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Board logo

标题: 百家讲坛《大故宫(第一部)》(十六)乾清宫门 [打印本页]

作者: 北京故宫    时间: 2013-5-15 22:25     标题: 百家讲坛《大故宫(第一部)》(十六)乾清宫门

第16讲 乾清宫门   

一、重要决策   

二、重要人才   

三、重要信号

    在紫禁城的“三大殿”之后,开始进入内廷,这里主要是皇帝日常生活的地方,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主体,东六宫和西六宫为两翼,建筑格局与外朝大体一致,同时又体现着明显的尊卑等级制度。

  内廷区域的前门,就是著名的乾清门。这是一座面阔五间,进深三间,高约十六米的巨大门楼,华贵富丽而又不失皇家威严。同时,乾清门也是连接内廷与外朝往来的重要通道,清朝从顺治皇帝开始,一改明朝皇帝在太和门御门听政的制度,改为在乾清门御门听政。那么,清朝为什么要修改这个制度?在这里,又决定了哪些改变清王朝命运的重要决策呢?

  乾清门的御门听政,决定着整个王朝最重要的治策,同时,也肩负着发现、考察、选拔人才的使命。顺治十六年,一个叫徐元文的读书人状元及第,一鸣惊人,顺治皇帝专门在乾清门召见了他。然而,摆在徐元文面前的,真的会是一条青云直上的为官之路吗?顺治皇帝“众里寻他千百度”,能否为王朝选出一个股肱之臣呢?

  北京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紫禁城学会副会长阎崇年先生继续做客《百家讲坛》,精彩讲述系列节目《大故宫》第一部第十六集《乾清宫门》,敬请关注。
作者: 北京故宫    时间: 2013-5-15 22:25


作者: 北京故宫    时间: 2013-5-15 22:25

  在紫禁城的“三大殿”之后,开始进入内廷,这里主要是皇帝日常生活的地方,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主体,东六宫和西六宫为两翼,建筑格局与外朝大体一致,同时又体现着明显的尊卑等级制度。
  
  内廷区域的前门,就是著名的乾清门。这是一座面阔五间,进深三间,高约十六米的巨大门楼,华贵富丽而又不失皇家威严。同时,乾清门也是连接内廷与外朝往来的重要通道,清朝从顺治皇帝开始,一改明朝皇帝在太和门御门听政的制度,改为在乾清门御门听政。那么,清朝为什么要修改这个制度?在这里,又决定了哪些改变清王朝命运的重要决策呢?
  
  乾清门的御门听政,决定着整个王朝最重要的治策,同时,也肩负着发现、考察、选拔人才的使命。顺治十六年,一个叫徐元文的读书人状元及第,一鸣惊人,顺治皇帝专门在乾清门召见了他。然而,摆在徐元文面前的,真的会是一条青云直上的为官之路吗?顺治皇帝“众里寻他千百度”,能否为王朝选出一个股肱之臣呢?
  
北京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紫禁城学会副会长阎崇年先生继续做客《百家讲坛》,精彩讲述系列节目《大故宫》第一部第十六集《乾清宫门》,敬请关注。
  前头皇宫前三殿讲了,左右翼的两殿也讲了,内阁大堂讲了。现在开讲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与坤宁宫,正门就是乾清门,重视乾清门,因为清的御门听政在这儿。诀定朝廷重大诀策重要人选。乾清门御门听政的兴衰,是清兴衰的信号,今天讲三个小题目:一是重要治  策,二是重要人才,三是重要信号。
  
  重要治策,清皇帝许多重要的军政治策在这儿敲定,. 乾清门御门听政为什么选在这儿?康熙选择这儿有道理,皇帝上朝要到太和门,距离远哪,清康熙选择这儿,就因为他住在乾清宫,能提高效率,乾清门露天怎么听政?设有围帐,设皇帝宝座,前有御案,两侧大臣们一起处理公务。所以御门听政,就是朗廷办公会议,会议室正常下十来个人,大学士军机大臣六部尚书理藩院等,还有,起居注官等,不多人,什么时候听政呢。夏秋是辰初,相当于七点,冬春晚一点,八点左右,参加御门听政的官员,得早到,所以,预备人员也多,天亮前在午门前集合,到御门前各就各位,皇帝出来,他们跪看迎接,按顺序站好,奏事,有关大臣出列,在皇帝面前开始是跪看,晚期赐了座,奏疏奏析两份,一份给皇帝,一份奏疏人拿着,内阁学士来念,要背。要一字不错地背下来,皇帝也可能看看,一看背的不一样,错,轻看处分,重看免了。内阁学士得记忆力好,汉文奏章汉人内阁念,满文的满人念。念完后,皇帝当即表示意见,得记,记要决。析尔肯写得快,而且准确,大伙起文坛飞将的绰号。
  
  御门听政,记载得详细,举个例子,一个讲治河。《起居注》有记载,康熙早上到了,会议开始讨论治河问题,不是像电影那样,皇帝一拍板那样,得皇帝听,大伙讨论,皇帝才讨论,不能定的下次再议。早晨得向奶奶汇报,拿不出注意,叫奶奶出个主意,第二天有数了,就这么定了,内阁就把圣旨记下来,谈到黄河时复杂,有巡抚叫张伯行,说不明白,掏出地图来,讨论,有大臣找茬,说他对圣上不恭敬,康熙表态,这算有心,画了图来说,好事。还是定不了,有一次,跟现在辩论一样,互相辩驳,康熙就坐在那儿听,听过再表示支持与否,如果还不有诀定,就把北京做官的,凡与河有关的,写个局部意见,再定不了,派人去调查。最后一个诀定反复一年时间才拍板,再看一个故事,康熙27年,五月初一,听政,评论与俄国签订边界条约,康熙说,嫩江松花江汇合到黑龙江,直流到海口,这些地方的部民土地属于清朝与中国,俄国人骚扰这儿,这是清朝与俄国边界纠纷的来源,为了反抗俄国,两次派兵去雅克萨,太远了,指定谈判代表索额图,带领代表图去俄国谈判行。前有御旨,“环江左右,均系我属鄂春、奇勒尔、毕喇尔等人民,及赫哲、飞牙喀所居之地,若不尽取,边民终不获安。联以为尼布潮、雅克萨、黑龙江上下、及通此江之一河一溪,皆我所属之地,不可少弃之于鄂罗斯。”沿黑龙江的一河一溪一草一木都是中国土地,不能族弃,谈判成了,签订条约,不成不谈了。可见康熙的大帝的气度与气魄,隆重送行,皇帝命骑兵万人护行,马匹数字过万,浩浩荡荡出行,但是走不了多远,噶尔叛乱。康熙下令紧急撒回,第二年出发,在尼而楚谈判,许多地万荒无人烟,史载帝看牛羊出发,吃饭时宰午羊,还帝了网捕鱼。这么晓行夜宿,才到那儿谈判,俄国气势也凶,坚持康熙的指示,经过艰苦的谈判,在后来签订《尼布楚条约》。乌苏里江到东海边一直是中国领土,后来打了败仗,才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这是后来清朗腐败导致的。
  
  乾清门的御门听政,决定着整个王朝最重要的治策,同时,也肩负着发现、考察、选拔人才的使命。顺治十六年,一个叫徐元文的读书人状元及第,一鸣惊人,顺治皇帝专门在乾清门召见了他。然而,摆在徐元文面前的,真的会是一条青云直上的为官之路吗?顺治皇帝“众里寻他千百度”,能否为王朝选出一个股肱之臣呢?)
  
  重要人才,发现考察提拔的重要人才,顺治帝御门听政时发现徐元文,是状元,徐元文一表人才,有修养,学问好,顺治特高兴,十六年,顺治才二十多岁,向孝庄太后汇报,得到佳才,他常召见徐元文,谈得很晚,徐元文是江苏人,哥哥是徐乾学,科考一甲第三名,弟弟也是探花,哥仨是兄弟三鼎甲,是科举史上的佳话,徐元文重视自己的修养。一件事是严肃学规,他有国子监祭酒,是校长,有满洲贵族子弟不守纪律,徐元文下令鞭挞之,许多学生对徐校长敬畏,守纪律了。二件事是不做颂扬,顺治死了,康熙在位,十二年到二十年,八年平定三藩之乱,大臣们称颂康熙,要上个尊号,这时徐元文也上了奏章,愿皇上倍切咨儆,要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与别人的颂扬不同,还这样提示修省,康熙不错,不能上尊号,战争生灵涂炭,皇帝也有责任,是要修省。三件事是限制特权,清军入关后,许多人投充,汉人改变身份到八旗下做奴仆,有人是被迫被拐卖的,生活艰难。康熙制定严酷的法律,连座,本人加甲长加左右邻八户,连座处死。后来,纷纷提意见,重新定,但还是严厉的,徐元文建议不能这样,这个时期那些在八旗旗下为奴的,“投水,自经,报部看岁及千人”自杀的每年报到部里的就有上千人,严重呀,徐元文把这事说出来,建议皇帝解诀这个问题。汉人官员不敢提,他提了后,上俱从之,接受了徐元文非常善于学习,总结经验,又严于律己,晚年回到昆山,哥哥等人纳贿,受到处分,但是徐元文洁身自好,没受牵连,也不容易。
  
  重要信号,乾清门听政是清朗兴衰的历史信号。清帝勤政,清朗兴盛,康熙乾隆等早期都是勤政的,特别是康熙,每天早起,到御门听政,勿间寒暑,北京冬天冷,到乾清门听政,冷,比现在冷得多,还是要听政。五十年如一日,坚持下来,出行,在行宫临时听政,在北京就在这儿,数十年如一日太难了,到乾隆时,老臣们,大学士有六个,在北京是四个,一个76二个75一个71,要御门听政,刘统勋老了,就在东华门掉下轿子死了,勤政,一贯坚持太不容易,但是懈政时,清衰落了。雍正时就开始了,有大臣在乾清门这儿欲起衣服撒尿,这是衰败的信号,乾隆时,有高晋两江总瞥,在外地做事,兼看大学士,请求晚走两天,没亲临御门听政,请求旁看一下,乾隆答应了。说明昨隆时,乾清门御门听政好久没有了。这是历史信号。嘉庆时,天理教事情,打到了西华门,在御门听政时,罪己诏,自我批评,想当年康熙是与俄国谈判,一草一木不让,现在是检讨了,说明衰落了。道光时,咸丰时,在位十一年,身体不好,御门听政,很久停了,做不到每天听政了。同治时,此典未议行,光绪时、乾清门前箱子锁都绣了,五十年了,清朝的衰落与灭亡,这里是重票的信号。这反映了清从兴盛走向了衰落。




欢迎光临 草根学园 (http://caogenleyuan.six168.co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