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发帖

[古今历史] 明朝被抬高的和被歪曲的几个人

被抬高的:

1:海瑞

  个人认为海瑞是个特定环境下造就出来的偏执狂。清官又怎样呢?除了清廉海瑞还有什么拿得出手的呢?骂皇帝在明朝也不是稀罕的物事。但从海瑞骂皇帝的奏章中可见其人思想的狭隘和偏激。又,因为其女被男人碰过身体就活活饿死她,按当今的说法就是毫无人性了囧一个。这个人在民间声誉极高,但实际上言过其实,对国家几乎没有任何作用。万历最后把他也适当门面挂着而已。只是个门面。

2:孙承宗

  当年明月把他拔到了一个济世之臣的位置。明史对他的评价也极高。我觉得他被高估了。首先,就他的军事能力来说,实在很一般。他提倡尊重一线将领的意见这一点是比其他文臣高明。但也客观说明他的能力使他没有自信的资本。但就他主推的宁锦防线,在军事上看作用实在有限。很多人鼓吹宁锦防线从未被攻破过,实际上掩耳盗铃,清军压根不需要从那过就可以入关,费那劲干嘛?再,他主导蓟辽军事几年,辽西明军除了修城还是修城,马世龙功过一次耀州,结果全军覆没。辽西明军装备先进,火器配备率70%,就是不敢和后金打野战,结果几年下来还是新兵蛋子。战斗力居低不下。孙对东江镇的支援力度也不够,致使东江的牵制作用得不到质的飞跃。不能说不失败。入住内阁时,也不能很好协调各党官员,党争仍然如火如荼。崇祯上台后君臣关系也处不好。这样的人,无论如何也谈不上济世之才。只是个一般的名臣罢了。

3:袁崇焕

  当年袁崇焕对崇祯帝说5年能平辽时,崇祯皇帝才刚刚即位,还只是个十八岁地小青年,听了这番大话之后可真是热血激荡,当时就任命袁崇焕为蓟辽督师加兵部尚书衔,再赐尚方宝剑,对治下地方官员有先斩后奏,生杀予夺之大权。可惜地是,袁崇焕这书生最终并没能在五年内平辽,反而自作主张杀了东江镇总兵毛文龙。建奴在没有了后顾之忧后。遂于次年破关而入,缺乏军事指挥能力的袁崇焕又犯下了一连串的军事指挥错误。致使建奴大军直趋京畿,给年轻的崇祯帝还有京师百姓造成了极大地震动,最终也给自己惹下了杀身之祸。

凭心而论,袁崇焕是个深受儒家理学熏陶的封建儒生,忠君思想在他脑子里早已经根深蒂固,他不可能放着好好的大明臣子不当,却主动投靠建奴当个奴才,袁崇焕也不是个拥兵自重的军阀,假如袁崇焕真想当个拥兵自重的军阀,崇祯帝要想杀他就没那么容易,他也不会在牢狱中劝祖大寿回救京师。

袁崇焕算得上是个有胆有识地忠臣,他地悲哀在于他只有背负百斤的能力,却自不量力硬要挑上千斤重担,最后被压垮了,他之所以被有些所谓的“史学家”鼓吹为大仁、大智、大勇、大廉的民族英雄,其实是因为他的下场太惨,最值得同情,仅此而已。

后来的满清王朝为了说明自己是来解放汉人老百姓的,就大肆贬低明朝的皇帝和大臣,把崇祯说成是一个志大才疏、疑心很重、对臣子和刻薄的皇帝,并把明朝没有投降清朝的大臣说成是一个个只会勾心斗角,只会相互排挤对方、不会干实事的人。只有这样满清的皇帝才能说明自己是正统!!

其实我们只需要仔细看看清朝的大臣,一个个如同行尸走肉,只知道“奴才该死,臣该死”、“皇上英明”,对比之下明朝很多大臣都具有自己的思想,明朝很多大臣如徐光启等都弄自然科学,清朝反倒退,直到鸦片战争时期几乎没有人懂自然科学!!!

4:杨涟

  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的身后,是明末期的一个大毒瘤——东林党。廷击案,红丸案,移宫案。明末三案就是这帮家伙捣鼓出来的。为了什么?排除异己,掌握朝政而已。而且,所谓“阉党”就是被他们逼出来的。在东林党的攻击下,政见不合的浙党,齐党等纷纷团结在魏忠贤身边,对抗东林党的迫害。而杨涟,就是这么一个党的急先锋。这帮人整天忙着内耗,使得朝政败坏,明朝彻底无解,无奈的是,即使明朝灭亡之后,这帮人还在斗着……

5:史可法

  他是民族英雄?要看怎么定义了。如果死节就是英雄,那他显然是。但是如果不仅仅是这样呢?明朝灭亡时,史可法时任南京兵部尚书,掌握南方兵权。并且是东林党的领袖。如果他好好作为一番,明朝至少可学南宋。但是他先是写信卑颜屈膝地请求多尔衮和谈,并幻想借清兵剿灭农民军,与清兵划江而治。完全闹不懂国内矛盾早已转移。在选择皇帝时犹豫不决,不但最后让马士英抢走了册立之功,还得罪了弘光,被架空兵权。对四镇军阀以及左良玉这些实力派军阀缺乏管理能力,甚至闹出左良玉“勤王”的闹剧,严重削弱了自身的力量。当权时毫无作为,没有派兵接管山东,河北等地农民军撤出后留下的真空地带,整日幻想划江而治。失势后坐镇扬州,对和平仍抱有幻想,没有积极巩固城防。扬州重镇轻易丢失(7天)。而嘉定小城在百姓自发组织下坚守了81天!弘光政权的迅速消亡。史可法要负最大责任。

6:何腾蛟

  他也被称为民族英雄。但我认为他也是个误国之人。作为湖广的实权人物。历史上他最大的功绩就是联合大顺军余部抗清。实际上这个功劳根本不是他的。而是堵胤锡的。何腾蛟从来就不曾考虑过跟农民军合作,他一直都想剿灭之。只是连续败给农民军和清军后,他已经毫无实力。无奈接受了农民军的合作要求。但即使合作之后,仍然不改其敌视农民军的态度。再,起得势之时,正是隆武政权朝不保夕之时,隆武帝曾经接触过何,想跑去湖广摆脱郑氏家族控制。何腾蛟怕皇帝来了影响其地位并未答应。而且其在湖广之时,根本不主动进攻清军。消极避战保存实力。这种人只是个军阀,虽然最后不屈而死,已不能说其是民族英雄。

7:郑成功

  他从荷兰人手中收复了台湾。这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一笔。但是,作为一个明军将领。他是不合格的。与清军作战败多胜少。而且为了自己的利益甚至攻击友军。掀起内讧。对永历皇帝阳奉阴违。毫无进取之心。只是一个不愿剃发的军阀。但是,我欣赏他的民族气节。他不失为民族英雄,而不是一个忠臣。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被歪曲的:

1:正德皇帝

  他几乎就没干过一件正确的事情。建个动物园被歪曲成流连淫秽场所。下趟江南更是一片骂声。打了一场胜仗吧,杀敌16,自损52……他不过是个叛逆的少年,渴望自由,却成为无道昏君。有够背的。

2:万历皇帝

  20年不上朝,懒惰,贪财,好色,穷兵黩武……有说法,明亡于万历。显皇帝真够委屈的。朕腿有疾,上不了朝啊(几百年后的万历尸检证明确有此事)其实,万历不上朝不代表怠政,天下发生啥事他一清二楚。奏章还是照看,照批。贪财?万历开财路影响了谁?老百姓照样富裕,因为农业税没增加啊,增加矿税,茶税,海税。不但挣足了万历三大征的军费,还顺便帮子孙攒了点钱。至于三大征。本就是该打的。维护国家统一,维护附属国的安全。

3:魏忠贤

  他真的不想……仅仅因为他是皇帝的好奴才,东林党搞不到他,所以一大帮文官找他帮忙大擂台。他是个农民啊,阉人啊。那受得了这个?好吧,打就打吧,没想到就赢了……囧一个。农民暴富的心理可以理解的。建生祠也可以理解。魏忠贤除了搞倒东林党,还有什么罪过?辽东丢了?后金打到北京了?农民起义了?没一样跟他有关吧。可惜,他得罪了东林党。可惜,天启死得早。可惜,他是个阉人。谋反?我笑了……太监谋反,当皇帝?

4:毛文龙

  在辽东被后金席卷的时候,有一个人带着200人深入后金腹地,白手打出了一个军镇——东江。这个人就是毛文龙。这个人在世的时候,后金从来没入过关,始终被夹击在辽东一隅不得飞天。这人一死,当年后金就兵临北京。此后急速发展为可以与明朝争天下的政权——清。可惜,他的名气还不如他曾经的部下——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咋都是汉奸……)在明史中没有传记(附录于袁崇焕传中),更有所谓复旦大学教授扬言,如果袁崇焕不杀毛文龙,毛肯定进入贰臣传,毛应该感谢袁崇焕杀了他……可怜的毛帅!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被扭曲的还有一个崇祯,所谓多疑、刚愎自用,都是东林党和满清御用文人加上取得。崇祯16岁就能理下上师,足可见是有为青年。东林党最后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崇祯想做的就是反对的,崇祯反对的就是必须去做的,哪怕卖国、卖道德也要做,这个时候的崇祯随时都有被暗杀的危险,这种自保的行为被说成多疑、刚愎,可见人言可谓。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马士英,只因不是东林党而被打入奸党,死后还被列入《明史》奸臣传。实际上他比所有的东林党都有能力,比所有的东林党磊落,比所有的东林党有气节,比所有的东林党死的壮烈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魏忠贤由于与控制舆论的文官集团之间的矛盾而使他的坏处被无限放大了。其实,魏忠贤在事关国家、 袁崇焕民族存亡的大事上,还是很讲原则的。但是也不能因此忽略魏忠贤所犯下的罪恶。请大家理性对待。
   
    (1)宁锦之战,袁崇焕以锦州为阻挡和消耗后金之地,派赵率教孤守;又吸取明军多次被围城打援的教训,拒绝派主力援锦,只让满桂率骑兵在外围虚应。当时,后金不过七、八万丁,既无法承担强攻锦州的重大伤亡,也没有长期围困的经济实力,打援不成,无奈撤围。宁锦大捷后,舆论指责袁崇焕畏敌避战、不救锦州,魏忠贤并没有因为袁崇焕在宁远城给他修生祠而袒护,将其罢免。虽然不懂军事,但是能讲原则。
   
    (2)天启朝最大的战争失利,是袁应泰丢掉辽阳。而袁应泰之所以被起用,是因为之前的督师熊延弼遭到了文官集团的弹劾,当时魏忠贤还未掌权,责任不应该让他来背。辽阳失陷后魏忠贤查办了许多当初弹劾熊延弼的文官,固然有打击文官集团的私心,但是这些文官书生误国,亦确为大弊。而后魏忠贤立刻起用熊延弼为兵部尚书,之后王化贞失陷广宁,同在关外的熊延弼也受到株连,被传首九边。这里熊延弼是受到王化贞的拖累而被杀,虽然他是由魏忠贤主张上台的,但九堂会勘定案,实无免死之理,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3)魏忠贤接连起用的兵部尚书赵南星、孙承宗及兵部左侍郎袁可立等,都是直臣、能臣,而且是骨子里和自己作对的,但魏忠贤在边关大事上还是容忍了这些清流官员;只是到了天启晏驾前为了抢班夺权的根本利益,才临时起用了自己的私人崔呈秀,并匆忙让自己的心腹刘廷元替换掉屡与自己作梗而将要去南京赴任兵部尚书参赞机务的袁可立(时为天启六年十一月),这些情节都至少说明魏忠贤并非一无是处,他有爱国之心,非因大过而一无可取,他能做到极品太监也并非一步登天。因此有关崇祯皇帝在亡国前又想到了已被自己赐死的魏忠贤的说法似乎也不无道理。魏忠贤主政期间,国内形势良好,辽东局势平稳。袁崇焕一心献媚魏忠贤并为其建生祠,但魏忠贤发现袁崇焕夸夸其谈好大喜功不堪用,还是即时撤了辽东巡抚袁崇焕。想想为什么魏忠贤当政时关宁防线得以组建,基本上没什么人造反,孙承宗修关宁防线不缺钱,袁可立组建扩大登莱水军后援勉强能跟得上,而东林当政后关宁军防线那么紧张,国内屡次造反?
   
    (4)从经济方面来看,东林党反对向士绅纳税,反对向商人手工业者和矿主纳税,代表了大地主和城市资产阶级,矿业主的利益。但这实际上变相使帝国财政匮乏。而魏忠贤执政几年,坚定地延续了万历的矿监政策,极力向中上层征税,使帝国不至于被财政拖垮,崇祯上台重用东林党,撤销了这一政策和加征三饷反而从侧面肯定了这一政策的可行性。
   
    (5)没有证据表明魏忠贤在执政时有过侵害百姓,肆意杀民的行为,和刘瑾、严嵩等人相比贪得实在不多,就算相比权势也没有多大,况且执政时间也不过区区三年多,要说为祸甚烈实在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6)魏忠贤还向国家捐款,用自己的私产资助辽东战事兵器马匹等物品。辽东巡抚袁崇焕在献媚魏忠贤的疏中称:“厂臣魏忠贤功在社稷,海内之共见共闻,业已铭刻金石,无容职赘。至其身任边事,誓图恢复,枭灭逆虏,任用刘应乾、陶文、纪用等,而关内外御敌之伏甲、军器、马匹、悬帘等项俱以家资置办,日逐觧来,又助军需。臣方一意巡缉严警,诸营将吏不敢贪懦营私,不敢馈遗隐串,改虚为实,化贾为真;易怯而勇,以有今日。从古内臣谁有出其右者?通侯之世赏宜也!”
    ——《明熹宗七年都察院实录·卷十二》
   
    (7)两浙受灾,魏忠贤主张,免除为皇家输送物品的专营户向内库交纳的孝敬费用。征用物品入库,须交纳小费,以便验收合格,这是明朝管库太监创制的恶例。废除这个恶例,魏公公也算多了一件德政。
    甲字库是保管染料、布匹、中草药的部门,里面存放的物料,都是由江南一带“岁供”上来的,内廷各监(二十四衙门)要是有用到的,就可奏准领取。
    这地方看似平常,其实是金字塔下层一个很不错的阶梯。因为只要管物,就有贪污、勒索的机会,皇帝也不可能在这地方安置一个千里眼实时监控。有了贪污的可能,就有了结交上层的资本金,路从此就活了。
    皇家内库的猫腻,几乎是公开的秘密。大太监得了好处,他不会说的。皇帝高高在上,也想了很多办法禁止内库贪污的弊病,但他想不到,宦官为了贪污能聪明到什么程度。《明史》上说:“内府诸库监收者,横索无厌。”这就是说,内库保管员的好处,不光是能够直接从库里拿,还可以额外索取。宫里的物品,一般是指定专业商户来提供的,这叫“解户”。解户运送供物来入库,管库宦官可以在质量上卡你,说不合格就不合格,你得另外再去置备,折腾死你。这小小的权力,这么着就能变钱——交了钱,就让你顺顺当当入库
    这甲字库,是个索贿的好地方,在明代这是出了名的。史载:“甲字、供用等库,各处官解进纳一应钱粮,被各库各门内官、内使等人指以铺垫为名,需索面茶果、门单种种使用,致解户身家倾毙。”这里提到的所谓“铺垫”,就是勒索的方法之一。
    明代设立内库,仓库保管员由宦官担任,是一大发明。而这些仓耗子,同时也发明了形形色色的来钱之道。比较主要的两种,就是“铺垫”和“增耗”。
    铺垫,始于嘉靖年间,是指内库在接收商人所交的物料时,要求带有相应的包装、垫衬等物。这只不过是个名义,实质是伸手向商人额外要钱。这数目,可不是个小数,商人往往承受不起。宦官就把他们锁住拷打,或者捆起来在烈日下暴晒,直到答应行贿为止。有的商人实在交不起,被逼破产,上吊投河的都有。
    增耗,这个法子是跟地方官学来的,即收东西的时候,要求比原定数量多出一部分,作为抵顶损耗之用。若多收百分之几,倒也不奇怪,但是明代内库的增耗大得惊人,白粮一石,公然加到一点八石才被收下,各项物料有被迫纳贿四百两银才得以入库的。正德朝时,纳米一百石,要加增耗银六十至九十两;到万历年间,加耗更高达十倍,江南白粮解户,鲜有不破产者。
    此外还有“茶果馈仪”之类,我们现代人也很熟悉了,那就是喝茶钱、红包。要是你不想给,就把你的东西撕烂、踹碎,或者索性没收,让你完不成任务,拿不到“批回”(回执),自然有州县官府治你的罪。那时候的仓门内外,往往是富户痛哭就死,内官把酒相贺。
    魏忠贤废掉此法,可见农民出生的他还是懂得百姓之苦。
   
    (8)魏忠贤为前线筹集马匹。辽东战事吃紧,急需马匹,但这个问题一直难以解决。魏忠贤为国分忧,想了个好办法。依明朝旧例,大臣有特殊贡献者可赐给在宫中骑马的特权,不过,作为条件,骑马者逢年过节要向皇帝进献好马一匹。魏忠贤就一下子赐给几百名太监在宫中骑马的特权,而后就不断地降谕旨让他们进献马匹,逼得这些太监直骂娘。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楼主这帖子太美,太漂亮了,顶,献花一朵.......!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我明白一定要低调.......!
哇,楼主你真是太给力了,这样的帖子都能找得到,佩服!
问候七喜乐园的朋友们,报个到并祝朋友们安康如意,永远开开心心!
楼主辛苦了,这帖子我很喜欢,找了很久,拿去收藏了,谢谢朋友啦!
这帖子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超喜欢,楼主真是太给力了!
超极囧囧的帖子,楼主你太雷了,真正把我给OUT了!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