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Board logo

标题: 百家讲坛 汉武帝的三张面孔(十四)李广难封 [打印本页]

作者: 帝王脸谱    时间: 2013-5-23 09:07     标题: 百家讲坛 汉武帝的三张面孔(十四)李广难封

  汉武帝时代有一位抗击匈奴的名将,这位将军论骑马射箭这套功夫是远远地要胜过卫青和霍去病。但是这个人他的命运,却远远不如卫青和霍去病。因为这位将军驰骋沙场多年,一辈子都在打匈奴,但是汉武帝始终没有给他封侯。很多人都觉得,这是由于汉武帝用人赏罚不公平造成的。

    这位将军就是李广。可是对于李广难封的责任三位史学家又有了不同的看法,司马迁把主要责任归结在了汉武帝身上;可是司马光却觉得李广难封的症结关键还在于李广自己;班固呢,既肯定了李广的能力,但是也没有对李广始终不能封侯的问题给予过多的关注,他只是客观地记述了这些事情。

  那么,通过三位史学家的不同记载,我们今天又该如何来看待李广这个人物呢?在李广难封这个问题上汉武帝究竟该承担多少责任呢?复旦大学姜鹏老师,为您精彩讲述系列节目《汉武帝的三张面孔》第十四集《李广难封》,敬请关注。
作者: 帝王脸谱    时间: 2013-5-23 09:07


作者: 帝王脸谱    时间: 2013-5-23 09:08

  汉武帝时代有一位抗击匈奴的名将,这位将军论骑马射箭这套功夫是远远地要胜过卫青和霍去病。但是这个人他的命运,却远远不如卫青和霍去病。因为这位将军驰骋沙场多年,一辈子都在打匈奴,但是汉武帝始终没有给他封侯。很多人都觉得,这是由于汉武帝用人赏罚不公平造成的。

    这位将军就是李广。可是对于李广难封的责任三位史学家又有了不同的看法,司马迁把主要责任归结在了汉武帝身上;可是司马光却觉得李广难封的症结关键还在于李广自己;班固呢,既肯定了李广的能力,但是也没有对李广始终不能封侯的问题给予过多的关注,他只是客观地记述了这些事情。

  那么,通过三位史学家的不同记载,我们今天又该如何来看待李广这个人物呢?在李广难封这个问题上汉武帝究竟该承担多少责任呢?复旦大学姜鹏老师,为您精彩讲述系列节目《汉武帝的三张面孔》第十四集《李广难封》,敬请关注。

    李广是著名的将领,却一直没有封侯。汉武帝应该承担多少责任?

    汉武帝时有名将,这位将军工夫远远胜过卫青霍去病,仕途却并不通达。汉武帝一直没有给他封侯。把他与卫霍对比,许多人认为是赏罚不明导致的。唐诗人王昌龄有诗“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飞将就是这位主角,飞将军李广。李广有多大能耐?卢纶有诗:“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这也是李广的典故,他以为草中是老虎,射箭,没入石中,力量叹为观止。李广的射箭天赋许多人赶不上。

   双臂像猿猴。元光六年,李广参加了一次打击匈奴的战争,因受伤,活捉了他,用绳索连接放在上边。李广看到一个匈奴人,骑着好马,他一下子撑了起来,落点刚好在马身上,把骑马人推倒,并抢过马与弓,回来了。这种骑术与箭法何等高超,匈奴人送雅号为飞将军。李广在个人的胆识上表现也出色。一次带一百名骑兵,遇到匈奴几千人。部下想跑,李广告诉他们不能,带领部队向匈奴方向前进,仅两里处,停下来,解下马鞍,休息。匈奴人觉得是在诱兵,不能上当,反而不敢进攻了。

    李广还顺便射杀对方一个将领。半夜时,匈奴-悄-悄撤兵了,第二天,李广安然无恙地回到大营。所以,这就造成了匈奴不敢轻易进攻李广的局面。这样的有才能有胆识的将领,却在汉武帝时没有机会封侯。李广难封,这个成语来自这里。与卫青一对比,许多人同情李广,李广最后一次打匈奴,在卫青压制下,改变战术,导致了李广的死亡,让更多人替他抱不平。前119年,李广六十多了,带领先头部队去打匈奴,他说在童子时,就开始打,打了七十多仗,都没带来封侯的机会。汉武帝这次本不想让他去,李广请求,汉武帝还是答应了,让他跟随卫青去出征。

    卫青出塞后,打听到匈奴所在地,本来李广应该与匈奴正面碰上,他让李广从东路去取道,让另一位将军与自己正面面对单于,李广觉得是卫青剥夺了他的机会。卫青考虑有两点,一是汉武帝告诫过不要让李广单独面对单于,汉武帝觉得他数奇,点背。二是考虑公孙敖替代,有卫青的私心,上次公孙敖败了,失去了侯爵,是希望让他重新封侯,因为他对卫青有过救命之恩。这次有机会不要让李广对阵单于,李广结果碰上事情,军队迷路了,没有按时与卫青会合,这得间,怎么迷路的,得由谁负责。

    李广心情愤懑。李广见了卫青,说了“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街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一生七余仗,有机会与单于对阵,让我们绕了远路,又迷路了,我也没能力去面对狱吏的羞辱,自杀了。他怨恨苍天,其实是对卫青抗议。他一生是传奇的,结局是悲怆的。司马迁塑造了一位含悲自尽的悲剧英雄的形象。

    司马迁在讲到霍去病的辉煌战绩时说,“诸宿将所将士马兵亦不如骠骑,骠骑所将常选,然亦敢深入,常与壮骑先其大军,军亦有天幸,未尝困绝也,然而诸宿将,常坐留落不遇。”宿将是针对霍去病说的,老将率的军队不如霍去病的精锐,霍去病仗着精锐敢于深入,马也好,跑在大军前面,反过来造成,老将赶不上他们。这是批评汉武帝用兵不公,李广的难封,的确与汉武帝有关了。卫青与霍去病个人能力如何呢?卫青与李广对比:

    一是驰骋疆场的技能,应该是李广胜出。二是带兵的方法,卫青善于用人,受部下的欢迎。李广也会把赏赐分给部下,甚至水源不够,自己都不喝。与士兵同甘共苦,将士们也愿意拼死作战。这方面应该平局。三是性格与处世风格。卫青小心谨慎,李广心中装不下事,一次本要被斩刑,花钱赎了罪,一次被关吏抓住了,随从说是李将军,关吏不放行,后来匈奴入侵,汉武帝再次起用,这次李广赴任时,请旨,要让这个人一起赴任,到了军中,斩了这个人,说明李广记仇,度量小。这与卫青比,不及。卫表胜出。三个方面对比,可以看出,一胜一平一负。个人武艺超过卫青,爱兵如子同于卫青,宽容不如卫青,二人只能是平手。李广有个人英雄主义,全面衡量,二人各有优长,难说谁更优秀。

    再来说说战绩,一起打匈奴的三次,与霍去病打是一次。霍去病这次不比了。李广与卫青一起打的三次比比。卫青第一次带兵打匈奴时,有四位将军,唯独只有卫青第一次带兵的立了功,李广被人捉了;第二次,元朔六年,当时卫青是大将军了,李广归李指挥。整体战绩不错,“诸将多中首虏,率以功为侯者,而广军无功。”其他将领都封了假,独独李广没有。这两次都失去了机会,总怪不了卫青与汉武帝。最后一次就是自杀的那次,历史不可以假设,但是有许多让人禁不住想假设。卫青如果没有改变战备部署,让李广去挑战单于了,一定会建功吗?恐怕也未必吧?之前为什么一次也没有成功?因此说,李广没得到封侯,一定是汉武帝与卫青的原因,也不能。还得另外找原因。

    司马迁做过统计,在所有封侯的将校中,九人中有李蔡,是李广的堂弟,跟着霍去病的有六人封侯,其中有李广的儿子。李蔡“为人在下中,名声出广下甚远。”与李广不能比,在前124年竟然被封为乐安侯。对于基本的赏罚分明上,汉武帝还是做得到的。像李广这样的能力突出的人,为什么封不了侯?司马迁讲了两条,一是因果报应,李广曾为平复,而杀降,祸莫大于杀已降。二是“其射见敌急,非在数十步之内,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用此,其将兵数困辱。其射猛兽,亦为所伤云。”他射箭常把射击放在可控的范围内,也因此容易被围困。这是他不常成功的理由。

    司马光的评论中与程不识做了比较,与李广同时的大将程不识与李广带兵风格不同,李广是随意,“广行无部伍,行陈,人人自便,不击刁斗以自卫,莫府省约文书,然亦远斥候,未尝遇害。”他带兵,不急于整理队行,军队非常随性,让侦察兵远处察看,如果仓促遇到敌人,怎么办?程不识风格恰恰相反,士兵们愿意跟着李广,跟着程不识就辛苦。司马光认为,“治众而不用法,无不凶也。李广之将,使人人自便,以广之材如此焉,可也,然不可为法。”

    李广是仗着艺高人胆大,才这样做,别人学,肯定出乱子。这隐含观点,个人英雄主义色彩浓,但是要知道军队靠的是团结,不是靠个人。司马迁喜欢把对方处于射程内,这也是个人英雄主义的表现。为什么许多才能不如李广的都能封侯,而李广不能,恰恰因为他的个人英雄主义。司马光眼里,李广难封的关键在于自己带兵纪律不严。这与司马迁不一样。




欢迎光临 草根学园 (http://caogenleyuan.six168.co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