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发帖

百家讲坛 汉代风云人物之女主吕后(四):废立之争

刘邦称帝的时候已经是五十五岁了,五十五岁的刘邦当了皇帝,可以说是进入老年了。作为一个开国皇帝,刘邦一即位首先要考虑的就是皇储的问题,也就是王位的继承人,谁来接任他做第二任皇帝。而实际上刘邦在汉二年已经立了太子,在他有两个儿子的时候,一个是他的大儿子,就是那个曹姓外妇生的刘肥,再一个是他的嫡长子,就是他和吕后生的刘盈。

     在他有这两个儿子的情况下,刘邦匆匆忙忙把刘盈立为了太子,当然他这么作是出于一种考虑,因为刘肥虽然年长,但他属于庶出,刘盈年幼,但他是嫡生,他要立的是嫡长子。但是立了刘盈以后,刘邦越来越发现这个儿子不行,因为在立了刘盈不久,几乎是在同时,刘邦的身边又来了一个女人,这就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戚夫人。

    戚夫人来到刘邦身边以后,深得刘邦的宠爱,并且为他生了一个爱子叫刘如意。我们可以想想这个名字,刘邦给起的名字叫如意,可见他对这个儿子多么满意。刘邦有了刘如意以后,就有意地把他和刘盈作了比较,越比越觉得刘盈不行,这样刘邦就逐渐产生了一个想法,就是想让太子易位,或者叫废立太子,废掉原来的,再立新太子。

    史书中记载了这么一段话:“今戚夫人日夜侍御,赵王如意常抱居前,上曰,终不使不肖子居爱子之上。”第一句话讲戚夫人是日夜侍御,刘邦跟戚夫人的关系“日夜侍御”四个字,说得清清楚楚,朝暮陪着刘邦,“赵王如意是常抱居前”,刘如意是经常被刘邦抱在怀里。刘邦还说了一句话“终不使不肖子居爱子之上”。不肖之子我们今天经常用,什么叫肖呢?肖就是像,不肖就是不像,就是不像自己,意思是不能让那个不像自己的孩子占着位置,而在我的爱子之上。这是一个重要的历史事实,这个事实说明刘邦对戚夫人是非常的宠爱,对赵王刘如意也是宠爱有加,于是这个废立太子的意愿就逐渐地形成了。那么,戚夫人是一个什么样的女人呢?她有什么魅力,让刘邦改变主意,竟然想废立太子呢?

    河南大学王立群教授为您精彩讲述系列节目《汉代风云人物·吕后》之《废立之争》。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刘邦称帝的时候已经是五十五岁了,五十五岁的刘邦当了皇帝,可以说是进入老年了。作为一个开国皇帝,刘邦一即位首先要考虑的就是皇储的问题,也就是王位的继承人,谁来接任他做第二任皇帝。而实际上刘邦在汉二年已经立了太子,在他有两个儿子的时候,一个是他的大儿子,就是那个曹姓外妇生的刘肥,再一个是他的嫡长子,就是他和吕后生的刘盈。

     在他有这两个儿子的情况下,刘邦匆匆忙忙把刘盈立为了太子,当然他这么作是出于一种考虑,因为刘肥虽然年长,但他属于庶出,刘盈年幼,但他是嫡生,他要立的是嫡长子。但是立了刘盈以后,刘邦越来越发现这个儿子不行,因为在立了刘盈不久,几乎是在同时,刘邦的身边又来了一个女人,这就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戚夫人。

    戚夫人来到刘邦身边以后,深得刘邦的宠爱,并且为他生了一个爱子叫刘如意。我们可以想想这个名字,刘邦给起的名字叫如意,可见他对这个儿子多么满意。刘邦有了刘如意以后,就有意地把他和刘盈作了比较,越比越觉得刘盈不行,这样刘邦就逐渐产生了一个想法,就是想让太子易位,或者叫废立太子,废掉原来的,再立新太子。

    史书中记载了这么一段话:“今戚夫人日夜侍御,赵王如意常抱居前,上曰,终不使不肖子居爱子之上。”第一句话讲戚夫人是日夜侍御,刘邦跟戚夫人的关系“日夜侍御”四个字,说得清清楚楚,朝暮陪着刘邦,“赵王如意是常抱居前”,刘如意是经常被刘邦抱在怀里。刘邦还说了一句话“终不使不肖子居爱子之上”。不肖之子我们今天经常用,什么叫肖呢?肖就是像,不肖就是不像,就是不像自己,意思是不能让那个不像自己的孩子占着位置,而在我的爱子之上。这是一个重要的历史事实,这个事实说明刘邦对戚夫人是非常的宠爱,对赵王刘如意也是宠爱有加,于是这个废立太子的意愿就逐渐地形成了。那么,戚夫人是一个什么样的女人呢?她有什么魅力,让刘邦改变主意,竟然想废立太子呢?

    河南大学王立群教授为您精彩讲述系列节目《汉代风云人物·吕后》之《废立之争》。

  刘邦称帝的时候已经是五十五岁了,五十五岁的刘邦当了皇帝,可以说是进入老年了。作为一个开国皇帝,刘邦一即位首先要考虑的就是皇储的问题,也就是王位的继承人,谁来接任他做第二任皇帝。而实际上刘邦在汉二年已经立了太子,在他有两个儿子的时候,一个是他的大儿子,就是那个曹姓外妇生的刘肥,再一个是他的嫡长子,就是他和吕后生的刘盈。在他有这两个儿子的情况下,刘邦匆匆忙忙把刘盈立为了太子,当然他这么作是出于一种考虑,因为刘肥虽然年长,但他属于庶出,刘盈年幼,但他是嫡生,他要立的是嫡长子。但是立了刘盈以后,刘邦越来越发现这个儿子不行,因为在立了刘盈不久,几乎是在同时,刘邦的身边又来了一个女人,这就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戚夫人。

  戚夫人来到刘邦身边以后,深得刘邦的宠爱,并且为他生了一个爱子叫刘如意。我们可以想想这个名字,刘邦给起的名字叫如意,可见他对这个儿子多么满意。刘邦有了刘如意以后,就有意地把他和刘盈作了比较,越比越觉得刘盈不行,这样刘邦就逐渐产生了一个想法,就是想让太子易位,或者叫废立太子,废掉原来的,再立新太子。史书中记载了这么一段话:“今戚夫人日夜侍御,赵王如意常抱居前,上曰,终不使不肖子居爱子之上。”第一句话讲戚夫人是日夜侍御,刘邦跟戚夫人的关系“日夜侍御”四个字,说得清清楚楚,朝暮陪着刘邦,“赵王如意是常抱居前”,刘如意是经常被刘邦抱在怀里。刘邦还说了一句话“终不使不肖子居爱子之上”。不肖之子我们今天经常用,什么叫肖呢?肖就是像,不肖就是不像,就是不像自己,意思是不能让那个不像自己的孩子占着位置,而在我的爱子之上。这是一个重要的历史事实,这个事实说明刘邦对戚夫人是非常的宠爱,对赵王刘如意也是宠爱有加,于是这个废立太子的意愿就逐渐地形成了。那么,戚夫人是一个什么样的女人呢?她有什么魅力,让刘邦改变主意,竟然想废立太子呢?

  对于好色的刘邦来说,称帝后自然不乏红粉佳人,戚夫人就是他宠爱的妃子。从刘邦欲废太子的想法来看,戚夫人的确在刘邦的心中有不一样的地位。那么戚夫人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女人?她究竟有什么独特的魅力能集三千宠爱于一身,竟然让刘邦改变主意废立太子呢?

  戚夫人是山东定陶人,她是在刘邦做了汉王以后来到刘邦身边的。戚夫人得到刘邦的宠爱,原因大致有这么几个方面:第一,年轻。我们可以算一下年龄,刘邦做皇帝这一年是五十六岁,他做汉王的时候是五十一岁,而戚夫人来到他身边的时候是不到二十岁,五十一岁的汉王刘邦,得了一个十几岁的爱妃,日夜侍御,这个就很好理解了。相貌就不用讲了,戚夫人肯定是个美女,年轻貌美,这都是不用说的,这是帝王爱妃最起码的条件。我们这里要点出来的是戚夫人还有一些其他的嫔妃不具备的条件,因为在刘邦的身边,不光是有吕后和戚夫人两个女人,我们粗略地统计,刘邦有八个儿子,分别出生于八个女人,凭这一点可以想像,刘邦身边有多少女人,我们且不说他是不是后宫佳丽三千,就这八个儿子以外,那还有不怀儿子的呢?所以,刘邦后面美女相当多,戚夫人能得到宠爱,自有她的独特之处。据《西京杂记》的记载,戚夫人唱歌,后宫有几百宫女伴唱,另外还记载,戚夫人善跳翘袖折腰之舞,翘袖是甩袖子,就是戚夫人很善于跳那个长袖的舞,能歌善舞;戚夫人还会演奏乐器,她是能填词、会唱歌、会跳舞、会乐器,样样精通。史书也记载了刘邦唱歌跳舞的事。刘邦在汉11年平定黥布叛乱以后,路过自己的家乡沛县停留了几天,他在家乡和父老们相聚的时候,演唱了他一生中创作的两首歌曲之一,就是著名的《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刘邦是一边演唱,一边击筑,这是很时髦的。在当地他选了120个年轻人,亲自教他们,而且唱到高兴的时候,刘邦亲自跳舞。这就是说,戚夫人所擅长的四样,作词、唱歌、跳舞、演奏,刘邦样样都会。刘邦从小在家里是挣钱的活统统不干,就是玩儿,他跟戚夫人的关系之所以很亲密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俩能够玩到一块儿,你别看他五十多,戚夫人十几岁,俩人能玩到一块儿,看来他俩是有缘的。从这点上看,戚夫人是有功夫、有才艺的,可以说,戚夫人是功夫嫔妃,才艺嫔妃,这是其他的嫔妃所不具备的,这是戚夫人在年轻貌美之外,深得刘邦宠爱的重要原因之一。他们俩能玩到一块儿,所以感情非常好。在刘邦身边的这两个重要女人里,他和吕后更像是政治伙伴,不像是夫妻,他跟戚夫人倒是玩得格外投机,恩爱有加。

  王立群先生刚才说到,戚夫人和刘邦是一对玩家,吕后和刘邦更像是政治伙伴,因此在杀戮功臣之时刘邦和吕后配合得非常默契,他们的关系更多的是一种理智的选择。而刘邦和戚夫人的关系是一种情侣关系,刘邦对戚夫人的喜爱更多地带有爱情色彩,而非政治色彩。那么面对废立的难题,刘邦会怎么做呢?而戚夫人又会怎样促使这件事成功呢?

  虽然对戚夫人来说,刘如意是她亲生的,刘盈是非亲生的。对于吕后来说,刘盈是亲生的,刘如意是非亲生的。在刘邦看来,刘盈和刘如意如同手心手背,都是自己的亲儿子,但是他对这两个儿子各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刘如意类我,就是很像他,刘如意的做派、行为很像刘邦,他认为刘盈仁弱,仁是仁德,觉得刘盈这个倒很仁义,但做事太不果断,太仁弱。所以刘邦对两个儿子有倾向性,对吕后和戚夫人他也有各自的看法。戚夫人得到宠幸,常常跟着刘邦,而吕后年老,经常留守关中,两人很少见面,关系越来越疏远。下面我们再来看看戚夫人在中间做了些什么?戚夫人是日夜啼泣,整天是哭哭啼啼的,想让她的儿子取代吕后的儿子做太子。这说明,戚夫人是公开走上了挑战皇后之位的道路,如果这个挑战成功了,收益极大,如果失败了,那么下场极惨,这是一条充满风险的不归之路。刘邦对此是什么态度呢?文献记载了一句话,说刘如意被封为赵王以后,有好几次差一点代替了刘盈做太子,这说明刘邦是支持戚夫人挑战吕后的皇后地位的。这就带来了一场重大的变故,就是废立太子问题,然而废一个太子,立一个太子,这在封建社会是天大的事情。刘邦想这么做,朝臣们会怎么想呢?吕后会怎么想呢?

  在我国历史上,皇帝多子皇权巨大,皇子争皇权是必然的,历代皇帝在这个问题上都非常犯难。弟杀兄,子杀父,勾结大臣、宦官制造假相,可以说皇子争当皇帝是无所不用其极。历史上废长立幼带来的国乱不乏其例,三国时刘表废长子刘琦而立幼子刘琮,导致兄弟反目;袁绍也是废长立幼导致兄弟相争;曹操在曹丕、曹植之间的艰难抉择,导致了兄弟相残。而此时的刘邦面临的也是废长立幼的问题,那么刘邦的想法会能够顺利的实行吗?

  这件事情一出来,首先引起激烈反响的是朝臣,大臣们的反响。我们可以举一个例子,就是太子太傅叔孙通。叔孙通是一个人,姓叔孙名通,太子太傅是太子刘盈的老师,官拜太子太傅。叔孙通说,你一定要废嫡而立少的话,我首先把我脖子的血撒到地上。叔孙通作为太子太傅,他不能不去为太子争,他的话份量非常重。这个话一出口,刘邦马上就说,我那是开玩笑,逗你玩儿的。这叔孙通不依不饶,下面又说了几句话,叔孙通说,太子是天下的根本,是国家的根本,根本一动摇,整个国家就动摇,你怎么能够拿着国家和天下的根本开玩笑?这就是太子太傅叔孙通的一番谏词,这个谏词反映了朝臣们的一种意向,除了叔孙通还有张良等,几乎所有的大臣一致反对。这是因为大臣们重制度,立嫡、立长是制度所规定,叔孙通是一个儒生,在儒家的传统看来,国家立了一个年长的国君,比立一个年少的国君要好得多,所以中国古代历来有一种说法,叫国赖长君,一个国家仰赖的是一个年长的,富有经验的国君。刘盈是嫡长子,而且是先立后废,封建社会的帝位选拔,在选谁做太子的时候,这是你家庭的事,朝臣不干涉,但是一旦选定了太子以后,这个太子就不能轻易废掉,除非他有大恶,如果没有大恶,轻易地废太子就是动摇天下的根本,所以,朝臣们看重的是这个帝位继承的制度不能破坏。刘邦是想废一个旧的太子,立一个新的太子,如果他坚持要这样做的话,谁也没有办法,因为最终的决定权是总裁判长刘邦,他有最后的裁决权。无论是大臣,无论是吕后,无论是太子,谁的反对都是无效的。在这种情况下,刘邦明确地站在了戚夫人那一边,吕后该怎么办呢?

  从王立群先生的分析来看,刘邦废长立幼是一个比较棘手的事情。但是从另一角度来讲,刘邦作为一国之君,掌握着天下的生杀大权,废立太子是否成功还是取决于刘邦自己。但是我们不能忘记,在刘邦背后还有一个性格刚毅的女人吕后,杀功臣时她不请示、不汇报,办得干净利索。而面对刘邦这个能决定她命运的人,吕后得到这个消息后,她又会怎么办呢?

  吕后重利害,吕后看重的是利害。因为一旦立了刘如意做太子,那就意味着刘盈失去了皇帝之位,同时,还意味着自己这个皇太后也当不成了,废立太子对于吕后来说,是帝位和后位的双竞争,既是帝位之争,又是后位之争,所以,吕后对这一点看得很清楚。吕后一开始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她第一个反应就是恐慌啊,史书记载吕后是惊恐,她非常害怕,她怕儿子失去帝位,她怕自己失去后位。但是,吕后毕竟不是等闲之辈,我们前一集讲过她,在杀戮功臣中她已经表现出来的那种政治强人的素质,她在短暂的恐慌之后,立即采取了应对措施。吕后首先是密切关注这个事情的发展,这里面有一个小故事,就是跪谢周昌。有一天,刘邦和几位朝臣谈废立太子的事情,谈着谈着,那个在汉十年举报过陈豨的周昌就说话了,周昌这人是个结巴嘴,他一说话就结巴,他这次结巴话刚好被吕后听见。司马迁后来记下来,成为一段流传千古的文字写在《史记》里,写一个人结巴舌怎么说话的,写得非常有意思。就是刘邦问周昌这个事怎么办?周昌这样回答的,“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上欣然而笑,既罢吕后侧耳于东厢听,见周昌,为跪谢,曰,微君,太子几废”,这是有名的吕后跪谢周昌的故事。这个故事是说吕后在偷听谈话,说明她太关心皇帝和大臣们议论的事情,刚好都让她听见了。周昌说陛下一定要废太子的话,“臣期期知其不可”、“臣期期不奉诏”,他一说这个期就结巴,就期期。《世说新语》里还有一个故事,说有一个灭蜀的大将叫邓艾,邓艾这个人也口吃,他一说话就是艾艾,连着结巴几个艾。《世说新语》记录了这么一段话,“晋文王戏之曰,卿云艾艾,定是几艾”,晋文王说你一张口就是艾艾,到底你说了几个艾艾?后来人们就把周昌的期期,和邓艾的艾艾合起来,作了一个成语叫期期艾艾,说一个人说话结巴嘴,期期艾艾这个典故就出自这里。所以古人常云,周昌期期,邓艾艾艾。周昌他这个结巴话说完了以后,刘邦一听,尽管是反对意见,但刘邦一看他那个结巴样子就笑,然后就退朝了。退朝下来,吕后就闪出来见到周昌,扑通一声跪下了,说道“微君,太子几废”,这个微,就是没有,意思是如果没有您的话,太子这一次就要废掉了。吕后身为一个皇后,竟然向大臣下跪,而且这个皇后还不是一般的皇后,我们看她后来做的事情简直就是个女魔头,现在能向周昌下跪,说明她对周昌多么感激,说明她对这件事情多么关注。跪谢了周昌以后,吕后的第二步就是向张良求计。有人给吕后建议说,张良足智多谋,你现在遇到这个为难的事,为什么不向张良去请教呢?其实,张良也是反对废立的,但是张良不像周昌老是那么期期,他也不像孙叔通说你要废太子我就颈血污地,张良不那样做,他劝归劝,劝了不听就回家,闭门不上朝了。吕后就想了一个办法,让她的哥哥吕泽去劫持张良,张良轻易不出门,偶然一出来就被吕泽劫持了。吕泽是一员武将,他把张良劫持以后,非叫张良给说个主意怎么办?张良说,这个事不好办,说过去陛下打天下有什么困难找我,我可以给他出出主意,现在是你们家里的事,要我们外人去说,怎么说也不行,说了也未必管用。你要真想让我去说,那这样吧,说皇上非常想请四个人,这四个人都是皇上一直请也请不来的,你们想办法准备一份厚礼,再写信写得谦卑一点,把这四个人请过来,也许会用得上,张良说了这么个主意。这四个人是谁呢?这四个人就是著名的商山四皓,商山就是现在陕西的商山,四皓是说这四位都是八十多岁的老人,头发、眉毛全白了,所以称为商山四皓,也叫做商山四公、商山四翁、商山四叟。
  商山四皓,指的是秦末汉初的四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他们不愿意当官,长期隐居在商山。刘邦也曾久闻四皓的大名,派人去请他们出山为官,但都被拒绝。

  把这四个人请过来,这四个人名字叫东园公、夏黄公、绮里季和甪里先生,说这四个人皇上老请他们,他们就是不来。吕泽得了这个计之后就告诉吕后,吕后立即依计而行,马上派人把这四个人请来了,请来以后张良交代,让这四个人特别是上朝的时候,要跟在太子后面,十四、十五岁的太子后面跟着四个八十多岁的老先生,一定要跟着,而且要让皇上看见,吕后就照此办理了。

  王立群先生刚才说到,吕后得到废长立幼的消息以后非常吃惊,如果一旦成功,这意味着她的皇太后位置不保,后果很难想像。但吕后毕竟是吕后,她还是想尽办法以求自保,她以皇后之尊不但跪谢了周昌,还请来了商山四皓。可是从王立群先生前面的分析来看,尽管朝臣反对废立之事,但是刘邦心里还是非常坚持的。那么吕后这样做又有几分胜算的可能呢?再加上此时的刘邦已经是六十岁的老人了,他的身体也越来越坏。刘邦知道自己的日子不多了,他想在自己死之前办成废立之事。那么接下来又有什么事情发生呢?

  越是到生命的倒计时阶段,刘邦废立太子的愿望越强烈。因为刘邦知道,再拖下去,他自己就没有机会了。一个人对自己的大限的到来都是有某种预感的,刘邦已经感觉到自己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尽管这时候刘邦表面上还是不说,因为朝臣们的反对使他没法说,但是在他心里边还是信废立。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发生了一件事情,就是刘邦举行了一次朝宴,文武百官都参加了这次朝宴,就在这个朝宴上,改变了刘邦废立的想法。这是一场什么样的朝宴呢?这次朝宴刘邦是抱病出席,有戚夫人陪侍,太子也来了,就是按照前面张良说的,太子来的时候,后边跟着四个老人,被刘邦看见了。刘邦的文武百官都是他由任命的所以他都很熟,但是他发现了四张陌生的面孔,而且这四个人年龄都是八十多岁,头发、眉毛全白了,衣服、帽子非常讲究,刘邦一楞,感到很奇怪,他就派人上前去打听,请问这四位先生的大名,这商山四皓借着机会来到前面,先给刘邦施礼,然后报上姓名,“东园公、夏黄公、绮里季、甪里先生”,这四个名字一报,刘邦是大惊失色,于是马上就问了,说你们四个人我请了多少年,你们都不来,为什么你们现在跟着我的儿子呢?商山四皓很从容地回答,说陛下看不起我们这些读书人,张口就骂,我们四个人绝不吃这一套,义不受辱,我们是害怕你,躲起来了。现在,太子是个仁义之人,爱惜天下的才士,天下的人都想为太子效力,所以我们四个人来辅佐太子。刘邦听完以后心中一振,百感交集,他就对这四个人说,既然你们几位出来了,就请你们好好辅佐我的儿子吧。商山四皓敬完酒、行完礼就退回去了。四个人刚一走,刘邦就指给戚夫人看,说,这四个人就是我多年请不来的商山四皓,是四位天下闻名的高士,如今他们都出来辅佐太子,说明太子的羽翼丰满了,现在看来难以撼动了,吕后真是个人物啊。戚夫人一听知道大势已去,当场失声痛哭,这是百官的朝宴,戚夫人心里当然难受,但是不能哭出声来。刘邦这时候也是百感交集,他对戚夫人说,你起来,我为你唱一首楚歌,你给我伴舞,刘邦就即兴唱了一首他的《鸿鹄歌》。这是刘邦传到今天的第二支歌,“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翮已就,横绝四海,横绝四海,当可奈何,虽有矰缴,尚安所施”。歌的意思是,鸿鹄就是大雁,大雁一飞,能飞千里之远,它的羽毛已经丰满,可以横渡四海了,我还能做什么?我们即使有弓箭,对于高飞千里的鸿鹄,还有什么用?从此以后,刘邦是绝口再不提废立太子之事。这场朝宴彻底改变了刘邦废立太子的念头。在这之前张良劝,叔孙通劝,朝中大臣反对,那么多人的话刘邦都不听,甚至有很多人出面替他拿主意都被他杀了,为什么这四位老先生一出现,刘邦能够改变他废立太子的主张呢?后人多有不理解,历史上记载了很多人对这个事情的看法。我个人认为,刘邦从商山四皓的身上看到了一种力量,这就是舆论的压力,这四个人的身份是山林之士,都是八十多岁行将就木之人,就这么一些人,他们都愿意来辅佐太子,说明天下有一股支持太子的强大社会舆论,这是一种公议。刘邦要废太子不能说没有私爱,但他从商山四皓的身上看到了公议,所以刘邦最终是以公议战胜了自己的私爱,再也不提废立之事。本来,在废立太子的进程中间,戚夫人占有很大的优势,她最大的优势是有刘邦的支持,这是一种政治力量。然而,吕后也有支持,吕后的支持主要是一种舆论的力量,尽管有多少人反对废立太子,刘邦一直是站在戚夫人一边的,但是戚夫人最终还是失败了。那么,戚夫人失败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为什么有皇帝支持的戚夫人会遭到如此惨败的呢?请看下集《废立之祸》。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