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檢舉)
分享
新浪微博
QQ空间
人人网
腾讯微博
Facebook
Google+
Plurk
Twitter
Line
注册
登录
论坛
休闲游戏
草根音乐
高清图吧
读书时间
百家讲坛
节目精选
旅游美食
论坛代码
社区互助
搜索
私人消息 (0)
公共消息 (0)
系统消息 (0)
好友消息 (0)
帖子消息 (0)
应用通知 (0)
应用邀请 (0)
草根学园
»
『 百家讲坛阅读区 』
» 百家讲坛 刘心武揭秘红楼梦之贾宝玉(一)玉石之谜
返回列表
发帖
风雅公子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风雅公子
当前离线
UID
56
帖子
1451
主题
122
精华
0
积分
512
威望
512
金钱
5133
阅读权限
150
在线时间
40 小时
草根友人
1
#
跳转到
»
倒序看帖
打印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13-6-21 09:54
|
只看该作者
百家讲坛 刘心武揭秘红楼梦之贾宝玉(一)玉石之谜
百家讲坛
,
揭秘红楼梦
,
角色
,
矛盾
,
命运
贾宝玉,《红楼梦》中贯穿始终的主要角色,绝对的“男一号”,这个光彩夺目的艺术形象身上为什么充满着无数的谜团与矛盾?在八十回之后,贾宝玉到底将会有怎样不为人知的悲剧命运呢?
收藏
分享
分享到:
QQ空间
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风雅公子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风雅公子
当前离线
UID
56
帖子
1451
主题
122
精华
0
积分
512
威望
512
金钱
5133
阅读权限
150
在线时间
40 小时
草根友人
2
#
发表于 2013-6-21 09:54
|
只看该作者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风雅公子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风雅公子
当前离线
UID
56
帖子
1451
主题
122
精华
0
积分
512
威望
512
金钱
5133
阅读权限
150
在线时间
40 小时
草根友人
3
#
发表于 2013-6-21 09:55
|
只看该作者
[百家讲坛讲稿][刘心武][揭密《红楼梦》之贾宝玉]第1讲 贾宝玉:《玉石之谜》
第1讲 贾宝玉:《玉石之谜》
贾宝玉是小说《红楼梦》中,绝对的男一号。在小说中,这个人物充满谜团与矛盾,鲜明的艺术特色与丰富的艺术内涵,为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宝库,增添了一个精彩夺目的艺术典型。
围绕贾宝玉前世今生的背景来历,成为红学爱好者争论不断,乐此不疲的热点话题。作者曹雪芹为什么要在《红楼梦》里,创造出一个与众不同的神话世界?贾宝玉与那些仙界人物,究竟有什么关系?他配戴的那个通灵宝玉,究竟从何而来?
为了解答这些问题,刘心武首先提出一个问题,看你能不能回答。《红楼梦》一开始,讲到神仙们活动的那个空间,存在一些事物,我把它简称为仙界。仙界里有一块大石头,是女娲补天剩下的,就放置在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这个仙界的存在物叫,女娲补天剩余石。
仙界里还有一处空间,是西方灵河岸,这里有一座赤瑕宫,宫里住着一个神仙,叫神瑛侍者。仙界里还有很多其他存在,我现在先挑出这两样。
在人间,我也挑出两样。在京城荣国府,有一个贵族公子贾宝玉,他是《红楼梦》里的第一大主角。在贾宝玉的脖子上,老戴着一个东西,是一块鲜明莹洁的美玉,两面都刻有字,这个玉就是通灵宝玉。
这些您都知道,但是,我的问题就出来了:仙界的两个存在,和人间的两个存在,他们之间有什么对应关系?如果把这4个存在写在一张纸上,请您用画线的方式,表示一下他们之间的关系,该怎么画?
在我家的书房里,我和两位红迷朋友,一块儿探讨这个问题。第一位红迷朋友,他是这么画线的,首先,在女娲补天剩余石和贾宝玉之间画了一条线,他说这个石头下凡以后,到人间就是贾宝玉。接着又在女娲补天剩余石和通灵宝玉之间画了一条线,他说这个石头到了人间,也就是那个通灵宝玉。
想了想以后,又在神瑛侍者和贾宝玉之间画了一条线。我笑了笑,他说你先别笑,我还没画完呢。于是,他又在贾宝玉和通灵宝玉之间画了一条线。
简单来说,女娲补天剩余石,贾宝玉,通灵宝玉是三位一体,另外,贾宝玉是神瑛侍者下凡,第一位红迷朋友是这么回答我的问题的。
第二位红迷朋友,他画得很简单,就画了两条线,女娲补天剩余石和通灵宝玉之间画了一条,就是说,女娲补天剩余石到了人间以后,就是那块通灵宝玉。在神瑛侍者和贾宝玉之间画了一条线,仙界的神瑛侍者下凡以后,就是荣国府里的那个贾宝玉。
同样4种存在,在两位红学爱好者的笔下,好像发生了错乱。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混乱局面呢?
当时,两位红迷朋友画完后就看着我,意思是让我给他们做一个评判。我说咱们都是平等的,我也发表我的意见,仅供参考。我说您二位画的线不一样,我知道是什么原因,因为你们看的《红楼梦》本子不一样。
第一位朋友,我跟他的父母是同辈人,都很熟,他们家的藏书我也清楚,他看的是195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大量出版发行的,一部简体字横排的《红楼梦》,封皮上印着曹雪芹,高鹗著,一共120回,前80回是曹雪芹写的,后40回是高鹗续的。
这个本子叫通行本,如果追根溯源,可以一直追溯到清代的乾隆时期。乾隆朝后期,有一个书商叫程伟元,他和一个文人叫高鹗的,共同合作,整理,续写和出版了一部120回的《红楼梦》。这个本子,显然有一定的问题。在以前的讲座中,我讲过好几次,曹雪芹和高鹗并不认识,他们之间也没有来往。两个人的生活轨迹,没有交叉点,两个人的生活也没有重叠处。也就是说,这两个人之间一点关系都没有。
程伟元和高鹗,他们用活字版印方式,来印这部书的时候,曹雪芹已经去世近30年。严格说来,它不是曹雪芹的《红楼梦》,高鹗不仅续写了后40回,而且对前80回进行了大量的改动,所以这叫通行本。
读通行本这是一个历史现象,面对这个历史现象,现在有必要指出,这通行本并不是曹雪芹的《红楼梦》。第一位红迷朋友他们家一直藏着这样一本《红楼梦》,从小就读,他对我提出的问题就做出这样的回答。
第二位红迷朋友,他看的是古本《红楼梦》,他说他看的是甲戌(xu)本,是指乾隆朝乾隆十九年,那一年是甲戌年,按公历算是1754年,他看的是这样一个古老的本子。
最早曹雪芹写的时候,是用墨笔在纸上写,写好以后,有一个亲密的合作者,帮他整理,起编辑的作用,而且还会给他提一些建议,曹雪芹听取后还会做一些删改。这个合作者在整理,誊抄过程中,还随时加一些批语。这个人她就是脂砚斋。甲戌本上就写着,《脂砚斋重评石头记》。脂砚斋一直主张,把这部著作叫石头记,所以,她整理出来的本子就叫《石头记》。这一本是重评,说明在甲戌年以前,脂砚斋还有过一次初评,可惜这个初评本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浮出水面。现在我们所能看到的最早的本子,就是甲戌本。
你如果读的是古本《红楼梦》,你就会很清楚,那块女娲补天剩余石,它长期以来就在那儿待着,觉得自己无才补天,很痛苦,日日夜夜在那儿哭泣,在那儿乎号。在这个过程中,它灵性已通,有了思想,有了愿望,后来甚至开口说话。但是,这个大石头,自己不能移动。
有一天,来了一僧一道,他俩在那儿谈论关于人间的种种事情,石头听见了,很激动。说人间这么好,我也想去,请一僧一道把我带到人间去。它体积很大,带起来有难度。体积有多大,书里描写,高12丈,底部周边长24丈。体积这么大怎么带?神仙和尚,大施幻术,顿时就把那块大石头,变成一块鲜明莹洁的美玉,只有扇坠大小。
第一回开头,在提到苏州时,讲了一大段天上的情况,那叫楔子。然后,故事开始后,进行人间的描写,又把人间的一些事情跟楔子里面神仙世界的事情挂起勾来,这就写了甄士隐这个人物的出现。这个人白日做梦,梦见一僧一道,正好拿着这个玉石,他们把它叫作蠢物,来到太虚幻境找警幻仙姑。
警幻仙姑,她是专门司人间之风情月债,掌尘世之女怨男痴。用现在的话来说,她是一个爱情女神。她整天忙着,布散相思,播种爱情,经常安排一些生命诞生,有男的,有女的,等他们长大以后,就产生感情,警幻仙姑就是管这些事情的。
和尚和道士去找她,请她把这个扇坠大小的石头,带到人间去。警幻仙姑当时就安排了一些生命诞生,其中有一个生命,就是荣国府的贾宝玉。贾宝玉出生的时候,跟别人不一样,嘴里衔着一个东西。后来在第八回,有非常具体的描写,这个东西的体积说得非常明确,就是雀卵大小,麻雀蛋那么大小,半含半露在胖大婴儿的嘴里。一僧一道就这样把女娲补天剩余石,变小以后,让警幻仙姑安排夹带在贾宝玉身上来到人间。
对神瑛侍者,没有什么争议的,在通行本里也保留了这一段。就是西方灵河岸,在赤瑕宫有一位神瑛侍者,他每天用甘露去浇灌一株绛珠仙草。这个绛珠仙草因为经常得到甘露的浇灌,发育得很好,后来就修成一个女体。
神瑛侍者后来他思凡了,觉得在天上很寂寞,想到人间去游历一番,就到警幻仙姑处去报名,挂了个号,说有机会请您安排我降生到大地上去。警幻仙姑给他安排了,后来就落生到荣国府,王夫人生下来的贾宝玉,就是仙界的神瑛侍者。
绛珠仙草想,神瑛侍者下凡了,觉得自己是他用甘露浇灌了我,我得报答他。所以,过了一段时间后,她也下凡到了人间。她想了一个办法,就是用她一生的眼泪,来报答神瑛侍者对她的甘露浇灌之恩。这大家都清楚,这个绛珠仙草降到人间后,就是林黛玉。
在《红楼梦》中,贾宝玉和林黛玉那充满悲剧色彩的爱情,赢得了广大读者的青睐,而他们之间的关系,被称为木石姻缘。既然男主人公的名字为宝玉,这段姻缘为什么不叫木玉姻缘呢?贾宝玉,他对金玉姻缘特别反感。有一回写道,薛宝钗坐在贾宝玉的卧榻旁边,宝玉正做梦,在梦里大喊:什么金玉姻缘,如何听得?我只信木石姻缘。有时候也叫木石前盟。
红迷朋友跟我说,宝玉反对金玉姻缘,可以理解。可是,他和林黛玉之间,也不是木石姻缘啊?应该是木玉姻缘。林黛玉是一棵草,草木,你把绛珠仙草说成木是说得通的。可是,贾宝玉,是神瑛侍者,住在赤瑕宫,那个瑕字是玉字旁,瑛字,也是玉。
曹雪芹在命名上,非常细心。什么叫瑕?病玉叫瑕,有毛病的玉叫瑕,或者是玉上出毛病的那个地方叫瑕。赤瑕就更不好了,在玉当中,红玉的价值一般比较低。曹雪芹取宫殿名字的时候,就告诉你,这不是一块纯粹的玉。至于瑛,《辞海》里说,瑛是一种似玉的美石,就是石头。但是这种石头,在石头群里是比较好的,好像玉一样。神瑛侍者下凡以后,他对自己的定位为石是说得通的。为什么叫木石姻缘,你明白了吧?
曹雪芹在第一回里,他写玉和石之间的关系,写得非常清楚。可是,高鹗把事情弄坏了。高鹗续40回,当然他有续书的自由,但是,他不应该把前80回改得一塌糊涂。
程伟元和高鹗,他们合作用木活字版印120回书的时候,第一次印刷,那个面貌还比较好,红学史上把它叫程甲本。第二年,他们又印了一次,红学史上叫程乙本。这个程乙本就很不像样子了。他们对前80回,进行了伤筋动骨的改造。
如在第一回中,在写到女娲补天剩余石灵性已通以后,高鹗加了八个字:自来自去,可大可小。这样就乱套了,它自己就能飞来飞去,何必有劳和尚和道士把它安排到人间去呢?它自个儿飞到人间不就结了吗?它自己可大可小,不用别人。这就完全改变了曹雪芹的构思。
在通行本里,第一回中写的石头,当一僧一道来到青埂峰时,一眼看去就已经是一个扇坠大小的东西了。接下去,高鹗他们把相关的一些文字也全都删改了。这样,使人形成一种糊涂观念,搞不清楚玉石之间的精密关系。让人模模糊糊觉得,通灵宝玉,女娲补天剩余石,和贾宝玉是三位一体。这样,神瑛侍者的下凡也显得十分尴尬,所以说,这就乱套了。
通行本《红楼梦》对贾宝玉相关背景的删减,修改,严重违背了作者曹雪芹原有的创作意图与艺术特色,混淆了女娲补天剩余石,通灵宝玉,神瑛侍者和贾宝玉天上人间的4种存在之间的微妙关系。
与之相反,古本《红楼梦》对上述4种存在则有比较清晰的界定,和准确的把握。因而要想真正解读作者曹雪芹的创作意图,和审美情趣,就要仔细研读古本《红楼梦》。
在古本《红楼梦》中,女娲补天剩余石,下凡到人间,成为贾宝玉身上佩戴的一颗通灵宝玉。它灵性已通,犹如一名随行记者,感受着人世间的千姿百态,万千事物,并把这一切记录下来,成为《石头记》。
我们的曹雪芹,他写的这个《红楼梦》,其文学价值之高,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他能把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交融在一起,构成一个文本。这在以往的叙事文学的历史上是没有的,是一种首创。
这个首创的特点,是不能把它去掉的。他之所以能用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混合叙述,是因为他设计了一个女娲补天的剩余石,下凡以后,变成了一块通灵宝玉。这个通灵宝玉本身,就成了人间事物的一个观察者,和一个全知全能的感知者。它经常会在文本里,以一个石头的身份来讲话。这些,高鹗全给删了。
比如第十八回,写元妃省亲。在古本《红楼梦》里,写着写着,就出现有石头本身的感慨。在第十八回里,写了很多豪华的场面,这个时候,在曹雪芹的古本里,就出现了这样的句子:此时自己回想当初,在大荒山中,青埂峰下,那等凄凉寂寞,若不亏癞僧,跛道二人携来到此,又安得能见这般场面?
大石头还表示,经历了这样的场面以后,自己还应该另外去创作,比如说,写一篇《灯月赋》,比如说,写一篇《省亲颂》。有的读者也读了保留这样一些文字的版本,他就不理解。有一个读者,他写信给我,说那是不是贾元春就是那个女娲补天剩余石下凡?不然,怎么会出现这样的句子呢?就是因为他看到的那个本子里,只是残留了一些这样的句子。高鹗没有完整保留古本的面貌,所以,让读者产生误解。
实际上,曹雪芹是有意识地设计这样一个文本,全知全能的通灵宝玉,有时它会直接经历一些事情,有时它虽然不在现场,它知道那个事,然后在讲述的时候,它的语气是非常灵动的。最典型的例子是,第六回开头,刘姥姥一进荣国府,那些文字,大家都比较熟悉。
按荣府一宅中合算起来,人口虽不多,从上至下,也有三四百丁。事虽不多,一天也有一二十件,竟如乱麻一般,并没个头绪可作总纲。这是第几人称啊?这是叙述者自己在琢磨,有第一人称的意味。
正寻思从哪一件事,至哪一个人写起,恰好忽从千里之外,芥豆之微,小小一个人家,因与荣府略有些瓜葛,这日正往荣府中来。因此便就这一家说来,倒还是个头绪。这里面有第二人称的因素在里面,好像在跟读者讨论。
我从哪儿写起呢?正好有这么一个由头,我就从这儿写起,你看行不行?当然,它主要的语调,是第三人称的一种叙述。而且它有一种俯瞰人世的视角,非常珍贵。
第六回就有这样的意味,那个时候,没有什么摄影术,电影电视都没有,但是,作者他就用这样一种视角,在空中鸟瞰乱麻一般的人世存在。他看到,那儿有一个人坐着骡车,在往城里走,他是谁呀?咱们就从这儿说起吧。从鸟瞰然后变成大全景,从大全景变成全景,变成中景,变成近景,最后变成特写。
曹雪芹在他的古本里,还保留以下的句子,你道这一家姓甚名谁,又与荣府有甚瓜葛?这两句在有的通行本里给删了。这两句用现代话语来说,叫互动。曹雪芹老早就知道,进行文学交流,需要互动。你道这一家姓甚名谁,他在问读者,使用的是第二人称。你也许不知道,我底下有多精彩。你有点犹豫了,不一定继续往下读,他立刻就说,诸公若嫌琐碎粗鄙,则掷下此书,另觅好书去醒目,若谓聊可破闷时,待蠢物逐细言来。这样写非常活泼,非常灵动。
我们现在写文章,说老实话,往往还达不到这个水平。我们的曹雪芹,早在200多年前,就已经是这个水平了。几种人称混用,无衣无缝,非常自然。
说到这儿,有人可能有点不耐烦了,您又啰啰嗦嗦讲了这么一讲,您到底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结论?我坦率地讲,这是我的一个看法,读《红楼梦》,选什么本子,您有自己的自由,但是我建议您,还是要选择读古本《红楼梦》。
探讨贾宝玉的问题,关键是要探讨贾宝玉的人格内核。
在《红楼梦》里,小说开始不久,它通过一个凡人,一个仙人,分别对贾宝玉的人格,进行了解释。请问这个凡人是谁?他提出了一个什么样的解释?那个仙人又是谁?他又提出了怎样的解释?
有你支持更精彩 点击表情自动回复:
好贴
低调
给力
报到
收藏
喜欢
囧人
TOP
返回列表
[收藏此主题]
[关注此主题的新回复]
[通过 QQ、MSN 分享给朋友]