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檢舉)
分享
新浪微博
QQ空间
人人网
腾讯微博
Facebook
Google+
Plurk
Twitter
Line
标题:
百家讲坛 汉武帝的三张面孔(八)张汤沉浮
[打印本页]
作者:
帝王脸谱
时间:
2013-5-23 08:53
标题:
百家讲坛 汉武帝的三张面孔(八)张汤沉浮
汉武帝元鼎年间,有人发现汉文帝的陵园遭到了破坏。其实,盗墓盗陵这样的事情在古代是非常常见的,但是这件事情非常特殊,这桩盗窃案引发了汉代宫廷当中两位高官之间的生死搏斗。
汉文帝的陵园被盗需要有人为这个事情负责,当时的丞相叫庄青翟,庄青翟就跟御史大夫张汤商量说两人到皇帝面前去谢罪吧,张汤当面答应了,但是背地里另有打算。两个人到了汉武帝跟前表现出不同的态度,那么,张汤是怎么想的呢?
张汤想借这个机会进一步把庄青翟给搞掉,那么,这件事究竟会朝着怎样的一个方向演变呢?一桩看似普通的案件,究竟为什么会引发了一场汉代宫廷的“地震”?复旦大学姜鹏老师,为您精彩讲述系列节目《汉武帝的三张面孔》第八集《张汤沉浮》。
作者:
帝王脸谱
时间:
2013-5-23 08:53
作者:
帝王脸谱
时间:
2013-5-23 08:54
汉武帝元鼎年间,有人发现汉文帝的陵园遭到了破坏。其实,盗墓盗陵这样的事情在古代是非常常见的,但是这件事情非常特殊,这桩盗窃案引发了汉代宫廷当中两位高官之间的生死搏斗。
汉文帝的陵园被盗需要有人为这个事情负责,当时的丞相叫庄青翟,庄青翟就跟御史大夫张汤商量说两人到皇帝面前去谢罪吧,张汤当面答应了,但是背地里另有打算。两个人到了汉武帝跟前表现出不同的态度,那么,张汤是怎么想的呢?
张汤想借这个机会进一步把庄青翟给搞掉,那么,这件事究竟会朝着怎样的一个方向演变呢?一桩看似普通的案件,究竟为什么会引发了一场汉代宫廷的“地震”?复旦大学姜鹏老师,为您精彩讲述系列节目《汉武帝的三张面孔》第八集《张汤沉浮》。
元鼎年间,汉文帝陵园被盗。汉武帝下令彻查此事。但出人意外的是,对这件盗窃案的侦查,最后竟演变成当时的两大高官——丞相庄青翟和御史大夫张汤——之间的生死搏斗。最终窃贼没纠出来,庄青翟和张汤却都因此案双双毙命。这还不是汉武帝时期最离奇的案子。更离奇的是,一位高官因为动了下嘴唇,就被判了死刑。这些听着荒诞的故事,却真实地折射出汉武帝时代的政治生态。
汉武帝元鼎年间,有人发现汉文帝的陵园遭到了破坏,本来是埋在地下,要陪葬的一些钱币被盗走了。那么,盗墓盗陵这样的事情在古代是常见的,但是这件事情非常特殊,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就这么一桩盗窃案引发了汉代宫廷当中两位高官之间的生死搏斗。
汉文帝的陵园被盗这当然是一件很大的事情,得有人为这个事情负责,当时的丞相叫庄青翟,庄青翟就跟御史大夫张汤商量说我们到皇帝面前去谢个罪吧。御史大夫相当于副丞相,丞相和副丞相要为这个事情来负责,张汤当面就答应这个丞相了,说行咱们一起去谢罪吧,但是背地里另有打算。
两个人到了汉武帝跟前,表现出不同的态度,张汤是怎么想的呢?他说:“汤念独丞相以四时行园,当谢,汤无与也,不谢。”(《史记·酷吏列传》)张汤说,因为丞相啊,您有一年四季巡视陵园的职责,现在皇帝的陵园被盗了,你当然要承担这个责任,但是法律没有规定说御史大夫也要保护陵园,所以这个事情怪不到我头上,张汤就这么轻轻一推,把责任全都推到庄青翟身上。
汉武帝查,张汤想借机搞掉庄青翟。张汤这个御史大夫在官僚系统当中他的地位仅次于丞相,庄青翟倒了,张汤就有上升的机会。“汤欲致其文,丞相见知。”张汤是老手,想办法落下“丞相见知”,庄青翟就死定了。秦始皇时有法令,规定“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今天讲的是知情不报,与犯事人同罪。汉武帝时,有法令就是见知法,不举报,就算是放纵罪犯来对待。
张汤立这四个字,意图明显。把人往死里推,张汤是玩这个高手,司马迁有酷吏传,把这样的罗织罪名的官员称为酷吏。庄青翟感到头疼。有人来解围。庄青翟手下的三位长史,是帮助处理文书的,这三人都痛恨张汤。张汤对他们傲慢。三人早想报复张汤,现在这样的事,弄不好,庄青翟就会被掰倒,三人一合计,唯一办法是趁此之前,先整掉张汤。到这里事件变味了。现在成了丞相与御史大夫的政治斗争。后果会怎么样呢?
三位长史,想找一个缺口入手,派人逮捕田信(商人),田信常知道朝廷动向,知道商品走俏。肯定有人透露,他们认为是张汤,田信得分钱给他。这事传到汉武帝耳中,不是滋味。汉武帝不满意,叫来张汤间这事,“吾所为,贾人辄先知之,益居其物,是类有以吾谋,告之者。”商人们总预先知道我要做什么,是有人故意透露这事。“汤不谢,又阳惊曰,”假装不知道。这个回答不聪明。不管有没有,都应该提出解释。汉武帝或许感觉好些。
汉武帝此时更有被骗的感情。这时,张汤本想除掉庄青翟,现在张汤成了引火烧身。这时,张汤另外一件事,害死仇家的事,被报到汉武帝这儿,汉武帝知道后,大怒。“天子以汤怀诈面欺,使使八辈簿责汤。”认为这人太可恶了,当面欺君,派了八位使者去责间,张汤自杀了,死前,说是三长史陷害自己了。“一抄家,家产直不过五百金,皆得所奉赐。”没有其他财产,这事,被搁置了。
张汤死后,要厚葬张汤,母亲不愿意。载以牛车,有棺无椁。张汤的母亲办的这个葬礼,是简陋到不合礼数了。这是无声的抗议。汉武帝看到了,说“非此母不能生此子,乃尽按诛三长史,丞相青翟自杀”。
这个案子揭示了当时的法律常态。关键是张汤这样善于罗织罪名的官员在。张汤没料到会把自己落进去,改变去向的恰恰是张汤自己。他一生中,这样陷害的事,不是算最残酷的,还有更突出的。像他把颜异送上断头台,就因为他乱动了一下嘴唇。这听起来是天方夜谭。这人管Ⅲ}政,级别也高,但是性格与政见与张汤不同。因为别的事被揭发了,张汤间出一个细节。“异与客语,客语初,令下有不便者,异不应,微反唇。”颜异遇到不便表态的地方,会微微动一下嘴唇。
这种情况我们也会碰到。面部表情上会有所反应,是正常反应。现在有人当着颜异批评朝政时,他有这种举动,正常不过的事情,张汤的理解是,说明有话要说,却没说出来,是好话吗?肯定不是好话。现在既然讨论的是法令,一定是用来攻击法令的。这个逻辑好像真没漏洞。所以张汤说,“异九卿,见令不便,不入言,而腹诽,论死。”看到法令有不便处,没提出公开讨论,在心里诽谤,要处死,说明阳奉阴违,奸诈。汉武帝一听,真同意了,处死了颜异。这个大农令就因为动了嘴唇而被处死。
从汉武帝出击匈奴,财政压力大,还得求神仙,造宫殿,财政缺口大,汉武帝想尽了招数。其一是用白鹿皮来造皮币,规定王侯宗室来朝见,或者是往来时,用它来作为献礼。白鹿特殊,只有皇家林苑里有。只有皇帝自己有,别人要用,怎么办?间汉武帝买,一个四十万,汉武帝搜了许多Ⅲ}物。出这个主意的是张汤。颜异对这个不赞成。别人看得出这是明显抢钱。颜异批评过这个政策。当时汉武帝没作声,不久,就出了动嘴唇的事。这个事情一结合,要颜异死的恰恰是汉武帝。其实恰恰是反对汉武帝的新经济政策,导致了颜异的死,张汤不过是打手罢了。
“自是之后,有腹诽之法比,而公卿大夫,多谄谀取容矣。”腹诽是在心里非议,嘴巴上不说出来,这确立了腹诽可以判死刑的先例。大臣不敢再提任何反对意见。张汤替汉武帝解除异己,这不是第一次。纵观张汤一生,这是他的主业。在陈皇后的事情上,阿娇生性骄横,十多年没生孩子,宠幸上卫夫人后,陈皇后哭闹,加起来,让汉武帝不喜欢这个陈皇后,怒气来了。僵持一段后,有人举报,陈皇后用巫蛊之术。“治陈皇后巫蛊狱,深竟党与”,能牵扯进来了就牵扯进来,死了三百多人。汉武帝看张汤呢“上以为能,迁太中大夫”,提为中级官吏了。张汤从此官运亨通。后来刘安的案子出现,又是张汤负责,前后死了几万人。规模更大。刘安有关系的全清理了。陈皇后、颜异、刘安这些都是与汉武帝有尖锐冲突的人。张汤能想办法来剪除汉武帝的心病。汉武帝能够不喜欢吗?
颜异与他不一样,是最基层的干部,清廉,一步步干上来,保持了正直的本色,敢于正面批评皇帝。可是汉武帝不容。二人命运对比,可以看得出汉武帝的标准是,对皇权是不是…自从的标准,而不是考虑品行与才能。汉武帝得用张汤这样的人来解决。张汤想混下去,得用汉武帝的保护伞。所以张汤不会把庄青翟放在眼里。张汤是汉武帝的核心人物。可是张汤也被迅速处死。如果真的是这样的事传到汉武帝耳中,汉武帝或许会责怪。可是在他看来是背叛。不能容忍。而另四位人物是陪死的。他自己什么责任也没有。
看张汤的命运,可以看出他与公孙弘像。二人身上至少可能找到三个共同点:二人出身贫寒,二人晋升途径来自汉武帝自己,三是为官之道,与汉武帝相处方法相似。张汤也是从基层摸打上来的,本是长安小吏,身份上显著的特征是寒族,与贵族相对,这样没背景的人便于汉武帝控制。这是第一个共同点,二是二人突显出来,来自汉武帝的提拔。他这样提拔,是二人从不同角度来满足汉武帝的需求。三是张汤办案,会分别对待。标准是,“所治即上意所欲罪,予监吏深刻者,即上意所欲释,予监吏轻平者。”
善于揣摩汉武帝的意思。找不同的人来处理不同的案件。说是按法律,结果却是看张汤上下其手,而张汤看的是汉武帝的心意,是唯汉武帝的意志为前提。与公孙弘相似。不同呢?他们从不同角度来满足汉武帝的需求。汉武帝的统治方法,司马迁说“以儒术缘饰吏治”,缘饰是衣服的花边,汉武帝时的统治,像一件衣服,公孙弘不过是花边,真正控制的是张汤这样打击异己的大棒。汉武帝用公孙弘,标榜儒学,是掩盖造成严刑峻法的真相。公孙弘是汉武帝的面子,张汤是汉武帝的里子。不幸的是张汤送了许多人上了断头台,自己的下场也不好,倾心来维护皇权,自己却也死在皇权的淫威之下。这也不意味着酷吏政策的结束。张汤这样的人物在汉武帝时是大量存在的。司马迁才有《酷吏列传》,我们读出的是残酷。司马光引用了许多,常讲汉武帝与秦始皇相似,这正是证据之一。班固也不回避这一点。但是《汉书》中的《酷吏传》与《史记》中,感觉到冲淡了许多,班固是怎么处理的?
欢迎光临 草根学园 (http://caogenleyuan.six168.co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