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发帖

百家讲坛 末代皇帝溥仪(十一)津门彷徨

百家讲坛 末代皇帝溥仪(十一)津门彷徨

  溥仪来到天津以后,遭遇到一次比当年被驱逐出紫禁城还要痛苦的奇耻大辱,东陵大盗孙殿英竟然冒天下之大不韪,公然将清东陵中的慈禧、乾隆两座陵寝掘墓抛尸,抢掠一空,这种盗掘祖坟的罪行理所当然地受到了举国舆论的声讨,而溥仪更是信誓旦旦,要为自己的祖先报仇雪恨。可此时的溥仪,不过是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无权无势,拿什么报仇呢!更重要的是,溥仪自己家里现在也是一团乱麻,让他心力交瘁。那么,这个依然过着锦衣玉食生活的前皇帝,到底会有什么犯愁的事儿呢?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百家讲坛 末代皇帝溥仪(十一)津门彷徨

  溥仪来到天津以后,遭遇到一次比当年被驱逐出紫禁城还要痛苦的奇耻大辱,东陵大盗孙殿英竟然冒天下之大不韪,公然将清东陵中的慈禧、乾隆两座陵寝掘墓抛尸,抢掠一空,这种盗掘祖坟的罪行理所当然地受到了举国舆论的声讨,而溥仪更是信誓旦旦,要为自己的祖先报仇雪恨。可此时的溥仪,不过是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无权无势,拿什么报仇呢!更重要的是,溥仪自己家里现在也是一团乱麻,让他心力交瘁。那么,这个依然过着锦衣玉食生活的前皇帝,到底会有什么犯愁的事儿呢?

[画外音]溥仪来到天津之后,遭遇到一次比当年被驱逐出紫禁城还要痛苦的奇耻大辱,东陵大盗孙殿英竟然冒天下之大不韪公然将清东陵中的慈禧,乾隆两座陵寝掘墓抛尸,抢掠一空,这种盗掘祖坟的罪行理所当然地受到了举国舆论的声讨,而溥仪更是信誓旦旦要为自己的祖先报仇雪恨,可此时的溥仪不过只是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无权无势,拿什么报仇呢,更重要的是溥仪自己家里现在也是一团乱麻,让他心力交瘁,那么这个依然过着锦衣玉食生活的前皇帝,到底会有什么犯愁的事儿呢,辽宁师范大学喻大华教授继续作客百家讲坛精彩讲述系列节目末代皇帝溥仪系列第十一集《津门彷徨》。

喻大华:溥仪愁什么呢,家务之争,具体点儿说是妻妾纠纷,妻妾纠纷是旧社会大家庭里面常见的难题,解决这个难题的办法有两个,第一,实行一夫一妻制度。第二,如果不愿意一夫一妻的话,想纳妾,如果经济条件允许的话就多多纳妾,相比之下一夫一妻一妾这种家庭结构,是最容易导致妻妾之间的矛盾,争风吃醋,无事生非,丈夫夹在妻妾之间两头受气,相反,小老婆多了,往往是小老婆之间打架,再多一些就打麻将,连架都懒得打了,此时溥仪的家庭结构就是一夫一妻一妾,妻是皇后婉容,妾是淑妃文绣,溥仪在1922年结婚,当时的他还享受着中华民国的优待,拥有皇帝的头衔,所以一下子娶了两个妻子,结婚的当天晚上就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儿,按说洞房花烛夜溥仪应该跟婉容共度良宵,但结果这三个年轻人分别睡在了三个不同的地方,溥仪睡在养心殿,婉容睡在坤宁宫,那是洞房,估计也睡不着,文绣睡在自己的寝宫,当时宫中的人普遍猜测,是婉容跟溥仪赌气对他实行制裁,不过时间一长,大家发现了蹊跷,不是小夫妻闹矛盾,而是溥仪这个人特别,不近女色,皇家的习惯跟民间不同,皇帝跟皇后嫔妃各有自己的生活圈,到了傍晚由皇帝自己决定今晚到谁的寝宫睡觉,或者是召来一位妻子侍寝,就是陪他睡觉,但溥仪一直独居,你说这算怎么回事儿,夫妻之间的事儿,别人无从置喙,只能暗地里干着急,婉容和文绣都是美好年华的青春少女,渴望得到丈夫的关爱也是人之常情,但溥仪从不跟他们同居,她们难免要琢磨是自己不可爱,是自己哪里做得不好吗?丈夫不爱自己爱谁呢,时间一长,婉容和文绣之间就发生了猜忌,在婉容看来溥仪跟文绣好,但文绣心知肚明,结婚这么多年溥仪还一次都没有跟她过夜,说到底还是对婉容好,加上婉容是皇后,地位高,待遇优厚,跟溥仪在一起的机会多,文绣心里真不是滋味,在1924年,溥仪被驱逐出紫禁城之前,由于宫廷礼法的限制和高墙的隔绝,矛盾暴露还不多,但出宫之后就不同了,其是在天津张园,妻妾同居一楼,误解越来越深,当时溥仪跟婉容住在二楼,文绣住在一楼,在文绣看来显然婉容更便于接近溥仪,因为他们虽然不住在一个房间里,但毕竟住在一个楼层,难保没有越轨行为,并且溥仪有熬夜的习惯,晚上经常到婉容的房间聊天,谈笑风生,一聊聊半宿,一点儿也不考虑楼下邻居的感受,文绣在楼下听得快要发疯了,当然文绣不知道,溥仪谈到半夜就回房休息了,所以婉容也是有苦难言,婉容,文绣都是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共侍一夫,争风吃醋在所难免,这个时候没有了宫廷礼法的限制,矛盾越来越尖锐,在婉容看来文绣不尊重她这个皇后,在文绣看来溥仪偏心眼儿,两个人经常找溥仪去打官司,溥仪这个人旧思想是比较重的,如果妻妾闹矛盾,他肯定要站到皇后婉容这一边,人家毕竟是正房,有的时候赶上心情不好,可能对文绣的态度就更不好,甚至传旨申斥,所谓传旨申斥就是派随从去骂文绣一顿,按说你自己去骂就得了,你派人去骂干什么呢?关键他是皇帝,你去骂人有失身份,所以派人去骂,文绣不得宠,连下人也不尊敬她,时间一长养成了歇斯底里的毛病,甚至闹过几次自杀,连遗书都准备好了,把婉容吓得够呛,但溥仪认为文绣在吓唬人,所以溥仪还不在乎,文绣疯疯颠颠要死要活,她有个妹妹在天津,经常来劝文绣,溥仪也挺欢迎她经常来开导开导她姐姐,然而谁能想到就是这个妹妹跟文绣谋划了一起惊天动地的计划,1931年的8月25日中午,文绣在妹妹的陪同下,借口出去散散心,乘溥仪的汽车离开了静园,在这里我插一句,从1929年7月以来,溥仪搬出了张园,住到了离张园不远的静园,哪能想到文绣这一去就不复返,她在天津藏了起来之后,通过律师向溥仪摊牌,溥仪接到消息急得火冒三丈,他派人去找文绣,但直到天黑也没有找到,溥仪绝望了,事情如果过了一夜,就发生了质变,你想大清朝二百年,哪有夜不归宿的妃子,自己的脸往哪里搁,况且连自己的妃子都摆不平,将来如何能治国平天下呢,看着文绣通过律师转达的信件,溥仪长吁短叹,夜不能寐。

[画外音]关于文绣离家出走一事,史学家做过挖掘,综合各家研究成果,可见文绣向溥仪提出三个条件,一,搬出静园独居,显然这是为了避开婉容;二,溥仪每月定期前往文绣处同居;三,溥仪向文绣支付生活费,按说条件并不算很苛刻,但文绣的附加条件很苛刻,如果不答应前边的条件,即向法院起诉溥仪虐待她,对此溥仪是怎样的反应,他能够接受文绣的条件吗?

喻大华:溥仪真是恼羞成怒,但却无处发泄,这个时候的他真是领略了虎落平阳的感觉,按照皇家的传统,除了皇后嫔妃不过是皇帝禁锢终身的玩物而已,予取予夺无人干预,嫔妃失宠只能怪自己命苦,现在文绣一个妃子居然敢跟皇帝叫板,而且口口声声要到法院起诉,自己万一被法庭传去过堂,那一是奇耻大辱嘛,于是溥仪指示自己的律师去跟文绣的律师交涉,总得来说交涉还很顺利,经过讨价还价文绣同意把溥仪每个月前往同居的次数降为一到两次,一次也行,溥仪最希望干脆就不去同居,生活费的数额也好商量,溥仪的这场婚变成了国内小报的绝好话题,记者捕风捉影夸夸其谈,弄得满城风雨,家门之内婉容步步紧逼,溥仪不胜其扰,再考虑到跟文绣既然已经撕破了脸,还不如就一了百了,所以两个月后,溥仪派律师跟文绣达成了协议,“一,二人完全脱离关系”,就是离婚,但是合同里没有出现离婚的字眼,就是脱离关系,就是离婚,“二,溥仪一次性付给文绣生活费五万五千块大洋,允许文绣带走自己的衣物首饰”,我想这可能是文绣终身不再嫁的代价,但是离婚的合同里没有出现永不再嫁的字眼,“三,文绣永不起诉溥仪,双方互不损害对方名誉”,文绣走了溥仪很郁闷,他不是舍不得文绣,关键是闹的太没面子,所以很郁闷,他接受了遗老的建议发了一道上谕,把文绣贬为庶人,其时溥仪跟庶人有什么差别呢,此后婉容并没有像原来期望的那样过上平静幸福的生活,她付出的代价也很大,溥仪认为文绣离婚在很大程度上是婉容逼的,所以从此不理婉容了,再也不理她了,婉容在苦闷之中染上了毒瘾,每天靠吸大烟打发时光,溥仪就更讨厌她了,相比之下文绣的结局还算差强人意,她用溥仪给的钱办了一所小学,因经营不善到四十年代末就沦为印刷厂的校对工人了,文绣曾有过一段平淡的婚姻生活,死在五十年代初,据说是死于心脏病.

[画外音]在溥仪感情生活处于困顿焦灼的时候,一件震撼世界的事件发生了,1931年9月18日,驻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炮击中国东北军的北大营,并向沈阳进攻,制造了九一八事变,19日,日军攻占沈阳,几天之内又占领了长春,吉林等地,"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企图以武力征服中国的开端,但在天津的溥仪却认为,这是自己复辟清朝的绝对机会,那么,溥仪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判断呢?

喻大华:在近代历史上,日本一直有着很深的"大陆情结",日本自明治维新之后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也确立了独霸亚洲,称霸世界的野心,但日本是个岛国,国土狭隘,资源有限,野心跟实力不相匹配,于是他们把眼光投向了亚洲大陆,而首先进入他们视野的是中国东北大陆,他们想把这块大陆拿到手,经过甲午战争,日俄战争之后,日俄两国瓜分了中国东北,以长春为界,长春以南叫南满洲,是日本的势力范围,长春以北是北满洲,是沙俄的势力范围,当然东北的主权名义上属于中国,1917年十月革命之后,沙俄势力基本上退出了中国东北,日本在东北取得了独霸的地位,当时日本控制东北有两大机构,一个叫关东军,司令部设在旅顺,另一个是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简称满铁,总部设在大连,日本控制东北的办法是扶植代理人,间接实施统治,日本在东北的代理人本来是张作霖,但张作霖翅膀硬了之后,不但不听话,甚至对日本人做了抵制,于是关东军的少壮派军官在1928年6月,暗杀了张作霖,当时日本人的打算是制造混乱,趁机占领东北,但东北并没有出现混乱,而且张作霖的儿子张学良对日本的抵触情绪更强,在父亲被暗杀的半年后,1928年底,张学良干脆宣布东北易帜,挂起了青天白日旗,跟蒋介石实现了统一,这使得日本的大陆政策蒙受了巨大的挫折,于是1931年9月18日,日本军方赤膊上阵,打响了武装侵占东北的第一枪,当时张学良错误判断了形势,以为日军是一般性挑衅,为了避免事态扩大而姑息退让,这使得日军顺利得手,1931年9月19日,九一八事变发生了十几个小时之后,溥仪在天津就得知了消息,他激动的跳了起来,他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溥仪心知肚明东北军肯定不是关东军的对手,日本占领东北只是时间问题,但是日本人也将面临一个十分棘手的烂摊子,你想东北人民肯定要拼命抵抗,世界霸主美国肯定要坚决谴责,跟东北有着直接战略利益的苏联也不会坐视东北的沦陷,所以日本人肯定面临这么个烂摊子,早晚要找上门来,请他这位大清皇帝出山收拾残局,因为东北毕竟是满族的老家,而溥仪是满族的首领,他自信自己在这块土地上还有号召力,几个月前,日本军方的朋友就委婉的向溥仪表达了满洲可能"出点儿事"的意思,让溥仪有心理准备,而且日本朋友当时还告诉他,说你的希望是大大的有,所以溥仪有心理准备,他已经对这个问题考虑很长时间了,溥仪的判断是准确的,事变爆发一周后,关东军的一些军官召开了一个关于东北前途的小规模会议,在会上极少数激进的少壮派军官建议一不做二不休,以此为契机,干脆就把中国东北直接纳入到日本的版图,但是绝大多数的军官不同意,他们普遍认为直接吞并东北时机尚未成熟,您想美国的态度,如果美国对日本实行制裁的话,日本那么多资源需要进口,石油,钢铁,煤炭,橡胶,扛得了制裁吗,再者将超越国民政府的忍耐底线了,那么东北人民也会更拼命的抵抗,在这种情况下,大家不同意直接现在马上就把东北并到日本的版图里面去,最后通过了土肥原贤二提出的建议,先成立一个由关东军直接控制的脱离中国本土的所谓的国家,作为日本统治中国东北的"遮羞布".大家一致造成,但是由谁来出任这个所谓的"国家"的"领袖"呢,这个事很费考虑,一想到十几年间张作霖,张学良父子对日本人阳奉阴违的教训,大家一致同意这个领袖不能让东北人来干,说太能忽悠人了,干脆不办事,不能让东北人来干,可是不用东北人用谁呢,土肥原说出了溥仪的名字,顿时现场响起了一片掌声,用溥仪出任傀儡国家的元首,真是最妙的一个主意,土肥原归纳了溥仪的这样一些特点,什么特点呢?

    一、出身于名门而又德高望重。溥仪的皇帝头衔能唬人,所以说他"德高望重",更难得的是溥仪虽然"德高望重",所谓的德高望重,但手里无一兵一卒,不存在跟日本抗衡的实力.

    二、家世属于满洲系统,统治满洲顺理成章。更难得的是,溥仪虽然是满族的领袖,但实际上是个汉化了的北京人,在东北没有任何势力,好摆布。

    三、同张学良,蒋介石都不能联合,可以同日本合作。是啊,溥仪被驱逐出宫,没收财产,走投无路之际,是日本人收留了他,溥仪跟蒋介石有仇,东陵事件没处理,跟张学良也没有任何关系,真是最佳人选,但是土肥原心里有数,他知道溥仪的要求跟日本人的立场,不是没有距离,在这种情况下,溥仪愿意出任这个所谓的国家的元首吗?

[画外音]日本军国主义为掩盖其不可告人的侵略目的,决定设立傀儡政权,而由逊帝溥仪担任这个傀儡政权的首领,完全符合日本的利益,而对于溥仪来说,复辟清朝是他多年以来朝思暮想,魂牵梦绕的夙愿,可是当这个机会突然到来的时候,溥仪却表现出了少有的慎重,那么溥仪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呢?

喻大华:今天看来复辟这个早已经被中国人民唾弃了的清朝,不仅必将是徒劳,而且无疑是逆历史潮流而动的行为,但溥仪不会这样看,他毕竟做过清朝的皇帝,他是爱新觉罗的子孙,他的身份,地位,教养,决定着他必然为复辟清朝一条道走到黑,哪怕是碰个头破血流,更何况1924年以来民国政府撕毁优待条件,没收财产,把他驱逐出宫,然后东陵事件又没有加以处理,溥仪已经被仇恨弄得丧失了理智,当然溥仪没有复辟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只能借助外力,“九一八事件”的发生,为溥仪提供了一个机会,他知道自己的价值,他等着日本人找上门来,果然1931年9月30日午后,日本天津的驻军司令派人来到了静园,请溥仪前往司令部去一趟,溥仪说去干什么呢,人家告诉他说有两位来自满洲的人要朝见皇帝,商议重要的事情请你马上就跟我们走,而且还跟溥仪说单独前往不要带随从,溥仪知道桶破窗户纸的这一天来到了,立即上了日本军方的汽车前往海光寺的日军兵营,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回忆,在日军的司令部里边,日本驻屯军司令向溥仪引见了两个人,一位是罗振玉,不用引见这都是熟人,溥仪的近臣,因为受郑孝胥的排挤这几年罗振玉就看搬到旅顺去住了,很少见面但是很熟,另一们穿着西服的中年汉子,溥仪不认得,但是一看鞠躬的姿态就知道是日本人,经过引见溥仪知道,这个人是关东军参谋,板垣征四郎的代表叫上角利一,日军司令说他们来自满洲,前来报告重要的事情,引见完毕罗振玉从怀里掏出一封信递给溥仪,溥仪拆开信封一看,是熙洽的来信,溥仪知道熙洽是皇族,是沈阳人,大家可能奇怪皇族不都是在北京,怎么沈阳还有皇族呢,在乾隆,嘉庆年间有些皇族犯了错误,犯了罪就给弄到沈阳去,这个熙洽是沈阳的皇族,光绪末年被官派到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习骑兵,毕业后回国,正赶上中华民国建立,所以熙洽是清朝派出去留学的,回来服务于中华民国,他服务于东北军,是张作霖的亲信,担任过东北讲武堂的教务长,在九一八事变前熙洽任吉林边防军的参谋长,在九一八事变中他帮助日本占领了吉林省,然后发表通电宣布吉林独立,声明吉林跟什么呢,跟南京政府,跟张学良政权脱离关系,熙洽这个人是个复辟狂,他做梦都想复辟清朝,所以他给溥仪去信,请溥仪回到东北建国,培养实力,然后寻找机会再次入主中原,熙洽在信里边承诺,只要溥仪到了沈阳吉林省首先宣布大清朝复辟,是这么一封信,溥仪看完了之后,溥仪放下信抬起头来,倾听罗振玉的意见,罗振玉夸夸其谈。他说东北光复指日可待,三千万子民期盼皇上盼了二十年,当时东北是三千万人口,说关东军仗义协助,支持复辟,请皇上马上就跟我们到东北去,上角利一也操着流利的汉语跟溥说,说关东军此次行动(九一八事变)完全出于自卫,对满洲绝无领土野心,将诚心诚意地帮助清仪在满洲建立自己的政权,请清仪立即乘船前往大连,然后转往盛京,溥仪一下子就发现上角利一这个说法太别致了,别致在哪儿呢?“盛京”是清朝的地名,现在叫沈阳,但是上角利一故意使用盛京的说法,你可见他用心良苦,按说溥仪朝思暮想的这一天到来了,他该兴奋才是,但是溥仪有点儿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知道罗振玉这个人忠诚无可置疑,但是遗老师傅们普遍认为他有一个毛病,什么毛病呢,举止并乖戾,言过其实,以前给溥仪出过不少异想天开的主意,甚至跟日本浪人勾结在一块,连日本领事馆都对他有意见,所以溥仪不敢轻易相信罗振玉的话,不过这次会面的地点是在日军的司令部,而且罗振玉的手里还有熙洽的亲笔信,这又增大了罗振玉的权威性,溥仪又不敢不信,于是呢溥仪就表示,说让我回去考虑一下子再做答复,这个时候日军司令在一旁帮腔说,应该接受关东军的建议立即启程,况且天津治安不好,为了安全也要尽快前往满洲,溥仪打着哈哈,忧喜不定,满心狐疑的坐车回到了静园。

[画外音]溥仪对于建立伪政权既心存患想,又满腹怀疑,无法决定下一步究竟应该怎么走,当他回到静园之后,平时一直灌输给他复辟思想的身边旧臣遗老,却兜头给他泼了一瓢冷水,那么旧臣遗老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而溥仪的未来究竟将会何去何从呢?

喻大华:回到静园之后,他如今师傅,近臣来研究罗振玉带来的计划,溥仪后来回忆,他说授业恩师年逾八旬的陈宝琛,立即兜头给溥仪泼了一瓢冷水,在陈宝琛看来罗振玉举止乖戾的毛病又犯了,您想九一八事变发生还不到半个月,9月18号发生,今天是9月30号,不到半个月,东北局势还不稳定,东北人民是不是真的希望清朝复辟还需要观察,国际列强的态度也没有完全明朗,怎么能够贸然前往东北呢?陈宝琛说了一句很沉痛的话,他说“局势混沌不分,贸然从事,只怕去时容易回时难”,这句话说得真是一针见血,你去容易,你回来可难,因为这一步棋关系到身家性命,必须万分小心,你冒冒失失前往东北,你一旦跟关东军谈不拢,人家能放你回来吗,退一步说就算关东军让你回来,国内还有你立足之地吗?陈宝琛进一步指出了罗振玉计划的破绽,有什么破绽呢?陈宝琛说板垣征四郎仅仅是关东军的一个参谋,军衔不过就是个大佐,他能代表关东军吗,再者即使军方有这个计划,并不意味日本政府就能批准这个计划,另外,陈宝琛还看出了日本军方的野心,利用溥仪作为他们控制东北的工具,但陈宝琛没有说破,但是他强调如果不是东北人民真心拥护,而仅仅是日本军方的打算的话,你就不要前往东北,并且万一决定前往东北,必须跟日本人约定这个国家的独立自主,否则事事都由关东军说了算就不要去跳这个陷阱,溥仪的热情蒙受了挫折,他很苦恼,在他看来陈师傅说得也有道理,但是陈师傅毕竟八十多了,锐气消磨殆尽,过于谨慎迂腐,所以他找来了雄心勃勃的郑孝胥,想听听他的意见,出人意料的是郑孝胥也赞同陈师傅的意见,希望不要理睬罗振玉,再观望一段时间再说,这出乎意料,其实溥仪后来才弄明白,郑孝胥之所以附和陈师傅的主张,是怕罗振玉抢了建国的头功,不是真心给溥仪想,溥仪当时不知道,他就知道当时大伙儿都不同意他马上前往东北,既然大伙都不同意去,那就不去吧,所以他通知罗振玉和上角利一,说我暂时先不到东北去,那俩人很失望,灰溜溜地就回东北去了,最令溥仪困惑的是日本驻天津的领事得知溥仪跟军方商议的消息之后,立即前来劝说,建议溥仪哪儿也别去,老老实实在天津呆着,他们肯定保证安全,溥仪反唇相讥说,军人说天津治安不好不安全,日本领事不加思索地说,安全大大地,军人说谎的,不久日本领事转告溥仪,说经过协商说日本驻军的司令也改变了观点,不主张你马上离开天津前往东北,溥仪虽然二十六岁了,但是他的身份经历决定着他实际上很单纯,不仅不懂人情事故,而且往往容易相信别人的话,容易把问题看得很简单,日本领事告诉他经过协商军人也改变主意了,他居然派人去向军方询问,说你们为什么就改变主意了呢?军方大怒说我们根本就没改变主意,也不存在协商这回事,说领事馆撒谎,说你给我写证明信,我状告领事馆,溥仪居然给人写了个证明信,这下把领事馆又给得罪了,日本外交官上门纠缠,让他收回证明,溥仪真是焦头烂额,但是透过这些纷扰看来正像陈宝琛师傅猜测的那样,日本的政界跟军方它不能协调一致,溥仪决定派人直接到东北探探虚实,结果蒙受了更大的打击,关东军司令官本庄繁对溥仪的代表说,就说了一句,说等到东三省团结稳固,当由内田请上临幸沈阳,就这么一句话包含三重含义,第一关东军司令本庄繁自己承认东三省尚未在日军的控制之下,第二,他认为在没有控制东北之前溥仪最好不要来,第三,本庄繁认为,溥仪来东北的最合适的邀请人是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的总裁内田康哉,附带指出这个满铁绝对不能理解为铁路公司,它是一个除了关东军以外另一个侵略中国的大本营,当然主要是从经济文化的角度来渗透,既然本庄繁认为溥仪来东北的最合适邀请人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的总裁内田康哉,那么不就验证了陈宝琛师傅的另一个猜测吗,板垣征四郞代表不了关东军,其时在侵略中国这个大方向上,日本的政界和军界决无分岐,但是侵略中国的这盘棋该怎么走,彼此分岐巨大,总的来说军方比政界激进,军方的下层比上层激进,为此莫衷一是,矛盾重重,甚至剑拔弩张你死我活,对溥仪来说,很多内幕他是后来才知道的,这个时候日本政府几乎跟军方都翻脸了,因为九一八事变造成日本在国际上的孤立,日本一方面要给军人辩护,另一方面他要跟军人说到底是咋回事你告诉我,陆军省说咱不知道,你问关东军,日本政府把电话打到旅顺,关东军司令本庄繁告诉日本政府说,我也不知道,不是我干的,所以说日本政界和军界闹的很僵很僵,溥仪在天津彷徨困惑,真是度日如年,众所周知机遇与挑战同在,人们大多不愿意失去机遇,又害怕面对挑战,当然更可怕的是吃不着羊肉反而惹一身膻,当时愿意出任东北傀儡政权首领的大有人在,为此谣言纷纷,让溥仪心烦意乱,他也愿意干,溥仪一会儿听说日本人想拥立隐居在旅顺的恭亲王溥伟做皇帝,一会儿又听说日本人打段祺瑞的主意,这让他心急如焚又无计可施,总之在1931年萧瑟的秋天,年轻的溥仪被抛到了人生命运的十字路口上,他将何去何从真是举步维艰,就在这关键的时刻,一个后来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处死刑的恶魔来到了天津,敲响了静园的大门,也彻底改变了溥仪的命运,这个恶魔是谁,他将把溥仪领向何方呢?请看下集,谢谢!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