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Board logo

标题: [文化大观] 《清明上河图》原图(含清院本)高清赏析(动音奇画) [打印本页]

作者: 大话西游    时间: 2013-5-20 20:22     标题: 《清明上河图》原图(含清院本)高清赏析(动音奇画)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mp3]http://lianzidi.com/COFFdD0xMzY5MDUyODQwJmk9MTEzLjE5NS4xMjUuMTU2JnU9U29uZ3MvdjEvZmFpbnRRQy81ZS85OGM1YmMxODU3MjY0ZmIwZDAwMTc3OTJjMDRkYWY1ZS5tcDMmbT03NTExNWUwMTE2Yzc4MjNiZDVhZDhhOTQyNDFiODBiNiZ2PWxpc3RlbiZuPcflw/fJz7rTzbwmcz3A7tPxuNUmcD1u.mp3[/mp3]


清明上河图: 

北宋 张择端(绘) 

绢本设色 

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 

现为故宫博物院藏


      图画宋汴梁都市生活万象:首段,描写郊原景色。枯树草桥行旅不绝。中段,描写虹桥景。大船两艘穿过虹桥,桥头摊商栉比,行 人云集。末段,画城内街景。歌楼酒市,作坊医家,人物众多,街头繁华。全幅场面巨大、结构严整、笔法细致,历代流传绪的名画,画后有张著等十家题跋。 

  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绘制的不朽杰作《清明上河图》,是我国绘画史上的无价之宝。它是一幅用现实主义手法创作的长卷风 俗画,通过对市俗生活的细致描绘,生动地再现了北宋汴京承平时期的繁荣景象。 

  张择端,字正道,南北宋之交的画家,东武(今山东诸城)人。《清明上河图》是张择端在宋徽宗朝任朝翰林画院画史时所 作。这幅长卷为绢本,淡着色,画幅高24.8厘米,长528.7厘米。它是一幅用高度现实主义手法创作的长卷风俗画,通过对市俗 生活的细致描写,生动地再现了北宋汴京升平时期的繁荣景象。 

  张择端完成这幅歌颂太平盛世历史长卷后,首先将它呈献给了宋徽宗。宋徽宗因此成为此画的第一位收藏者。作为中国历史 上书画大家的宋徽宗酷爱此画,用他著名的"瘦金体"书法亲笔在图上题写了"清明上河图"五个字,并钤上了双龙小印(今佚 )。 

  这件享誉古今中外的传世杰作,在问世以后的800多年里,曾被无数收藏家和鉴赏家把玩欣赏,是后世帝权贵巧取豪夺的 目标。它曾辗转飘零,几经战火,历尽劫难……它曾经五次进入宫廷,四次被盗出宫,历经劫难,演绎出许多传奇故事。 

(1) 装裱匠以假易真

  《清明上河图》,最先由宋徽宗收藏于北宋宫廷,公元1126年九月,金兵掳走了徽钦二帝,洗劫了宫中宝物。《清明上河图》 却流传于民间,元灭金后,画第二次进入皇宫。元代至正年间,宫中有个装裱匠,用临摹本把真本换出,卖于某真定守,后又卖 给武林(杭州)的陈彦廉,陈怕事败,又急于用钱,就卖给博雅好古寓居北京的杨准。 

(2) 汤装裱恩将仇报 

  据清代顾塑公的《消夏闻记》载:太仓王
家里收藏有《清明上河图》,严世蕃知情后,强行索要,王不愿,就请一 高手(即黄彪)复制一本送去,早先王巡抚两浙时,有一姓汤的裱画师,生活十分困难,王把他带回家中做事,后又推荐给严世蕃。当王的仿本(清明上河图)送严家时,汤裱画恰在旁边,就对严世蕃说:"这画是假的"。严世善听后,十分恼火, 恰值俺塔入寇大同。王当时为苏辽总督,御寇无术,严氏党羽借机弹劾王,因此被杀。 

(3) 陆夫人绣枕藏画 

  据明人李日华《味水轩日记》载,明嘉靖年间(1522-1566),奸相严嵩柄国,权倾朝野,其子严世蕃仗势横行乡里,他们得 知《清明上河图》是无上神品,便派人四处搜寻。此时,画存于陆完家,陆完死后,夫人十分珍爱地把画藏在绣花枕中,秘不示人。夫人有一外甥姓王,长于绘画,乖巧善谈, 趁夫人高兴时,要求看画,夫人一时推辞不开,便允许他坐在小阁中不带笔墨,限定时间观看,王生号振斋,聪颖过人,经十几 次观赏,对画中房屋、街道、舟车,人物构图布局,均默记在心,回去之后,就将全图临摹仿制流传于世,但真品终归严嵩之手。

(4) 冯太监流言避嫌 

  据传:《清明上河图》入宫后,隆庆帝不喜欢字画,成国公朱希忠趁机奏请皇帝赐与他,皇帝却让估成高价,抵其俸禄,画 将要给朱时,一个小太监得知此画价值连城,便将画盗走,正要出宫,管事人来了,小太监急将画藏到阴沟里,恰遇当天下雨, 一连三天,画已腐烂,不堪收拾。 

  这个故事,明人詹景风收入他的《东图书览编》中,实为盗画人冯保所杜撰。冯保是隆庆帝万历年间的秉笔太监,东厂首领, 有权有势,出入皇宫,冯保得知《清明上河图》以后写有题跋,如系皇帝赏赐,他在题跋中一定大书特书,但冯保只字末提,显 系盗窃到手,为了掩入耳目,他编造了以上离奇的故事。 

(5) 清宣统皇宫盗宝

  《清明上河图》入清后,曾为陆费墀毕沅收藏,嘉庆二年,毕沅死。四年(1799)毕家被抄,《清明上河图)第四次入官。被 收在紫禁城的迎春阁内。此后,《清明上河图》一直在清宫珍藏。 

  辛亥革命后,溥仪(宣统)逊位,仍居宫中,1925年,他离宫之前,将宫中珍玩字画盗往天津。《清明上河固》即在其中。后 伪满成立,他将此画带到长春皇宫,1945年,东北解放前夕,溥仪仓皇出逃,将此画带至通化,不忍丢掉,被我军缴获,收藏于 东北博物馆。1955年拨交故宫博物馆。这是《清明上河图》第五次入紫禁城,不过不是昔日皇宫,而是人民的博物院了。 

  文化大革命中,林彪四大干将之一李作鹏,曾利用权势将《清明上河图》强行从故宫博物院"借"出,据为己有。他还伙同邱会作、 吴法宪等人一起,霸占了其他一大批珍贵文物。林彪倒台后,《清明上河图》才又重见天日,如今依然珍藏在故宫博物院中。 

  《清明上河图》画卷内容探讨: 《清明上河图》自问世以来,历代都有临摹本,且大小繁简不同。据统计,目前国内外公 私所藏的《清明上河图》摹本有30幅。 

  《清明上河图》究竟画了些什么内容呢?为什么千百年来,它的魅力一直不衰? 

  据齐藤谦所撰《拙堂文话·卷八》统计,《清明上河图》上共有各色人物1643 人,动物208头(只),比古典小说《三国演 义》(1191人)、《红楼梦》(975人)、《水浒传》(787人)中任何一部描绘的人物都要多。 

  《清明上河图全图可分为三个段落,展开图,首先看到的是汴京郊外的景物。中段主要描绘的是上土桥及大汴河两岸的繁忙 景象。后段则描绘了汴京市区的街景。人物大不足3厘米,小者如豆粒,仔细品察,个个形神毕备,毫纤俱现,极富情趣。 

  《清明上河图》大至原野、浩河、商廊,小至舟车人物、摊铺、摆设、市招文字皆统组一起,真实自然,令人有如临其境之感。整部作 品长而不冗,繁而不乱,严密紧凑,有如一气呵成,充分表现了画家张择端的过人笔力,不愧为中华艺术宝库中的稀世珍宝。 

  据图后明人李东阳的题跋考据,《清明上河图》前面应还有一段绘远郊山水,并有宋徽宗瘦金体字签题和他收藏用的双龙小印印记, 现在这些画上都已不见。原因有两种,一种可能是因为此图流传年代太久,经无数人之手把玩欣赏,开头部分便坏掉了, 于是后人装裱时便将其裁掉;一种可能是因宋徽宗题记及双龙小印值钱,后人将其故意裁去,作另一幅画卖掉了。 

  还有许多专家猜想《清明上河图》后半部佚失了一大部分,因为画不应该在刚进入开封城便戛然而止,而应画到金明池为止。 

  《清明上河图》究竟有没有佚去后半部,它到底还有多少难解之谜,这一切,都吸引着中外学者、专家进行探索。


作者: 大话西游    时间: 2013-5-22 17:48

[embed=905,480]http://www1.upweb.net/peradmin/htmlfile/hucxh/200512270955018049363.swf[/embed]

      名称:清明上河图

  类别:书画

  年代:北宋

  作者:北宋画家张择端

  文物现状: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

  画面内容:描绘了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清明时节的繁荣景象,是汴京繁荣的见证。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北宋风俗画作品,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绢本设色,是北宋画家张择端存世的仅见的一幅精品,属一级国宝。《清明上河图》生动地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城市生活的面貌,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

  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将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画卷中,画中主要分开两部分,一部份是农村,另一部是市集。画中有814人,牲畜83匹,船只29艘,房屋楼宇30多栋,车13辆,轿14顶,桥17座,树木约180棵,往来衣着不同,神情各异,栩栩如生,其间还穿插各种活动,注重情节,构图疏密有致,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的变化,笔墨章法都很巧妙,颇见功底。

  这幅画描绘的是汴京清明时节的繁荣景象,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栩栩如生的描绘了北宋都城汴京的日常社会生活与习俗风情。通过这幅画,可以了解北宋的城市面貌和当时各阶层人民的生活。总之,《清明上河图》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清明上河图》的中心是由一座虹形大桥和桥头大街的街面组成。粗粗一看,人头攒动,杂乱无章;细细一瞧,这些人是不同行业的人,从事着各种活动。大桥西侧有一些摊贩和许多游客。货摊上摆有刀、剪、杂货。有卖茶水的,有看相算命的。许多游客凭着桥侧的栏杆,或指指点点,或在观看河中往来的船只。大桥中间的人行道上,是一条熙熙攘攘的人流;有坐轿的,有骑马的,有挑担的,有赶毛驴运货的,有推独轮车的……大桥南面和大街相连。街道两边是茶楼,酒馆,当铺,作坊。街道两旁的空地上还有不少张着大伞的小商贩。街道向东西两边延伸,一直延伸到城外较宁静的郊区,可是街上还是行人不断:有挑担赶路的,有驾牛车送货的,有赶着毛驴拉货车的,有驻足观赏汴河景色的。

  汴河上来往船只很多,可谓千帆竞发,百舸争流。有的停泊在码头附近,有的正在河中行驶。有的大船由于负载过重,船主雇了很多纤夫在拉船行进。有只载货的大船已驶进大桥下面,很快就要穿过桥洞了。这时,这只大船上的船夫显得十分忙乱。有的站在船篷顶上,落下风帆;有的在船舷上使劲撑篙;有的用长篙顶住桥洞的洞顶,使船顺水势安全通过。这一紧张场面,引起了桥上游客和邻近船夫的关注,他们站在一旁呐喊助威。《清明上河图》将汴河上繁忙、紧张的运输场面,描绘得栩栩如生,更增添了画作的生活气息。

  张择端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力,使《清明上河图》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清明上河图》丰富的内容,众多的人物,规模的宏大,都是空前的。《清明上河图》的画面疏密相间,有条不紊,从宁静的郊区一直画到热闹的城内街市,处处引人入胜。

  据齐藤谦所撰《拙堂文话?卷八》统计,《清明上河图》上共有各色人物1659人,动物209头(只),比古典小说《三国演义》(1195人)、《红楼梦》(975人)、《水浒传》(785人)中任何一部描绘的人物都要多。

  《清明上河图》全图可分为三个段落,展开图,首先看到的是汴京郊外的景物。中段主要描绘的是上土桥及大汴河两岸的繁忙景象。后段则描绘了汴京市区的街景。人物大不足3厘米,小者如豆粒,仔细品察,个个形神毕备,毫纤俱现,极富情趣。

  据图后明人李东阳的题跋考据,《清明上河图》前面应还有一段绘远郊山水,并有宋徽宗瘦金体字签题和他收藏用的双龙小印印记,而今这些在画上都已不见。原因有两种,一种可能是因为此图流传年代太久,经无数人之手把玩欣赏,开头部分便坏掉了,于是后人装裱时便将其裁掉;一种可能是因宋徽宗题记及双龙小印值钱,后人将其故意裁去,作另一幅画卖掉了。

  还有许多专家猜想《清明上河图》后半部佚失了一大部分,因为画不应该在刚进入开封城便戛然而止,而应画到金明池为止。但是更多的专家认为图取名为《清明上河图》,其含义就是清明节去河边(具体干什么暂不探讨),而图尾柳树边正是主仆一行人出行,完全可以看做是遐想的主人公,那么《清明上河图》名字的含义就完全可以诠释了。反到是有些专家认为画的开始部分来的唐突,好像人为的裁去开头部分,因为原画开头部分有宋徽宗的题字,被裁剪获利之说更有可信度。

       【概况简介】 

      《清明上河图》的中心是由一座虹形大桥和桥头大街的街面组成。粗粗一看,人头攒动,杂乱无章;细细一瞧,这些人是不同行业的人,从事着各种活动。大桥西侧有一些摊贩和许多游客。货摊上摆有刀、剪、杂货。有卖茶水的,有看相算命的。许多游客凭着桥侧的栏杆,或指指点点,或在观看河中往来的船只。大桥中间的人行道上,是一条熙熙攘攘的人流;有坐轿的,有骑马的,有挑担的,有赶毛驴运货的,有推独轮车的……大桥南面和大街相连。街道两边是茶楼,酒馆,当铺,作坊。街道两旁的空地上还有不少张着大伞的小商贩。街道向东西两边延伸,一直延伸到城外较宁静的郊区,可是街上还是行人不断:有挑担赶路的,有驾牛车送货的,有赶着毛驴拉货车的,有驻足观赏汴河景色的。

  汴河上来往船只很多,可谓千帆竞发,百舸争流。有的停泊在码头附近,有的正在河中行驶。有的大船由于负载过重,船主雇了很多纤夫在拉船行进。有只载货的大船已驶进大桥下面,很快就要穿过桥洞了。这时,这只大船上的船夫显得十分忙乱。有的站在船篷顶上,落下风帆;有的在船舷上使劲撑篙;有的用长篙顶住桥洞的洞顶,使船顺水势安全通过。这一紧张场面,引起了桥上游客和邻近船夫的关注,他们站在一旁呐喊助威。《清明上河图》将汴河上繁忙、紧张的运输场面,描绘得栩栩如生,更增添了画作的生活气息。

  张择端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力,使《清明上河图》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清明上河图》丰富的内容,众多的人物,规模的宏大,都是空前的。《清明上河图》的画面疏密相间,有条不紊,从宁静的郊区一直画到热闹的城内街市,处处引人入胜。

  据齐藤谦所撰《拙堂文话?卷八》统计,《清明上河图》上共有各色人物1659人,动物209头(只),比古典小说《三国演义》(1195人)、《红楼梦》(975人)、《水浒传》(785人)中任何一部描绘的人物都要多。

  《清明上河图》全图可分为三个段落,展开图,首先看到的是汴京郊外的景物。中段主要描绘的是上土桥及大汴河两岸的繁忙景象。后段则描绘了汴京市区的街景。人物大不足3厘米,小者如豆粒,仔细品察,个个形神毕备,毫纤俱现,极富情趣。

  据图后明人李东阳的题跋考据,《清明上河图》前面应还有一段绘远郊山水,并有宋徽宗瘦金体字签题和他收藏用的双龙小印印记,而今这些在画上都已不见。原因有两种,一种可能是因为此图流传年代太久,经无数人之手把玩欣赏,开头部分便坏掉了,于是后人装裱时便将其裁掉;一种可能是因宋徽宗题记及双龙小印值钱,后人将其故意裁去,作另一幅画卖掉了。

  还有许多专家猜想《清明上河图》后半部佚失了一大部分,因为画不应该在刚进入开封城便戛然而止,而应画到金明池为止。但是更多的专家认为图取名为《清明上河图》,其含义就是清明节去河边(具体干什么暂不探讨),而图尾柳树边正是主仆一行人出行,完全可以看做是遐想的主人公,那么《清明上河图》名字的含义就完全可以诠释了。反到是有些专家认为画的开始部分来的唐突,好像人为的裁去开头部分,因为原画开头部分有宋徽宗的题字,被裁剪获利之说更有可信度。

     【分段详解】

  《清明上河图》以精致的工笔记录了北宋末叶、徽宗时代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郊区和城内汴河两岸的建筑和民生。该图描绘了清明时节,北宋京城汴梁以及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象和自然风光。作品以长卷形式,采 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将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画面中,画中人物1000多,衣着不同,神情各异,其间穿插各种活动,注重戏剧性,构图疏密有致,注重节奏感和韵律的变化,笔墨章法都很巧妙。全图分为三个段落。

  首段,汴京郊野的春光:在疏林薄雾中,掩汴京郊野的春光映着几家茅舍、草桥、流水、老树、扁舟、两个脚夫赶着五匹驮炭的毛驴,向城市走来。一片柳林,枝头刚刚泛出嫩绿,使人感到虽是春寒料峭,却已大地回春。路上一顶轿子,内坐一位妇人。轿顶装饰着杨柳杂花,轿后跟随着骑马的、挑担的,从京郊踏青扫墓归来。环境和人物的描写,点出了清明时节的特定时间和风俗,为全画展开了序幕。

  中段,繁忙的汴河码头:汴河是北宋国家漕运枢纽,商业交繁忙的汴河码头通要道,从画面上可以看到人烟稠密,粮船云集,人们有在茶馆休息的,有在看相算命的,有在饭铺进餐的。还有“王家纸马店”,是扫墓卖祭品的,河里船只往来,首尾相接,或纤夫牵拉,或船夫摇橹,有的满载货物,逆流而上,有的靠岸停泊,正紧张地卸货。横跨汴河上的是一座规模宏大的木质拱桥,它结构精巧,形式优美。宛如飞虹,故名虹桥。有一只大船正待过桥。船夫们有用竹竿撑的;有用长竿钩住桥梁的;有用麻绳挽住船的;还有几人忙着放下桅杆,以便船只通过。邻船的人也在指指点点地象在大声吆喝着什么。船里船外都在为此船过桥而忙碌着。桥上的人,也伸头探脑地在为过船的紧张情景捏了一把汗。这里是名闻遐迩的虹桥码头区,车水马龙,熙熙攘攘,名副其实地是一个水陆交通的会合点。

  后段,热闹的市区街道:以高大的城楼为中心,两边热闹的市区街道的屋宇鳞次栉比,有茶坊、酒肆、脚店、肉铺、庙宇、公廨等等。商店中有绫罗绸缎、珠宝香料、香火纸马等的专门经营,此外尚有医药门诊,大车修理、看相算命、修面整容,各行各业,应有尽有,大的商店门首还扎“彩楼欢门”,悬挂市招旗帜,招揽生意,街市行人,摩肩接踵,川流不息,有做生意的商贾,有看街景的士绅,有骑马的官吏,有叫卖的小贩,有乘座轿子的大家眷属,有身负背篓的行脚僧人,有问路的外乡游客,有听说书的街巷小儿,有酒楼中狂饮的豪门子弟,有城边行乞的残疾老人,男女老幼,士农工商,三教九流,无所不备。交通运载工具:有轿子、骆驼、牛马车、人力车,有太平车、平头车,形形色色,样样俱全。绘色绘形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总计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共绘了五百五十多个各色人物,牛、马、骡、驴等牲畜五、六十匹,车、桥二十多辆,大小船只二十多艘。房屋、桥梁、城楼等也各有特色,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一幅描写北宋汴京城一角的现实主义的风俗画,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水平。

      【艺术特色】 

     从《清明上河图》中可以看到几个非常鲜明的艺术特色:

  第一、内容丰富。《清明上河图》在表现手法上,以不断移动视点的办法,即“散点透视法”来摄取所需的景象。大到广阔的原野、浩瀚的河流、高耸的城郭,细到舟车上的钉铆、摊贩上的小商品、市招上的文字,和谐地组织成统一整体,在画中有仕、农、商、 医、卜、僧、道、胥吏、妇女、儿童、篙师、缆夫等人物及驴、马,牛、骆驼等牲畜。 有赶集、买卖、闲逛、饮酒、聚谈、推舟、拉车、乘轿、骑马等情节。画中大街小巷,店铺林立,酒店、茶馆、点心铺等百肆杂陈,还有城楼、河港、桥梁、货船,官府宅第和茅棚村舍密集。《清明上河图》中画有八百一十五人,各种牲畜六十多匹,木船二十多只,房屋楼阁三十多栋,推车乘轿也有二十多件。如此丰富多彩的内容,为历代古画中所罕见。各色人物从事的各种活动,不惟衣着不同,神情气质也各异而且穿插安排着各种活动,其间充满着戏剧性的情节冲突,令观者看业,饶有无穷回味。

  第二、 结构严谨,繁而不乱,长而不冗,段落分明。可贵的是,如此丰富多彩的内容,主体突出,首尾呼应,全卷浑然一体。画中每个人物、景象、细节,都安排得合情合理,疏密、繁简、动静、聚散等画面关系,处理得恰到好处,达到繁而不杂,多而不乱。充分表现了画家对社会生活的深刻洞察力和高度的画面组织和控制能力。

  第三、在技法上,大手笔与精细的手笔相结合,善于选择那些既具有形象性和富于诗情画意,又具本质特征的事物、场面及情节加以表现。十分细致入微的生活观察,刻划每一位人物、道具。每个人各有身份,各有神态,各有情节。房屋、桥梁等建筑结构严谨,描绘一笔不苟。车马船只面面俱到,谨毛而不失全貌,不失其势。比如船只上的物件、钉铆方式,甚至结绳系扣都交待得一清二楚,令人叹为观止。

       【各方评价】

  白寿彝任顾问的《中国通史(彩图本)》对《清明上河图》的评价全卷所绘人物五百余位,牲畜五十多只,各种车船二十余辆艘,房屋众多,道具无数,场面巨大,段落分明,结构严密,有条不紊。技法娴熟,用笔细致,线条遒劲,凝重老练。反映了高度精纯的绘画功力和出色的艺术成就。同时,因为画中所绘为当时社会实录,为后世了解研究宋朝城市社会生活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资料。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在“张择端”条内对《清明上河图》的评价是一幅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风俗长卷。画家成功地描绘出汴京城内及近郊在清明时节社会上各阶层的生活景象。主要表现的是劳动者和小市民。对人物、建筑物、交通工具、树木、水流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处理,非常巧妙,整体感很强,具有极大的考史价值。此后历代绘制的都市风俗画,无不受其影响。

    【收藏始末】

  张择端完成这幅歌颂太平盛世历史长卷后,首先将它呈献给了宋徽宗。宋徽宗因此成为此画的第一位收藏者。作为中国历史上书画大家的宋徽宗酷爱此画,用他著名的“瘦金体”书法亲笔在图上题写了“清明上河图”五个字,并钤上了双龙小印(今佚)。

  这件享誉古今中外的传世杰作,在问世以后的800多年里,曾被无数收藏家和鉴赏家把玩欣赏,是后世帝王权贵巧取豪夺的目标。它曾辗转飘零,几经战火,历尽劫难……它曾经五次进入宫廷,四次被盗出宫,历经劫难,演绎出许多传奇故事。

  明嘉靖三年(1524年),《清明上河图》转到长洲人陆完的手里(陆完字全卿,成化年间(1465年~1488年)中进士,官至太子少保、兵部尚书,名重一时)。明代李日华《味水轩日记》载:陆完死后,他的夫人将《清明上河图》缝入枕中,不离身半步,视如身家性命,连亲生儿子也不得一见。陆夫人有一娘家外甥王某,言辞乖巧,非常会讨夫人欢心。王某擅长绘画,更喜欢名人书画,便挖空心思向夫人央求借看《清明上河图》。反复恳请后,夫人勉强同意,但不许他带笔砚,只许他在夫人阁楼上欣赏,而且不许传给别人知道。王某欣然从命,往来两三个月,看了十余次以后,竟临摹出一幅有几分像的画来。当时专横跋扈的大奸臣严嵩正四处搜寻《清明上河图》,都御史王忬得知后,便花800两纹银从王某手中购得赝品,献给严嵩。严嵩府上有一装裱匠汤臣,认出画是假货,便以此要挟王忬,令其出40两银子贿赂自己,但王忬对其不予理会。汤臣恼羞成怒,在严嵩设宴欢庆时,将图上旧色用水冲掉,严嵩在众人面前大为窘迫,以后便寻机将王忬害死,临摹此画的王某也因此受到牵连,被抓去饿死狱中。

  实际上,陆完死后,其儿子急等钱用,便将《清明上河图》卖至昆山顾鼎臣家,后被严嵩父子强行索去。这之前严嵩确曾托王忬买过“名画”,王忬也确曾买苏州人王彪之摹本献给严嵩,后被识破。

  隆庆时,严嵩父子被御史邹应龙弹劾,终于官场失势,严世蕃被斩,严府被抄,《清明上河图》再度收入皇宫。

  《清明上河图》到清朝后先由陆费墀(安徽相乡人)收藏。陆费墀是乾隆时进士,他得图后也在上面钤印题跋。后被毕沅购得。毕沅(1730年~1797年),镇洋(今江苏太仓)人,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中进士。毕沅生平喜爱金石书画,家中收藏颇为丰富。他得《清明上河图》以后,与其弟毕泷(清代收藏鉴赏家)同赏,现今画上有二人印记。

  毕沅在关中任职时,对地方上的文物尽心修缮保护,不料这些却成了他的“罪行”。毕沅死后不久,湖广人民反清,清廷认为毕沅任湖广总督期间,“教匪初起失察贻误,滥用军费”,不但将毕家世职夺去,而且将其全家百口全部杀掉,家产也被抄没入宫。

  清廷将《清明上河图》收入宫以后,便将它收在了紫禁城的迎春阁内。嘉庆帝对其珍爱有加,命人将它收录在《石渠宝笈三编》一书内。此后,《清明上河图》一直在清宫珍藏,虽然经历了1860年英法联军以及1900年八国联军两度入侵北京,洗劫宫室,但居然逃过了劫难,均未受损。

  1911年以后,《清明上河图》连同其他珍贵书画一起,被清末代皇帝溥仪以赏溥杰为名盗出宫外,先存在天津租界内的张园内。1932年,溥仪在日本人扶植下,建立伪满洲国,于是这幅名画又被带到长春,存在伪皇宫东院图书楼中。

  1945年8月,第二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日本侵略者的末日也到了。溥仪和他的日本主子一见大事不好,便乘飞机逃往大栗子沟,伪满皇宫因失火而一片狼藉。混乱之中,有不少人便趁机进宫“抢洋捞”,伪皇宫的大批珍贵之物便在这场动乱中流散到了民间,其中,就有《清明上河图》。

  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了长春。解放军干部张克威通过当地干部收集到伪满皇宫流散出去的珍贵字画十余卷,其中就有《清明上河图》。1947年,张克威同志调到东北行政委员会工作,临行前他将这十余幅卷轴交给了当时开辟东北革命根据地的主要负责人之一林枫同志。

  《清明上河图》经林枫之手进了东北博物馆,后来又调到北京故宫博物院珍存。

  但在文化大革命中,林彪四大干将之一李作鹏,曾利用权势将《清明上河图》强行从故宫博物院“借”出,据为己有。他还伙同邱会作、吴法宪等人一起,霸占了其他一大批珍贵文物。林彪倒台后,《清明上河图》才又重见天日,如今依然珍藏在故宫博物院中。

  【重现天日】

  《清明上河图》真迹现身


  公元1912年2月12日这一天,中国封建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帝爱新觉罗?溥仪走下了皇帝宝座,它宣告了中国封建王朝两千多年的统治大梦,顷刻间土崩瓦解。根据“优待条例”,溥仪仍然住在皇宫紫禁城内。溥仪同中国任何一位封建皇帝不同,他少年时期接受英国老师庄士敦的教育,从小受到西方文化思想的影响,因此他一直有出国留洋的梦想。为了离开皇宫后能有充足的经费实现自己的愿望,他想到了皇宫中收藏的大量珍宝、字画。由此,历经了宋、元、明、清四个朝代的《清明上河图》,四次被收进皇宫,又一次次神秘失踪,这一次又开始了它神秘而漫长的旅程。

  离开了皇帝宝座的溥仪利用自己的皇权,从1922年11月16日开始,到1923年1月28日的73天时间里,以“赏赐”其弟爱新觉罗?溥杰的名义,将书画手卷1285件,册页68件移出皇宫。这些中国历代珍贵的书画精品,每一件都价值连城。其中,《清明上河图》就有四卷之多,包括北宋画家张择端所画的《清明上河图》;明代画家仇英仿画的《清明上河图》,以及明代其他画家以苏州为背景仿画的“苏州片”《清明上河图》等。尤其北宋画家张择端所画的《清明上河图》堪称中国美术史上的稀世神品,是历朝历代皇宫贵族争相收藏的珍品。

  1925年2月24日,农历二月初二,俗称“龙抬头”的日子,溥仪打扮成商人的模样,在日本人的监护下,来到天津法租界的张园,他以“赏赐”其弟溥杰为名移出紫禁城的大量珍宝、字画,也秘密地转移至天津,《清明上河图》陪伴着溥仪在天津度过了七年多的时光。

  1932年3月8日,溥仪在侵华日军的操纵下,带着他的家眷和大量珍宝、字画,从天津迁往长春,就任伪满洲国皇帝。《清明上河图》又陪伴着溥仪,在长春度过了长达13年4个月的岁月。长春伪皇宫的“辑熙楼”,见证了溥仪和他的家眷在长春度过的时光。“辑熙”的名字是溥仪自己起的,“辑熙”二字出自于《诗经?大雅?文王》:“穆穆文王,于辑熙敬止。”然而溥仪认为,“辑熙”的“熙”字,与康熙皇帝的“熙”字相同,溥仪非常崇拜康熙皇帝的才华和治国方略,因此,“辑熙”二字的含义不言而喻,溥仪是想秉承先祖康熙皇帝之志恢复满清大业。为此,人们不难揣测出溥仪如此喜爱《清明上河图》的原因;历代皇宫贵族争相收藏《清明上河图》的目的,无不是被《清明上河图》中这梦幻般的繁华祥瑞之气所迷醉。

  1945年,日本关东军司令官山田乙三通知溥仪迁都通化,溥仪心中明白,所谓的迁都实际上是逃亡,溥仪请山田乙三宽限3天的时间打理行装。实际上,溥仪最放心不下的,是那些从北京故宫带出来的珍宝、字画。13年来,《清明上河图》和大量的珍宝、字画,一直封存在长春伪皇宫后面的书画楼里,只有溥仪和少数贴身随从知道书画楼里面封存的秘密。溥仪和贴身随从匆匆忙忙进入这座神秘的“小白楼”,他从大量的珍宝、字画当中精选了一些珍品逃往通化,剩下的珍宝、字画被一些侍卫哄抢。其中,四个不同版本的《清明上河图》有哪一卷被溥仪带在身边?哪一卷流失于民间?人们不得而知…… 溥仪带着一部分珍宝、字画和家眷,匆匆逃往通化长白山脚下的小山村——大栗子沟。溥仪在大栗子沟仅仅住了3天,之后又匆匆忙忙赶往沈阳,准备从沈阳逃往日本。溥仪又从长春伪皇宫带来的珍宝、字画中再一次进行甄选,只选了少量的珍宝、字画,带着弟弟溥杰和两个妹夫、三个侄子、一个医生、一个随侍逃往沈阳,而将大部分家眷和一些珍宝、字画留在了大栗子沟,这些被遗弃在大栗子沟的珍宝、字画,有的被瓜分,有的被烧毁,最后被解放军收缴。

  1945年8月19日,溥仪在沈阳机场乘飞机准备逃往日本,飞机起飞后被苏联红军迫降,溥仪和他的随从人员,以及随身携带的珍宝、字画被苏联红军截获,溥仪被苏联红军遣往苏联赤塔,后转至伯力,五年之后,溥仪被遣送回国,四个不同版本的《清明上河图》下落不明。

  1950年冬天,东北局文化部开始着手整理解放战争后留下的文化遗产,书画鉴定专家杨仁恺先生负责对从各方收缴来的大量字画进行整理鉴定,有些书画作品保持完好;有些书画作品已经破损。当杨仁恺先生打开一卷残破的画卷时,顿时惊呆了,这幅长卷画面呈古色古香的淡褐色,画中描绘人物、街景的方法,体现着独特古老的绘画法式,杨仁恺先生随后对这幅画卷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细致的考证,这幅长卷气势恢弘,笔法细腻,人物、景物栩栩如生,这幅画上虽然没有作者的签名和画的题目,然而历代名人的题跋丰富、详实,历代的收藏印章纷繁复杂,仅末代皇帝溥仪的印章就有三枚之多。尤其是画卷之后金代张著的题跋中明确地记载:“翰林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人也,幼读书,游学于京师,后习绘事,本工其‘界画’,尤嗜于舟车市桥郭径,别成家数也,按向氏《评论图画记》云,《西湖争标图》,《清明上河图》,选入神品,藏者宜宝之。大定丙午清明后一日。”难道这就是被历代皇宫、贵族争相收藏的稀世神品——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吗?

  杨仁恺先生将这幅画卷的照片,发表于东北博物馆编印的《国宝沉浮录》中,立即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学者高度关注,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的郑振铎先生,将这幅画卷调往北京,经专家学者进一步考证、鉴定,确认这幅绘画长卷就是千百年来名闻遐迩的——《清明上河图》“石渠宝笈三编本”。遗失多年的稀世国宝终于再一次入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清明上河图现在有故宫博物馆、台北故宫博物馆保存。前者直线小部分,而后者由蒋介石从大陆带回来的真品大部分。

  绘画史上名为《清明上河图》的画幅很多,但真本毕竟只有一幅。经过众多学者、专家对这一专题的研究,大家意见基本一致,都认为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的这幅是北宋张择端的原作。其它的同名画作,均为后来的摹本或伪托张择端的臆造本。

  现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本的画卷本幅上,并无画家本人的款印,确认其作者为张择端,是根据画幅后面跋文中金代张著的一段题记。张著的题记也仅寥寥数语:“翰林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人也。幼读书,游学于京师,后习绘事,本工其界画,尤嗜于舟车市桥郭径,别成家数也。”不过,张择端的姓名并未见于北宋后期成书的《宣和画谱》,有人推测说,可能他进入画院时间较晚,编著者还来不及将其收编书中。

【未解之谜】

  秋景之说


  北宋画家张择端绘制的长卷风俗画《清明上河图》,是誉满中外的艺术珍品。它和唐人韩滉创作的《五牛图》一样,被称为画苑“国宝”。其最早收藏者是宋徽宗(赵佶),他用瘦金体书写的“清明上河图”真迹和双龙小印(宋代皇帝的闲章,用于鉴赏或收藏艺术品时铃记),可证画成后最初收藏在皇宫,公元1126年汴京陷落后,宫中所有名贵文物包括这幅名画,统统被金人掠去,金人初不识此画的价值。又过了59年,即金世宗大定二十六年(1186年),金人张著最早在《清明上河图》上撰跋文转引《向氏评论图画记》说,证实宋人张择端有《清明上河图》及《西湖争标图》,这样《清明上河图》的名称始定下来。

  历史上对张择端创作《清明上河图》的年代,以及“上河”一记号曾有过一些争论,对画中描绘的是清明时节,从金代以来,似无异议。明代的《味水轩日记》中记载,这幅画不但有宋徽宗的瘦金体题签、双龙小印,并且还有宋徽宗的题诗;诗中有“水在上河春”一句。这样一来,这画卷描绘的是春天景色就更不用怀疑了,近代及当代美术史家郑振铎、徐邦达、张安治等均主“春景”之说。但是,也有人对此提出异议。

  对春景之说首先怀疑者是开封市教师孔宪易先生。他在1981年《美术》杂志第二期上发表《清明上河图的“清明”质疑》一文,列举了八项理由,认定《清明上河图》上所绘是秋景。

  一、画卷右首有驮负10篓木炭的驴子。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每年农历十月,汴京始“进暖炉炭,帏前皆置酒作暖会”,若说清明节前后进暖炉炭,违背宋人生活习俗。孟元老和张择端生活在同一时代,《东京梦华录》是研究北宋汴梁风土民俗的重要资料,所述史事当是可信的。

  二、画面有一农家短篱内长满了像茄子一类的作物,更为有趣的是几名孩童赤身嬉戏追逐,这些都不可是清明时节的事物。

  三、画面上的人物拿扇者有十多人,有扇风状,有遮阳状,常识告诉人们伏天用扇,初春用扇者极少见。

  四、草帽、竹笠在画面上多处出现。“草帽、竹笠是御暑、御雨的东西,图中既不下雨,这肯定是御阳用的,根据当时汴梁的气候,清明节似无此必要,这是值得我们怀疑的。”

  五、画面上酒肆多处,酒旗上写着“新酒”二字,而《东京梦华录》云:“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醉仙锦,市人争饮(见该书“中秋”条)。”宋代新谷下来要酿醪酒喜庆丰收,不然无新酒可言。

  六、画面上有一处招牌上写着“口暑饮子”这样的小茶水摊。“如果‘口暑饮子’中的‘暑’字不错的话,这足以说明它的季节。”

  七、河岸及桥上有好几处小贩的货桌上都摆着切开的西瓜。宋时古都汴梁的早春乍暖还寒,不可能有西瓜一类鲜果。

  八、画面乘轿、骑马者带着仆从的行列,土坟后面向城市一段。细细分析,这些人虽然有上坟扫墓的可能,倒不如说它是秋猎而归更恰当些,因为,上坟四季皆有可能,就插花而言,春秋二季都能解释得通。今从画面种种现象来看,说是秋季倒符合实际些。

  颂辞之说

  继孔宪易《清明上河图的“清明”质疑》一文后,上世纪80年代中期,邹身城先生在中国宋史研究会上提出论文《宋代形象史料<清明上河图>的社会意义》,认为“清明”既非节令,亦非地名。这里“清明”一词,本是画家张择端进献此画时所作的颂辞。故有人认为,这里的“清明”要从广义上去理解。《后汉书》有例证,是出云:“固幸得生‘清明之世’……”从语气看这个“清明”系指政治开明。画中题款“清明”语,本是张择端进献此画,请帝王们赏识所作的颂辞。金人在画面上留下的跋文说:“当日翰林呈画本,承产风物正堪传。”点明此画主题在于表现承平风物。考张择端行年,他于徽宗朝在翰林书画院供职,此画的第一位收藏人便是宋徽宗,证画家意在称颂盛世,讨最高统治者欢心。知道了这个背景,显然“清明”一词不是指节令。

  真伪之说

  关于《清明上河图》还有真伪之说,明、清时代就有一些传闻,清代长为人徐树丕《识小录》所记:说画中有四个人在掷骰子,其中两颗骰子是六点,还有一颗在旋转,这个掷骰子者张着嘴叫“六”状,希望再出一个六点。《清明上河图》所描绘的是汴梁景物,有一叫汤勤的裱褙匠认为:汴(开封)人呼“六”字用撮口音,画中人却张着嘴叫“六”,可见这是闽(福建)音,他怀疑此画是伪作,颜公庆的《消夏闲记》也有类似的记载。是书说这个汤勤还研究了画中麻雀的那双上脚爪,它踏在两片瓦角上,这怕是临摹者的败笔。汤勤斯人,名不见经传,他所说是否真有道理?看来还需进一步研究。

四 个 版 本

  第一个版本作者张择端,字正道(又字文友),东武(今山东诸城)人,北宋末著名画家,宋徽宗时宫廷画家。现藏于故宫博物院,所以被称为《清明上河图》故宫藏本。

  第二个版本是吴门四家”之一,明代著名画家仇英,根据“清明上河”这一题材,参照“宋本”的构图结 明仇英清明上河图(局部) 构,以明代苏州城为背景,采用青绿重设色方式,重新创作了一幅全新画卷,风格与宋本迥异。“仇本”也是后世众仿作鼻祖,明人笔记载,当时各种以此为蓝本的仿作层出不穷,一时间成为达官豪门相互馈赠的高档礼物。被称为仇英仿本。现藏辽宁省博物馆。

  第三个版本是在乾隆元年(1736年)由清宫画院五位画家陈枚、孙祜、金昆、戴洪、程志道合作画成,可以说是按照各朝的仿本,集各家所长之作品,再加上明清时代特殊风俗,如踏青、表演等等娱乐活动,因此增加了许多丰富的情节,如戏剧、猴戏、特技、擂台等等,画的事物繁多,虽然失去了宋代古制,却是研究明清之际社会风俗不可缺的材料。同时,由于西洋画风的影响,街道房舍,均以透视原理作画,并有西式建筑列 清院本清明上河图(局部) 置其中。此卷用色鲜丽明亮,用笔圆熟细致,界画桥梁、屋宇、人物皆细腻严谨,是院画中极精之作。这个版本现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被称为清院本清明上河图。 

     第四个版本是辽宁省公安厅政治部专职画家罗东平,有感于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真迹残缺,发奋补之,先事临摹得其笔意,复据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当时地理位置、风俗民情加以想象,先后历五寒暑遂成全图。被称为罗东平补全本。

【作者简介】

  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人。早年游学汴京,后习绘画,宋徽宗赵佶(1101年~1124年在位)时期供职翰林图画院。专工中国画中以界笔、直尺划线的技法,用以表现宫室、楼台、屋宇等题材,尤擅绘舟车、市肆、桥梁、街道、城郭。他的画自成一家,别具一格。张择端的画作,大都散佚,只有《清明上河图》卷完好地保存下来了。

  北宋年间的汴京极盛,城内四河流贯,陆路四达,为全国水陆交通中心,商业发达居全国之首,当时人口达100多万。汴京城中有许多热闹的街市,街市开设有各种店铺,甚至出现了夜市。逢年过节,京城更是热闹非凡。为了表现京城的繁荣昌盛,张择端选择了清明这个重要节日的景象进行59表现。《清明上河图》着重描绘了北宋首都水陆运输和市面繁忙的景象。 

  北宋以前,我国的人物画主要是以宗教和贵族生活为题材。张择端虽然是在翰林图画院供职,创作的作品都称为“院体画”或“院画”,但他却把自己的画笔伸向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之中,创作出描写城乡生活的社会风俗画。《清明上河图》画了大量各式各样的人物。而且,张择端对每个人物的动作和神情,都刻画得非常逼真生动。这充分说明,张择端生活的积累非常丰厚,创作的技巧非常娴熟。

作者: 大话西游    时间: 2013-5-22 18:00



疏林薄雾,春寒料峭,往城中送碳的小毛驴驮队预示着画卷内容将向繁忙的都市进展。

《清明上河图》在我来看她不仅仅是一幅绘画艺术瑰宝,她更是北宋时期一部社会生活的实录史,而这部实录史不是用文字呈现,却是通过实物“视频”生动而详实地展现于我们眼前。细读此画犹如穿过时间邃道回到北宋东京,尽情游弋于汴河二岸,与古人对话,这是何等神妙啊。 现在我们从画卷的起始,逐段局部欣赏它们。
作者: 大话西游    时间: 2013-5-22 18:02



入城的道上杨柳新绿,-----汴京近郊,农舍田畴------
作者: 大话西游    时间: 2013-5-22 18:02



老柳吐新绿---- (开封的这种柳,中原一带群众称为“砍头柳”颇具特色)
作者: 大话西游    时间: 2013-5-22 18:03



关于"砍头柳"我们下面还会提到.

越过村舍,场院,丛柳。疏林茅舍,颇为寂静。曲径小道上一骑数仆,护送着一顶插细枝杨柳,四垂遮帘的轿子,过桥越溪,扫墓归来。值得注意的是在即将进入市区的大道旁,有一堵墙,墙上趴着两个小孩,(见图左上角)正在望着一队清明扫墓归来的人马和轿子。而墙内则是整齐的田园见下一幅)。

有研究者评论说:此处扫墓归来者,其前导有一骑受惊狂奔,驭者慌忙追赶,附近人畜各作不同反应,神态活现-----。此系全图之引子。
作者: 大话西游    时间: 2013-5-22 18:03



近郊汴河码头前,商贾们指挥脚夫从停泊的漕运船上卸货,周边瓦顶平房,饮食茶坊,接待南来北往客----靠岸的船只,搭着跳板,正在卸货。
作者: 大话西游    时间: 2013-5-22 18:03



商贾们指挥脚夫从停泊的漕运船上卸货.
作者: 大话西游    时间: 2013-5-22 18:04



周边瓦顶平房,酒肆茶坊,接待南来北往客,挑担小贩叫卖巷尾----。-看河道里驶于汴河上的二十余艘漕运船只,或上或下,或驶或泊,错落有致,繁而有序----
作者: 大话西游    时间: 2013-5-22 18:05



沿河街市,因南来北往货物交易而呈现一片繁忙景象。船夫们有为起航做准备,有的利用停泊期间整修缆索----,市集运转,车载人驭,各显其能。
作者: 大话西游    时间: 2013-5-22 19:03



汴河的纤夫,是大型槽运船的一大景观。
作者: 大话西游    时间: 2013-5-22 19:04




中段又以“虹桥”为中心,展现汴河漕运的紧张气氛,达到全卷的高潮。

中段描写汴河上下, 这条汴河就是当时为汴梁提供漕运,供应城市生活必需品的河道,河上舟来船往,运输繁忙,靠岸的船只众多。一艘巨大的漕船落帆降桅,将从桥下穿过,船夫们紧张忙乱,呼唤叫喊,牵动人心,桥上还有些热心者不顾自己的安危,跨越到拱形桥的栏杆外,一手拉住栏杆探出身子,大声喊叫,挥舞另一只手,指挥着船只顺利通过。看热闹的人群,翘首争睹这惊险场面。
画面上一座大型的木拱桥横跨河上,将两岸街市相连,其桥无柱,桥身由上下两层拱骨相贯,互为承托,遂伸展成大跨度的飞桥,宛如一道飞虹。虹桥上的车水马龙,南来北往。推独轮车和骑马的、驮着米袋骡子,正要上桥,挑担的、拉客的、摊贩的,使本来很宽阔的桥面,变得狭窄起来。

画家利用河岸桥梁的高低曲折,引导欣赏者不断转移视点,或仰或俯,成为流动转折的视觉引导。画中最精彩处莫过于对舟船过虹桥的描绘,画面的节奏至此突然骤急,人、畜、舟、车聚集,犹如乐曲呈节奏韵律性,桥上人群的熙攘,桥下急流行舟的紧张,构成了画卷的高潮。画家围绕这座桥,充分施展了自己的绘画本领。画中的人物大小仅寸许,但是神态毕现,极为生动,就好象身临其境一样。
作者: 大话西游    时间: 2013-5-22 19:05



我们再欣赏它的细部。 ……比如船只上的物件、钉铆方式,甚至结绳系扣都交待得一清二楚,令人叹为观止
作者: 大话西游    时间: 2013-5-22 19:05



这幅更清晰,你看:桥面上的人和船工相呼应,各具神态……

(如果再要细赏,可以下载后放大观看,本贴各节配图均可下载放大,清晰度还是较高的.)
作者: 大话西游    时间: 2013-5-22 19:06



全图用了将近一半的篇幅来展现汴河繁忙的漕运,夹绘两岸村舍、酒肆旅店、车辆、摊贩,以及各式人物的活动。利用物形之高低曲折引导欣赏者不断转移视点,或仰或俯,从阡陌延伸至街巷,巧妙地发挥了中国绘画流观式构图方法灵巧多变的特长。
作者: 大话西游    时间: 2013-5-22 19:06



这图的下方是一家中小规模的旅店,(脚店)。

《清明上河图》 并非一般的风俗画,专为表现某一风俗的某一细节,而是以清明点题,舍弃了清明的无关紧要的细节,其本意并不在于渲染清明佳节,扫拜新坟、田野如市、遍满园亭等风俗和游乐,更无意歌颂“太平日久,人物繁阜”的升平景象,而旨在揭示远离故土,既不能返乡扫墓,也不能参与汴京清明游乐的船工与纤夫,仍在汴河上像往日一样要逆水行舟、冒险抢渡的真实情景。其实,就是这些被视为卑贱的劳动者为汴京庶众运来了赖以生存的食粮给用,他们正是维系京师繁荣的基本动力。
作者: 大话西游    时间: 2013-5-22 19:07



漕运、酒肆、客栈……,街市、车水马龙……
作者: 大话西游    时间: 2013-5-22 19:07



我们再观赏细部的街市、车水马龙……
作者: 大话西游    时间: 2013-5-22 19:07



我们再观赏细部的漕运、酒肆、客栈……,还有旅客的坐楼观景的闲散神态……
作者: 大话西游    时间: 2013-5-22 19:08



各类人物的活动、官宅、酒幌、牛车、富有人家的小轿、轿夫、随从……
作者: 大话西游    时间: 2013-5-22 19:10




闹市、交易……
作者: 大话西游    时间: 2013-5-22 19:10



画卷进入第三段——城楼、卫城河、土城墙、江州车(一种独轮车)……
作者: 大话西游    时间: 2013-5-22 19:10



串车、 江州车……,你可以想像车载运货物之重,人驴的用劲神态。下图为串车(下面另有介绍。)
作者: 大话西游    时间: 2013-5-22 19:11




城楼、城门税吏、豪华酒楼……

过了虹桥,汴河转向上方蜿蜒流去,出现熙熙攘攘、车水马龙之街景。汴京作为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城中官府衙门、民居宅院、作坊店铺、屋宇错落,林林总总。

百业兴隆,酒楼店铺百肆杂陈,招牌幡幔目不暇接,饮食百货应有尽有。各类商店经营着罗锦布匹、沉檀香料、香烛纸马等,此外医药门诊、大车修理、看相算命、修面整容,九流三教,各行各业应有尽有。街市喧嚣,车水马龙,行人摩肩接踵,络绎不绝,热闹非凡。

鼓楼下的驼队远道而来,城门税吏在行使收税工作,茶楼酒馆中的人则轻松悠闲……。
作者: 大话西游    时间: 2013-5-22 19:11



城楼、城门税吏、豪华酒楼……

过了虹桥,汴河转向上方蜿蜒流去,出现熙熙攘攘、车水马龙之街景。汴京作为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城中官府衙门、民居宅院、作坊店铺、屋宇错落,林林总总。

百业兴隆,酒楼店铺百肆杂陈,招牌幡幔目不暇接,饮食百货应有尽有。各类商店经营着罗锦布匹、沉檀香料、香烛纸马等,此外医药门诊、大车修理、看相算命、修面整容,九流三教,各行各业应有尽有。街市喧嚣,车水马龙,行人摩肩接踵,络绎不绝,热闹非凡。

鼓楼下的驼队远道而来,城门税吏在行使收税工作,茶楼酒馆中的人则轻松悠闲……。
作者: 大话西游    时间: 2013-5-22 19:12



一家正店(大酒楼)门前……
作者: 大话西游    时间: 2013-5-22 19:12



闹市、活动的人群……
作者: 大话西游    时间: 2013-5-22 19:13



这图有官宅、药店、水井……
作者: 大话西游    时间: 2013-5-22 19:14



全图到此结束。有专家认为原作后面应当还有,因年久被损而散失。
作者: 大话西游    时间: 2013-5-22 19:21

1038642664079509646.jpg

(一) 树 木——中原一带的“砍头柳”

图中据统计,共绘有一百七十多棵大小不等的树木,分布于村舍、汴河两岸、街道两旁及其他地方,与其他画面非常协调,为图增色添彩。

树木中最突出的是柳树。画中柳树独具风采,树身短粗,古老苍劲,而树头枝细叶嫩,非常繁茂。极有生活感的。

汴河在隋代为通济渠,自开通以来,两岸植柳,历代相沿。汴河河提,唐宋以来,一直称作隋堤,而“隋堤烟柳”便成为开封八景之一,可见柳树在开封占有重要地位。

柳树在栽种方面,极易成活,木材用途广。一般来说,柳树长到一定粗度后,即砍去树头,使树头来年再生新枝,新枝大约到鸡蛋、鸭蛋粗的程度,再不断砍去。这样使树身年年发粗而显得古老苍劲,树枝则不断更新而呈细嫩长枝状态,久而久之,便一如画家所绘的那样。

这种柳,中原一带群众称为“砍头柳”,颇具特色。

图片附件: 1038642664079509646.jpg (2013-5-22 19:21, 296.35 KB) / 下载次数 900
http://caogenleyuan.six168.com/attachment.php?aid=3139&k=64fcb26290c33aabbba0f3b7a8887e48&t=1753214228&sid=z81VvN


作者: 大话西游    时间: 2013-5-22 21:32

1236985698.jpeg

这图的一棵“砍头柳”苍劲而有特色

柳树在开封占有重要地位的一条原因

就当时开封汴河两岸的实际需要来看,汴河由于河身淤沙严重,水流不畅,自北宋中叶起,采用“木岸”以束势。所谓木岸,即是用树的枝梢扎成捆,捆捆相连,用木桩钉于汴河两岸。木岸树枝主要来自两岸的柳树,因而,植柳则是官府的一项重要任务。

图片附件: 1236985698.jpeg (2013-5-22 21:31, 211.96 KB) / 下载次数 942
http://caogenleyuan.six168.com/attachment.php?aid=3196&k=2adefc76a8f35eae544b2168621762f5&t=1753214228&sid=z81VvN


作者: 大话西游    时间: 2013-5-22 21:32

13294d350200ff195bb5f5a7.jpg

( 二 ) 市郊菜园

张择端所绘的市郊农村风貌,约占全图的2/9左右,是该图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郊外的小河上有一座简单的木桥,桥下停着一只小木船,河水呈缓流状,表明东京郊区特有的水乡风光。河岸边一人,手里拿着鞭子,正赶着一队毛驴,满驮货物,向入城的路上紧跑。

图片附件: 13294d350200ff195bb5f5a7.jpg (2013-5-22 21:32, 472.76 KB) / 下载次数 968
http://caogenleyuan.six168.com/attachment.php?aid=3197&k=9b817692ac8373a2a89fd881f448ad8b&t=1753214228&sid=z81VvN


作者: 大话西游    时间: 2013-5-22 21:33

1236985698.jpeg

值得注意的是在即将进入市区的大道旁,有一堵墙,墙上趴着两个小孩,正在望着一队清明扫墓归来的人马和轿子,而墙内则是整齐的田园。

图片附件: 1236985698.jpeg (2013-5-22 21:33, 320.86 KB) / 下载次数 944
http://caogenleyuan.six168.com/attachment.php?aid=3198&k=2d6d60a84858ab627ba5e174e9918cb6&t=1753214228&sid=z81VvN


作者: 大话西游    时间: 2013-5-22 21:33

1236985698.jpeg

这里的田园分成许多长条形的田畦,非常规整。两排田畦中间,有灌溉用的水沟,在一大片田畦内,有一口圆口形井,井上架着辘轳,垅沟内有水正在流向田畦。一个农夫可能是灌罢田畦,顺便挑了一担水,正向茅屋走去。茅屋旁和田畦中,各有一副浅筐,像是施肥或卖东西用的。

菜园经济的产生

宋代毕竟与前代不同,在商品经济发展的历史潮流中,蔬菜商品化的程度大大提高。由于城市空地越来越少,居民加强了对市场蔬菜的依赖,供求关系也不断发生变化,原来城郊亦粮亦菜的农民在商品经济的冲击之下,专门以经营蔬菜为生者就不断增多。

按照宋代北方的农村种粮情况,3亩地才能养活1口人,而菜地则1亩地可养活3口人,期间的差别是相当大的,也就是说一亩菜园的收入要高出粮田近10倍左右。北方农村谚语中,有一亩(菜)园十亩田之说,看来自古皆然。

此类专业户,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需菜量的扩大而不断增加。至北宋末,孟元老所谓“大抵都城左近,皆是园圃,百里之内,并无闲地。”可见繁盛。

应当说,宋代拥有专业性菜农的城市,决不仅仅限于东京。

如从这个角度去看问题,那么张择端所反映的菜园,既带有普遍性,又具有时代性,其意义是巨大而深远的。《清明上河图》短短一段画面,像史诗一样,具有史画的价值。

图片附件: 1236985698.jpeg (2013-5-22 21:33, 251.26 KB) / 下载次数 974
http://caogenleyuan.six168.com/attachment.php?aid=3199&k=7742cc4fd2d2cd19edc2cd5be2270a63&t=1753214228&sid=z81VvN


作者: 大话西游    时间: 2013-5-22 21:35

13294d350200ff195bb5f5a7.jpg

( 三 ) 水 井

图中绘有两口井,一口在菜田中,圆口,有辘轳,主要用于浇地(见一节的配图)。

另一口井在闹市区赵太丞医铺之旁,井口呈田字形石框架,周围用石条砌成一个方形井口台面。这种田字形井口,四个口均可打水,可同时使用,非常方便。从画面上看,有三人在打水,一人已经打好,呈下蹲姿势,准备用勾担的勾子去挂木桶的横梁,这是要把水桶挑走的姿势。另外两人,把木水桶放在井口旁,担水用的勾担,挂在井旁的柳树下,正用绳子在井内打水上提。这种井形及打水方式,是符合东京实际生活的,从而也可以看出张泽端对东京生活的熟悉。

图片附件: 13294d350200ff195bb5f5a7.jpg (2013-5-22 21:35, 431.71 KB) / 下载次数 959
http://caogenleyuan.six168.com/attachment.php?aid=3200&k=b79bd3ac869ba783d4ac31be0801abc5&t=1753214228&sid=z81VvN


作者: 大话西游    时间: 2013-5-22 21:36

13294d350200ff195bb5f5a7.jpg

( 四 ) 说船

图中所绘各种大大小小的舟船,共有28只,其中以虹桥上下为最多,集中反映了汴河交通及沿河河市的热闹繁忙状况

宋代运送粮货的车、船或其他如人力、畜力等,按一定的数量组成一个编队,称之为纲,在汴河组织的运输队,历史上就叫作汴纲。如元丰三年(1080年)六月二十七日诏:“真、楚、泗州各造浅底船百艘,团为十纲,入汴行运”这种汴纲舟船,一般不允许差着别用。

两浙地区的上供船多三百料(当时的一种船载重单位,300料有3万多斤的载重能力),其他路有所谓“大料纲船”,运载能力较大。由此可知,北宋末年在汴河上的纲船有大有小,是各不相同的。这些纲船,按当时规定,80%的运载能力用于装运官物,20%的运载能力允许船主及水手们装运私物,以便作为他们自身的经济收入;官私两利,保证纲运按时运到指定地点。

按北宋时制度,当时所谓的“料”,即石,是计量单位,每石合宋制92.5斤,合今110市斤。

大概在宋仁宗天圣以前,汴纲大多为三百料的规模。(300料有3万多斤的载重能力)。后来在中真州河道中设闸,闸建成,“始有四百石船。其后所载浸多,官船至七百石,私船受米八百余囊,囊二石。”(沈括记载)这就是说,汴船有千料以上的大船是不成问题的。可见漕运之发达。

周邦彦有所谓“掀万石之巨 ,比坳堂之一芥”,虽带有一定的夸张性,但也证明汴河是有万石船通行的。宋人张舜民亦记载:“丙戌,观万石船。船形制圆短,如三间大屋,户出其背,中甚华饰,登降以梯级,非甚大风不行,钱载二十(原作千)万贯,米载一万二千石。”此说为我们提供了船形。

图片附件: 13294d350200ff195bb5f5a7.jpg (2013-5-22 21:35, 169.44 KB) / 下载次数 940
http://caogenleyuan.six168.com/attachment.php?aid=3201&k=718cb39ef242bbcf8930c43f86b81d98&t=1753214228&sid=z81VvN


作者: 大话西游    时间: 2013-5-22 21:36

13294d350200ff195bb5f5a7.jpg

《清明上河图》中这种“圆短”形态的船还有几艘,我们虽不敢断定那就是万石船,但说明运粮船的特点是画家所注意到的

图片附件: 13294d350200ff195bb5f5a7.jpg (2013-5-22 21:36, 268.24 KB) / 下载次数 912
http://caogenleyuan.six168.com/attachment.php?aid=3202&k=b5c4bc65c9de218a1d774da414860929&t=1753214228&sid=z81VvN


作者: 大话西游    时间: 2013-5-22 21:37

13294d350200ff195bb5f5a7.jpg

根据宋代运河船只的有关记载,除一般性舟船外,有所谓浅底屋子船、座船、杂般坐船等。 此座船,应属客船,杂般坐船,则属客货两用,浅底屋子船或属客船之一种。

图片附件: 13294d350200ff195bb5f5a7.jpg (2013-5-22 21:37, 223.54 KB) / 下载次数 938
http://caogenleyuan.six168.com/attachment.php?aid=3203&k=4ccb31c1b9434b239a57041cdd836d3d&t=1753214228&sid=z81VvN


作者: 大话西游    时间: 2013-5-22 21:37

13294d350200ff195bb5f5a7.jpg

还有史料记载:“在京诸禅院各有舟船在河般买供用物。”北宋末年,神霄宫、琼华馆、龙德宫、太一宫等诸道宫及皇宫,都有船在东京诸河搬运物货,而且享有一些特权,这更增添了运河交通繁忙的景象。

货船比较短圆,而客船比较狭长,船的设计制造方面各有特点。相信你在对客船的精致描绘欣赏后,一定会叹为观止。绳索、窗棂铆钉、船舱房内的摆饰……

图片附件: 13294d350200ff195bb5f5a7.jpg (2013-5-22 21:37, 264.74 KB) / 下载次数 933
http://caogenleyuan.six168.com/attachment.php?aid=3204&k=b90b63b69e622b5cb535bcccb737fa3c&t=1753214228&sid=z81VvN


作者: 大话西游    时间: 2013-5-22 21:38

13294d350200ff195bb5f5a7.jpg

有关造船技术略谈几点:

(1)转轴的使用。图中所绘的几艘大船,都有一根很高的桅杆,有的桅杆平放在船身上,有的在船上竖着,纤绳系在桅端,纤夫们正吃力地拉着。 虹桥下边一船,准备过桥,把桅杆徐徐落下。这种桅杆是安装在船身顶部的一根横木轴上,桅杆本身分成两部分。
每遇过桥或张帆时风力过大,均可将桅杆放下,使船身平稳。这种转轴是宋代造船技术上的一项重要成就。
下图你看到的是船工们的忙碌,各司其职……

图片附件: 13294d350200ff195bb5f5a7.jpg (2013-5-22 21:37, 408.45 KB) / 下载次数 944
http://caogenleyuan.six168.com/attachment.php?aid=3205&k=b28c41c86fb391fc08fa5c8f7bfe0752&t=1753214228&sid=z81VvN


作者: 大话西游    时间: 2013-5-22 21:38

13294d350200ff195bb5f5a7.jpg

桅杆本身分成两部分。每遇过桥或张帆时风力过大,均可将桅杆放下,使船身平稳。

图片附件: 13294d350200ff195bb5f5a7.jpg (2013-5-22 21:38, 340.52 KB) / 下载次数 1020
http://caogenleyuan.six168.com/attachment.php?aid=3206&k=591abe76e14055ad756e4624b0593b54&t=1753214228&sid=z81VvN


作者: 大话西游    时间: 2013-5-22 21:41

13294d350200ff195bb5f5a7.jpg

下图大客船上的桅杆不行船时是放倒的,你放大看,它是分两节的。

图片附件: 13294d350200ff195bb5f5a7.jpg (2013-5-22 21:41, 264.74 KB) / 下载次数 1067
http://caogenleyuan.six168.com/attachment.php?aid=3207&k=0b34f5c27712dbb074bf03653d04b7a1&t=1753214228&sid=z81VvN


作者: 大话西游    时间: 2013-5-22 21:42

13294d350200ff195bb5f5a7.jpg

(2)平衡舵。保持船身平衡的舵,称作平衡舵或升降舵。这种舵的叶面和舵杆,配置得十分科学,大部分叶面在舵杆之后,而小部分叶面在舵杆之前,使整个舵犹如一把大的板斧,舵杆上所操柄曰关门棒,操作灵活,转动方便。 整个舵身可以随船的吃水深浅而升降。

图片附件: 13294d350200ff195bb5f5a7.jpg (2013-5-22 21:42, 439.88 KB) / 下载次数 1129
http://caogenleyuan.six168.com/attachment.php?aid=3208&k=ba42a8718482fdd593459e64c7e61dcb&t=1753214228&sid=z81VvN


作者: 大话西游    时间: 2013-5-22 21:42

13294d350200ff195bb5f5a7.jpg

对这样细微的绘画技巧你有什么感想吗?(下图右侧的纤夫艰难地前行着……。)

图片附件: 13294d350200ff195bb5f5a7.jpg (2013-5-22 21:42, 444.67 KB) / 下载次数 1124
http://caogenleyuan.six168.com/attachment.php?aid=3209&k=6cd729602b706d2533415f187799432e&t=1753214228&sid=z81VvN


作者: 大话西游    时间: 2013-5-22 21:42

13294d350200ff195bb5f5a7.jpg

(3)关于单橹和双橹。 虹桥东有一大船,船身的大部被河边的柳枝遮掩着,船后有八人正在紧张地摇橹,前边也有人在摇橹,但已看不清几个人。

图片附件: 13294d350200ff195bb5f5a7.jpg (2013-5-22 21:42, 211.96 KB) / 下载次数 1058
http://caogenleyuan.six168.com/attachment.php?aid=3210&k=8e635dd80fcfca857bcb02a276596ef1&t=1753214228&sid=z81VvN


作者: 大话西游    时间: 2013-5-22 21:44

13294d350200ff195bb5f5a7.jpg

另外虹桥下边的一只船。 船后伸出的橹尾在桥东清晰可辨,船身大部为桥面遮挡,仅留船头在桥西,船头有六人,其中四人回头观看虹桥下一只大桅船正在过桥放桅的紧急场面,似乎在向那船上人们指说什么,另外二人掌握着前橹,船上的碇(ding拴船的石墩或铁锚)绳或铁链已抛在河中,准备停船。

图片附件: 13294d350200ff195bb5f5a7.jpg (2013-5-22 21:44, 209.29 KB) / 下载次数 1027
http://caogenleyuan.six168.com/attachment.php?aid=3211&k=c34b807bff09dcf69d11b8f95addd0f8&t=1753214228&sid=z81VvN


作者: 大话西游    时间: 2013-5-22 21:45

13294d350200ff195bb5f5a7.jpg

这种前,后橹之船,前后所用人数是相等的,摇橹者或六人、或八人。
这种船没有桅杆,过桥方便;没有纤夫,节省人力;没有船舵,橹既作动力用又可代替舵的功能。
还一艘在汴河西去的拐弯处,正在行驶之中,清晰可见船头船尾均是六人掌橹

图片附件: 13294d350200ff195bb5f5a7.jpg (2013-5-22 21:45, 169.44 KB) / 下载次数 1111
http://caogenleyuan.six168.com/attachment.php?aid=3212&k=6eebdbbe88000d19bce3c6b740559b57&t=1753214228&sid=z81VvN


作者: 大话西游    时间: 2013-5-22 21:45

13294d350200ff195bb5f5a7.jpg

(4)关于“钉接榫合”造船技术的使用。

船身上都可以看到成排的钉帽显露在艎板上。

船板一般用三层木板,板与板之间用榫接合,板层之间则用大钉相连,非常牢固耐用。

我国有造船专家评说:图中有引人注目的排钉,这不是艺术的点缀,而恰恰是钉接榫合先进技术的写照。这种钉接榫合法,在当时来说,是世界上一种先进的联接工艺。那时欧洲的一些国家,船板联接还处在用皮条强索绑扎的阶段。

图中所绘的客船,船身窄长,美观大方;船的上层,舱室排列整齐,花格窗子,一看就知室内空气流畅,阳光充足,用具齐全,完全能够满足旅客生活舒适方便的要求。

图片附件: 13294d350200ff195bb5f5a7.jpg (2013-5-22 21:45, 264.74 KB) / 下载次数 1098
http://caogenleyuan.six168.com/attachment.php?aid=3213&k=511887477e59bf238c994ab5e3564af2&t=1753214228&sid=z81VvN


作者: 大话西游    时间: 2013-5-22 21:45

13294d350200ff195bb5f5a7.jpg

在船的画技上,以正过虹桥的一只大客船最为生动。大船正要驶过虹桥,船桅杆正在利用转轴下落,已呈斜形。船上水手十分紧张,尤其篙师们,正在用力拨正船头,船头上两位水手腰部微屈,手指前方,口在呼喊,似要停在虹桥下南岸的一艘船注意些什么。虹桥上一人抛下绳索投给船上水手,两水手正作接绳状,可绳端尚未接到手中。画面的这种安排,可谓特技描写,这是因为大客船桅杆放倒之后,拉纤人还需要绕过桥下的一段纤道,这时的船身缺乏上溯的动力,需要大绳索把船身固定下来,先靠篙师用力,等船身稳定拨正之后,驶过虹桥,才能用纤夫拉动,继续前进。

图片附件: 13294d350200ff195bb5f5a7.jpg (2013-5-22 21:45, 446.48 KB) / 下载次数 1210
http://caogenleyuan.six168.com/attachment.php?aid=3214&k=c6dc1b7116a5922af50c5e9429d1cd7c&t=1753214228&sid=z81VvN


作者: 大话西游    时间: 2013-5-22 21:46

13294d350200ff195bb5f5a7.jpg

其中已过虹桥正在汴河弯道处行走的一只船,还有离虹桥尚有一段距离的大客船,桅杆矗立,纤夫们又重新劳动。这一画面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虹桥下尚未过桥的那只船的动态。正因为如此,画家围绕这一惊险场面重笔描绘,不仅画出船工们的紧张而辛勤的劳动,而且把虹桥上下、汴河两岸的观众那种惊奇的神态,都一一勾画出来,有的还在指手划脚为大船水手们叫喊着、出主意呢。应当说,这是张择端画中着墨最精彩的地方之一。真是叹谓观止!

图片附件: 13294d350200ff195bb5f5a7.jpg (2013-5-22 21:46, 408.45 KB) / 下载次数 1103
http://caogenleyuan.six168.com/attachment.php?aid=3215&k=6533c9f921dfd721316196ceead308dd&t=1753214228&sid=z81VvN


作者: 大话西游    时间: 2013-5-22 21:47

13294d350200ff195bb5f5a7.jpg

( 五 ) 说 车

图中画了各种各样的车,近20辆。车的动力,一是人力,一是畜力,这些是宋人市肆画中司空见惯的,但像张择端笔下车的种类如此丰富、人物情态如此生动,倒是绝无仅有的。

关于各种各样的车辆分述如下:

关于太平车。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3《般载杂卖》记载:

“东京般(搬)载车,大者曰太平,上有箱无盖,箱如构栏而平,板壁前出两木,长二三尺许,驾车人在中间,两手扶捉鞭(纟安)驾之,前列骡或驴二十余,前后作两行;或牛五七头拽之。车两轮与箱齐,后有两斜木脚拖,夜,中间悬一铁铃,行即有声,使远来者相避。仍于车后系驴骡二头,遇下峻桥路,以鞭諕之,使倒坐缍车,令缓行也。可载数十石。官中车惟驴差小耳。“


如刘家上色沉檀楝香铺北侧一辆,画面上不完整,露出人畜而遮了车体。铺前一辆完整的,车上构栏只有两箱,无前后板,驾车人在车前两木中间,手里正拿着鞭子作赶车状。

下图是从白描《清明上河图》中截取的“太平车”二辆。

图片附件: 13294d350200ff195bb5f5a7.jpg (2013-5-22 21:46, 234.89 KB) / 下载次数 1049
http://caogenleyuan.six168.com/attachment.php?aid=3216&k=f1ce7bfde086cf773fbd8843eaa811d4&t=1753214228&sid=z81VvN


作者: 大话西游    时间: 2013-5-22 21:47

a23b69d6ddf96bffa044df66.jpeg

这是原图上截取的“太平车”二辆。

图片附件: a23b69d6ddf96bffa044df66.jpeg (2013-5-22 21:47, 109.96 KB) / 下载次数 1051
http://caogenleyuan.six168.com/attachment.php?aid=3217&k=02e14446b95a1cae624f4a0727f55b7e&t=1753214228&sid=z81VvN


作者: 大话西游    时间: 2013-5-22 21:48

13294d350200ff195bb5f5a7.jpg

台北故宫清院本《清明上河图》中的太平车前的驴骡数为二十余,分前后两排,似与《东京梦华录》记载相一致,但车为四轮,车前无辕木及驾车人,这实际上是清代之太平车。非宋之太平车,这种车在豫东农村至今仍有少量存留。

图片附件: 13294d350200ff195bb5f5a7.jpg (2013-5-22 21:47, 47.66 KB) / 下载次数 977
http://caogenleyuan.six168.com/attachment.php?aid=3218&k=10dd1cfe71d97ce3223e154f3b860542&t=1753214228&sid=z81VvN


作者: 大话西游    时间: 2013-5-22 21:48

13294d350200ff195bb5f5a7.jpg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上记载:“又有独轮车,前后两人把驾,两人扶拐,前有驴拽,谓之串车。

图片附件: 13294d350200ff195bb5f5a7.jpg (2013-5-22 21:48, 323.21 KB) / 下载次数 1036
http://caogenleyuan.six168.com/attachment.php?aid=3219&k=40e61a89142dabeface3bd2201fe4f6d&t=1753214228&sid=z81VvN


作者: 大话西游    时间: 2013-5-22 21:48

13294d350200ff195bb5f5a7.jpg

这一辆串车正在装货……(它在大客船的上方)

图片附件: 13294d350200ff195bb5f5a7.jpg (2013-5-22 21:48, 51.88 KB) / 下载次数 981
http://caogenleyuan.six168.com/attachment.php?aid=3220&k=e53d026774d2e3b927409fbdc8aa4e33&t=1753214228&sid=z81VvN


作者: 大话西游    时间: 2013-5-22 21:49

13294d350200ff195bb5f5a7.jpg

这一辆串车在虹桥上。……同一种车,形态无一相类。可叹……。

图片附件: 13294d350200ff195bb5f5a7.jpg (2013-5-22 21:49, 123.69 KB) / 下载次数 1097
http://caogenleyuan.six168.com/attachment.php?aid=3221&k=88088f86b9a403231c640ceef5cee0f1&t=1753214228&sid=z81VvN


作者: 大话西游    时间: 2013-5-22 21:49

13294d350200ff195bb5f5a7.jpg

脚店门前又一辆串车,也正在装货

图片附件: 13294d350200ff195bb5f5a7.jpg (2013-5-22 21:49, 134.86 KB) / 下载次数 1038
http://caogenleyuan.six168.com/attachment.php?aid=3222&k=bf527debf3a2fc20f6be4992766beb0a&t=1753214228&sid=z81VvN


作者: 大话西游    时间: 2013-5-22 21:50

13294d350200ff195bb5f5a7.jpg

这是正店(大型酒楼)门前的串车。

图片附件: 13294d350200ff195bb5f5a7.jpg (2013-5-22 21:49, 242.17 KB) / 下载次数 977
http://caogenleyuan.six168.com/attachment.php?aid=3223&k=e0afcccae157aa6a0655b5b6cecde90d&t=1753214228&sid=z81VvN


作者: 大话西游    时间: 2013-5-22 21:50

13294d350200ff195bb5f5a7.jpg

关于江州车。

图中的独轮车除上述串车外,还有其他大小不同之独轮小车。

宋人高承在《事物记原》卷8《小车》中记载:蜀相诸葛亮之出征,始造木牛流马以运饷,盖巴蜀道阻,便于登陟故耳。木牛,即今小车之有前辕者;流马, 即今独推者是,而民间谓之江州车子。

串车,即古之木牛。

《水浒全传》十六回“吴用智取生辰纲”那段说:“杨志赶来看时,只见松林里一字儿摆着七辆江州车儿。”……七人七辆江州车,可见是一人推一辆的小型独轮车。

解放前我国农村,此种江州车尚多,必要时亦可用人力或畜力引拽。因此,独轮车只有一人在后推者,不管前边有无畜力相助,均可视为江州车。

图片附件: 13294d350200ff195bb5f5a7.jpg (2013-5-22 21:50, 82.55 KB) / 下载次数 1051
http://caogenleyuan.six168.com/attachment.php?aid=3224&k=333588fed2a25dbe5cd647f8f15a708e&t=1753214228&sid=z81VvN


作者: 大话西游    时间: 2013-5-22 21:51

13294d350200ff195bb5f5a7.jpg

关于独牛辕车。


(《东京梦华录》记载:两轮前出长木作辕木,稍横一木,以独牛在辕内,项负横木,人在一边,以手牵牛鼻绳驾之……)画中有独牛驾辕的车子两辆,一在画有“神课、看命、决疑”棚旁的十字路口处。另一辆在十字路口南,正向北行驶。车上有构栏,有顶盖(棕毛做成,如屋形。)。

一牛驾辕,一牛出梢拽,人持鞭旁驱赶。日僧成寻等人于宋神宗时至东京,船过城内下土桥时,见桥上所过牛车,如日本车屋形。

《东京梦华录》记载云:“宅眷坐车子,与平头车大抵相类……”此富贵人家车。

图片附件: 13294d350200ff195bb5f5a7.jpg (2013-5-22 21:50, 359.27 KB) / 下载次数 1019
http://caogenleyuan.six168.com/attachment.php?aid=3225&k=d4f512d894562771ad880580d3ee4925&t=1753214228&sid=z81VvN


作者: 大话西游    时间: 2013-5-22 21:51

13294d350200ff195bb5f5a7.jpg

人力车与牛力车、载重车与放空车、行驶车与停放车,诸种状态,画得神形兼备,无一雷同,此足见张择端关于绘车的手笔工夫是何等的高超了.

在卫城河桥东,也有两辆由三条牛驾辕的车子,那是人货二用的客货运输车。

图片附件: 13294d350200ff195bb5f5a7.jpg (2013-5-22 21:51, 256.24 KB) / 下载次数 915
http://caogenleyuan.six168.com/attachment.php?aid=3226&k=ee15c24174d492cb15b5e7f96fe84c8f&t=1753214228&sid=z81VvN


作者: 大话西游    时间: 2013-5-22 21:52

13294d350200ff195bb5f5a7.jpg

( 六 ) 虹 桥


《清明上河图》画卷的中部,绘有一幅巨大的木拱桥,桥身单孔,横跨汴河两岸,甚为壮观,是该画的第一个高潮画面。

史籍有这样的记载:

天禧元年(1017年)正月,罢修汴河无脚桥。初,内殿承制魏化基言:汴水悍激,多因桥柱坏舟,遂献此桥木式,编木为之,钉贯其中。诏化基与八作司营造。至是,三1司度所费工逾三倍,乃请罢之。

记载表明,建单孔无脚桥试图解决“汴水悍激,多因桥柱坏舟”的严重问题。

后来,汴河上至东京,下至泗州均建成虹桥。

这里要强调注意的是:“汴水悍激,多因桥柱坏舟,遂献此桥木式。”

宋人载籍中的飞桥、无脚桥及汴河上俗名之虹桥,基本上是一致的,只不过是虹桥一词用语更宽泛一些,把一些有脚拱桥而形似虹者也包括在内。宋人韦骧在《无脚桥•汴上》一诗中云:

枘凿关连灶,横空不可摇。

激波无雁齿,跨岸只虹腰。

改制千年取,倾舟众患消。

乘舆济人者,为惠固相辽。

图片附件: 13294d350200ff195bb5f5a7.jpg (2013-5-22 21:51, 256.24 KB) / 下载次数 932
http://caogenleyuan.six168.com/attachment.php?aid=3227&k=d6cd3073686db8365984ae67aea298ad&t=1753214228&sid=z81VvN


作者: 大话西游    时间: 2013-5-22 21:52

a23b69d6ddf96bffa044df66.jpeg

从画图上看,飞桥桥拱是由五排巨木组成拱骨,互相连结搭架,每根拱骨的两端置于另外二根横骨之上,拱骨与横骨之间用粗绳捆绑起来。

由于汴河采用了无脚桥,遂使原来的交通困难问题迎刃而解,所以韦骧用“改制千年取,倾舟众患消”的诗句来大加颂扬,肯定了宋代造桥史上的这一伟大创造。至于说画图中究竟画的是哪座桥。尚无记载可查。

关于方向鸟:

画图中还有一个值得人们注意的问题,就是虹桥两端,或者说桥的四个角边,竖有四根高竿。从画面上看,桥上端的两根高竿没有画完,只画到高竿快顶端的平形十字架处;桥下端的两根高竿顶端,各有一个鸟形之物。有人认为是装饰品,有人认为是方向鸟,(见下图画面两侧的竖杆)这的确是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图片附件: a23b69d6ddf96bffa044df66.jpeg (2013-5-22 21:52, 209.29 KB) / 下载次数 955
http://caogenleyuan.six168.com/attachment.php?aid=3228&k=0cf01a26d8bfd44985da615c9b3b323d&t=1753214228&sid=z81VvN


作者: 大话西游    时间: 2013-5-22 21:53

a23b69d6ddf96bffa044df66.jpeg

中国古代观测风向早有测风器发明,最早是用鸡毛五两或八两结在高竿上,以为观测风向之具,称之为五两。晋郭璞在《江赋》中说:“觇五两之动静。”其注云:“鸡羽重八两,建五丈旗,取羽系其巅,立军营中。” 唐王维诗云:“何处寄相思?南风吹五两。”这便是宋代海船上“立竿以乌羽候风所向,谓之五两”之说。

图中虹桥两端的高竿之鸟,显系鸟羽做成,应是观风向之用具;过河船只上的人们看鸟头所向,即可辨别风向。果如此,那么虹桥两端的这种装饰,就具有特殊的意义了。

图片附件: a23b69d6ddf96bffa044df66.jpeg (2013-5-22 21:53, 232.44 KB) / 下载次数 996
http://caogenleyuan.six168.com/attachment.php?aid=3229&k=285762d450376472e7060f1fcd7c45ce&t=1753214228&sid=z81VvN


作者: 大话西游    时间: 2013-5-22 21:53

a23b69d6ddf96bffa044df66.jpeg

清院本的虹桥就画成了石桥。

关于造桥材质是辨别《清明上河图》是否真迹的一条重要研究点。

图片附件: a23b69d6ddf96bffa044df66.jpeg (2013-5-22 21:53, 313.74 KB) / 下载次数 961
http://caogenleyuan.six168.com/attachment.php?aid=3230&k=b5e104f81e33c697a1ae2aa2644bc32b&t=1753214228&sid=z81VvN


作者: 大话西游    时间: 2013-5-22 21:54

a23b69d6ddf96bffa044df66.jpeg

下图为美国大都会甲本《清明上河图》中的石板结构虹桥。

图片附件: a23b69d6ddf96bffa044df66.jpeg (2013-5-22 21:54, 457.01 KB) / 下载次数 1055
http://caogenleyuan.six168.com/attachment.php?aid=3231&k=9297d83ad34ad7f530882e46228c9b5c&t=1753214228&sid=z81VvN


作者: 大话西游    时间: 2013-5-22 21:54

a23b69d6ddf96bffa044df66.jpeg

(七 ) 城 楼 及 城 墙


这座城楼不是东水门城楼,因为它的建筑形状与东水门不一致。

东水门的建筑形式是横跨汴河,河门有闸,是汴水通过的门洞,而河门两边,即所谓“两岸各有门,通人行路”,这是两个过人用的陆行门。宋人习惯上统称之为东水门,它是三个门并排组成,建筑是非常特殊的。为了保护这一重要的交通咽喉,门外又修筑拐子城。

显然,图中城楼非此门也。

图片附件: a23b69d6ddf96bffa044df66.jpeg (2013-5-22 21:54, 116.35 KB) / 下载次数 938
http://caogenleyuan.six168.com/attachment.php?aid=3232&k=ee7ad9cabb8fb2e57b0b48889a77b003&t=1753214228&sid=z81VvN


作者: 大话西游    时间: 2013-5-22 21:55

a23b69d6ddf96bffa044df66.jpeg

有人以为这是鼓楼,从城楼画面上看,楼内确实有鼓一面,悬在鼓架上,一个人在城楼凭栏下看。楼内有一地铺,为看鼓人休息之用。
近年,开封博物馆将城楼部分拍照放大,城楼檐下有一块长方形牌额,牌上有字,自右至左,末一字为“门”,其他字迹不清,确证这是一座城门楼而非鼓楼。

图片附件: a23b69d6ddf96bffa044df66.jpeg (2013-5-22 21:55, 474.59 KB) / 下载次数 919
http://caogenleyuan.six168.com/attachment.php?aid=3233&k=98209cf11eef171722b0016371fb1fb7&t=1753214228&sid=z81VvN


作者: 大话西游    时间: 2013-5-22 21:56

a23b69d6ddf96bffa044df66.jpeg

关于城楼下边的土墙:

城楼下的土墙不可能是外城墙,低矮残破,杂树丛生。外城墙理应“气象宏伟”。

由此看来,不妨把土墙看成里城的残迹,城楼看成里城上的一座城门楼。是否一定说是东角门子呢?如果要说是的话,笔者认为起码是加以艺术化的东角门子城楼,或者说仅仅表示是一座城门楼而已,用以区别城之内外之不同,并非确指为某一具体的城门楼。这种情况在绘画中屡见不鲜,因为它毕竟是一件艺术品。

(八) 寺 院

图中绘有一所寺院,从画面上看,它坐落在城楼外平桥东端北去的大街边上。这条街南边临河,寺院坐北朝南,一僧人身披佛衣,伫立在寺的偏门外,作拱手状。寺院房檐有斗拱,檐廊有杈子,大门两扇,门板排钉清晰可见。门外街上行人稀少,显得格外宁静,表明这是一座寺院,而非民宅或官府。

北宋一代,“士大夫多修佛学”,成为时代的风尚。

图片附件: a23b69d6ddf96bffa044df66.jpeg (2013-5-22 21:55, 232.55 KB) / 下载次数 920
http://caogenleyuan.six168.com/attachment.php?aid=3234&k=0a8f744cebefa42c5c4a142651ab4dfe&t=1753214228&sid=z81VvN


作者: 大话西游    时间: 2013-5-22 21:56

a23b69d6ddf96bffa044df66.jpeg

(九) 房 屋 建 筑

图中有大量的房屋建筑,寺院、商店、官舍、民宅,鳞次栉比,错落有致,排列在街道两旁,是反映城市繁荣的主要画面之一。

《清明上河图》中,既有市郊极为简陋的茅屋农舍,(下图)一般的瓦屋民居……

图片附件: a23b69d6ddf96bffa044df66.jpeg (2013-5-22 21:56, 446.21 KB) / 下载次数 987
http://caogenleyuan.six168.com/attachment.php?aid=3235&k=f8e3e6a84d05025c76c27705da2718b3&t=1753214228&sid=z81VvN


作者: 大话西游    时间: 2013-5-22 21:57

a23b69d6ddf96bffa044df66.jpeg

农舍

更有富有人临街的高门大第,楼群林立,同时也画有几处象征的官员私第。

整个房屋建筑在图中占有特别突出地位,高低相间,奢简有别。大体上说,从市郊到市中心区,房屋建筑由简到繁,由低到高,从朴实到豪华,与整个城市经济分布的趋向是一致的。

图片附件: a23b69d6ddf96bffa044df66.jpeg (2013-5-22 21:57, 251.99 KB) / 下载次数 866
http://caogenleyuan.six168.com/attachment.php?aid=3236&k=872e17c3989611f0ae5b7d58db8f5e3e&t=1753214228&sid=z81VvN


作者: 大话西游    时间: 2013-5-22 21:57

a23b69d6ddf96bffa044df66.jpeg

有几处官员宅第,一处在城楼外搭棚“课命”者的后面,大门上部呈一间房屋形,大门两扇敞开,门上虎头钉三排,清晰可见。这种大门,宋代称之为“门楼屋”,即把一间房作为一个大门,前壁为两扇大门代替,无后壁,这种“门楼屋”实际上是住家者外出的通道。

根据宋制规定,门楼屋为一间四椽,其高不得过厅。大门两边,为整齐的土墙,墙上有短权子,以防翻越。墙右边竖靠一把合着的大遮阳伞,两杆旗;墙左边竖靠两杆旗,两杆枪。门外六人,三人坐在门外两边的台阶上,另外三人,一人蹲在树下打盹,一人靠墙蹲着,无精打彩,一人趴在地上睡觉,懒散之状,图中少见。院内冷清,仅有一匹马,也卧在地上,与门外六人之态紧紧配合。

图片附件: a23b69d6ddf96bffa044df66.jpeg (2013-5-22 21:57, 420.74 KB) / 下载次数 903
http://caogenleyuan.six168.com/attachment.php?aid=3237&k=cedfc2f25bf6210cffd2e6eeff5739bd&t=1753214228&sid=z81VvN


作者: 大话西游    时间: 2013-5-22 21:58

a23b69d6ddf96bffa044df66.jpeg

另:在“赵太丞家”药店的一侧,有一院落,“门楼屋”的屋檐采用斗拱,门前有一上马用的三级台阶,又称“上马台”,檐下台阶上坐着二人,另一人坐在上马台上,三人似在说闲话,又一人背着包裹,在向看门人打探什么,其基本情况与上一座官宅相同。

《清明上河图》所绘“赵太丞家”对面的大门,有人称为鸟头门(六品官员以上的住宅),似乎不像,它只是带有斗拱的一种门楼而已,为一般官员宅第,而非一般民居。

图片附件: a23b69d6ddf96bffa044df66.jpeg (2013-5-22 21:58, 405.22 KB) / 下载次数 947
http://caogenleyuan.six168.com/attachment.php?aid=3238&k=99b1ea58d798e5516cf80febaa269c88&t=1753214228&sid=z81VvN


作者: 大话西游    时间: 2013-5-22 21:58

a23b69d6ddf96bffa044df66.jpeg

(十 ) 香 药 铺

《清明上河图》中有一家典型的香药铺画面,门前的竖牌上写着“刘家上色沉檀楝(?)香……”字样,坐落在画尾闹市区部分的一个十字路口左侧。

该铺房屋高敞,亦有类似欢门之类的装饰。

另外,在刘家的对面、与“久住王员外家”为邻,还有一个招牌,写着“李家输卖上……”很可能也是一家香药铺。

图片附件: a23b69d6ddf96bffa044df66.jpeg (2013-5-22 21:58, 109.96 KB) / 下载次数 966
http://caogenleyuan.six168.com/attachment.php?aid=3239&k=51397adc661d938e40041d5b6d6f100a&t=1753214228&sid=z81VvN


作者: 大话西游    时间: 2013-5-22 21:59

a23b69d6ddf96bffa044df66.jpeg

在图下右角:

在刘家的对面、与“久住王员外家”为邻,还有一个招牌,写着“李家输卖上……”很可能也是一家香药铺。

香料贸易在宋代商品交换中占有突出地位,由于利润优厚,宋政府对此采取榷香制度,即由国家控制香料的交易。

宋代的香料用途相当广泛,除作药用外,有时宋政府还将部分香料作为大宗“入中”贸易或科配用的支付手段。

当然,由于上层社会家庭比较富裕,生活奢侈,讲究排场,扩大了香料的使用范围。如,祭祀、礼佛用的焚香,家里用的熏香,贵族妇女带在身上的香球、香囊,作为筵席和合食品的香宴,照明时用的花蜡烛,还可用于造香酒及印刷品中的防腐等等。

香料有沈香、檀香、笃褥香、龙麝、丁香、木香、官桂、胡椒、红豆、缩沙、白芷等配料。

那家所谓刘家香铺,是以“上色”沈檀香相标榜,应为舶来品。这样的商品,当时只能为京都之富贵人家所购买,一般人家是不敢问津的。张择端把这种店铺安置于城内闹市区,是非常得体,合乎宋代东京真实情况的。

图片附件: a23b69d6ddf96bffa044df66.jpeg (2013-5-22 21:59, 198.51 KB) / 下载次数 979
http://caogenleyuan.six168.com/attachment.php?aid=3240&k=8564b464196452608f7cd35b5b96f24c&t=1753214228&sid=z81VvN


作者: 大话西游    时间: 2013-5-22 22:00

13294d350200ff195bb5f5a7.jpg

(十一) 医药铺

画尾部分,一家姓赵的医药铺,门庭上高悬四个方形木板,上写“赵太丞家”四个非常显赫的大字。这是一家似有医官称号的医药铺,画家把它安排在大街路北,从正面画出赵太丞家的门面情况。

图片附件: 13294d350200ff195bb5f5a7.jpg (2013-5-22 22:00, 434.9 KB) / 下载次数 967
http://caogenleyuan.six168.com/attachment.php?aid=3241&k=ad8417804d45a16e55a9cc1302f26d91&t=1753214228&sid=z81VvN


作者: 大话西游    时间: 2013-5-22 22:00

a23b69d6ddf96bffa044df66.jpeg

另一家姓杨的医药铺,被画家安排在一个十字街口处,但门面为其他店铺所遮挡,仅显露医药铺前高耸的竖牌,一牌露出“杨家应症”四字,一牌显出“杨大夫xxx”几字。

北宋的东京,医药事业发达,当时流行天下“九福”之说,其中的钱福、眼福、病福、屏帷福四项,均在东京。所谓“病福”,应指医药铺多,药全,医生医术高明,看病方便,为病者之福。

医药铺在东京就行业而论,是一个重要的行业,一个富有的行业。它的上等铺户,多利用国医之名,官医之号,与上层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清明上河图》中赵太丞家的招牌上,其中有“治酒所伤”一类的药,颇有意思。官僚富人花天酒地、豪饮过量,此类病成了东京上层的通病,开办这一类的医药铺就成为必要的了。

图片附件: a23b69d6ddf96bffa044df66.jpeg (2013-5-22 22:00, 242.66 KB) / 下载次数 934
http://caogenleyuan.six168.com/attachment.php?aid=3242&k=877b738811a192af2a26d8ec565c90c2&t=1753214228&sid=z81VvN


作者: 大话西游    时间: 2013-5-22 22:01

a23b69d6ddf96bffa044df66.jpeg

(十二) 说 饮 子

桥下端临街房前有两把大伞,一伞沿下挂着小长方形牌,写着“饮子”二字,伞下坐着一位卖饮子者,手拿一个圆杯形器物,作递与买者状;而买者身穿短袖衣,一手扶着挑担,一手臂伸开,似作接物状。那位卖饮子者,身旁放着提盒,可能是盛“饮子”用的。

另一处在城内挂着“久住王员外家”的竖牌旁边,有两把遮阳伞,一伞下挂着“饮子”招牌,一伞沿挂“香饮子”招牌。卖“香饮子”者坐在伞下,旁边摆着盛“饮子”之容器,一买者正拿着作喝“饮子”之态。

图片附件: a23b69d6ddf96bffa044df66.jpeg (2013-5-22 22:01, 191.97 KB) / 下载次数 903
http://caogenleyuan.six168.com/attachment.php?aid=3243&k=1ffd3aa820cd24b59ed77cb1ca0d5540&t=1753214228&sid=z81VvN


作者: 大话西游    时间: 2013-5-22 22:01

a23b69d6ddf96bffa044df66.jpeg

卖饮子另一处。(大伞下有“一香饮子”四字)

什么是“饮子”?

现代一些辞书,有的把“饮子”直接列入饮料,有的直称为古之汤药,其实都不甚准确。应当说,“饮子”只是中医汤药的一类,并非所有汤药都可以称作“饮子”;同样,汤药可以饮用,而古之汤药主要不是作为饮料用的,而是药用之物。
什么是汤药中的“饮子”呢?中国古代的医书及唐宋时代的一些书籍,都有明确记载。唐代大诗人杜甫有《寄韦有夏郎中》诗云:“省郎忧病士,书信有柴胡。饮子频通汗,怀君相报珠……”这是中医以柴胡作饮子的汤药,主要用于发汗治病,不是一般饮料之物。

至宋,医书中的“饮子”各种各样,某种“饮子”专治某病,此类记载相当多。如:油饮子、地黄饮子、蔷薇饮子、黄蘖饮子、羚羊角饮子、枳壳饮子、葛根饮子、消热饮子、大黄饮、生熟饮子、草果饮子等等。

宋代和剂局诸方中,有冷香饮子、清凉饮子等。宋代中医使用“饮子”是极为普遍的。这些“饮子”,基本上是以一种药物为主,兼配其他药物,混制而成,疗效都是较好的。

由此可知,宋代的饮子多种多样,基本上以治病为主,当然也有防病健身用的,为清热、防暑、去湿等,应当说某些饮子是具有后世饮料功能的。

图片附件: a23b69d6ddf96bffa044df66.jpeg (2013-5-22 22:01, 206.53 KB) / 下载次数 965
http://caogenleyuan.six168.com/attachment.php?aid=3244&k=7078b99f4e15227155937df890dde37e&t=1753214228&sid=z81VvN


作者: 大话西游    时间: 2013-5-22 22:02

a23b69d6ddf96bffa044df66.jpeg


(十三)关 于 酒 和 酒 店

图中那些“正店”、“脚店”、“小酒”之类的市招,则又反映宋代东京酒业之特有风貌,不熟悉宋代社会生活的人是绝对画不出、写不来的,正如同不知道东京虹桥木结构的特点而把它换成石拱桥一样。

图中文字市招是辨别本子真伪的主要证据之一,不可小看。

在《清明上河图》所绘的诸店铺中,酒店最为突出。
说酒店前,先说一说宋代的关于酒的制度。

宋代的酒,与盐、茶、香、矾等一样,实行榷(专利、专卖之意)禁制度。

具体到酒上,宋代称为榷酤——即严格禁止私人随便制造贩卖。少数王公贵族之家自造自用,还得经宋廷特许方可。

东京名义上不榷酒,实际采用榷曲(曲—酒母,酿酒主要原料)的办法替代。(即由官府造曲,然后分配给酒户造酒,官收曲钱,并规定指标,确保官府收入。)

下图圈子里有个上书“小酒”的酒幌子,门前搭起有简易的欢楼,这是一家小酒店。他西边的店是纸马店。

图片附件: a23b69d6ddf96bffa044df66.jpeg (2013-5-22 22:02, 239.07 KB) / 下载次数 976
http://caogenleyuan.six168.com/attachment.php?aid=3245&k=9780f9b6da19fd0bf3ca852c165ff7ef&t=1753214228&sid=z81VvN


作者: 大话西游    时间: 2013-5-22 22:03

a23b69d6ddf96bffa044df66.jpeg

在京酒店,正如长卷图画中所展示的那样,分为正店和脚店两类。

正店,一般来说,店大资本雄厚,购买官曲后,可以造酒、卖酒,并在划定的地区内,向脚店经营批发酒的业务。

上图为图中最典型的一家正店,门前欢楼豪奢。

这一幅更清晰一点。酒旗“孙羊店”表明孙氏所开。

图片附件: a23b69d6ddf96bffa044df66.jpeg (2013-5-22 22:03, 378.48 KB) / 下载次数 1089
http://caogenleyuan.six168.com/attachment.php?aid=3246&k=7c68caec566cd490ccec3d44af7ebdce&t=1753214228&sid=z81VvN


作者: 大话西游    时间: 2013-5-22 22:04

a23b69d6ddf96bffa044df66.jpeg

脚店.

相对来说,较正店为小,资本也少,主要是从正店批发酒进行零售。

这家脚店规模就略显小了。

图片附件: a23b69d6ddf96bffa044df66.jpeg (2013-5-22 22:04, 493.97 KB) / 下载次数 1024
http://caogenleyuan.six168.com/attachment.php?aid=3247&k=24eb58b9c724bb179e44ad7239ba3f72&t=1753214228&sid=z81VvN


作者: 大话西游    时间: 2013-5-22 22:04

a23b69d6ddf96bffa044df66.jpeg

东京脚店约在数万个是不会估计过高的。这些正店和脚店,遍布全城的各个角落,应是东京最大的行业之一.

画所描绘的一家酒店:

在闹市区十字路口东侧的一家酒店,酒旗高悬,上写“孙羊店”三字。门前有遮拦人马的杈子,杈子内的楞形花柱面上,一面写着“正店”,字迹完整,一面写“孙记”字样,尽管“孙记”二字各显出右边一半,不过还是可以照样辩认出来的。这与“孙羊店”联系起来看,显然是一家姓孙的开的酒店。门一侧另一楞柱上,一面写着“香x”二字,另一面看不清楚,可能也是四字对称。

孙羊店的铺面为二层楼建筑,房屋高大,门面雄壮,门前搭建的彩楼欢门也特别讲究。楼上高朋满座,楼前车水马龙。

就店铺门面而言,在画中可谓独一无二。

酒楼后院宽敞,大酒缸空倒着,成排堆放在后院,叠累数层,这从一个方面反映出本店造酒量是相当大的

图片附件: a23b69d6ddf96bffa044df66.jpeg (2013-5-22 22:04, 429.26 KB) / 下载次数 1056
http://caogenleyuan.six168.com/attachment.php?aid=3248&k=629bbaf15e6d556c2d8e10c702b7a29e&t=1753214228&sid=z81VvN


作者: 大话西游    时间: 2013-5-22 22:05

a23b69d6ddf96bffa044df66.jpeg

孙羊店的门前两旁有一排木制的杈子,半个成年人高的样子,置于门前。

杈子——又称拒马、行马、俗称拒马杈子,其作用是阻拦人马。

杈子如设在大街两旁,是阻拦人马车辆越界通行;若置房屋建筑门前,则是避免人马接近。门口的小摊贩、卖菜者、车辆等,均在杈子以外。

杈子为何又称红绿杈子:

根据南宋人的有关记载,杈子的竖条多用红漆涂饰,亦称红杈子。横条用绿漆涂饰后,合起来亦称红绿杈子,形式上是相当美观的。

图片附件: a23b69d6ddf96bffa044df66.jpeg (2013-5-22 22:05, 421.89 KB) / 下载次数 1036
http://caogenleyuan.six168.com/attachment.php?aid=3249&k=1fbb3dbb3592c96b8a064c8b81241b92&t=1753214228&sid=z81VvN


作者: 大话西游    时间: 2013-5-22 22:05

a23b69d6ddf96bffa044df66.jpeg

关于栀子灯:

有人认为孙羊店门口挂有几个花瓶形的东西有专家认为就是栀子灯,栀子灯的悬挂说明“谓有娼妓在内,可以就欢……”上引文字“揭开了这具栀子灯装饰神秘的钥匙”。这是一家之说。

图片附件: a23b69d6ddf96bffa044df66.jpeg (2013-5-22 22:05, 284.7 KB) / 下载次数 1039
http://caogenleyuan.six168.com/attachment.php?aid=3250&k=aa19235c288ae99043e6807d329cd0eb&t=1753214228&sid=z81VvN


作者: 大话西游    时间: 2013-5-22 22:06

a23b69d6ddf96bffa044df66.jpeg

关于彩楼欢门:

彩楼欢门,这是宋代酒店共有的装饰之一,起自东京,影响各地。

从《清明上河图》的画面显示出来的情况看,只不过是正店搭建得漂亮一些,脚店相对简陋一点。

图片附件: a23b69d6ddf96bffa044df66.jpeg (2013-5-22 22:05, 268.47 KB) / 下载次数 982
http://caogenleyuan.six168.com/attachment.php?aid=3251&k=ba12f04c04f3c26e1c9dbb34c2cc6018&t=1753214228&sid=z81VvN


作者: 大话西游    时间: 2013-5-22 22:06

a23b69d6ddf96bffa044df66.jpeg


关于脚店:

图中一处脚店,坐落在虹桥南端的汴河之侧,这是一个繁华之地。店门前的彩楼欢门,虽无孙羊店的宽大,但高耸巍峨,亦有气派,显示出较大一些脚店的经济实力。由于门面占地小,门前杈子短,两面写着四字:“十千”、“脚店”表示该店性质,门两旁有“天之”“美禄”四字,横额有“稚酒”二字,表示新酒、酒醇之意。

关于“天之”、“美禄”:

“天之”、“美禄”实际上是一句话,一个曲故。鲁匡曾言,“酒者,天之美禄”,即把酒看成是上天赐给人们的一种美好赏物,后人以此来形容酒,并成为酒的别名。

关于“十千”:

十千用语最早起源于《诗经》中的“倬彼甫田,岁取十千”及“亦服尔耕,十千维耦”等句,意思是形容数量之多。三国曹植《名都篇》中有“我归宴平乐,美酒斗十千”。十千成为美酒价贵之意了。或成为美酒之代称。
“十千”仅就与酒有关者,略举几例。如李白,“十千五千旋沽酒,赤心用尽为知已”;郎士元,“十千提携一斗,远送潇湘故人”;崔敏童,“十千沽酒莫辞贫”;权德舆,“十千斗酒不知贵”;白居易,“十千方得斗”;陆龟蒙,“十千求一斗”;胡宿,“十千美酒花期隔”。如此等等。

图片附件: a23b69d6ddf96bffa044df66.jpeg (2013-5-22 22:06, 134.86 KB) / 下载次数 998
http://caogenleyuan.six168.com/attachment.php?aid=3252&k=018733ea20cc990ecacbcf87de153760&t=1753214228&sid=z81VvN


作者: 大话西游    时间: 2013-5-22 22:06

a23b69d6ddf96bffa044df66.jpeg

大酒、小酒之别

张择端在图上一家小酒店的酒旗上,还特意写上“小酒”二字,亦为传神之处。宋代酒有大酒、小酒之别。

《清明上河图》将酒店分成正店和脚店两类,反映了宋代实际。

酒旗:

酒旗也称酒望、望子、招子、酒望儿,许多诗句或载籍中,也有称作酒帘的。从图上看,大些的酒旗,多为青白二色条布五幅相间组成,小的酒旗也有为三幅布拼成的。

图片附件: a23b69d6ddf96bffa044df66.jpeg (2013-5-22 22:06, 258.44 KB) / 下载次数 985
http://caogenleyuan.six168.com/attachment.php?aid=3253&k=9e6003127a6babef1fcfb6cb1937cdd1&t=1753214228&sid=z81VvN


作者: 大话西游    时间: 2013-5-22 22:07

a23b69d6ddf96bffa044df66.jpeg

十四 ) 说“解”字招牌

“解”字此字颇费解,研究者说法不一,莫衷一是。

有的认为:“路南还有挂着‘解’字的一个处所,按‘解’与‘廨’同,大概是官吏办公的地方。应是一个“解库”,即市廛上的“当铺”。在上述诸种观点中,那个“解”字作宋代“解库”讲是比较合适的。

解库和质库:

江北人谓以物质钱为解库,江南人谓为质库,然自南朝已如此。

解库作为典当业,在当时是一个通称。

回过头来再看《清明上河图》那个挂着“解”字招牌的店铺,不像官吏办公的地方。有人说是代替运输的客栈,并没找到什么证据,主要原因是与明清时代之当铺门面不太一致,没有什么高门楼、高柜台,缺乏一种森严之感。而图中的店铺门面,门前斜靠着两块竖牌,板的框架有四个角腿,下边两个着地,上边高出屋檐,不可能是什么铺板门。一竖牌后面放着一个大鸟笼,门内放着一张长方形桌,其他空空,从表面上看似无人经营一样。其实,要求得问题的正确解释,应将它与画面的其他部分统一起来看待。

门外,有一牲口驮着东西,数人围着正在卸物,应当说是店家与客人在忙着什么。房的北山墙边,有一长方形大凉棚,凉棚用席扎成,棚四角用木柱支撑。棚的一边靠近山墙,另一半则突出在房子前墙外,遮挡着店的另一临街部分。棚下坐着一位老者,正在讲说什么,周围数人或坐或立,环绕着老者。

有人在研究画画时把上述情况与“解”字店分开,认为是一个说书场面,老者在说书,其他人在听书。按照东京的有关记载,说书艺人自有瓦子勾栏,是否在街头这种场合说书,那应进一步提出论证,何况从画面上看亦未必为说书,因为坐着的那位老者连说书用的简单道具也没有。另外,从仅有数人的坐位上来看,也不像一个说书棚。所以有专家以为,这应当与“解”字店统一起来看,棚是这个店的一个附属建筑,那位棚下坐着的老者,很可能就是解库店的主人,围坐者或立者,应是与探询典当业务有关。这反映出东京典当业之发达,正可与这一十字街口四角其他店铺相比美。

图片附件: a23b69d6ddf96bffa044df66.jpeg (2013-5-22 22:07, 656.77 KB) / 下载次数 1035
http://caogenleyuan.six168.com/attachment.php?aid=3254&k=c559c9d484969c0112248ae739e38291&t=1753214228&sid=z81VvN


作者: 大话西游    时间: 2013-5-22 22:08

a23b69d6ddf96bffa044df66.jpeg

(十五) 邸店

邸店,又称客店、邸舍,是供旅客住宿的地方。《清明上河图》中在沿河区画的邸店很多,其中带有字号的有两处:一处写“久住王员外家”,房屋高大,院落深邃,表明是一座大型客店。这家客店的楼上,有一人似在读书,可能是外地进京科举考试的举子寓居在此。

图片附件: a23b69d6ddf96bffa044df66.jpeg (2013-5-22 22:07, 197.17 KB) / 下载次数 976
http://caogenleyuan.six168.com/attachment.php?aid=3255&k=358a174bb9ca696f37ef3ed1c5291b86&t=1753214228&sid=z81VvN


作者: 大话西游    时间: 2013-5-22 22:08

13294d350200ff195bb5f5a7.jpg

王员外家东边,亦有一处大字招牌,上边写着“久住”二字,字迹有点模糊,下边所写“曹二”则清晰可辨,“曹二”之下当还有内容,不过为作者安排的其他画面遮掩,算是一个不完整的招牌,不过足以表明是一个旅店。

图片附件: 13294d350200ff195bb5f5a7.jpg (2013-5-22 22:08, 434.9 KB) / 下载次数 942
http://caogenleyuan.six168.com/attachment.php?aid=3256&k=4c30dceb35d592ad6f53b689a1e5fc9d&t=1753214228&sid=z81VvN


作者: 大话西游    时间: 2013-5-22 22:08

a23b69d6ddf96bffa044df66.jpeg

当时东京流动人口多,有“添十数万众不加多,减之不觉少”之说。凡到东京,都要找个地方住宿,因此邸店业随之而兴,也就成为发财致富的重要门路,官府、私人竞相经营。

由于收入优厚,北宋之初,官僚、富者纷纷经营此业。

寺院、道观,亦可直接经营邸店。

京师民间富人开邸店者比比皆是。《东京梦华录》一书记载的许多酒楼饭店,都与住宿相结合,如相国寺东边的熙熙楼客店,食宿两便。这座客店,大概取名于司马迁的名句“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颇具文学色彩。

图片附件: a23b69d6ddf96bffa044df66.jpeg (2013-5-22 22:08, 396.41 KB) / 下载次数 875
http://caogenleyuan.six168.com/attachment.php?aid=3257&k=c52db91291908dde7e5955bb035c9325&t=1753214228&sid=z81VvN


作者: 大话西游    时间: 2013-5-22 22:09

a23b69d6ddf96bffa044df66.jpeg

(十六) 卦肆

坐落在一处官衙或官员府第旁边,一课算者坐于凉席棚下,凉棚檐上挂着三块招牌:“神课”、“看命”、“决疑”。一位老者前来求课,坐在课命先生旁边,袖着手,似乎正等待报说命运的吉凶。老者的背后,还有三个人在互相交换眼色,或在小声议论什么,活现了在吉凶未报之前那种神秘的表情。

图片附件: a23b69d6ddf96bffa044df66.jpeg (2013-5-22 22:09, 419.09 KB) / 下载次数 865
http://caogenleyuan.six168.com/attachment.php?aid=3258&k=e334957b2b278b4a7d436936e20cfbdd&t=1753214228&sid=z81VvN


作者: 大话西游    时间: 2013-5-22 22:10

a23b69d6ddf96bffa044df66.jpeg

清明上河图》还有好几处绘有以占卜为生的人,也有和尚在街上人群中为人看相之类。表现了东京占卜业在社会中的地位。

占卜,它的名称或种类颇多,如:占卦、卦影、卜祝、卜筮、日者、拆字、看相、算命、圆梦等等,有专职的,有僧道兼营者。

占卜作为一个行业来说,起源甚早,它从上古的卜筮之官,发展演衍为一种占卜职业,至宋而大盛。
下图又是一处看相、算命的。

图片附件: a23b69d6ddf96bffa044df66.jpeg (2013-5-22 22:09, 419.09 KB) / 下载次数 886
http://caogenleyuan.six168.com/attachment.php?aid=3259&k=587d3f9dd1f3f5d72bfb117220294373&t=1753214228&sid=z81VvN


作者: 大话西游    时间: 2013-5-22 22:13

13294d350200ff195bb5f5a7.jpg

看相、算命的。

清明上河图》还有好几处绘有以占卜为生的人,也有和尚在街上人群中为人看相之类。表现了东京占卜业在社会中的地位。

占卜,它的名称或种类颇多,如:占卦、卦影、卜祝、卜筮、日者、拆字、看相、算命、圆梦等等,有专职的,有僧道兼营者。

占卜作为一个行业来说,起源甚早,它从上古的卜筮之官,发展演衍为一种占卜职业,至宋而大盛。

图片附件: 13294d350200ff195bb5f5a7.jpg (2013-5-22 22:12, 310.81 KB) / 下载次数 796
http://caogenleyuan.six168.com/attachment.php?aid=3260&k=b4aeb8b87f248b3aaf3330a75e09dd07&t=1753214228&sid=z81VvN


作者: 大话西游    时间: 2013-5-22 22:13

13294d350200ff195bb5f5a7.jpg

(十七) 纸马铺


从郊外进入市区不远的地方,有一处临街店铺,门前一旁的竖牌上写着“王家纸马”四字,显然是一家姓王的开的纸马店铺。该店按画的位置,应是坐北朝南,门面数间,与悬挂“小酒”招牌的一家酒店为邻。

图片附件: 13294d350200ff195bb5f5a7.jpg (2013-5-22 22:13, 292.03 KB) / 下载次数 835
http://caogenleyuan.six168.com/attachment.php?aid=3261&k=1e3faff7337ca471027cbf678e1a115d&t=1753214228&sid=z81VvN


作者: 大话西游    时间: 2013-5-22 22:14

13294d350200ff195bb5f5a7.jpg

店前沿街处放一个四面呈台阶式的高台,台上似乎是一个小阁楼,这一建筑物很可能是一个纸扎的高台楼阁。店内坐着一人,作向外窥视状,似正期待着顾客的光临。

图片附件: 13294d350200ff195bb5f5a7.jpg (2013-5-22 22:14, 210.09 KB) / 下载次数 829
http://caogenleyuan.six168.com/attachment.php?aid=3262&k=0e82aa42b01f3aeaa4890e34e1a99dd3&t=1753214228&sid=z81VvN


作者: 大话西游    时间: 2013-5-22 22:15

a23b69d6ddf96bffa044df66.jpeg

左上角即“王家纸马”店。

这种纸马铺是东京卖冥器的店铺,每年清明节时,“纸马铺皆于当街用纸衮叠成楼阁之状”。另外,七月十五日中元节,十月一日(河南民间亦称为鬼节)之前(即九月末),东京街市卖冥衣、冥鞋、幞头帽子之类的物品甚多,以供祭祖拜扫之用。

图片附件: a23b69d6ddf96bffa044df66.jpeg (2013-5-22 22:14, 269.78 KB) / 下载次数 861
http://caogenleyuan.six168.com/attachment.php?aid=3263&k=9b4a9862b74ac372e17227ed5beb83bb&t=1753214228&sid=z81VvN


作者: 大话西游    时间: 2013-5-22 22:15

13294d350200ff195bb5f5a7.jpg

纸马,古又称甲马,是画在纸上供神佛用的马。

纸马铺亦经营冥用的纸钱,如元曲《老生儿》第三折云,“我往纸马铺门首唱了个肥喏,讨了这些纸钱”。纸钱起于何时?至今尚无定论。

图片附件: 13294d350200ff195bb5f5a7.jpg (2013-5-22 22:15, 184.59 KB) / 下载次数 833
http://caogenleyuan.six168.com/attachment.php?aid=3264&k=c4ad674ff87d0f9e4d22e55fffcfdc11&t=1753214228&sid=z81VvN


作者: 大话西游    时间: 2013-5-22 22:16

13294d350200ff195bb5f5a7.jpg

十八) 无字号店铺与摊点

*饭铺茶肆:


图中有字号的店铺多集中在城内繁华地段,城外亦有,但比较稀少。从全图总的来看,沿河区的店铺以饭铺茶肆为最多,店内及店门前,都摆设有许多桌凳,不管客人多少,看上去都很干净。

图片附件: 13294d350200ff195bb5f5a7.jpg (2013-5-22 22:16, 236.09 KB) / 下载次数 878
http://caogenleyuan.six168.com/attachment.php?aid=3265&k=3a11613191b3155158cb1eb2c9f0c1c1&t=1753214228&sid=z81VvN






欢迎光临 草根学园 (http://caogenleyuan.six168.co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