布为了寻找印度大陆,却偶然发现了美洲一样?科学家为了探寻亚特兰蒂斯,却找到了更早一期人类文明的遗迹——南极洲?历史又一次重现了过去阴错阳差的发现?
这是不是说:1.1万年前,全球气候剧变毁灭了以南极文明,幸存下来的人类从“建立‘新’文明”,到后来覆灭于大洪水,只维持了5000年左右?而亚特兰蒂斯,是上上次文明的代表?
如果是这样,亚特兰蒂斯还在大西洋底沉睡着,依然难觅芳综。而如果有朝一日,人类能够打开一块南极大陆的冰山,就能发现更早一期人类文明的完整档案了?
尽管问题似乎越来越多,但人类文明一期一期在天灾中更替的演变过程,却越来越清晰地展现出来了。
史前文明学说,在对“迷一样的历史遗迹”的科学探究中诞生,通过小心谨慎的逻辑论证,突破了传统旧观念的框架,渐渐发展起来,以其简明的推理和有力的历史事实,赢得了人们的信赖。而人类对史前文明的探究,并不仅仅是为了发现多少文物古迹,了解人类文明新陈代谢的真实历程,它能揭示许多地球变迁和地质运动的秘密。人类只有深入地了解这些规律,才可能真正达到与自然的和谐。这对我们人类的生存,有着重要的意义。
考古踪迹
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大西洋西部的百慕大海域,以及在巴哈马群岛、佛罗里达半岛等附近海底,都接连发现过轰动全世界的奇迹。
1967年的一天,美国一飞行员在大西洋巴哈马群岛低空飞行时,突然发现在水下几米深的地方有一个巨大的长方形物体。次年,美国一考察队在安德罗斯岛附近海下发现了一座古代寺庙遗址,长30米、宽25米,呈长方形;在比米尼岛附近海下5米处发现了一座平坦的经过加工的岩石大平台。考察队从而断定,在遥远的过去,巴哈马群岛一带的海底曾是一座用岩石修筑的大陆城市。有些科学家还在大西洋底的好几个地方发现了岩石建筑物,其中有防御工事、墙壁、船坞和道路。这些海底建筑物的排列和形状,与传说中的亚特兰蒂斯非常一致。科学家根据种种发现加以推测,已经消失了的古代大西洲(国)———亚特兰蒂斯,可能就沉没在波涛滚滚的大西洋底。
1968年的一天,在巴哈马群岛的比米尼岛附近的大西洋上,几名潜水员发现一条用巨石铺设的大路躺在海底。这是一条用长方形和多边形的平面石头砌成的大道,石头的大小和厚度不一,但排列整齐,轮廓鲜明。
20世纪70年代初,一群科学研究人员来到了大西洋的亚速尔群岛附近。他们从800米深的海底里取出了岩心,经过科学鉴定,这个地方在12000年前,确实是一片陆地。用现代科学技术推导出来的结论,竟然同柏拉图的描述如此惊人的一致!
1974年,前苏联的一只海洋考察船在大西洋下拍摄了8张照片--那是一座宏大的古代人工建筑!
1979年,美国和法国的一些科学家使用十分先进的仪器,在百慕大魔鬼三角海底发现了金字塔!塔底边长约300米,高约200米,塔尖离洋面仅100米,比埃及的金字塔大得多。塔下部有两个巨大的洞穴,海水以惊人的速度从洞底流过。 1985年,两位挪威水手在魔鬼三角海区之下发现了一座古城。在他俩拍摄的照片上,有平原、纵横的大路和街道、圆顶房屋、角斗场、寺院、河床……。他俩说:绝对不要怀疑,我们发现的是大西洲!和柏拉图描绘的一模一样!遗撼的是,百慕大的海底金字塔是用仪器在海面上探测到的,迄今还没有一位科学家能确证它究竟是不是一座真正的人工建筑物,苏联人拍下来的海底古建筑遗址照片,目前也没有人可以证实它就是大西国的遗址。
近年来,在古巴近海和陆地,考古界接连有惊人的大发现。 海面科考船声纳扫描的结果更令船上所有的人感到震惊,海底这些白色的巨石方阵排列得非常整齐,整个图像看起来就是一座被海水突然吞没的城市废墟,方圆足足有16平方公里!按合同负责为古巴勘测领海的加拿大“资深数字化通讯公司”的科学家保罗·温威格说:“我们现在发现的是一个谜,一个异常难解的谜!大自然肯定不会在海底摆出如此有规则的巨石方阵,但到底是什么,我们不好下结论。” 温威格的一位同伴透露说,他们在该海域内发现了8座类似巨型金字塔样的建筑,这8座金字塔在整个废墟上按轴线分列,分布得十分有规律。至于其它的巨石阵,现在可以隐隐约约区分出“城市广场”、“大厦”和“公共设施”之类的东西。
2013年5月9日,巴西和日本在海底发现类似亚特兰蒂斯的大陆。其位置与柏拉图所说一样。但日本认为亚特兰蒂斯的存在比人类出现要早,应进一步确定。
比米尼大墙
罗伯特·布拉什是个飞机驾驶员,同时,他又是一个酷爱海底考古的人。1967年,他曾飞越过百慕大地区巴哈马群岛中的安德罗斯岛和比米尼岛。在飞行途中,他发现在水面下几米深的地方有一个长方形的灰色物体,它的几何图形十分完整,布拉什立即意识到这是人类的建筑物,于是他拍下了不少照片。过不多久,他把这些照片送到了法国人迪米特里·勒彼科夫手里。后者原籍为俄国,是专门研究海底摄影的大学者,他发明了许多摄影器材,其中有电子闪光灯。
布拉什的照片引起了勒彼科夫的极大兴趣,但没有使他感到过分的吃惊,因为他自己从飞机上也看到同一海域里有一个约400米长的长方形的东西,另外,他还见到有一些笔直的线条以及圆形和形状规则的物体。勒彼科夫带着布拉什的照片找到了在迈阿密科学博物馆工作的朋友曼森·瓦伦丁。曼森·瓦伦丁曾是耶鲁大学的教授,同时他又是研究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以前的美洲文化的专家。他看到照片后,毫不犹豫地当即组织了一支探险队奔赴现场考察。探险队乘一架水上飞机在安德罗斯岛海域上空来回盘旋搜寻。
在巴哈马群岛的大礁带,水并不太深,因此水面下隐藏的东西比较容易看清。探测队的队员们果然找到了罗伯特·布拉什照片上的那个物体:一道30厘米厚的“墙”,周围积满了泥沙,看上去是一座长30米、宽25米的建筑物的地基。为了仔细观察这道“墙”,迪米特里·勒彼科夫把自己设计的一个航行器交给了一支专门的小组使用。对比米尼岛写过一部材料十分丰富的著作的皮埃尔·卡纳克把这个航行器称做为“M114E”,这是一架名副其实的潜水飞机,配备有广角镜自动摄影机。有了这样的装备,探索工作才能够真正顺利地进行了。探测工作持续了好几个月,不少著名人士参加了这项工作,其中有宇航员埃德加·米切尔和法国潜水员雅克·马约尔。
探测队在1968年9月2日出发。队员们发现水底有一片宽阔的由扁平的、长方形或多边形石块铺成的石板地面,这个地面上的石块每条边有5米长,厚度从50厘米到150厘米之间不等,估计每块石头有25吨重。整个石板地面长70米,宽10米。皮埃尔·卡纳克说,这地面似乎是由“大块大块的齐整的岩石用一种类似水泥般的东西胶合起来的”。后来,人们给这个规模宏大的建筑物起了个名字:“比米尼大墙”。
迪米特里·勒彼科夫发表于《另一个世界》杂志第6期上的一篇文章谈到1968年9月发现的大墙时写道:“这道墙的正面十分挺拔,墙上面的石块砌得十分平整,使整个建筑牢固平稳。”
“石块的内侧有一些痕迹,据考证那是工具凿琢留下的。考古学家们吃惊地看到,这么多年来,这些墙竟顶住了海浪的侵蚀和飓风暴雨的袭击。“随后,一支新的探测小组又发现上层石块是盖在4根柱子上的。从此,考古学家们再也没有怀疑的余地了,他们发现的肯定是人的建筑物。”
后来,人们又进行了多次探测,证实了原先的设想。1971年,探测者们在东墙脚下开了一些洞,发现下面还有一层石块,是由6公分的水泥浇砌于第一层岩石下。然而,人类使用水泥的历史才有多少年?!人们自然而然地想到,这可能是一个我们还不知道的高度文明社会留下的遗迹。
1968年以来,人们不断地在比米尼岛一带发现巨大的石头建筑群静卧在大洋底下,像是街道、码头、倒塌的城墙、门洞……令人吃惊的是,它们的模样,与英国南部索尔兹伯里的史前遗迹巨石阵和蒂林特巨石城墙十分相像。
今天虽然已经无法考证这些东西始于何年,但是根据一些长在这些建筑上的红树根的化石,表明它们至少已经有12000年的历史。这些海底建筑结构严密,气势雄伟,石砌的街道宽阔平坦,路面由一些长方形或正多边形的石块排列成各种图案。
1967年,美国的“阿吕米诺”号潜水艇在佛罗里达、佐治亚、南卡罗来纳群岛沿岸执行任务时,曾发现一条海底马路。“阿吕米诺”号装上两个特殊的轮子之后,就能像汽车奔驰在平坦的马路上一样前进。1974年,苏联的一艘“勇士号”科学考察船,在直布罗陀海峡的外侧的大西洋海底,成功地拍摄了8张海底照片。从照片中可以清楚地看出,除了腐烂的海草外,有海底山脉、古代城堡的墙壁和石头阶梯……这些照片足以证明,这里曾经是陆地,并且有人类居住过。
同时,美、法科学家在百慕大三角区的西部海域发现了一座巨大的海底金字塔,据测量,它的底边长300米,高200米,其塔尖距海面100米。研究表明,它比埃及金字塔还要古老。所有这一切均表明,曾经有过一个古代大陆以及文明社会被埋葬在大洋底下。然而这就产生了一个疑问:12000年前,难道人类文明就如此发达了吗?
在探讨这些问题时,学者和探索者们经常提到一个名词,即亚特兰蒂斯。
的确,种种迹象表明这些石块很可能是亚特兰蒂斯的遗址。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亚特兰蒂斯的文明该是多么发达。现在,生物学家、人种学家、地质学家、人类学家以及考古学家都告诉我们:从亚速尔群岛到百慕大岛,人们在大西洋的这部分海底发现有大片大片的陆地深深地埋在水下,可是这些陆地昔日是露出水面的土地。
大西洲文明
沿着北纬30°线寻觅,我们不能不提到距今12000年前于“悲惨的一昼夜”间沉没于大海中的“亚特兰蒂斯”大陆,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大西洲”。
传说中沉没的大西洲,位于大西洋中心附近。大西洲文明的核心是亚特兰蒂斯大陆,大陆上有宫殿和奉祝守护神--波塞冬(也就是希腊神话中的海神)的壮丽神殿,所有建筑物都以当地开凿的白、黑、红色的石头建造,美丽壮观。
首都波赛多尼亚的四周,建有双层环状陆地和三层环状运河。在两处环状陆地上,还有冷泉和温泉。除此之外,大陆上还建有造船厂、赛马场、兵舍、体育馆和公园等等。
这就是希腊共和国哲学家柏拉图在他的名著《克里特阿斯》和《提迈奥斯》中所描绘的亚特兰蒂斯景象。从此之后,这座理想之都,成为众人心目中永世向往的神圣乐土。随着考古发掘工作的逐步深入,英国学者史考特·艾利欧德指出,亚特兰蒂斯在当时已经到达人类文明的巅峰期。
很多历史学家认为亚特兰蒂斯是一个神话,柏拉图只不过借它比喻雅典社会的价值观,但不少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都希望找到,还它一个真面目。
19世纪中期,美国考古学家德奈利经过毕生努力,出版了他的研究成果《亚特兰蒂斯--太古的世界》,他也因此而被誉为“科学性的亚特兰蒂斯学之父”。德奈利一共提出了有关亚特兰蒂斯大陆的13个纲领。
1、远古时代大西洋中确有大型岛屿,那是大西洋大陆的一部分;
2、柏拉图所记述的亚特兰蒂斯故事的真实性不容怀疑;
3、亚特兰蒂斯是人类脱离原始生活,形成文明的最初之地;
4、随着时间的推移,亚特兰蒂斯人口渐增,于是那里的人们迁居到了世界各地;
5、圣经《创世纪》中所描述的“伊甸园”,指的就是亚特兰蒂斯;
6、古代希腊及北欧传说中的“神”,就是亚特兰蒂斯的国王、女王及英雄;
7、埃及和秘鲁的神话中,有亚特兰蒂斯崇拜太阳神的遗迹;
8、亚特兰蒂斯人最古老的殖民地是埃及;
9、欧洲的青铜器技术源自亚特兰蒂斯;
10、欧洲文字中许多字母的原形,源自亚特兰蒂斯;
11、亚特兰蒂斯是塞姆族、印度和欧洲各民族的祖先;
12、12000年前,亚特兰蒂斯因巨大变动而沉没于海中;
13、少数居民乘船逃离,留下了上古关于大洪水的传说。
德奈利的13个纲领,似乎可以回答包括《圣经》记事在内的一大批人类活动的疑问。那么有关各地人类超文明的记录也应是可信的了?而且,远古时人类的相互沟通与交往也是可以被证实的了?
古埃及的许多习俗,都可以在古代墨西哥合众国找到奇异的“印记”。在玛雅人的陵墓壁画中,可以轻易找到与古埃及王陵近似的图案。这样的“巧合”不胜枚举。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这两个地区的文化和习俗之间,一定存在着某种必然的联系,这个联系绝不是简单的模仿或重复。由于它们相距十分遥远,我们至今没有找到他们直接交往的任何有力证据,而且它们还处在不同的历史时代。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它们之间的一系列“巧合”,更像是远古时代高度文明遗留下来的“印记”!
尽管人们发现了大量证据证明大西洋海底存在这古大陆,但是目前亚特兰蒂斯大陆之谜仍未彻底解开。
图片附件:
1112241853f944e0cc11ab88b9.jpg
(2013-6-20 11:01, 341.99 KB) / 下载次数 883
http://caogenleyuan.six168.com/attachment.php?aid=4252&k=3eb4c5eff2b1c988e4aad934527764ae&t=1760520878&sid=TErdGt
作者:
云南草根
时间:
2013-6-20 11:35
神秘的亚特兰蒂斯文明一夜消失
在人类的文明史上,有这样一块传奇之地。
它的名字叫做亚特兰蒂斯。
相传,这是一块神秘的地方。它拥有巨额的财富和极其发达的超级文明,至今令人难以想象。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个地方,突然之间却消失了…… 自柏拉图于公元前380年首次提到亚特兰蒂斯,人们一直在验证这个高度文明的国度是否真的存在过。
于是,一个千古之谜留给了人类。
数千年来,人们为了找寻它,一直在苦苦地探索着,并争论不休。
亚特兰蒂斯最初是以神话的形式出现的:海神波塞东将国土分给十个儿子,其中的长子名叫亚特拉斯(Atlas),因此这块大陆便被命名为亚特兰蒂斯(Atlantis)。十位国王都很英明,并且治国有方。可是后来,这些国家出现了腐化现象,国王不再用心料理朝政。众神之首宙斯为了惩罚人们的堕落,引发了地震和洪水,亚特兰蒂斯文明在短短一天一夜的时间里,就沉入了海底。
柏拉图的记述有所不同:亚特兰蒂斯文明是直布罗陀海峡外大西洋中一个高度发达的国家,是大西洋文明的核心——社会有明确的阶级划分,有系统的文字,远洋贸易繁荣至极,已经开始使用贵金属和合金。后来,由于亚特兰蒂斯国王利欲熏心,发动了征服世界的战争,导致天神震怒,因而消灭了这个罪恶之岛。
近日,有消息爆出,美科学家在地中海岛国塞浦路斯和中东的叙利亚之间的茫茫大海下面探测到了“神秘城池”。
亚特兰蒂斯文明是人类文明史上这个最大的疑团之一能否因此解开?
最近,国际主流媒体纷纷刊出了这一惊人发现。美国科学家经过一番考察和研究,把亚特兰蒂斯文明曾经存在的位置锁定在地中海,具体就在塞浦路斯附近的海底。
“神秘城池”惊现塞浦路斯海底
近两个月,塞浦路斯东南方80公里附近的海域,一直活跃着一支探险队。引起世界轰动的发现,便来自这里。
“公元前9000年左右,地中海盆地洪水泛滥,海面上升淹没了一块长方形的陆地,这块陆地就是传说中的亚特兰蒂斯,或称大西洲。”带领探险队的美国科学家罗伯特·马斯特宣称,它位于今天的地中海岛国塞浦路斯和中东叙利亚之间的茫茫大海之下。
传说中的亚特兰蒂斯大陆究竟在何方?
这片海域的海底深达1600米左右,探险队利用声纳等高科技装置探测到海底的一个山丘,上面存在着人工建筑的遗迹。科学家们探测到三公里长的城墙,山丘顶端有围墙的城楼,四周还有很深的类似战争防御工事的壕沟。
“毫无疑问我们已发现了它。”罗伯特·马斯特说。
不过,科学家同时表示还需要更深入的研究,“目前,我们还无法提供切实的证据如墙砖或兵器等史前文物。因为数千年来上面已经覆盖了几米厚的沉积物,但是依照情况和其他证据来看,事实是非常明显的。”
拥有高度发达文明的神秘国度?
传说中沉没的大西洲,位于大西洋附近。亚特兰蒂斯大陆便是大西洲文明的核心。
这里有宫殿和供奉守护神波赛冬(希腊神话中的海神)的壮丽神殿,所有的建筑物都是用当地开凿的白、黑、红色的石头建造,美丽绝伦。首都波赛多尼亚的四周,建有双层环状陆地和三层环状运河。在两处环状陆地上,还有冷泉和温泉。除此之外,大陆上还建有造船厂、赛马场、兵营、体育馆和公园等。
亚特兰蒂斯文明一直吸引世人关注的重要原因除了神秘的超级文明外,还有其巨额的财富。
在传说中,亚特兰蒂斯出产无数黄金与白银,所有宫殿都由黄金墙根及白银墙壁的围墙所围绕。宫内墙壁也镶满黄金,金碧辉煌。那里的文明程度令人难以想象,有设备完善的港埠及船只,还有“能够载人飞翔的物体”!
一夜之间,超级岛国沉入海底
文字上首次对亚特兰蒂斯文明作出描述的,是公元前360年左右的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据记述,这是公元前11500年前后发展起来的一个拥有高度文明的岛国。
柏拉图名著《对话录》记载,“亚特兰蒂斯位于岛的中心,是大陆的首都,主岛由三条宽阔的运河环绕,这些环形的运河和陆地把全岛划分为五个同心圆形的区域,另一条运河从中心贯穿各区,直通海岸。”
后来,海平面不断上升,这一神秘大陆最终被淹没。正如柏拉图所描述,“伴随着猛烈的地震和大洪水,一昼夜之间,亚特兰蒂斯就此沉入海中了”。
马斯特表示,他就是根据柏拉图《对话录》的线索找到塞浦路斯附近的。柏拉图曾在书中提示,亚特兰蒂斯的位置在赫拉克利斯之柱(希腊神话中天神宙斯的儿子,是大力神)对面,即今天的西班牙和北非之间的直布罗陀海峡的对面。
亚特兰蒂斯真的现身了?
数百年来,柏拉图有关亚特兰蒂斯的陈述引起了无数人的关注。
不过,在15世纪前,人们还停留在争辩亚特兰蒂斯文明是否真的存在这个问题上。直到15世纪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亚特兰蒂斯的位置又一次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
探险家和科学家为了寻找它的确切地点考证了大量的文献、遗迹、神话,最后得出的答案也众说纷纭。
第一个值得注意的是地中海上的圣多里尼岛。在大约公元前1950年至前1470年,岛上的克里特人曾创造了辉煌的迈诺斯文明。但是,公元前1470年的一次火山大爆发毁灭了迈诺斯文明。当时,迈诺斯是地中海最强盛的国家。
以上种种看来都与柏拉图描写的亚特兰蒂斯文明极为相似,但最大的冲突是迈诺斯文明的毁灭时间并不是柏拉图所说的9000年前。此外,柏拉图称亚特兰蒂斯文明在“海克力斯之柱以外”(即大西洋中),而非地中海。
于是,又有了亚特兰蒂斯文明在大西洋西部巴哈马群岛的说法。1968年,人们在秘鲁海岸水下约2000米的地方,发现了人工雕刻的石柱和巨大的建筑,而且根据打捞出的化石证明其年代确在10000年前。人们猜测纷纷。然而不可思议的是,难道9000年前的亚特兰蒂斯就能组织强大的舰队不远万里攻打希腊?
至于亚速尔群岛就是亚特兰蒂斯,西班牙、法国即古亚特兰蒂斯等说法,似乎更像无稽之谈。
亚特兰蒂斯究竟在何方?这次是真的找到了吗?恐怕只有等美国考古学家揭开谜底了
作者:
云南草根
时间:
2013-6-20 11:41
九大猜想解说亚特兰蒂斯之谜
关于亚特兰蒂斯的记载都是虚构的
多年以来,科学家和史学家都坚持着这样一个传统的观点:柏拉图在《柯里西亚斯》和《蒂迈欧篇》里所记载的那个让人讶异的富足之地(亚特兰蒂斯)只不过是一个虚构的故事而已。这个故事旨在为了娱乐和启迪它的读者,告知他们狂妄自大和背弃神灵是极度危险的。柏拉图从未打算将这个故事当做是关于一个真实之地或者实际之事的记载。
其证据在于:柏拉图曾告诉读者希腊神祗波塞冬爱上了亚特兰蒂斯第一任国王亚特兰斯(Atlas,我怀疑这个名字可不是个巧合)的美丽女儿,并和她生下了很多孩子,于是波塞冬果断地将大陆分割成块,赐予他的孩子。柏拉图还曾说道,在12000年前,亚特兰蒂斯被希腊和东地中海的民族联盟给击败--这比大陆上最早出现的文明还早上了千万年--这种说法至少使整个故事不太可信。这样问题就来了,如果我们迫使自己相信这样的故事是真实的,那我们岂不是要在逻辑上全盘接受故事的所有内容--包括生育孩子的神和一条扭曲的时间轴--这些难道也是真的吗?还是让我们歇一口气来怀疑一下吧。
【说道近代人对于亚特兰蒂斯之谜的了解,那就不得不提到柏拉图。关于柏拉图的所言,到底是真是假这估计只有柏拉图自己知道了,甚至是他听别人所述,自身也不知其真假。】
亚特兰蒂斯指的是远古的利莫里亚大陆
有趣的是不仅仅只有希腊人才会坚守古代失落的岛屿文明的信念,位于亚洲大陆的印度也有其自身的岛屿文明传统--利莫里亚文明--一个很被认为存在于印度洋的岛屿文明。利莫里亚文明的存在性最早由19世纪的动物学家菲利普?斯科拉特(Philip Sclater)所提出,菲利普间或地对印度洋地区那个时期的生物地理学有所斩获,而这个理论的提出对他的发现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工具。菲利普认为如今的马达加斯加岛和印度很可能曾同属于一块巨型大陆,他给这块大陆命名为利莫里亚(Lemuria)。菲利普对此块大陆的描述已经被现代妇孺皆知的板块构造论所证伪(该理论常用于证实沉没的大陆的存在性,例如证实印度洋中的凯尔盖朗高原)。在印度洋中没有所知的地质构造符合菲利普所假想的利莫里亚。而利莫里亚这个名字最终却被赠予了马达加斯加岛上的一个小型灵长类动物,就是我们所知的狐猴(Lemur,和lemuria很像吧,或者狐猴这个称呼有其他来历?)。所以还不能说这个理论被人否定得一干二净。
【和古埃及传说中位于大西洋上的亚特兰提斯大陆(Atlantis continent)、玛雅传说中位于太平洋上的姆大陆(Mu continent)齐名的三大消失的大陆与文明。利莫里亚文明被认为是和亚特兰蒂斯文明同一时期并存的。但是利莫里亚文明的科技水平,比亚特兰蒂斯的要高。而据神秘学者所称,利莫里亚文明是继米特拉姆大陆(位于今南极大陆)毁灭后地球上出现的第三个文明社会,是米特拉姆大陆幸存者们的后裔。该时代的人类是以感性为中心。那时人类是以磨练“感性”为主要修行,累积最高度修行的人可以区别三千种的颜色,和二千五百种的香味。更加离奇的是,从有一个神奇的七岁火星男孩出现在了俄罗斯,和当地居民大谈利莫里亚文明的兴衰之史。】
亚特兰蒂斯存在于东南亚
如果有人能瞧一瞧上个冰河时代鼎盛时期的地球地形,那么他会发现那时的海平面比如今要浅上两百英尺多,这就导致了北美和欧洲当时被大量的冰原所覆盖。同样,你也可以看到如今印尼附近的那些群岛在那时是一整块的大陆,大小如同西欧,从澳大利亚一直延伸到印尼次大陆(同时也向海洋延伸了几百英里)。温暖如春,亚热带气候,庞大而厚实的大陆,简直就是新兴文明完美的发祥地,而其科技程度也可能并不逊于如今。这样的一个发达文明会不会被自己的高新科技所摧毁,并最后被融化的冰川淹没于漫延而上的大海深处?果真如此的话,那么关于全球不同文明的神话中所提及的大洪水、发达的文明,以及当今世界很多平行纬度可见的类似处(金字塔、方尖塔、巨石阵等)都可迎刃而解。
柏拉图所指的是米诺斯人,而其毁灭于锡拉岛的火山爆发
愈来越多的人开始支持一个关于亚特兰蒂斯原形的说法--这个说法也多少得到了科学界的接纳--柏拉图所指的是一个现在方位为希腊克里特岛的土著居民民族,即米诺斯人。而在公元前1600,位于古米斯部落附近的锡拉岛(现今的希腊圣托里尼岛)发生了火山爆发,并且引发了巨大的海啸。古米斯人在这次灾难中遭到了毁灭性打击,海啸淹没了古米斯沿海的许多城市,整个地中海盆地也遭到了重大的损伤。这场“波澜壮阔”的大灾难理所当然是出自发飙的神灵之手,埃及的史学家也将其记录在了编年史内,而最终在一千年后出现在了柏拉图的神话之中。我们的假设即是柏拉图对于大灾难描述带有了理想化的形态,而关于亚特兰蒂斯富饶的资源和强大的力量,不可避免地有了几分夸张和粉饰的意味。这一切不过是多年口口相传的复述被希腊的哲学家继续无保留地传递下去罢了。
【米诺斯文明,是爱琴海地区的古代文明,出现于古希腊,迈锡尼文明之前的青铜时代,约公元前3000年-前1450年。该文明的发展主要集中在克里特岛。米诺斯文中有个非常著名的迷宫传说,而其文字也神秘无比,被称为考古学上的圣杯。】
亚特兰蒂斯是虚构的,但是全球大洪水是真实的
柏拉图曾数次提到,在他生活的年代的千万年前发生了一场滔天洪灾,这场世界洪水几乎摧毁了所有的文明,只幸存下极少的人类残支来重新繁衍于世,并开始了新的文明。这样看来,虽然关于亚特兰蒂斯的故事是出于柏拉图的丰富想象力,但是其灵感却可能来自真实的历史事件--假若这样,一场滔滔洪灾--很可能真实地发生于柏拉图出生的万年之前。这难道是关于冰河时代末期的遥远回忆吗?根据各个民族粉饰的不同复述,可能那时全球海平面在短短几个世纪中就上升了几百英尺,在其上升过程中淹没了所有大陆;抑或是其他的原因引起的洪水之灾(例如流星撞入大海之中,引发的世界之灾?)。
亚特兰蒂斯实际上是传说中的姆大陆
姆大陆是一块被假想存在于大西洋或者太平洋中的大陆,凭你喜好二者选一。但不论二者中的哪一个,姆大陆都被认为消失于人类历史的初期。而姆大陆上的幸存者则移居到其他大陆,最终形成了世界上后来的一些文明。如今,科学家们普遍用物理方法来驳回姆大陆以及其他迷失之城如亚特兰蒂斯或利莫里亚的存在可能性。因为一块大陆既不会沉没也不会被任何可知的大灾难所摧毁,尤其是在短时间内更加不会。然而此外,考古学、语言学和遗传学的重要证据却提出与之相反的观点,它们认为新旧交替的古代文明都是起源于同一个祖先文明。
【姆文明诞生于常年夏天绿意盎然的大地,并且创建了地球上第一个大帝国,名为“姆帝国”。姆帝国的国王称“拉姆”,拉表示太阳,姆表示母亲,因此姆帝国又被称为“太阳之母的帝国”姆国宗教崇拜宇宙的创造神--七尾蛇“娜拉亚娜”。姆大陆人具有高度的文明,他们已经实现了与外星球的通信联络。我们今天的人类文明中不可解释的一些现象均来自于姆大陆人的文明。
亚特兰蒂斯在巴哈马群岛、百慕大群岛、亚速尔群岛、加那利群岛等等
这个观点认为柏拉图所指的亚特兰蒂斯群岛并没有那么早就消失,差不多美洲东海岸,欧洲以及非洲之间的任何岛屿或大陆块都可能是柏拉图所指的那块奇异大陆。但是不幸的是,不论是在位置上,规模上都没有一个群岛接近那个在远古时代有用发达文明的岛屿(就发达文明而言,当今也没有任何地区可和亚特兰蒂斯媲美)。虽然没有任何一个岛屿可以让亚特兰蒂斯迷们全票通过,但是还是有几个亚特兰蒂斯的热门候选:巴哈马群岛,这个远离比米尼群岛海岸的小岛在1968年被发现,呈现出了一种人造的港口岸壁(科学家对此进行了驳回,认为这只是有点像人为而成的海滩岩石,纯粹是自然破碎成线的,让人看起来像一条“路”罢了);百慕大群岛,令人感兴趣的未解而流行的“百慕大三角”之谜。
亚特兰蒂斯是关于黑海洪水的虚幻化复述
另外一个关于亚特兰蒂斯的颇为有说服力的理论是--同样,也得到了一些科学家的支持--柏拉图所称的亚特兰蒂斯和“大洪水”,不过是取自他出生千年之前虚化的历史事件:公元前5600年左右,地中海致使博斯普鲁斯海峡泛滥,以及黑海洪水。据证实,那个时期的黑海沿岸有很多繁荣的文明(黑海那时是淡水湖,有现在一半的大小),且在相当短的时间内(有些一年都不到),都沉入了几百英尺的海水深处。这样的事件很可能给当地居民造成了创伤性影响,他们也因灾难而背井离乡。当他们为了逃离那不断上涨的洪水而移居到他乡时,那一夜之间倾覆家园的大洪水,就出现了各具特色的高度虚构性记载,而这些记载正成了柏拉图故事的灵感来源。
亚特兰蒂斯曾真实存在于大西洋中部,而后被一场自然灾害所毁灭
这种传统的观点纯粹是19世纪作家以及1882年亚特兰蒂斯爱好者伊格内修斯?唐纳利(Ignatius Donnelly)的作品《亚特兰蒂斯,大洪灾之前的世界》(Atlantis, the Antediluvian World)的残留之物。伊格内修斯设想中的大西洋不足几百英尺深,并倾向于是偶然间的海平面垂直移动形成了亚特兰蒂斯。因为他所在的时代对海洋知识的普遍匮乏,以至于他的理论在那个时代被广为接受--直到如今社会海洋学的出现,指出大西洋在某些区域的深度都超过了五英里(1英里是1609米),不大可能形成巨大的大陆板块。尽管就科学上来说可以给伊格内修斯的假设来上致命一击,但是还是有很多人顽固地坚持着这一观点。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柏拉图坚称亚特兰蒂斯就存在于“赫丘利斯之柱”(古语中是指当今的直布罗陀海峡)之外,那就意味着它就存在于大西洋的中部。
作者:
云南草根
时间:
2013-6-20 11:48
亚特兰蒂斯城的地理位置之谜
关于亚特兰提斯沉入海中的原因说法很多。根据柏拉图的记载,是发生了大地震和 大洪水,所以才会发生在数日之内,整个亚特兰提斯都沉没于海中的大变异。还有人认为亚特兰提斯的 灭亡是因为当时有小行星冲撞地球,有陨石落入海中,引起大洪水,而落在陆地上的陨石则引起了火山 爆发。其他的陨石直接袭击了亚特兰提斯。本身是火山岛的亚特兰提斯也从四周喷出岩浆,最后随同岩 浆一同消失在海底了。
亚特兰蒂斯城的地理位置之争
亚特兰蒂斯城,是一块岛屿。最先提到亚特兰蒂斯的柏拉图对它的叙述可以归纳为这样几句话:
在昔日被人称为“海格力斯擎天柱”的直布罗陀海峡的海面上,即在西班牙和摩洛哥海岸之间,横展着一块陆地,叫做亚特兰蒂斯。它由一个大岛和一系列小岛组成。亚特兰蒂斯人把首都设在陆地的东南海岸波塞多尼亚,那里有为该国缔造者建立的寺院、王宫、壮丽的建筑物。
从柏拉图以后,有关亚特兰蒂斯城的书数以千计,其中大部分纯属空论。不过,有一些书籍是有科学根据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真正的科学发现使亚特兰蒂斯城这块消失了的陆地逐渐摆脱了神话的色彩,成了历史中更引人入胜的事实。
立志探索亚特兰蒂斯城奥秘的严肃的研究者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同亚特兰蒂斯城的地理位置有关。1675年,瑞典人鲁布德克认为这个被水淹没的陆地就在他的国家里。另有一些人说它在今天的巴勒斯坦的位置上。德国人博克认为南非一带是亚特兰蒂斯城的地方,而法国人德利尔·德萨尔则提出高加索就是从前的亚特兰蒂斯城。后来,1779年,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时期成为巴黎市长的巴伊曾断言,亚特兰蒂斯城在现在的斯匹次卑尔根群岛。
1855年,雅克布·克鲁格自认为解决了这个问题,说亚特兰蒂斯城就是北美洲。然而这种观点遭到贝利乌的反对,后者在1874年发表的著作《亚特兰蒂斯城人》中说,亚特兰蒂斯城这块陆地的位置应该在目前的北非这个地方。他的这个观点受到了大家的重视,于1893年被德国人克内泰尔多次援引,并得到了他的发展。后来,这一观点还启发了皮埃尔·伯努瓦,给了他写出《亚特兰蒂斯城》这部著名小说的灵感。到了1926年,博查特说得更为确切,说亚特兰蒂斯城就在突尼斯的盐湖地带。他的说法博得了阿尔贝特·赫尔曼的支持,此人于1927年说,博查特的假设使他完全信服。1929年,巴托利和拉特埃宣布说,亚特兰蒂斯城不在别的什么地方,就是希腊共和国!还有一些理论认为亚特兰蒂斯城在西班牙南部,在非洲西海岸,在西尔特,在大洋洲,甚至有人还说在南太平洋……
这最后一种假设是1946年由伯德探险队的考古学家们提出来的,他们在南美洲的西边太平洋底发现了一片陆地。可50年代初,一位名叫于尔根·施帕努特的年轻牧师声称,他在赫尔戈兰岛附近北海水域发现了消失陆地的遗迹。
若相信柏拉图的记述,那么亚特兰蒂斯城应该是沉没于直布罗陀海峡的外侧,亦即这座梦幻中的大陆是沉入大西洋。可是,若无视柏拉图的记述的话,那么亚特兰蒂斯城应该也有可能处于大西洋以外的地域。有人统计过,那大概有1700余处。而其中最有可能的是地中海的克里特岛和爱琴海的桑多里尼岛。
1900年,英国的考古学家亚瑟·艾邦斯,在荷马视为丰饶岛屿的克里特岛上着手挖掘,而他们果真也挖掘到与猜想相符的米诺亚王大宫殿。
这座宫殿面积为4000平方公尺,是栋3层楼的建筑物。内部除了有石柱支撑的天花板和楼梯之外,还有巨大的武器库、战车库、粮食仓库、国王的宝车,及塞满了记载着文字的粘土板的古文室等等。极富变化的各个大厅中都用壁画、彩色的浮雕装饰着。毫无疑问,这里就是米诺亚文明的中心地。
可是,克里特岛虽被岩石所埋没,但并未沉没于海中。1967年,希腊共和国共和国考古学家史匹利顿·马利那托斯挖掘出了可解决此矛盾现象的新遗迹。那就是位于克里特岛往北约120公里处的桑多里尼岛。
虽然今天的桑多里尼岛只不过是个由3座小岛所组成的火山岛,可是在以前它是个直径达18公里以上的圆形岛屿。原来的桑多里尼岛因公元前1490年左右火山的一场大爆发,使得岛的中央部位炸毁,所以才变成今日的3座小岛。从厚达50公尺以上的火山灰下所发现的亚克若提利遗迹,确实与克里特岛相同,全都有雄伟壮观的石造建筑物、壁画、壶等等,而且也残留着米诺亚文明的痕迹。可是,它是否就是亚特兰蒂斯城,却还有许多值得争议之处。
至今,地理争议点最多的为如下几处。
塞浦路斯说
一名自称神话学及古代研究专家的美国探险家罗伯特·萨马斯特(RobertSarmast),在其出版的书《发现亚特兰蒂斯》中则认为有其事,并以柏拉图的描述作为其研究的主要依据。
他说柏拉图提供了亚特兰蒂斯的“具体线索”,当中45个线索显示它位于塞浦路斯南部海域,并称海洋影像图显示的塞浦路斯古代地貌与柏拉图描述相符合。萨氏更说自己找到很多柏拉图曾提及过的地点,包括一个长方形平原,中间就是亚特兰蒂斯城。
他的理论中心是地中海盆地古时曾发生“洪水大灾难”,令到地中海于现时直布罗陀海峡的地方连接大西洋。这个说法同柏拉图说有个大洪水“吞没”阿特兰蒂斯岛,以及圣经大洪水的说法相符合。其中,人们猜测亚特兰蒂斯存在的理由是:全世界的金字塔建筑源于亚特兰蒂斯,是亚特兰蒂斯毁灭后,亚特兰蒂斯人将此文明传播于世界的。
克里特说
另一个说法,认为亚特兰蒂斯在克里特岛。
因为英国考古学家埃文斯于二次世界大战前发现了位于克里特岛上的大规模遗迹,而且再加上北方的一个圆环状小岛“席拉岛(又名圣多里尼/桑多里尼)”上发现了描绘现在已成为内海的火山口,以前曾经是一个小岛的证据,因此有人怀疑席拉岛正是亚特兰提斯传说的由来,因为据研究,约西元前15世纪(也就是柏拉图年代的900年前),席拉岛上的圣多里尼火山发生了一次大爆发,爆发导致火山口上建立的文明城市被毁灭,也引发了海啸,这次火山喷发使得原本仰赖贸易的迈锡尼文明受到了重大打击,就此一蹶不振。
支持此说的人认为,柏拉图(亦或是他表弟柯里提亚斯或最初听到这故事的希腊人索隆)把数字弄错了,因此整个数字夸大了十倍以上,900年变成了9000年,4万平方哩变成了40万平方哩,所以才变成了这样的传说。
南极说
支持此说的人以考古学家兼作家葛雷姆‧汉卡克以及兰斯‧弗列里亚斯为代表。
此说是认为亚特兰提斯应该是在南极半岛,并以“地壳滑动说”来解释亚特兰提斯的毁灭,认为亚特兰提斯不只是受到了火山等等的灾难,紧接而来的是严寒,从而导致亚特兰提斯人放弃了自己的故乡,南极半岛随后也被厚厚的冰层覆盖。
直布罗陀说
法国普罗旺斯大学地理学教授科林那·吉亚德(Collina-Girard)认为柏拉图在书中描述的“亚特兰蒂斯”位于今天的直布罗陀海峡一带。
科林那研究了人类于19000年以前从欧洲向北非移民的历史,认为在亚特兰蒂斯大陆存在的时期,直布罗陀海峡有高于海平面的陆地存在,而亚特兰蒂斯大陆就在今日的安达鲁西亚(Andalusia)与摩洛哥之间。
爱尔兰说
瑞典地理学家乌尔夫·埃林森于2004年出版的《地理学家眼中的亚特兰蒂斯:勘探仙境之国》一书中认为,爱尔兰岛即为亚特兰提斯大陆。主要论点来自于柏拉图所描述的岛国大小及地貌与爱尔兰岛极为相似,并且两者都有巨石墓葬文化。亚特兰提斯沉没的传说可能来自于公元前6100年,冰河期结束导致海平面上升,淹没许多沿岸岛屿。长时间的以讹传讹将小岛的沉没夸大为毁灭性的灾难。
科学的证据
第一次提出亚速尔群岛和加那利群岛是亚特兰蒂斯城遗迹这个理论的,是一位名叫阿塔那斯·柯切尔的神甫。那是1665年的事。这位圣职人员的看法是正确的,后来几个世纪的发现都一一证实了他的设想。
1898年夏,有一条船在布雷斯特同科德角之间敷设电缆。突然间海底电缆发生断裂,船上的工人马上投入了紧张的抢修工作。出事地点是北纬47°,巴黎以西西经29°40′,在亚速尔群岛之前900公里处,那里的水深达3100米。在打捞的时候,人们奇怪地看到海底具有陆地山脉的特点,其表面除谷底外没有淤泥,岩石顶端呈锋利的尖状。船员们带回了一块岩石,这块“玄武玻璃”一直保存在矿业学院。
“玄武玻璃”引起了一位法国地质学家的极大兴趣。这位学者就是皮埃尔·泰尔米埃。这块玄武岩石在水中一直没有能变硬,而拿到岸上在空气中它却坚硬起来了。因此泰尔米埃得出结论:从3100米深水中采来的这块石头曾受到过大气的压力,因为在这个地方,过去曾同周围地区一样一度露出水面;显然,不久以前发生的地壳激变(这里的“不久以前”,应该从地质学角度来理解)使这里下陷了3000米;欧洲同美洲之间有过一块陆地,这块陆地在激烈的地质变动时不见了。
比米尼大墙
罗伯特·布拉什是个飞机驾驶员,同时,他又是一个酷爱海底考古的人。1967年,他曾飞越过百慕大地区巴哈马群岛中的安德罗斯岛和比米尼岛。在飞行途中,他发现在水面下几米深的地方有一个长方形的灰色物体,它的几何图形十分完整,布拉什立即意识到这是人类的建筑物,于是他拍下了不少照片。过不多久,他把这些照片送到了法国人迪米特里·勒彼科夫手里。后者原籍为俄国,是专门研究海底摄影的大学者,他发明了许多摄影器材,其中有电子闪光灯。
布拉什的照片引起了勒彼科夫的极大兴趣,但没有使他感到过分的吃惊,因为他自己从飞机上也看到同一海域里有一个约400米长的长方形的东西,另外,他还见到有一些笔直的线条以及圆形和形状规则的物体。勒彼科夫带着布拉什的照片找到了在迈阿密科学博物馆工作的朋友曼森·瓦伦丁。曼森·瓦伦丁曾是耶鲁大学的教授,同时他又是研究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以前的美洲文化的专家。他看到照片后,毫不犹豫地当即组织了一支探险队奔赴现场考察。探险队乘一架水上飞机在安德罗斯岛海域上空来回盘旋搜寻。
在巴哈马群岛的大礁带,水并不太深,因此水面下隐藏的东西比较容易看清。探测队的队员们果然找到了罗伯特·布拉什照片上的那个物体:一道30厘米厚的“墙”,周围积满了泥沙,看上去是一座长30米、宽25米的建筑物的地基。为了仔细观察这道“墙”,迪米特里·勒彼科夫把自己设计的一个航行器交给了一支专门的小组使用。对比米尼岛写过一部材料十分丰富的著作的皮埃尔·卡纳克把这个航行器称做为“M114E”,这是一架名副其实的潜水飞机,配备有广角镜自动摄影机。有了这样的装备,探索工作才能够真正顺利地进行了。探测工作持续了好几个月,不少著名人士参加了这项工作,其中有宇航员埃德加·米切尔和法国潜水员雅克·马约尔。
探测队在1968年9月2日出发。队员们发现水底有一片宽阔的由扁平的、长方形或多边形石块铺成的石板地面,这个地面上的石块每条边有5米长,厚度从50厘米到150厘米之间不等,估计每块石头有25吨重。整个石板地面长70米,宽10米。皮埃尔·卡纳克说,这地面似乎是由“大块大块的齐整的岩石用一种类似水泥般的东西胶合起来的”。后来,人们给这个规模宏大的建筑物起了个名字:“比米尼大墙”。
迪米特里·勒彼科夫发表于《另一个世界》杂志第6期上的一篇文章谈到1968年9月发现的大墙时写道:“这道墙的正面十分挺拔,墙上面的石块砌得十分平整,使整个建筑牢固平稳。”
“石块的内侧有一些痕迹,据考证那是工具凿琢留下的。考古学家们吃惊地看到,这么多年来,这些墙竟顶住了海浪的侵蚀和飓风暴雨的袭击。“随后,一支新的探测小组又发现上层石块是盖在4根柱子上的。从此,考古学家们再也没有怀疑的余地了,他们发现的肯定是人的建筑物。”
后来,人们又进行了多次探测,证实了原先的设想。1971年,探测者们在东墙脚下开了一些洞,发现下面还有一层石块,是由6公分的水泥浇砌于第一层岩石下。然而,人类使用水泥的历史才有多少年?!人们自然而然地想到,这可能是一个我们还不知道的高度文明社会留下的遗迹。
1968年以来,人们不断地在比米尼岛一带发现巨大的石头建筑群静卧在大洋底下,像是街道、码头、倒塌的城墙、门洞……令人吃惊的是,它们的模样,与秘鲁共和国的史前遗迹斯通亨吉石柱和蒂林特巨石城墙十分相像。
今天虽然已经无法考证这些东西始于何年,但是根据一些长在这些建筑上的红树根的化石,表明它们至少已经有12000年的历史。这些海底建筑结构严密,气势雄伟,石砌的街道宽阔平坦,路面由一些长方形或正多边形的石块排列成各种图案。
1967年,美国的“阿吕米诺”号潜水艇在佛罗里达、佐治亚、南卡罗来纳群岛沿岸执行任务时,曾发现一条海底马路。“阿吕米诺”号装上两个特殊的轮子之后,就能像汽车奔驰在平坦的马路上一样前进。1974年,苏联的一艘“勇士号”科学考察船,在直布罗陀海峡的外侧的大西洋海底,成功地拍摄了8张海底照片。从照片中可以清楚地看出,除了腐烂的海草外,有海底山脉、古代城堡的墙壁和石头阶梯……这些照片足以证明,这里曾经是陆地,并且有人类居住过。
同时,美、法科学家在百慕大三角区的西部海域发现了一座巨大的海底金字塔,据测量,它的底边长300米,高200米,其塔尖距海面100米。研究表明,它比埃及金字塔还要古老。所有这一切均表明,曾经有过一个古代大陆以及文明社会被埋葬在大洋底下。然而这就产生了一个疑问:12000年前,难道人类文明就如此发达了吗?
在探讨这些问题时,学者和探索者们经常提到一个名词,即亚特兰蒂斯。
的确,种种迹象表明这些石块很可能是亚特兰蒂斯的遗址。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亚特兰蒂斯的文明该是多么发达。现在,生物学家、人种学家、地质学家、人类学家以及考古学家都告诉我们:从亚速尔群岛到百慕大岛,人们在大西洋的这部分海底发现有大片大片的陆地深深地埋在水下,可是这些陆地昔日是露出水面的土地。
欢迎光临 草根学园 (http://caogenleyuan.six168.co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