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发帖

百家讲坛 唐太宗风云上部(六)太宗心中有杆称

百家讲坛 唐太宗风云上部(六)太宗心中有杆称

  中国有两千多年封建王朝的历史,但能被称为盛世的年代,其实并不多,而就在这大大小小的盛世之中,唐太宗开创的贞观之治,是最让人信服的一个盛世,著名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典故,就出自这一时期。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贞观之治的出现,离隋朝灭亡的时间并不久远,可以说唐太宗李世民登上帝王的宝座之后,很快就开创了政治清明的局面,而唐太宗能做到这一点,除了他选贤任能,重用魏征等人之外。

      还在于唐太宗心中有一杆秤,他能用这杆秤来约束自己的行为,来称量天下的得失,他的这杆秤,就是大唐律法,那么,一个九五至尊的皇帝,他是怎样用唐律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对后世影响巨大的唐律,又是怎样构成的呢?

     复旦大学韩升教授,做客《百家讲坛》,为您讲述系列节目《风云唐太宗》之《太宗心中有杆秤》。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百家讲坛 唐太宗风云上部(六)太宗心中有杆称

  中国有两千多年封建王朝的历史,但能被称为盛世的年代,其实并不多,而就在这大大小小的盛世之中,唐太宗开创的贞观之治,是最让人信服的一个盛世,著名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典故,就出自这一时期。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贞观之治的出现,离隋朝灭亡的时间并不久远,可以说唐太宗李世民登上帝王的宝座之后,很快就开创了政治清明的局面,而唐太宗能做到这一点,除了他选贤任能,重用魏征等人之外。

      还在于唐太宗心中有一杆秤,他能用这杆秤来约束自己的行为,来称量天下的得失,他的这杆秤,就是大唐律法,那么,一个九五至尊的皇帝,他是怎样用唐律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对后世影响巨大的唐律,又是怎样构成的呢?

     复旦大学韩升教授,做客《百家讲坛》,为您讲述系列节目《风云唐太宗》之《太宗心中有杆秤》。

    唐太宗读书,读的是隋炀帝的文集,感慨,他写的文章漂亮,讲的是尧舜之道。这是漂亮的道理。隋炀帝与隋文帝不同,隋文帝是行政奇才,能力强,就有弱点,不爱读书。评价他是素不悦学,不喜欢读书,隋炀帝却不一样,从小受到好教育,文章诗词都不错。道理都懂,怎么事情不会做呢?太宗引起警惕,前事不远,是自己的反面教员。要总结教训,向许多人请教。间治国经验,张玄素说,隋的丧乱少见,是因为权力高度集中。什么都是皇帝自己来处理。一天就算只批十个公文,民间的事,你未必懂。不间,就在那儿批,十条算你对五条,也还会错五条。专权,就会搞乱,会养成风气,百官只唯上,只对皇帝负责,不唯法,不尊重法律了。这种风气就坏了。皇帝不能集中所有的权力,让职能部门去发挥作用。要分权给他们,让他们去做。总结起来,皇帝忧劳,做的不能尽善,不能这样。不能高度集权。一次太宗对大臣们说,如果把你们的权力都收上来,结果只能是你们都没有功名了。这是开玩笑。他想表达的是,要学刘邦。借鉴成功的人中,就有刘邦。刘邦最擅长的就是把人管好,韩信打下大半个天下,刘邦几乎没赢过。能守住就不错。韩信就是带着老弱病残,也能端掉项羽的老窝。刘邦间韩信你能带多少兵?韩信说,你能带十万,我能多多益善。刘邦间你怎么能被我抓来?韩信说,你是将将之人。我们不一样。这是两种人才的区分。韩信能带兵打仗,刘邦不见得会。但是擅长管人。能管好人。把了不起的将军管好。他知人善任,放权给他们,让他们去做。只督促你做得好不好。这就是才能高下的差别。

    唐太宗如何面对自己的错误?贞观年间有几件事。李好德却不好德,到处散布谣言,官府抓了他来,罪是很重的。这得送到中央。朝廷审。审核的是大理寺的副长官,张蕴古。一审,发现有间题。李好德查下去是癫痫病人。判重刑于情不合。当时法律规定不能对残疾人随便用刑。汇报给唐太宗,唐太宗听了,也同意张蕴古,可以放了李好德。张蕴古高兴。跑到监牢去,与他下棋,并泄露了。御史发现,查。御史也报告给了唐太宗。张蕴古是相州人,李好德哥哥是相卅l刺史。说癫痫病,不实。这是官官相卫。唐太宗一听,大怒,拉出张蕴古,杀了。这是治官甚严。不久,交卅l刺史违反圣旨,唐太宗也杀了他。不久,唐太宗想,不对呀。这二人都犯罪,但是罪不至死。下手太重了。他自我反省。感觉到更大间题是,下面为什么都不反对。没人反对。于是他把房玄龄等召来批评他们,你们为什么不反对?所以你们都犯错误了。凡是死刑都会上奏。他还想到,要从制度上杜绝这种事。这件案子,确立了死刑复审的制度。五覆奏。五次上奏。地方的死刑得三覆奏。一再复核,才能实施。唐太宗可贵在不是就事论事,从制度上堵漏洞。贞观年间,灾难多,就颁布政令,减税。发布后,补一道政令,已征收的不退了。等明年再补回去,这就矛盾了。百姓灾荒了,现在就没饭吃,这事魏征就反对。同时,征兵上,负责的大臣提出,征十八岁以上的来当兵。魏征不太同意,劳动力会流失。征兵的就跟太宗说,国家缺少兵,十八岁以下的如果体格好,也可以征。于是再下令,如果身材魁梧的,就可以。魏征上表,严厉地说,要以诚信治国,这些事就不诚信。

    说免税,百姓高兴,接着下政令,后果是百姓失望。说明年补,这是朝令夕改。说征兵,十八岁以下的可以,要养些农业劳动力,都抽走了,谁来劳动?两件事上都体现出不讲信用。表上过后,唐太宗很受触动。让百姓心生怀疑,朝中失信,获得蝇头小利,伤了德义,为你惋惜。唐太宗高兴,表彰魏征。还赏赐他。

    戴胄反对唐太宗的做法:唐太宗喜欢能干的人,兵部的戴胄,耿直,不管来头,不对就不同意。唐太宗欣赏他。从兵部调到大理寺。当副长官。戴胄跟唐太宗顶了起来。唐太宗发现选拔官员中,如果假冒官员的儿子,就可能做官。人事部门,难调查清楚。有些人就混了进来,唐太宗大怒,下了政令,让他们自首。凡是假冒的,自首,到一定期限,不自首的,一旦发现,处斩。过了期限,开始查,查出了些假的。没自首,就得处斩了。戴胄坚决不签字。他讲道理,这些人罪不该死。唐太宗说,我当时颁布下令,不自首,就处斩。不同意,不是失信吗?戴胄说,那个政令是动一时之愤,超越法律了。重刑了。不对。现在知道不对,还要执行,得到的是面子,破坏的是法律。国家法律是最大的信。不以一己之私,破坏大信。唐太宗认识到了这个道理。这是取信于天下。严格的依法办事。他表彰了戴胄。唐的法典中有一条,所有判案,不能根据皇帝的诏令来判案。如果没有整理成为法律,不能用。临时诏令来判案,会让轻重失衡。

    讣人憧暖的大唐律法:唐建立一套严密的法律体系。严格在四个部分构成,律、令、格、式。四块作用分别是:律是成文的法律,包含的面广,一共502条,分三十卷,实行后还有间题,后来就让官员组成班子对法条逐条解释,到唐高宗时编成了《唐律疏议》,也起到法律的作用。这部律法强调的是德礼是政教之本。对处罚做了大量的减轻。与隋的法律相比,各方面处罚大幅度减轻了。唐强调处罚宜轻不宜重。法律滞后,用令,即政令来补充。这也是法律。能因时因地,不停地发布。令的量非常大。唐朝每隔一段,就要修改清理一次令。有用的就留下,编成“格”的书,官府依它办事。式是什么?唐用式来规定具体程序与章程。长孙无忌讳律带刀入宫:长孙无忌是唐太宗第一心腹。有一次唐太宗召他,他着急入宫,忘记解刀。谈完事后,守门的人才发现。这成了一个案子。皇宫是不能带刀进去的,审。宰相审,就说这是失误。不会是为了谋杀。守门的失职。罪重了。提出方案,长孙无忌徒刑两年。门卫斩首。这个方案提出来,戴胄反对。长孙无忌带刀入宫,按法律来说,不能称为失误。同样是犯罪。按理应该犯死刑。皇帝要赦免,是皇帝的权力。不是我法官的事。如果是过失,长孙无忌是,监门校尉也是过失了。唐太宗一看,有道理。再审,宰相坚持。戴胄坚决不同意。长孙无忌过失在前,他过失在后,更应该轻判。最后监门校尉免死。都是按过失判。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