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檢舉)
分享
新浪微博
QQ空间
人人网
腾讯微博
Facebook
Google+
Plurk
Twitter
Line
标题:
百家讲坛《大故宫(第二部)》(二)交泰乾坤
[打印本页]
作者:
北京故宫
时间:
2013-5-15 22:37
标题:
百家讲坛《大故宫(第二部)》(二)交泰乾坤
在紫禁城的内廷后三宫中,有一座小小的交泰殿,它坐落在中轴线上,位于乾清宫与坤宁中的中间,看上去既不高大也不宏伟,但它的建筑非常精巧,陈设也十分精致豪华,处处彰显出皇家的气派。
交泰殿位于皇后所居的坤宁宫之前,为方便皇后使用,交泰殿也起到了一个内廷小礼堂的作用,但交泰殿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功能,就是为天下报时,交泰殿中既安放中式滴漏,也收藏有西洋时钟,中西融合、庄严大方。
除了报时的钟表和滴漏外,交泰殿还收藏代表清朝皇权最重要的国玺。玉玺的使用由来已久,自秦始皇把“完璧归赵”的和氏璧制成传国玉玺开始,玉玺就象征着国家权力的正统性而被各朝争相收藏,到清代,传国玉玺已经失踪,但清廷仍用各式材质制成了不同种类和功能的国玺,这些国玺亲身见证了国家的兴亡,与交泰殿一同凝固成无言的历史。
北京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紫禁城学会副会长阎崇年先生做客《百家讲坛》,为您带来系列节目《大故宫》第二部第二集《交泰乾坤》。
作者:
北京故宫
时间:
2013-5-15 22:38
作者:
北京故宫
时间:
2013-5-15 22:39
在紫禁城的内廷后三宫中,有一座小小的交泰殿,它坐落在中轴线上,位于乾清宫与坤宁中的中间,看上去既不高大也不宏伟,但它的建筑非常精巧,陈设也十分精致豪华,处处彰显出皇家的气派。
交泰殿位于皇后所居的坤宁宫之前,为方便皇后使用,交泰殿也起到了一个内廷小礼堂的作用,但交泰殿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功能,就是为天下报时,交泰殿中既安放中式滴漏,也收藏有西洋时钟,中西融合、庄严大方。
除了报时的钟表和滴漏外,交泰殿还收藏代表清朝皇权最重要的国玺。玉玺的使用由来已久,自秦始皇把“完璧归赵”的和氏璧制成传国玉玺开始,玉玺就象征着国家权力的正统性而被各朝争相收藏,到清代,传国玉玺已经失踪,但清廷仍用各式材质制成了不同种类和功能的国玺,这些国玺亲身见证了国家的兴亡,与交泰殿一同凝固成无言的历史。
北京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紫禁城学会副会长阎崇年先生做客《百家讲坛》,为您带来系列节目《大故宫》第二部第二集《交泰乾坤》。
在紫禁城的内廷后三宫中,有一座小小的交泰殿,它坐落在中轴线上,位于乾清宫与坤宁中的中间,看上去既不高大也不宏伟,但它的建筑非常精巧,陈设也十分精致豪华,处处彰显出皇家的气派。那么它是什么建筑呢?在历史中起到什么作用呢?)
讲了乾清宫,后是交泰殿,后边是坤宁宫,今天分三个部分来讲,—是交泰特色。交泰殿小的庭院,有特点,门特别多。乾清宫两侧四个,坤宁宫两侧四个,再加交泰殿边两个。一共有十个门,就是为了出入方便。交泰殿平面是方形的。与前三殿方的响应。还有一个原因是,地太小,盖长方的不够。交泰殿的特点,一个就是方的,一边是20.6米,面积424平米,四面有门,房顶是单檐,庄重美观。里面正中是宝座,坐在子午线中轴上,后边是四屏风,上有“无为”匾额,康熙写的,是《老子》里的。“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无为,在书中出现十三次。康熙写这二个字,意思是让后人从中得到点什么启示?后人分析这两个字是自我勉励也是告诫子孙,君主无为,百姓自朴,治国贵在无为,别乱折腾。交泰殿始终没改过名。这个名字历朝历代以有接受。因为这名字起得有意思,乾清与坤宁宫间,取这名字,来自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天地交泰。功能是什么呢?最主要的是皇后举行礼仪的地方,中和殿是男性的殿堂,交泰殿主要是女性的殿堂,三大节典仪在这儿,皇后生日在这儿庆贺,千秋节这天,皇后临交泰殿,女性们在这儿给皇后祝贺生日。皇后坐在这儿,贵妃们在这儿,皇后接受跪拜。正旦过年时,拜年也在这儿。冬至节也在这儿。皇后一生最荣耀三次,一是大婚,五道门抬进来,过生日,大伙儿来朝拜,最高兴的还有儿子继承皇位,做了太后时,最荣耀。三件事集中在一个人身上,却一个人没有。
交泰殿位于皇后所居的坤宁宫之前,为方便皇后使用,交泰殿也起到了一个内廷小礼堂的作用,但交泰殿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功能,就是为天下报时,交泰殿中既安放中式滴漏,也收藏有西洋时钟,中西融合、庄严大方。
还有其他功能,一是交泰报时,下边讲二,一是麦毒幅时。宝座两侧摆着滴漏与自鸣钟,管天下报时。铜壶滴漏,古代用的是这个来报时,从周朝就有。滴漏动力有水银有沙子,水用得最长。到了宋时,有张思训,创造了,用水银来滴,叫水银滴漏。元朝发明了沙子滴漏,受天气影响。有学术价值。这种方法用到了明,万历时有了自鸣钟,就不实际使用了,成了文物陈列了。右边的大自鸣钟,利玛窦进献后,清做了大的。可惜在乾隆时还用,嘉庆二年时,着火了,烧了。1798年,又造了一个新的。自鸣钟还在用。高557厘米。有两层楼高,宽221厘米,分上中下三层。下层是支撑,中层中主要仪器。上层是表盘,刻了各个钟点,三针。到时时,按点打,刻按刻打,运行极其准确,报时洪亮,乾清门都听得清。鼓楼敲鼓也是依据这儿。这个机器二百年还能走准。相关的钟表,清时,有许多怀表,普及了,皇帝喜欢这个。但是不同,康熙喜欢其原理,雍正喜欢实用,乾隆喜欢华贵与玩赏。常有赏赐,雍正就赏过年羹尧。写谢恩,雍正有朱批,说做个千古君臣的例子,不久让年羹尧自裁,杀了他。大臣们也买钟表来讨皇帝喜欢。乾隆时大量进口钟表,乾隆时,清是全世界进口钟表的大国。嘉庆觉得不行,得节省,觉得寒不可衣,儿子道光直到光绪,继续奢糜,进口大约三千四百座。今天陈列的只是极少的一部分,大多在故宫。
除了报时的钟表和滴漏外,交泰殿还收藏代表清朝皇权最重要的国玺。玉玺的使用由来已久,自秦始皇把“完璧归赵”的和氏璧制成传国玉玺开始,玉玺就象征着国家权力的正统性而被各朝争相收藏,到清代,传国玉玺已经失踪,但清廷仍用各式材质制成了不同种类和功能的国玺,这些国玺亲身见证了国家的兴亡,与交泰殿一同凝固成无言的历史。
三是交泰宝玺,国玺就是图章。国家的图章是国家权力的象征。到乾隆时,有多少?数字有二十九,有三十九方,不同说法。清前就有国玺,入关后到乾隆时,要规范一下,定数。多少枚?乾隆定的是国宝二十五方。乾隆说,“天数二十有五,”所以国宝也是二十五。人事,从周算起,多少皇帝?东周有二十五王。历时五百一十五年。要做到这样,就荣幸了。“我大清得享号,二十有五之数,亦可俯赐符愿乎”。结果一半都不到,十二朝就亡了。现在看到的,从乾隆开始二十五方,收藏在交泰殿,着火时太监抢了出来。现在看到的就是那时定的二十五套。有一个是当年多尔兖,改国号改国名大清,这方宝玺哪去了?有人说是假的,有人说的是真的,有人说是把真的磨过另做过。学者认为是假的。交泰殿这二十五方宝玺怎么管理,有人专门管理。清由太监来管。用时得有手续,报告尚宝鉴。这不能随便用。平常时,每年年末,把它们请出来,隆重地请到乾清门清洗一下,隆重地请回去,封好。正月初五前再开印,开始办公。各衙门也是这样。封印与开印都隆重举行。.
刚才说的是国玺,玺里有章,是闲章,也说一下。闲章早就有,特别是元明清时。文人雅士自己刻,书画诗印得全有。齐白石认为自己最好的是印。明清文人特别重视这个。闲章有许多种,乾隆的有一种多,有年号章,有嘉言章,有专钤书画的。康熙有一枚“敬天勤民”,是自己的座右铭。雍正封了父亲的章,独有这枚留下来了。乾隆把这幅留下来继续用。雍正当了皇帝后,觉得“为君难”,刻了一幅。乾隆七十岁时,刻了“古稀天子之宝,犹日孜孜.八十岁时刻的是“自强不息,乾隆过寿时,和砷送的是120枚寿山石的闲章。每个都有“寿”字,不同文体,不同形状。现在还可以看得到。质米不同,有木的,有玉的,有石的。宝玺大的有六寸,小的仅二寸一分。国宝章大,字是篆字,满汉合并。最常用的两方,檀香木,青玉的。有些不常用。闲章也不闲。像道光有闲章,“庾德堂”,秘密立储的纸上用的就是这个。咸丰有两枚,“御赏”,慈安掌握,“同道堂”由慈禧掌握,二人都盖,才有效,这是国宝的作用了。
以上都是玩品,这些文物,从嘉庆话中可以有这样的看法:“珍宝玩品,列架充室,饥不可食,寒不可衣……”
欢迎光临 草根学园 (http://caogenleyuan.six168.co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