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Board logo

标题: 百家讲坛 一个傀儡的力量—汉献帝(三)失而复得的皇位 [打印本页]

作者: 风云三国    时间: 2013-6-13 20:35     标题: 百家讲坛 一个傀儡的力量—汉献帝(三)失而复得的皇位

百家讲坛 一个傀儡的力量—汉献帝(三)失而复得的皇位

    汉灵帝在弥留之际,本来是希望把皇位传给小儿子刘协,在当时宦官集团和外戚集团的明争暗斗中,结果却是刘协的哥哥刘辩当了皇帝,但是宦官集团和外戚集团的斗争并没有结束,甚至愈演愈烈,最终宦官集团和外戚集团在斗争中两败俱伤.

    得利的是当时的实力派军阀董卓,董卓为了控制朝政,干脆废掉了小皇帝刘辩,把刘协立为新皇帝,这对刘协本人,以及风雨飘摇的东汉王朝,究竟是祸还是福呢?

   复旦大学姜鹏老师透过历史发现真相,系列节目《一个傀儡的力量——汉献帝》第三集《失而复得的皇位》。
作者: 风云三国    时间: 2013-6-13 20:35


作者: 风云三国    时间: 2013-6-13 20:35

讲稿

   汉灵帝在弥留之际,本来是希望把皇位传给小儿子刘协,在当时宦官集团和外戚集团的明争暗斗中,结果却是刘协的哥哥刘辩当了皇帝,但是宦官集团和外戚集团的斗争并没有结束,甚至愈演愈烈,最终宦官集团和外戚集团在斗争中两败俱伤.

    得利的是当时的实力派军阀董卓,董卓为了控制朝政,干脆废掉了小皇帝刘辩,把刘协立为新皇帝,这对刘协本人,以及风雨飘摇的东汉王朝,究竟是祸还是福呢?

   复旦大学姜鹏老师透过历史发现真相,系列节目《一个傀儡的力量——汉献帝》第三集《失而复得的皇位》。

   在汉灵帝去世时,刘辩十四岁,刘协九岁。他们无论谁上皇位,都不可能自己行使皇权。何皇后与何进完成了第一个目标,但皇位不稳。何进要采取进一步措施。更大的腥风血雨正在酝酿。蹇硕死了,但是宦官势力并没因此退出历史舞台。甚至蹇硕的死没对宦官构成实质性的打击。宦官的间题没得到彻底解决。东汉晚年,在很长时间里对外朝的士大夫进行过残酷的迫害。他们眼中宦官是更黑暗的集团。许多士大夫就想与何家结盟,对宦官进一步打击。这两条原因相加,暴风骤雨就来了。前边暂时失败的刘协就迎来了重新走上皇位的机会。代表性人物是袁绍。就劝何进,对宦官的胜利不能停留在杀了蹇硕上,要彻底铲除宦官势力。这事做起来难。宦官势力集团形成由来已久。汉桓帝时扶植过。

   汉灵帝时得到巩固。专权几十年了,盘根错节。要连根拔起难。何进的个人能力与胆识远远达不到袁绍的期待。之所以能消灭蹇硕成功,是由于宦官内部不团结。是利用宦官的不团结达到的目的。要全面宣战,何进就犹豫了。何太后此时都反对彻底铲除宦官势力。她想用太后身份控制朝局。不可能跑到外面跟士大夫当面执政。要控制朝政,还得依靠宦官。宦官集团与何家有关系。何皇后时,曾激怒汉灵帝,汉灵帝想废掉她。亏得宦官出面求情,拿钱赎罪,才压下怒气。宦官集团对她家有恩。宦官与外戚不一定要对立,可以共同瓜分利益。所以才有宦官帮着杀蹇硕。所以何太后不主张消灭宦官。

   洛阳大动乱:袁绍拼命鼓动何进消灭宦官。如果能把宦官消灭,就解决了几代帝王不能解决的间题。何进始终感到犹豫。既想出手,又害怕。他知道宦官势力之大。想一下子消灭,难度不小。袁绍出了主意,劝何进召集四方将领来洛阳。造声势,让人们同意。也借助他们来壮胆。何进决定采纳这个意见。打着铲除宦官的旗号入洛阳了。搞得声势太大,所以消息早走漏了。太监们就着手应付了。一次何进进宫,宦官抓住机会,假传太后的旨意,当场杀了何进。这个消息一传出,洛阳炸了锅。意味着官僚与宦官的决战开始了。

   何进的手下们哪会甘休?围攻宫,只要见到没长胡子的,就杀。这样的混乱中,刘辩与刘协的遭遇呢?太监们看到闯进宫中,就胁迫他们跑到黄河边上。被大臣们截住。宦官们也没办法,只得投水自尽了。闵贡保护着兄弟二人回头往南走。这是大半夜了。“贡扶帝与陈留王夜步,逐萤光南行”。徒步而行,没有照明,靠着微光南行。多么狼狈。兄弟二人哪受过这样的罪?走了几里,好不容易找到百姓家的平板车。到了洛舍,休息了一晚上,第二天早上,继续上路。刘协年龄小,不能一个人乘马,刘辩一人乘一匹,闵贡与刘协合乘一匹。结果是,太监杀得差不多,何进也被杀。

   董卓进京:兄弟二人碰到了董卓。董卓原来驻扎在陕西边境。西北是他的根据地。他突然出现在这儿,就是源于袁绍的主意,建议四方军队到洛阳来。董卓就是应召而来的将领之一。董卓带着军队进洛阳城,看到洛阳城火光照天,知道出事了。碰到了兄弟二人。兄弟二人在宫外流浪了三天。刘辩当时是“见卓将兵卒至,恐怖涕泣”。董卓间他发生了什么事。刘辩边哭边说,讲不清楚。就回头间弟弟,九岁的刘协回答是,“自初至终,无所遗失”。将事情的始末都回答得清清楚楚,而且面对董卓毫无恐惧,镇定自若。董卓也就喜欢上了刘协。刘协是董太后一手带大的。宫中许多人叫他董侯。董卓一看,这小孩聪明,又是董侯。缘分呀。董卓心中就有心思,要废刘辩推刘协上皇位。

   董卓心眼不小,“性粗猛有谋”,重要的原因是,年龄小更便于控制,刘辩是何进他们扶上去的,跟他没关系。如果推上刘协,就对刘协有恩。有利于进一步操纵朝政。所以董卓就把哥俩迎进宫,就要着手废立。董卓一开始还不敢贸然行事。想找官员代表来间间,看看反应。他找了袁绍来试探。袁绍的家族是东汉中后期最有影响力的世家大族之一。袁家的意见影响许多人。袁绍主持过诛灭宦官的事件,有足够的影响力。董卓对袁绍说,皇帝要挑贤明的人,现在的皇帝不够,他弟弟要强一点,你觉得怎么样?这话挑明了。袁绍一听,当即就反对。举了几个理由,主要有两条,皇帝哪有随便废立的?要有充足的理由。他没有重大过失,所以缺乏正当理由。二是他是何皇后的儿子是嫡长子,不合礼法。这两条理由是讲得出来的。我看真正反对的理由还有更重要的两条,一是当初诛灭宦官是袁绍与何进一起谋划的。如果董卓成功了,权力就转移到董卓手上去。这是袁绍不愿意看到的。袁绍也希望自己控制朝政,不希望权力落到董卓手中。

   彦青皂帝的凤波:董卓当场翻脸,手按刀剑,斥责袁绍,我想做的事,谁敢反对,是不是觉得我的刀不够锋利?如果不同意就杀了你。袁绍不满,也得忍。只得怀着愤怒离开。袁绍为了避免迫害,逃离了洛阳。袁绍出主意时就有人反对,董卓带军进京只会增加混乱。董卓急忙带军入洛阳就是来趁火打劫的。董卓来了,就不容易走了。这祸根是袁绍召来的。这人志大才疏,就是。董卓来了,前门驱虎,后门进狼了。到了入秋,董卓觉得妥当了,就在朝堂上提出,召集大臣们开会,要废立皇帝。百官听到后,反应不一。大多数是慑于武力,不敢表态。袁隗是袁绍的叔叔,是政坛上的袁氏掌门人。从朝廷格局上,他是身份最高的三公之一太傅。董卓间他同意不同意。袁隗说,按你说的办。迫于淫威,不敢公开反对。

   第二天,董卓就着手安排,把刘辩废了,把刘协扶上皇位。这样皇位交接完成了。刘协正式登上了王位。这就是汉献帝。对于刘协来说,是失而复得。如果说是汉献帝如愿以偿,不如说是董卓如愿以偿。这事的确不在理。皇帝不能随便废。当时舆论并不看好。如果汉献帝自己选,他自己也不会愿意。从全局角度来看,董卓扶植汉献帝上位的事,董卓造成了这个事实,但是由于这种做法不得人心,遭到许多人的反对。许多人因为反对董卓,也…自便反对了汉献帝。皇位的合法性遭到许多人质疑。像袁绍基本不承认汉献帝。袁绍逃离了洛阳,来到东部。

   l90年,拉起了反董大旗,联盟正式成立。响应的十几个人,声势浩大。在反董卓上意见一致,对待汉献帝却有分化。袁绍提议在刘氏宗亲中另立与董卓对立。有人反对有人赞同。这事虽然没做,但从这里看得出许多人对汉献帝的态度,也为后来形势复杂打下基础。官渡之战也有这种因素。董卓将皇位与麻烦一起交给了汉献帝。汉献帝想挽回局面,难上加难。




欢迎光临 草根学园 (http://caogenleyuan.six168.co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